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活动形式如何有效

来源 :教育研究与评论(课堂观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NJONES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以“学习活动形式如何有效”为主题,制订观察量表,对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一课进行课堂观察。通过此次课堂观察,得出的结论是:(1)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2)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充分交流;(3)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
  关键词:课堂观察 报告 学习活动形式 有效
  一、观察背景与主题
  (一)观察背景
  在当下的课堂研究中,有一个重要的重心转向:从研究“教”到研究“学”。如何动态地把握学情、收集学情、研判学情,以采取必要的教学决策,是当下课堂研究的重心。而“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行为,其内涵极其丰富。2016年12月16日,我校参加了苏州市吴江区学校特色展示活动,我上了一节展示课——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确定位置》。在这节课上,我尝试使用量表工具采集关于“学习活动形式”的学情,并依据学情推进教学。
  (二)观察主题
  分析学生的学习活动,一般可以从三个维度展开:学习内容的维度、学习形式的维度、学习活动组织的维度。本次课堂观察聚焦“学习活动形式”,从学习形式的维度展开研究。学习活动形式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所采用的方式。学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口述、书写、动手操作、展示交流等。根据预设,本节课中采用的学习活动形式主要有口述、书写、操作、交流等几项,所以主要观察这几方面的情况。学习活动形式是重要的,但是必须避免“形式化”,追求有效性。如何判断学习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呢?那就要看目标的达成情况:若目标达成情况较好,则学习活动形式有效;若目标达成情况一般,则学习活动形式效果一般;若目标达成情况欠缺,则学習活动形式效果不好。
  二、观察工具与结果
  (一)观察工具
  基于对学习活动形式及其有效性的理解,通过教研组成员的讨论,借鉴《课堂观察LICC模式》一书的有关资料,并经过一次试用改进,我们形成了如表1所示的观察量表。表中的“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是预设的;“学习活动形式与用时”采用打“”进行记录,如一个活动中包括多种活动形式,可多选;“学生学习活动情况”用来详细记录学生学习活动中的相关信息;“学习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分析”根据学生学习活动的目标达成度分为:A.较好;B.一般;C.欠缺。
  (二)观察结果
  在预设“学生学习活动设计”的基础上,我通过课堂交流与巡视等了解学生对于教师指令的理解情况、学习活动的目标达到情况,从而进行课堂观察,得到观察结果:
  1.学习活动1:确定遇险船只的位置。
  学习活动形式与用时:
  口述1分钟,
  书写1分钟,
  操作8分钟,
  交流3分钟。
  具体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如下:
  【操作】
  根据学习活动要求,用手中的直尺、量角器等工具画、量,尝试在图中确定遇险船只的位置。
  【书写】
  通过画图,将遇险船只的位置用文字写下来。
  【口述】
  生 在灯塔东北30°方向40千米。
  生 在灯塔东北60°方向40千米。
  生 在东向北60°方向40千米。
  生 在北向东30°方向40千米。
  【交流】
  师 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 遇险船只在灯塔东北30°方向40千米的地方。
  师 东北30°方向40千米能确定遇险船只的位置吗?
  生 不能。
  师 为什么?
  生 东北30°到底是从北量的,还是从东量的,似乎有两个。
  师 说得真棒!其他同学听明白了吗?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答案:东北60°方向40千米。怎么会有两个度数?
  生 我知道,东北30°是北向东30°,东北60°是东向北60°。
  师 同学们真厉害!原来的东北方向,我们可以叫作北偏东方向;为了更精确,我们还可以加上度数。(板书:船只在灯塔北偏东30°方向40千米处。)
  学习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分析:四分之一的学生回答正确,但是大部分学生交流之后也能用新的方向形容。
  这项学习活动所指向的学习目标是“自主探索确定位置的方法”。从目标判断,学习活动形式比较有效(A)。
  2.学习活动2:确定船1、船2的位置。
  学习活动形式与用时:
  口述1分钟,
  书写1分钟,
  交流3分钟。
  具体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如下:
  【书写】
  根据图中给出的方向和距离,将船1、船2的位置用文字写在横线上。
  【口述】
  生 船1在南偏西45°方向30千米处。
  生 船2在灯塔北偏西90°方向40千米处。
  生 船2在灯塔正西方向40千米处。
  【交流】
  师 谁来和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
  生 船1在南偏西45°方向30千米处。
  师 其他同学有问题吗?
  生 他说的不对,没有说灯塔。如果不说灯塔,是找不到船1的。
  师 听明白了吗?这位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在确定船只位置的时候不能忘记观测点。那你能再说一次吗?
  生 船1在灯塔南偏西45°方向30千米处。
  师 船2呢?
  生 船2在灯塔北偏西90°方向40千米处。
  师 同意吗?
  (有的学生同意,有的学生不同意。)
  师 谁不同意?来说一说你的想法。   生 船2在灯塔正西方向40千米处,不需要再“北偏西”了。
  师 现在有两种答案了,同学们觉得第一种对不对呢?
  生 也对,但是不够简单。
  师 所以,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上,我们可以不用角度,直接用方向。
  学习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分析:全部学生能正确确定船1、船2的位置。
  这项学习活动所指向的学习目标是“能根据给定的方向和距离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所以,学习活动形式是有效的(A)。
  3.学习活动3:对比用数对确定位置与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的相同点。
  学习活动形式与用时:
  交流2分钟,
  其他1分钟。
  具体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如下:
  【其他】
  回顾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观察并思考两种方法之间存在什么相同点。
  【交流】
  师 同学们能表示方格图中红点的位置吗?
  生 (4,3)。
  师 这是我们之前学习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的方法。在這里4表示什么?3呢?
  生 4表示第4列,3表示第3行。
  师 我们用列与行两个量确定红点的位置。那么再看看今天学的,你们能发现它们的共同点吗?
  (学生同桌交流。)
  生 它们都是用两个量来确定位置的。
  师 是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PPT演示)它们都是用两个量来确定位置的。
  (师生小结。)
  学习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分析:三分之一的学生能发现都是用两个量来确定位置。
  这项学习活动所指向的目标是“初步感受用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位置的科学性,发展空间观念”。所以,学习活动形式效果一般(B)。
  4. 学习活动4:为船2指引营救遇险船只的方向。
  学习活动形式与用时:
  操作8分钟,交流5分钟。
  具体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如下:
  【操作】
  以船2为观测点,重新确定遇险船只的位置,可以画一画、写一写。
  【交流】
  师 同学们,我们已经确定了遇险船只的位置。通过联系,船2愿意前往营救,你们能为船2导航吗?
  (学生动手操作。)
  师 谁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 船2先往东走40千米,到达灯塔的位置,再向北偏东30°方向行驶40千米。
  师 同学听明白了吗?说得真棒!
  还有不一样的想法的吗?(大部分学生沉默。)
  生 可以以船2为观测点,重新确定遇险船只的位置。它在北偏东25°方向65千米处。
  师 (展示学生作业)同学们有疑问吗?
  生 不是25°。
  师 为什么不是?
  生 从东往北量是25°,但是北偏东应该从北往东量。
  师 是的,这位同学真聪明!因为船2这里没有了坐标,所以看到不到北面的线了。我们可以给它加一个坐标吗?请你重新测量。
  学习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分析:
  个别学生采用先到灯塔,再以灯塔为观测点前往遇险船只的方法;四分之一的学生能以新的观测点重新确定位置。
  这项学习活动所指向的目标是“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升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但是,改变观测点的练习难度偏大,学生完成情况欠缺。所以,学习活动形式效果欠缺(C)。
  综上,本课教学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共有四项学习活动;教师的教主要体现在学生学习活动过程中,或引导或追问,是基于学生学习活动展开的。四项学习活动涉及口述、书写、操作、交流等多种形式。其中操作与交流用时最多,约29分钟,占全课的72.5%。
  三、反思与讨论
  如何确保学习活动形式的有效性?关键在于学习活动形式能否更好地达成目标。
  (一)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
  学习活动形式多种多样,关键在于能否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深度体验,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能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甜酸苦辣,提升学习能力,培养学习兴趣。动手操作、实验等,都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深度体验。本课的四项学习活动中,有两项采用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特别是第四项学习活动:这种转换观测点的题型,在第一课时中出现,对于学生来说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是从体验的角度来说,学生能体验用学到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这对于促进学生学习是很重要的。当然,体验式学习活动也有缺点:一般用时比较长,在一节课中,无法全部让学生进行体验。本课的第一项和第四项学习活动中,学生的操作体验用时16分钟,占整节课的40%,可以说非常“奢侈”。而且,采用这样的活动学习形式对教师也有较高的要求:需要拥有扎实的教学预设能力以及教学调控能力。
  (二)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充分交流
  交流的过程对学生来说,是其思维火花碰撞的过程,也是其思维自我提升的过程;对教师来说,可以更好地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更加到位地把握学情,从而及时地调整课堂教学。本课的第一个学习活动中,当学生说“东北30°方向40千米”时,有学生有异议,我马上引导:“谁有问题?”接下来的交流中,学生很自然地发现“东北30°”有两条线,我接着展示另一位学生的作业“东北60°方向40千米”。于是,学生一下子明白了:两条线,一条是以北为基准的,一条是以东为基准的。本课的四个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交流用时13分钟,占整节课的32.5%——从这个比例来看,学生说得非常充分。在学生说的过程中,教师是以“导演”的身份存在的,需要提前收集、发现、整理、研究学生的学习信息,并有序地展示出来,让学生能朝着既定的目标一步步前进。
  当然,交流不仅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如果能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形成生生互动的形式,则更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本课的教学中,我多次以“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他吗”来引导生生交流,对于促进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习活动形式应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提升
  总能看到,一些课堂上,教师既害怕学生活动时间太多,导致课堂教学时间不够;又害怕学生活动时间不够,导致没有想要的答案。于是,在学生活动时,教师努力地寻找自己想要的答案;当找到答案时,学生活动也就结束了。这样,课堂看似顺畅地推进,但是学生呢?很多学生并未完成学习活动,思维没有获得提升,这样的学习活动怎么会具有效性?本课的教学中,学生活动用时34分钟,占总时间的85%,确保了每一位学生都有充足的时间开展学习活动,静心深入思考。比如第一项活动,先是用8分钟的时间让学生操作,可是因为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用方向和距离确定位置,因此完全正确的学生几乎没有。于是,我便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在灯塔东北30°方向40千米”“在灯塔东北60°方向40千米”“在东向北60°方向40千米”“在北向东30°方向40千米”。学生发现每一个回答都有两个角度,进而便思考为什么。这样的发现,是经历了自主探索之后的思维提升。
  参考文献:
  [1] 崔允漷,吴江林,林荣凑,俞小平.课堂观察LICC模式:课例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其他文献
摘要:《七颗钻石》教学脱离原先的设计,根据文本特点和学生实际开展教学,有了意外的收获。这恰恰印证了“靠船下篙”,才能“船行千里”。 具体而言:课前,在教学设计中适当留白,留下思维的余地,以期达到动态生成;课上,善用临时插曲,凭借教学机智随机应变、因势利导。  关键词:教学机智设计留白因势利导  一、课例描述  《七颗钻石》是列夫·托爾斯泰创作的一篇童话故事,被选入苏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故事梗概
期刊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不进位)”是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在整数乘法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功能,既是表内乘法的自然延伸,也是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在一次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教学本课“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环节引起了笔者的思考。  一、教学过程  (一)观察情境,提出问题  师(出示教材第11页例5的情境图)看一看、数一数,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数学信息?  生湖面上有3排
期刊
新课程改革强调“改变学生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倡导和发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强调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教学目标。笔者认为,其落实的关键就是进行体验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亲自尝试,充分参与,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收获知识、感悟方法、孕育情感,获得自主发展。  罗杰斯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学生体验到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
期刊
精心设计新知的引入接口、建构活动和应用练习是提高数学新授教学质量的关键。不过,教学终究是遗憾的艺术,教师只有通过反思,找到不足并作出改进,才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提升专业素养。  “因数与倍数”是学习分数约分、通分的基础,也是学习分数运算的关键。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与倍数”第一课时内容主要分為三大板块:例题1通过摆小正方体引入因数与倍数的概念;例题2寻找因数及发现因数特征,例题
期刊
摘要:评价一堂课,总有一个可以贯穿的标准:是“教”得精彩,还是“学”得精彩?前者基于教师行为,后者基于学生行为。本来,教是为了学,学是在教的引导下进行的,二者是并无矛盾的二元对立,但在现实的课堂上,往往呈现两种价值追求。《天净沙·秋思》的同课异构分析发现,阅读任务设计应以“学”为核心,这决定了语文课的品质。  关键词:阅读任务设计核心  同样一节课,同一个文本,由于教师的教学设计不同,达到的教学目
期刊
摘要:语文课程指向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古诗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理解诗句字面的意思和创作背景,还要深入体会其背后寄托的情感及诗句表情达意的方法,加强对语言文字的运用。以孙双金老师执教送别诗的案例为切入点,尝试从基本字词入手,导入话题;抓住关键词,品鉴诗韵;领会表达之法,品悟诗意等层面,探究聚焦语用的诗歌教学路径。  关键词:语用诗歌教学送别组诗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学科,语文学习的最
期刊
摘 要:受余映潮老师《说“屏”》教学“美读说明文”的启发,第二次执教《故宫博物院》,变换设计角度,趣味引领代替范式教学,体验式学习代替单一的方法指导,从学生的学出发代替从教师的教出发。当然,并不是放弃说明内容、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语言,这些说明文的精髓不能丢。  关键词:说明文教学 设计 角度  三年前的一次公开课,我执教了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故宫博物院》一文,从说明文教学的一般角度切入
期刊
摘要:当下,课堂教学改革风生水起,一派繁荣盛况,但许多教学的基本问题被遮蔽、被悬置、被误读。秉持初心、坚守本常,才是教育的正道。教育的初心是育人,育人的核心意涵在于传承知识,培育智慧,尊重生命。坚守本常就是对教学基本法则和基本规律的遵从,遵循学生自身成长的轨迹,把他们培养成应有的样子。  关键词:化学教学初心本常化学平衡复习课  日前,江苏省中学化学命题研讨会在无锡市第一中学举行。期间,该校储开桂
期刊
摘要:在《原电池》一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经历假设与猜想、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应用结论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原电池的概念、工作原理、构成条件等知识,掌握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通过分组实验,培养观察能力与分析能力,提高与他人交流、合作的能力;通过实验探究和化学史学习,体会科学探究的艰辛过程与成功喜悦,进一步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和信心。  关键词:原电池教
期刊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存在许多节选类文本,教师对这类文本的教学解读往往存有“低效”和“短效”之憾。《动物笑谈》就是一篇节选类文本,吕莉老师执教这一文本时,将教学解读前延,溯本求源,让学生熟读相关章节的环节;更烛照未来,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经典的方法,从而推动学生课后主动阅读《所罗门王的指环》,实现了“高效”和“长效”的统一。  关键词:节选类文本 教学解读 高效 长效  在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