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想政治课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认识社会行为规范,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将社会行为准则转化为个人的行为规范,以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促进个体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想品德;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9-29
1.在德育过程中注重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社会的行为规范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德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德育的形成中,最先培养的应是对德育的认知。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促进,当你看到不文明行为时,自然而然地加以抵制,所以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德育知识。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在多媒体、影视等现代传媒上看到关于德育的广告。在看的过程中,我们就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所以德育的前提是对德育的认知。在认知后,便是情感。我们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愿望,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文明人,并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认知之后可以主动地按照社会行为规范,敢于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有敢于指出不文明行为的勇气。情感之后便是意志,当我们都知道了德育的内容,并且认同德育的行为准则,自己也愿意按照德育的内容进行实践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意志。意志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意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反复复的过程。比如,作为学生,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和友爱同学。相信作为学生都知道这些,但是在学校里经常还是有人不好好学习,上课不能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是说学生不知道这些,而是学生的意志力很差,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其中上课不认真的表现有:思想开小差、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学校里经常发生打架事件,就是由于学生的意志力差。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的形成就是德育的行为,德育的行为就是将我们认知的德育内容用外显的形式付诸实践的过程。德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所以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训练。
2.发展智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智力的发展也是德育的一部分。学生智力的养成对于以后知识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与知识的学习效果成正比。智力高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更高,其思维也更加敏捷,更易于发挥创新能力。反之,低智力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更弱,知识掌握的速度也更慢,思维能力弱,创新能力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多启发诱导,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体力,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体力锻炼。学习的首要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学校应该组织健康向上的活动,比如晨跑。每天早晨跑步一小时,使学生养成热爱跑步的习惯,又能够强健体魄。还可以组织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强健体魄。开设体育课,多教授学生增进体质的知识。在营养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多普及健康的饮食习惯,让学生合理饮食、均衡发展。
4.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良好的审美情趣,要求我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要有一颗爱美的心。善于感受美好事物,在美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价值。好的审美情趣表现为热爱世间美好的事物,比如,爱惜路边的花花草草、不践踏草坪、爱惜小动物、不打骂小动物。对于公共场合的物品,不随意损坏,爱护公共卫生。我们看到或听到感人的事迹时,应该能感到鼓舞,应该要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
德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德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德育也是一个长期的、反反复复的过程,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将知识的传授和发展智力相结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应该将内隐的认知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践。将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有机结合,使学生们形成强健体魄,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贤哲.探析高中政治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J].南北桥,2015,(9).
[2]陈绍灿.高中生思想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改革[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
关键词:高中政治;思想品德;德育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09-29
1.在德育过程中注重知、情、意、行的有机结合
德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将社会的行为规范转化为个人的行为。德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德育的形成中,最先培养的应是对德育的认知。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社会成员之间相互促进,当你看到不文明行为时,自然而然地加以抵制,所以生活中无处不存在德育知识。随着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可以在多媒体、影视等现代传媒上看到关于德育的广告。在看的过程中,我们就被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所以德育的前提是对德育的认知。在认知后,便是情感。我们应该有强烈的德育愿望,渴望自己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文明人,并且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在认知之后可以主动地按照社会行为规范,敢于与不文明行为作斗争,有敢于指出不文明行为的勇气。情感之后便是意志,当我们都知道了德育的内容,并且认同德育的行为准则,自己也愿意按照德育的内容进行实践之后,最重要的就是意志。意志的培养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意志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反复复的过程。比如,作为学生,来到学校的任务就是好好学习,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尊敬老师和友爱同学。相信作为学生都知道这些,但是在学校里经常还是有人不好好学习,上课不能做到认真听老师讲课。不是说学生不知道这些,而是学生的意志力很差,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其中上课不认真的表现有:思想开小差、上课打瞌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学校里经常发生打架事件,就是由于学生的意志力差。所以我们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的形成就是德育的行为,德育的行为就是将我们认知的德育内容用外显的形式付诸实践的过程。德育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所以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训练。
2.发展智力,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在政治教学过程中,除了要系统地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要与发展智力相结合。智力的发展也是德育的一部分。学生智力的养成对于以后知识的学习具有重大意义。学生智力水平的高低与知识的学习效果成正比。智力高的学生,学习能力更强,知识的掌握程度也更高,其思维也更加敏捷,更易于发挥创新能力。反之,低智力的学生,其学习能力更弱,知识掌握的速度也更慢,思维能力弱,创新能力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多启发诱导,使其形成良好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提高学生的体力,是有效学习的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体力锻炼。学习的首要前提是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多开展有利于学生健康的体育活动,使学生有一个强健的体魄。学校应该组织健康向上的活动,比如晨跑。每天早晨跑步一小时,使学生养成热爱跑步的习惯,又能够强健体魄。还可以组织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篮球比赛。多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既可以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又可以强健体魄。开设体育课,多教授学生增进体质的知识。在营养教学方面,教师可以多普及健康的饮食习惯,让学生合理饮食、均衡发展。
4.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要有一颗善于发现美的心。良好的审美情趣,要求我们善于发现身边美的事物,要有一颗爱美的心。善于感受美好事物,在美的事物中发现美的价值。好的审美情趣表现为热爱世间美好的事物,比如,爱惜路边的花花草草、不践踏草坪、爱惜小动物、不打骂小动物。对于公共场合的物品,不随意损坏,爱护公共卫生。我们看到或听到感人的事迹时,应该能感到鼓舞,应该要感受到社会的正能量。
德育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过程,德育也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德育也是一个长期的、反反复复的过程,所以在德育过程中应该做到知、情、意、行相结合,将知识的传授和发展智力相结合,应该理论联系实际,应该将内隐的认知以外显的方式付诸实践。将学校德育、社会德育、家庭德育有机结合,使学生们形成强健体魄,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不断成长。
参考文献:
[1]杨贤哲.探析高中政治教师的思想品德修养[J].南北桥,2015,(9).
[2]陈绍灿.高中生思想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改革[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