让企业在战略执行中不再迷失

来源 :AMT前沿论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tter0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是不是没上ERP就不能做经营分析?不是。只要逻辑够清晰,在任何情况下你都可以做这件事。
  
  有些企业高层苦恼于企业的决策目标不明,很多高层期望有一套合适的指标,然后比较及时的快速反映企业的现状。实际上,很多企业的高层,或者一些比较大的系统的项目总监看的报表一般都是30张以下,如果报表数量是上百张,实际上这个报表已经没有效果了。因为很多数字、很多指标、很多内容不够精炼,指向不明确。同时,由于报表的指标定义不统一,数据口径不一致,导致部门之间争吵。“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争吵非常多,两个部门提供的数据对不上。让经营分析部门专门搞一套独立的报表,结果成了第三套数据。” 所以经营分析体系要解决的问题,是怎么样使企业提炼出真正决策所需要的报表。
  仅仅是公司层面对经营分析数据就有很多维度,这些维度是通过战略延伸出来的,不是某个系统或者某个部门自己做的。在做经营分析之后,管理者对公司各个业务监控不会有遗漏,是完整的。在一般的企业,每个季度做经营分析,每个月都要回顾,是定期累计的过程。数据的维度,是公司层面的,就是指最高的层面,还有系统层面,比如说营销系统还有比整个公司层面分析得更复杂内容,因为支撑营销系统贡献的分析,要有很多基础数据。所以,经营分析有三个层面:公司层面、系统层面、部门层面。
  某企业2004年有很丰富的指标,比如品牌整体表现,对于营销总监而言,既要做品牌整体表现和超大市场销售增长率,还要完成50%的增长额。那么开店的指向,开店的质量,整个营销的手段可能完全不一样。营销总监要知道什么东西要加分,如果他仅仅完成50%,不能完成百分之百,营销总监还是不合格的。
  企业经营分析体系需要建立几个层次的指标,解决体系的问题,而不是单个部门的指标问题。例如,我们常常听到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之间的争吵,对于如何计算销售业绩争论不休。销售系统和财务系统永远无法把数字说清楚,我说我完成了,财务总监告诉我,你那边还缺这个,缺那个。其实这是用什么工具来解决数据体系的问题。
  战略框架下经营分析体系保障了分析客观完整,决策更准确,评估更透明。企业每个报告交上来,可能是五花八门。而一个CEO可能管十几个副总,什么是我需要的,什么是我想说的,这个CEO都不清楚。在经营分析体系下它的框架很明显,一般战略总监会给你一个模板,有30个指标你都要写,这样一来,对业务的评价,对决策的支持都有一个好的控制。
  随着业绩的增长,企业战略会有很大的跨越,对目标有了明确认识的时候,就可以用很多的时间思考问题。想用比较少的时间不遗漏的管理现在,就会用到这种经营分析工具,用更少的时间管理企业的现在,用更多的时间思考企业的未来。
  
  对未来的行动做出检讨和优化
  
  高层不是单一对业务负责,更要为企业的战略负责。如果一个高层不知道节约公司的资源,就不是个好的战略高层。我们来看看经营分析会有哪些价值,其实,企业做经营分析不是要改变现在,而是对未来的决策做优化。比如我觉得我的渠道有问题需要改善,我的品牌广告需要改善,那么,每次分析之后,我们都要对未来做出一些检讨和优化。
  


  举例来说,如图1和图2所示,这两张图非常相似。同样是公司9到10月份做促销时候的数据,图1是篮球系列的销售情况,图2是慢跑鞋的销售情况,说这两张图非常类似,不是想说明国庆期间两个系列卖得都非常好,而是说这个期间公司投入很多篮球系列的费用,想知道效果怎么样。我们发现结果是节日期间是很好的时期,那么做产品广告的时候,是不是要放在节日期间做的?你选择了什么样的方式?你的产品广告是不是不贴近你的市场?总之,一个完全没有做广告的系列和做了那么大广告的系列,如果销售是雷同的话,我们可以认为广告需要检讨,这个钱可能白花了,所以从经营分析体系看到的不是表象,而是资源投入的时候,我们得到的结果。
  通过经营分析,透视这些数据,发现背后是什么原因。所以,经营分析框架下做事情,主要是考虑企业各个方面的指标平衡。何谓平衡,比如供应链部门供货不可以晚到,也不可以太早到,早到不仅占用了客户资金,还影响到整个货品投放到市场给消费者的印象,如果产品8月份已经挂出来了,10月份买的时候已经旧了。这个数据分析的例子告诉我们,通过经营分析,日常的决策也能改善很多。因此,有很多绩效指标会改变,可以告诉供应链负责人,你的货不能晚到,也不能早到,早到就要算库存损失,这个对于上市公司来说非常关键。
  如果货物提前40天就到了,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就要重新思考,我这个行业究竟如何把新货一期一期推出来。我觉得以前一年两次订货会,现在一年四次,是因为希望货一批一批小批量上市。这个行业特征是跟业务模式相连的,我们很多企业的管理者可能在企业里面都会遇到,这个行业的业务模式需要你用什么样的工具和方式来支持。还有一点,我特别想强调,很多年经验告诉我,最后得出来都不是最终的结论,它会不断的提出,不断的优化,不断检讨自己企业需要优化的地方。
  我们知道一级城市开多少店,右边是产品,左边是开店等级和数量,只有通过对比,才可以验证刚才说的问题,究竟开店的策略符不符合战略定位。也就是说,经营分析体系每一步都会紧扣战略的指向。
  其实,一个品牌就像是我们心目中的罗马,公司究竟未来的战略定位是什么,那个罗马是什么样的,是哪个时期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还是现代的,这个没有描述清楚,做业务定位的时候,很可能偏离你心中的罗马。我们要说的就是在所有分析步骤中,战略和经营分析是环环相扣的。
  我们工作中经常遇到过这种情况,经常是每个业务单元各自为政,各个部门刚开始对企业目标比较模糊,个人又有比较独立的指标去考核。比如说你对供应链的副总考核,不要迟到货,是对他的唯一指标;对物流副总考核,仓库费用不得超过2%,这两个副总各自为政的情况下,供应链的副总肯定是为了不让货晚到,所有的货都被提前,可能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他的任务是完成了,但物流老总肯定拒绝收货,因为上一期的货还没发完,你来了还得另外租仓位。规模大的企业就会统一认识,所有指标平衡在一个适当的位置上,而且这个适当的位置是动态的,每年调整一次,每年打破一次,根据每年的战略决策做调整。
  实际上经营分析里面,有很多方面,比如说品类、渠道、库存、成本,还有一个必不可少的支持,就是数据系统。是不是没上ERP就不能做经营分析?不是。只要逻辑够清晰,其实你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做这件事,区别只在于做没做出努力。
其他文献
相信从今年的6月1日开始,又有诸多的职业经理人脱下战袍,开始联合或自立门户。原因就是我国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其中增加规定有限合伙制度,成了刚刚过去的这个夏天的中国政经界热门词。有限合伙制度集合了包括避免双重纳税、出资人有限责任界定、投资商退出渠道优化等相当多优点,尤其对于急切发展VC项目,开创或是扩张独立事业的原准“经理人”群体而言,不啻是一个相当及时且诱人的大补丸。  那么,在这样一个似乎各
期刊
创业难,是公认的。然而不想给人打工的员工、激情无畏的毕业生、不愿受制于人的经理人依然“前赴后继”地加入创业的大军中。“生如春笋,死如流星”的新创企业据悉平均寿命不过两三年。多少创业人的心血、时间、金钱都打了水漂,甚至一无所有。尽管现实是如此残酷,我们仍然能从项目融资网上、项目融资对接会上以及朋友圈中遇到为他人打拼多年之后的前职业经理人在为创业项目融资,从他们的憧憬中,从他们的计划中我们所能感受到的
期刊
地产企业标准化的基本对象在于项目。标准化的项目模版,是项目能够快速被复制、地产企业迅速扩张的根本。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在市场和机制的变革中逐渐跨入到新的发展阶段,行业整合加速、房地产企业明显出现规模化和集团化发展趋势。不仅原有的大型地产企业集团加快扩张,从一级城市向二级城市、三级城市快速铺开,即使原先立足于三线城市的本地化地产企业,也耐不住寂寞,纷纷升级为集团,要扩张自己的版图。同时,开发商
期刊
劳务派遣一直是劳动合同法立法过程中争议的焦点之一,此次《新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无疑是劳务工作者的福音。    “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堪称是“劳务派遣”最通俗的解释。“劳务派遣”又叫劳务租赁,指劳务派遣单位招聘和管理职工而不使用职工,用人单位使用职工但不招聘和管理职工。 从法律关系来看,劳动者和劳务派遣单位签署劳动合同,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签署劳务派遣协议,涉及劳动者、用人单位(即劳务派遣单位
期刊
栏目导语: 不同部门、不同岗位之间的扯皮推委、兜圈子效率低下,在一些企事业单位很常见。能不能让跨部门跨岗位的人协同起来“做正确的事”,这是流程管理擅长的问题。能不能跨部门跨岗位的人都象最有经验的人那样“正确地做事”,这是知识管理擅长的事情。流程管理、知识管理,流程管道和知识活水,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AMT致力于成为帮助企业“流程和知识结合出实效的NO.1专家机构”。本专栏由AMT合伙人王玉荣女
期刊
姜 波  山东鲁花集团 信息中心主任  交流信箱:[email protected]    一个项目的成功实施,必须要经历一些重要步骤,本案例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    首先,非常高兴的是通过这个案列又让我们听到了一个企业信息化项目成功实施的故事,风雨之后终见彩虹。可能故事中项目实施的过程很曲折,但这曲折的成功路程向我们展现了成功项目必须要经历的风雨。通过案例,我们应该认识到企业信息化项目是一个
期刊
知识型员工的出现及发展壮大对传统管理提出了挑战,怎样管理知识型员工,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主动性呢?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的竞争。知识型员工是个特别的群体,是一类很难“管”的员工,他们不同于普通员工,他们有其自身的特点,有自己的专业技能,有自己的主见,稍有不满意就可能跳槽。因此如何对知识型员工进行管理,如何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是知识型企业成败的关键
期刊
设备密集、标准繁多、数据量大、流程复杂这些特点决定了钢铁行业的设备管理系统实施并非易事,马钢的经验或许能带来一些启发。    成立于1958年的马钢是一家典型的老牌国有企业,一直是国家传统十大钢厂之一。1993年,作为全国9家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企业,同时在中国香港和上海上市之后,马钢从此变成了一家国际上市公司。马钢在上市之后,开始进入了一个飞速成长期。经过“九五”和“十五”两个阶段的建设,马钢已
期刊
企业和ERP不断磨合,才能使企业的ERP系统高于ERP软件本身,使ERP系统有了“精”、“气”、“神”。    随着我国企业信息化的发展,国内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接触ERP系统,可以说ERP系统使企业真正地意识到了信息化的意义和重要性。从ERP系统本身而言,其概念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这些国家经过长时间的工业革命和工业发展,在企业管理本身获得了长足的发展。  对于企业、ERP软件厂商以及咨询公
期刊
2007年中国上海1月31日第五届客户管理大奖评选活动已于2007年1月圆满结束。 奖项的设立旨在表彰在客户管理实践中付出努力并取得实效的企业。上海大众、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等7家获奖企业因其在不同领域的突出表现而囊括不同奖项。  客户管理大奖是CRM和商业社团中被广泛认同的奖项,它是一套针对客户管理项目成功实施的八大关键要素:价值、洞察、策略、人员、流程、技术,接触点和体验而设计的综合评估标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