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茶道亦称“茶の湯”,是中国饮茶习俗在日本独特发展的结晶。茶道最初始于禅宗寺院所规定的茶礼,是涵养精神、探究礼法之道。在其发展过程中,茶道吸收了禅宗古风质朴,追求自然的精神,将人为的部分去除,回归到简单质朴的自然情趣,它追求的是一种具体、现实的生活艺术。“和静清寂”是表达日本茶道理念的禅语。千利休将“和敬”置于茶道的四谛之首,禅宗所倡导的平和敬爱在茶道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关键词】:茶道;禅宗;文化
茶道亦称“茶の湯”,是中国饮茶习俗在日本独特发展的结晶。茶道最初始于禅宗寺院所规定的茶礼,是涵养精神、探究礼法之道。早在镰仓时代日本就出现了关于茶道的记载,禅僧荣西在其所著的《喫茶養生記》中写下了“茶は養生の仙薬なり。延齢の妙術なり。(茶是养生的仙药,延年益寿的妙术)”的名句。立足于禅宗思想礼仪的茶道历来被认为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综合艺术之一。在其成立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风味。在日本,茶道文化是以饮茶为基础的综合文化体系,是最典型的生活文化、生活艺术,其中包括了宗教、哲学、建筑、文学、美术、服饰、饮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而禅宗始终是其核心内容之一。也可以说,茶道是立足于禅宗思想的一种礼仪形式。饮茶以清心为上,这与禅宗的“直指人心”一脉相承。
一、日本茶道的历史
在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遣唐僧将中国唐代的饮茶文化传入了日本。日本正史中,最早出现关于茶的史料记载是《日本后记》,书中提到了日本僧人永忠给嵯峨天皇献茶一事。当时在崇尚汉诗文化的知识阶层,确实存在饮茶的风尚。但是,不久随着国风文化的复苏,饮茶的习惯逐渐式微,直到镰仓时代初期僧人荣西再度从中国带回茶种。荣西于仁安三年、文治三年两次来到中国,将宋代新的饮茶文化与禅宗一起传入日本。荣西将所带回的茶种赠予京都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后者于栂尾开设茶园种植茶叶,史称“本茶”,其他地方所产的茶叶被称为“非茶”。之后,日本的饮茶习惯逐渐扩展到了禅宗寺院及武士阶层,至镰仓时代后期,进入日本寻常百姓家。
至15世纪后半叶,在村田珠光的倡导下开创了新一代茶风。村田珠光早年在称名寺出家,后移居京都师从一休宗纯参禅。珠光的茶道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论著“心之文”中。珠光把当时流行的连歌的美意识“冷枯”与禅宗思想的“无一物”统一实现于茶道中,在茶道中引入粗糙、简朴的日本制茶具,取代以舶来品为主的奢华、完备的茶具,追求一种缺陷美。与完美无缺的满月相比,云层中若隐若现的残月所体现的美,正是珠光所追求的茶道精神。滕军(1992)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一书中,对珠光作出了高度评价:在从书院茶发展至日本茶道的转折点上,村田珠光发挥了伟大的作用。他使茶与禅相结合在一起,开辟了‘禅茶一位’的茶道思想境界;他使简素的民具与精美的唐物相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和汉兼带’的茶道实践准则。
在茶道发展过程中,武野绍鸥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至16世纪,侘茶受到了町人的喜爱,武野绍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绍鸥是经营皮革业的富裕商人,曾从师于著名的歌者三条西美隆学习歌道。据说,绍鸥在听《詠歌大概》(藤原家定著)的绪论部分讲解时,对茶道产生顿悟,后将和歌引入茶道,指出茶道的精髓既是“侘び”。 绍鸥接受村田珠光的主张,确立了现今茶道的基本形式,主张在豪华与素朴的对立中发现美。享禄五年, 他皈依佛门,法号绍鸥,从师于和泉南宗寺的大林宗套参禅。武野绍鸥不仅开茶人参禅之风气,而且践行了茶禪一味的学说。
千利休是绍鸥的弟子,千家流茶道的开山鼻祖,是茶道集大成者,被称为天下第一的茶道宗师。最能体现利休茶道观的是对茶室的改造。利休将已经定型化的四畳半茶室缩减为二畳的小间茶室。茶室的缩小并不是对茶道中寄合性的否定,而是对此的一种极致追求,达到“主客直心”的交流目的。另外,千利休还发挥了善于发现身边之美的特殊才能,并将日常生活之美引入茶道中。千利休曾指出茶道不过是烧水、点茶而已,启发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悟人生。利休对日本社会的贡献不仅限于茶、禅等精神层面,对于园艺、书画、陶器、服饰、礼仪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对茶道本质所具有的日常性与非日常性(虚构性)的极致追求,造就了一代宗师千利休。利休死后,以利休为始祖的茶道流派历经子孙及地址弟子的传承发展,自三世宗旦之后,分裂为三大流派: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至今仍在日本茶道界起着主导作用。
二、茶道与禅宗的关系
茶道圣典《南方录》指出:草庵茶道之第一要事为领悟佛法,修行得道。草庵茶的根本精神表现了清净无垢的佛陀世界。由此可见,茶道与禅宗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茶道与禅宗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追求自然
日本茶道与禅宗都崇尚自然,而非奢华。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是以原始神道为基础的。原始神道是立足于平凡的生活、素朴真实的自然,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禅宗与茶道恰好与这一文化基石相吻合。禅僧们隐居山林,过着悠然见南山的闲逸生活,对大自然怀有一种特殊的体验与情感。茶道吸收了禅宗古风质朴,追求自然的精神,将一切人为的部分去除,回归到简单质朴的自然情趣,它追求的是一种具体、现实的生活艺术。使点茶与禅宗的“梵我一如”的思想融为一体。人们在古朴的茶室中,用简素的茶具品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大自然的恩惠。现如今,在日本高楼林立的各大都市中,茶室依旧保持着古朴自然的风格,却与现代建筑毫无违和感。
(二)和敬清寂
“和静清寂”是表达日本茶道理念的禅语。据江户中期日本茶书记载,最早提出“和静清寂”的是村田珠光,但由于缺乏证据,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反而可能是佛学中“和敬”、“清寂”一词的转用。之后作为千利休所倡导的“四规七则”中的“四规”传承下来,沿用至今。“和敬”是茶会上主客的心得,达到主客和睦、主客一体,相互关心、尊敬的境界是茶会的主要目的之一。千利休将“和敬”置于茶道的四谛之首,禅宗所倡导的平和敬爱在茶道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清”是指纯洁的心灵,一种与茶道之心相通的净化意识,“寂”则揭示了“闲寂枯淡”的茶道美意识,同时“枯淡闲寂”也是禅宗对大自然的一种理解与阐释。
(三)茶禅一味
茶道,尤其是侘茶,特别重视“茶禅一味”,也就是说茶与禅是一体的。茶道大家珠光、绍鸥、千休等人原本就是禅宗的僧人,所以说茶道本身就是从禅宗发展演变而来的。茶道与禅宗的追求是一致的,禅追求的是“清净无垢的世界”,这与自古以来听命于天地自然的日本人的本性有息息相通的一面。而茶道成立的过程也是逐渐本土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与从中国传来的禅宗合为一体。“茶禅一味”作为茶道的基本理念,一直持续至今。
三、结语
茶道是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并本土化的结晶。它最初始于禅宗寺院所规定的茶礼,是涵养精神、探究礼法之道。在茶道确立的过程中,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三位僧人起到了关键作用。茶道思想的核心是禅宗,包括沏茶、敬茶、品茶在内的一切茶道活动都可看作是一种宗教修行,茶禅是一体的。
参考文献:
[1]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2]鈴木大拙.禅と日本文化[M].東京:岩波新書,1989.
[3]柳宗悦.柳宗悦茶道論集[M].東京:岩波文庫,1987.
[4]岡倉天心.茶の本[M].東京:講談社学術文庫,2007.
[5]千宗室.茶道の源流 [M].東京:淡交社,1983.
【关键词】:茶道;禅宗;文化
茶道亦称“茶の湯”,是中国饮茶习俗在日本独特发展的结晶。茶道最初始于禅宗寺院所规定的茶礼,是涵养精神、探究礼法之道。早在镰仓时代日本就出现了关于茶道的记载,禅僧荣西在其所著的《喫茶養生記》中写下了“茶は養生の仙薬なり。延齢の妙術なり。(茶是养生的仙药,延年益寿的妙术)”的名句。立足于禅宗思想礼仪的茶道历来被认为是日本最具代表性的综合艺术之一。在其成立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日本民族独特的风味。在日本,茶道文化是以饮茶为基础的综合文化体系,是最典型的生活文化、生活艺术,其中包括了宗教、哲学、建筑、文学、美术、服饰、饮食文化等多方面内容,而禅宗始终是其核心内容之一。也可以说,茶道是立足于禅宗思想的一种礼仪形式。饮茶以清心为上,这与禅宗的“直指人心”一脉相承。
一、日本茶道的历史
在奈良时代至平安时代初期由遣唐僧将中国唐代的饮茶文化传入了日本。日本正史中,最早出现关于茶的史料记载是《日本后记》,书中提到了日本僧人永忠给嵯峨天皇献茶一事。当时在崇尚汉诗文化的知识阶层,确实存在饮茶的风尚。但是,不久随着国风文化的复苏,饮茶的习惯逐渐式微,直到镰仓时代初期僧人荣西再度从中国带回茶种。荣西于仁安三年、文治三年两次来到中国,将宋代新的饮茶文化与禅宗一起传入日本。荣西将所带回的茶种赠予京都高山寺的明惠上人。后者于栂尾开设茶园种植茶叶,史称“本茶”,其他地方所产的茶叶被称为“非茶”。之后,日本的饮茶习惯逐渐扩展到了禅宗寺院及武士阶层,至镰仓时代后期,进入日本寻常百姓家。
至15世纪后半叶,在村田珠光的倡导下开创了新一代茶风。村田珠光早年在称名寺出家,后移居京都师从一休宗纯参禅。珠光的茶道思想集中体现在其论著“心之文”中。珠光把当时流行的连歌的美意识“冷枯”与禅宗思想的“无一物”统一实现于茶道中,在茶道中引入粗糙、简朴的日本制茶具,取代以舶来品为主的奢华、完备的茶具,追求一种缺陷美。与完美无缺的满月相比,云层中若隐若现的残月所体现的美,正是珠光所追求的茶道精神。滕军(1992)在《日本茶道文化概论》一书中,对珠光作出了高度评价:在从书院茶发展至日本茶道的转折点上,村田珠光发挥了伟大的作用。他使茶与禅相结合在一起,开辟了‘禅茶一位’的茶道思想境界;他使简素的民具与精美的唐物相融合在一起,提出了‘和汉兼带’的茶道实践准则。
在茶道发展过程中,武野绍鸥是一位承上启下的人物。至16世纪,侘茶受到了町人的喜爱,武野绍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绍鸥是经营皮革业的富裕商人,曾从师于著名的歌者三条西美隆学习歌道。据说,绍鸥在听《詠歌大概》(藤原家定著)的绪论部分讲解时,对茶道产生顿悟,后将和歌引入茶道,指出茶道的精髓既是“侘び”。 绍鸥接受村田珠光的主张,确立了现今茶道的基本形式,主张在豪华与素朴的对立中发现美。享禄五年, 他皈依佛门,法号绍鸥,从师于和泉南宗寺的大林宗套参禅。武野绍鸥不仅开茶人参禅之风气,而且践行了茶禪一味的学说。
千利休是绍鸥的弟子,千家流茶道的开山鼻祖,是茶道集大成者,被称为天下第一的茶道宗师。最能体现利休茶道观的是对茶室的改造。利休将已经定型化的四畳半茶室缩减为二畳的小间茶室。茶室的缩小并不是对茶道中寄合性的否定,而是对此的一种极致追求,达到“主客直心”的交流目的。另外,千利休还发挥了善于发现身边之美的特殊才能,并将日常生活之美引入茶道中。千利休曾指出茶道不过是烧水、点茶而已,启发人们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感悟人生。利休对日本社会的贡献不仅限于茶、禅等精神层面,对于园艺、书画、陶器、服饰、礼仪等都有很高的造诣,可以说对茶道本质所具有的日常性与非日常性(虚构性)的极致追求,造就了一代宗师千利休。利休死后,以利休为始祖的茶道流派历经子孙及地址弟子的传承发展,自三世宗旦之后,分裂为三大流派:表千家、里千家和武者小路千家,至今仍在日本茶道界起着主导作用。
二、茶道与禅宗的关系
茶道圣典《南方录》指出:草庵茶道之第一要事为领悟佛法,修行得道。草庵茶的根本精神表现了清净无垢的佛陀世界。由此可见,茶道与禅宗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以下从三个方面进一步阐释茶道与禅宗密不可分的关系。
(一)追求自然
日本茶道与禅宗都崇尚自然,而非奢华。众所周知,日本文化是以原始神道为基础的。原始神道是立足于平凡的生活、素朴真实的自然,追求高远的精神境界。禅宗与茶道恰好与这一文化基石相吻合。禅僧们隐居山林,过着悠然见南山的闲逸生活,对大自然怀有一种特殊的体验与情感。茶道吸收了禅宗古风质朴,追求自然的精神,将一切人为的部分去除,回归到简单质朴的自然情趣,它追求的是一种具体、现实的生活艺术。使点茶与禅宗的“梵我一如”的思想融为一体。人们在古朴的茶室中,用简素的茶具品茶,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大自然的恩惠。现如今,在日本高楼林立的各大都市中,茶室依旧保持着古朴自然的风格,却与现代建筑毫无违和感。
(二)和敬清寂
“和静清寂”是表达日本茶道理念的禅语。据江户中期日本茶书记载,最早提出“和静清寂”的是村田珠光,但由于缺乏证据,可能只是一个传说。反而可能是佛学中“和敬”、“清寂”一词的转用。之后作为千利休所倡导的“四规七则”中的“四规”传承下来,沿用至今。“和敬”是茶会上主客的心得,达到主客和睦、主客一体,相互关心、尊敬的境界是茶会的主要目的之一。千利休将“和敬”置于茶道的四谛之首,禅宗所倡导的平和敬爱在茶道中的地位可见一斑。“清”是指纯洁的心灵,一种与茶道之心相通的净化意识,“寂”则揭示了“闲寂枯淡”的茶道美意识,同时“枯淡闲寂”也是禅宗对大自然的一种理解与阐释。
(三)茶禅一味
茶道,尤其是侘茶,特别重视“茶禅一味”,也就是说茶与禅是一体的。茶道大家珠光、绍鸥、千休等人原本就是禅宗的僧人,所以说茶道本身就是从禅宗发展演变而来的。茶道与禅宗的追求是一致的,禅追求的是“清净无垢的世界”,这与自古以来听命于天地自然的日本人的本性有息息相通的一面。而茶道成立的过程也是逐渐本土化的过程,在此过程中,与从中国传来的禅宗合为一体。“茶禅一味”作为茶道的基本理念,一直持续至今。
三、结语
茶道是日本吸收外来文化并本土化的结晶。它最初始于禅宗寺院所规定的茶礼,是涵养精神、探究礼法之道。在茶道确立的过程中,村田珠光、武野绍鸥、千利休三位僧人起到了关键作用。茶道思想的核心是禅宗,包括沏茶、敬茶、品茶在内的一切茶道活动都可看作是一种宗教修行,茶禅是一体的。
参考文献:
[1]滕军.日本茶道文化概论[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2.
[2]鈴木大拙.禅と日本文化[M].東京:岩波新書,1989.
[3]柳宗悦.柳宗悦茶道論集[M].東京:岩波文庫,1987.
[4]岡倉天心.茶の本[M].東京:講談社学術文庫,2007.
[5]千宗室.茶道の源流 [M].東京:淡交社,1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