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之林。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探索能力,着眼于提高整个国民素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通过演示实验教给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演示实验的创新,应主要突出实验的过程教学,因为过程教学是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纽带,只有搞清楚过程,才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在实验中,重视过程,留出一定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验中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实验时要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留出一定的时间追究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并由学生综述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例如“观察海波熔化”实验中,很清楚实验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48℃,此实验我让二名同学到讲台亲自操作,学生发现此时海波的熔点不到48℃,然后向学生说明实验海波物质不纯。打消了学生的顾虑。通过把实验过程突出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没有突出实验过程的教学,留给学生的色象就相当于看热闹,只是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某些满足而已,没有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通过分组实验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比如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正确,而在实验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大部分教师只注意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的实验数据、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等,而没有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基础好的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次次做,而其他同学坐着看,没有做到人人动手。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三、通过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作出这样的结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基于对青少年思维特点的这种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独立发现的道路让学生去走”的著名观点。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力求做到这一点,具体做法是: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方案,优化最佳方案,使问题圆满解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避免教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猜想,不轻易否定,就是对学生错误的猜想也不要简单地给予批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信心。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笔者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和步骤,对于器材,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对于器材,我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我肯定了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四、重视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活动。
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补充。一般所用的器材简单易找,实验易做,现象明显,便于学生理解,巩固新学知识。所以我要求学生人人做这些实验,并给他们评分,作为平时实验成绩,还挑选好的作品留下来,参加展评。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动手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总之,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学中所蕴含的创造性思维是无限的,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教师应尽量把它诠释给学生,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一、通过演示实验教给学生科学研究方法。
物理实验生动、鲜明,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带着好奇心观察实验,这是大部分学生的心理,怎样才能把学生的好奇引导到探究物理现象、提高创新思维能力上来,这是值得研究的。演示实验的创新,应主要突出实验的过程教学,因为过程教学是物理现象和实验结论之间的纽带,只有搞清楚过程,才有得出正确结论的基础。在实验中,重视过程,留出一定空间让学生进行思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在实验中首先应使学生明确观察实验的目的,实验时要让学生看清楚实验现象,留出一定的时间追究为什么会出现此现象,并由学生综述现象,分析原因,得出结论。例如“观察海波熔化”实验中,很清楚实验重点是让学生知道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即48℃,此实验我让二名同学到讲台亲自操作,学生发现此时海波的熔点不到48℃,然后向学生说明实验海波物质不纯。打消了学生的顾虑。通过把实验过程突出给学生,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没有突出实验过程的教学,留给学生的色象就相当于看热闹,只是学生的好奇心得到某些满足而已,没有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通过分组实验和家庭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苏霍姆林基曾说:“学生的聪明来自他的手指头”。他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性,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物理教学中,只要能让学生动手的实验,就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动手做,让学生在动手中观察思考、讨论分析、推理、判断,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得出结论,使做实验的过程成为学生再发现的创新过程,比如学习“液化现象”时,课本上有压缩体积的演示实验,而没有降温液化的实验,我让学生每人手拿一块玻璃,并对玻璃呵气,让学生体会、研究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在上分组实验课时,秩序井然,实验结果(结论)正确,而在实验考查时,发现不少同学动手能力差,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分组实验的时候,大部分教师只注意小组的活动,如各小组是否动手,各组的实验数据、各组完成实验的情况等,而没有注意到组内每个人的活动,基础好的或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次次做,而其他同学坐着看,没有做到人人动手。针对上述情况,教师在分组实验时应强调:实验时,每次一人为主,其他为辅,轮流做主,使大家的动手能力都能提高。
三、通过探究性、发散性问题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作出这样的结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基于对青少年思维特点的这种认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了“独立发现的道路让学生去走”的著名观点。我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力求做到这一点,具体做法是:根据实验目的及原理,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设想、探索多种方案,优化最佳方案,使问题圆满解决。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可以避免教师、教材对学生思维的压抑,避免无意识地将学生的思维纳入某一特定模式,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使学生处于主动思维的状态,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猜想,不轻易否定,就是对学生错误的猜想也不要简单地给予批评,要培养学生广泛的探究兴趣、强烈的创新动机和自信心。
在物理实验中,我们可以激励学生不限于课本中的器材,将器材开放,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鼓励学生写出有独立见解的实验报告,然后根据不同的实验类型,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分析得出合理的器材与步骤,这样就把以往学生抄实验报告改变为发散思维的过程,如在讲到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液体密度时,笔者让学生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去设计实验,写出实验器材和步骤,对于器材,有些学生把课本中的玻璃杯换成了口杯等,在步骤上,有些学生把倒入部分盐水改为全部倒入,还有些学生在步骤上先称空杯的质量,再称倒入盐水后的总质量……,对于器材,我表扬了学生肯动脑筋;在步骤上我肯定了将盐水全部倒入的合理性,并对先称空杯后再倒入盐水称总质量的做法进行了讨论,分析后得出这种方法在理论上是可以的,但在将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测体积时,由于杯底和壁还粘有盐水,使测得的体积小于杯中原盐水的体积,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这样使学生感到有一种成就的喜悦,师生探究的快乐,极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也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培养。
四、重视课外实验和小制作活动。
课外小实验及小制作是课内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的补充。一般所用的器材简单易找,实验易做,现象明显,便于学生理解,巩固新学知识。所以我要求学生人人做这些实验,并给他们评分,作为平时实验成绩,还挑选好的作品留下来,参加展评。这样极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既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生动手能力也得到较大的提高。总之,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方式多种多样。但目标是一致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物理学中所蕴含的创造性思维是无限的,课堂教学的任务是教师应尽量把它诠释给学生,诱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