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新程中的转变

来源 :科教新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lker12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课程标准》倡导的基本理念是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参与性,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必要的前提。然而习惯了每天的上课,却不习惯对自己课堂的反思。实行新课程,我们没有更多的经验借鉴,只有在反思自己课堂的基础上去总结经验,找寻新课程的切入点。对新课程的要求我们做好哪些改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转变教学观念是教育改革的前提。只有观念变了,才能把新课改的理念付诸实践。课程不仅仅是教科书,而且是教师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是师生在互动过程中产生的经验。以往我们把教材看作是学科知识体系的浓缩。教材就是知识,而新课程把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学习、生活、发展的一种范例,是师生进行对话的“话题”。教室不是教师表演的讲课室,而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实验室;教师不再是一个真理的垄断者和搬运工,而是一个促进者、帮助者;学生不再是等待灌注的庄稼,而是自己知识的建构者。
  二、自身标准的改变:
  新的课程已经实施了,新的教材已经上了两年了,我们发现:原来的吃透大纲、钻研教材、突出重点、难点等要求显然不足以满足新课程的需求,汤和药的关系我们都清楚。我认为:
  (1)深钻课程标准,领会课改的精神,扭转传统的教育观念。
  (2)掌握、充实、升华教材:我们不但要充分熟悉教材,还要根据课程改革目标、学生状况对教材做适当补充。丰富的素材是活动之源,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帮手。
  (3)熟练运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提供更多更生动的信息,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了解学生,有的放矢:认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程活动设计的目的就是要把他们吸引到教学中来,因此准确掌握学生的共性和个性,找到他们的兴趣点切入教学,再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一定会收到很好的响应。
  三、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教学方式要在一朝一夕内改变,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痛苦的,但我想看清新旧方式的利弊,无疑是我们转变的最好的动力。然而我们在急于改变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同时,切忌要抓住根本而不能流于形式。
  (1)变“独白”为“对话”:一堂课40分钟甚至45分钟的独白,恨不得把自己所知道的知识都教给学生,看上去是忠实于学科,却背离了教育规律,功夫不小,收效甚微。课堂上对话,是教师与学生以教材内容为话题或“谈资”,共同去获取、创造的过程。对话可以使教育者、受教育者介入、参与、互相沟通、交往和理解。比如采取辩论会比赛:每次讨论前,我设计一个学生感兴趣的题目,把学生分成正方和反方两大组,要求每个人都按题意写成小论文或辩论稿并交给我看。有一次我组织的课堂讨论题目是:“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比较”,正方的观点是“西方文明不如东方文明”,反方的观点是“东方文明不如西方文明”。在世界现代史教学中,我设计的题目是:“战争与和平谁是历史的主流”,正方的观点是“和平是历史的主流”,反方的观点是“战争是历史的主流”。这种讨论具有竞争机制,适合学生的特点,他们为了驳倒对方,翻阅了很多书,讨论的场面十分热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时间已到,很多人仍言犹未了。
  (2)变“死学”为“活学”:认真听课,死记硬背,机械训练,曾是考试高分的“不二法门”。学习方式单一、被动,往往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负担沉重,更影响他们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那什么是活学呢?我在教学实践中,采取把学生分组(一般情况:7—8个学生为一组),根据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边在教材中收集信息资料,在小组讨论中分析判断。在学生讨论时,我作为小组成员参与讨论并作适当的点拨和指导,最后由各小组派出代表回答问题,其他成员也可作修正补充。在设计问题时,我会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分层次教学、区别指导,让处于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为他们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使他们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由于这些讨论题都是在一段精彩的录像或是学生生动的朗读之后进行的,因此在小组讨论时,学生的情绪高昂,各层次的学生都很投入。这样,加强了师生间、学生间的合作与交往。学生在这种交往中,发展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自然也促进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当然这一切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四、教学过程的转变:
  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是在课堂上,要落实这些新课程理念,要真正实现新课改的这些教育教学目标,就不能忽视教学细节,必须要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教学细节中。
  比如,对辜鸿铭这个人物,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他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官在北洋,获得过13个博士学位,第一个把中国的《论语》翻译成英文的。但就是这样—个人,在五四期间却是梳着小辫子走进北京大学课堂,这样就将—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展现在大家的面前。这些细节描写不仅仅是可以让历史人物不再干瘪,而且还可以让历史人物穿越时空的隧道,鲜活地站在我们面前;让学生和历史人物同悲喜,由此融人历史,既感受到历史的魅力,又能更好地体会和感悟历史,由此为学生创设和提供一些认识理解历史的环境和空间。此外,还可以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特写来让历史人物更加接近现实:“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细节决不能轻视。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作为具体教学的实施者,此刻站在改革的浪尖上的我们,要迅速转变观念,调整方法,以积极的心态、认真的态度,投入到教学改革中,真正地解放学生、解放教学,并实现教育者自身的自我完善。
其他文献
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行动研究,不断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思考,对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回顾,运用教学标准要求不断检验自己,追求的是教学全过程的合理性。教学反思是学生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对于化学教师而言,进行教学反思有助于教师建立科学的、现代的教学理念,并将自己新的理念自觉转化为教学行动;有助于提高教师自我教育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有助于
期刊
[摘要]:引议联结法是高考议论文写作模式之一。“引”,就是从材料中引出中心论点。“议”,就是采用分论点形式摆事实、讲道理。“联”,就是联系现实生活实际。“结”,就是总结、鼓励、号召、呼吁、深化、拓展。  [关键词]:引议联结 模式 训练  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人都要求考生“文体自选”。但是,由于受网络作文、新概念作文以及学生追求个性等因素的影响,许多考生在文体上力求所谓的新奇怪异,以致没有一个明
期刊
高中新课程培训进行了20天。可当手中拿着高一新课程教材,脑中装着新课程的观点和理念,真正面对高一新生的时候,却又不知道这新课改的课堂该怎么组织,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怎么完成。在跌跌撞撞、似是而非的状态中,上了一个多月的课,困惑挣扎了这一段时间后,没想到《奇妙的对联》这一节课却给了我一些启示,让我看到了新课改的曙光和影子。  《奇妙的对联》主要是引导学生对传统文化形式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
期刊
[摘要]:教育的艺术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取决于教师对学生健康而良好的情感。这种情感能够造成有利于教师教育学生的最佳氛围。继而学生的情感也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体现 情感 培养 激发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如果将“情感”投入体育课堂教学的运作中,让情感与知识相互作用,使学生个体的潜质得到激活,主动参与学
期刊
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课堂才是生动活泼的,也只有拥有感动的语文教学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目的。新的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教学的互动理念,是基于“改变过去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就为语文的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深入探究和实践互动的教学过程中,感动就在其中凸显其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一、建立新的语文课堂教学环境,重视感动情感的开发。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不可分割的
期刊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演示实验教给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
期刊
宫颈疾病是妇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宫颈癌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呈年轻化趋势,严重威胁着广大妇女的健康。宫颈癌是一种可以预防、早期可以治愈的疾病,其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和及时恰当的处理。因此,宫颈疾病的筛查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笔者回顾性分析了我所2008年因宫颈疾病而行阴道镜检查的4112例患者,报道如下。
期刊
兴趣是人对某种事物持续地倾注着积性感情的认识活动。人对所参与的事如果没有积极的情感,就不可能产生兴趣。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激发学生对美术产生兴趣是学好美术课的关键问题。  在美术教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美术兴趣,这是每个美术教师关注的问题。对此,在美术教学活动中,我进行了一些探索。  美术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社会文化现象,它是人类传播美术思想、美术知识
期刊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其他任何地方,而是从现实世界得来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为实践服务。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数学广泛的应用性日逾显示出其特有的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性、应用性、趣味性和谐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小就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一、从实际问题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在概念教学中,教师可结合生活实
期刊
一、几种主要外语教学法  1、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是十八世纪创建的,直至十九世纪80年代之前的外语教学,它独领风骚。其教学过程是先分析语法,然后把外语译成本族语,主张两种语言机械对比。  2、直接法  直接法是十九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改革运动的产物,是古典语法翻译法的对立面。要求外语与思想直接联系,绝对不使用本族语,即完全不借助于翻译,语法降到完全不重要的地位。  3、听说法  听说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