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控制在基层医院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heonezhao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在基层医院急性胆管炎中的应用,对急性胆管炎的早期复苏、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及减少围手术期并发症重要性进行讨论。结论:急性胆管炎一经诊断明确,在损伤控制理论指导下,应尽早进行复苏,开展适度治疗,目的在于抢救患者生命,治疗及手术力求简单有效。
  关键词 急性胆管炎 损伤控制 手术治疗
  1998年10月~2007年10月我院共收治急性胆管炎患者41例,经手术、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等治疗,现总结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共41例,其中男18例,女23例。年龄29~83岁,其中60歲以上29例,既往有胆道手术史13例,合并高血压、慢性支气管炎、冠心病、糖尿病、陈旧性心梗等内科疾病18例,8例术前出现休克。
  治疗方法:39例急诊行手术治疗,2例急诊行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引流术,入院至手术时间为0.5~8小时。术前胃肠减压、静脉联合使用抗生素。8例休克患者首先进行复苏,改善微循环,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同时积极行术前准备。手术方式: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25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13例,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叶切除+T管引流术1例,2例因严重心肺功能不全,生命体征不稳定行经皮肝胆囊穿刺引流。
  
  结 果
  
  39例手术治疗者,使用抗生素5~19天,住院8~21天,死亡1例。死亡原因为肝肾功能衰竭。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其中肺部感染8例,切口感染5例,切口全层裂开1例,膈下脓肿1例,术后胆道残余结石3例。
  
  讨 论
  
  急性胆管炎起病急,变化快,往往早期即出现难以纠正的休克,病死率高。一旦诊断明确,尽早行胆道引流减压是治疗本病的关健。治疗方法以简单有效为原则,以引流感染解除胆道梗阻为目的,病情危急时可不作更多的彻底性手术。
  损伤控制的理论不仅适用于腹腔脏器严重损伤、多器管损伤和出血等严重创伤的患者,而且可贯穿使用于各种危重患者的治疗过程中[1]。损伤控制性外科认为为了提高严重创伤等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应该根据创伤或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耐受性,采用分期治疗的方式,紧急处理时首先应采用最简单而有效的手段,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环境紊乱对患者的损害,降低死亡率,在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二期确定性手术。危重患者易出现重度生理功能紊乱和机体代谢功能的失调,一旦出现低体温,凝血功能障碍和酸中毒(死亡三联征),表明此时患者已不能耐受长时间手术[2]。休克难以纠正的患者,无论手术与否往往病死率较高。黄氏等报告在入院4小时内经抗休克治疗后好转,8小时内立即手术是降低急性重症胆管炎病死率的最佳手术时机[3]
  为了避免再次手术,一些外科医师在急性胆管炎手术时,做了过多的操作和过于复杂手术,如术中胆道造影、胆肠吻合、肝叶切除、经胆道镜反复取石等,这些方法是不可取的,一方面可使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高,而且在如此条件下所做的手术仍然可能不彻底,也不能完全避免再次手术。本组术后死亡1例,手术方式为胆总管切开取石+肝叶切除+T管引流术,手术时间3.5小时,死于肝肾功能衰竭,可能与麻醉、手术时间较长及创伤较大有关。十二指肠镜鼻胆管引流和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能够迅速解除胆道梗阻,将脓性胆汁引流出体外,同时可以取出胆总管结石,可一期治愈急性胆管炎或为择期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4]。但并不能完全替代手术治疗,仍有一定的失败率,需要一定设备,操作技术要求高,费用相对昂贵,基层医院无法开展。笔者认为在基层医院对急性胆管炎治疗应依据损伤控制理论,根据病人具体情况,重视病人的术后生活质量和医疗安全,坚持外科基本原则和常规,开展适度治疗,实施个体化服务,达到整体治疗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黎介寿.腹部损伤控制性手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8):561-562.
  2 李宁.外科新理念:损伤控制性手术.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7,27(1):28-31.
  3 黄荣柏,黄效廷,胡锡琮,等.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时机选择的临床研究.广西医学.2005,27(2):182-184.
  4 吴钢,段保兵,陈进宏,等.损伤控制在急性胆管炎治疗中的应用.肝胆胰外科杂志,2006,18(4):208-210.
其他文献
摘 要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总结48例SAP病人的治疗经验。结果:治愈39例(81.25%),死亡9例(18.75%);其中非手术组32例,死亡3例(9.38%);手术组16例,死亡6例(37.5%),两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大部分SAP病人,重点在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和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营养支持,维持胰外受损器官功能
摘 要 目的:探讨妈咪爱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效果。方法:通过随机抽样,将10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人分为两组,每组50例,治疗组使用妈咪爱配以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以酶诱导剂及蓝光照射治疗。结果:治疗组在减轻血清总胆红素方面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妈咪爱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可迅速降低血胆红素水平,缩短治疗时间,疗效确切、安全,可作为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
质量是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根本,提高质量的关键在教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是民办高校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人学习理论揭示了成人学习特点,对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产生深刻
RNA干扰技术具有高特异性、高效性等显著优势,近年在医学领域广泛应用,包括基因组研究、病毒性疾病治疗、肿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及新药开发等。本文就RNAi技术的研究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期刊
关键词 医疗纠纷 药物不良反应 用药问题    用药对象问题:医疗纠纷有一些是由于医生忽视用药对象引起的。例如有的喹诺酮类药物在说明书中明确规定未成年人禁用,由于医生没有详细阅读说明书及相关资料,给1例12岁患者用了此类药物。患者用药后,其父母看到说明书而找医院索赔。喹诺酮类药物有抑制γ-氨基丁酸的作用,因此能诱发癫痫病,同时也可影响软骨发育。此案例虽近期未造成患儿明显身体损害,但远期是否有影响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