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学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有重要意义和优势,但在具体实施中要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取得良好的效果,本文从把马克思主义贯穿学科教学、强化组织队伍建设和结合学校生活三方面就学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的方法问题作初步探索。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教育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运动中,无数革命先烈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涵,并与时代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不仅要师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度理论,而且要让广大师生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路线和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我们的中小学是培训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重要阵地,肩负提高国民基本素养、培养良好社会公民的重任。学校在教育中的系统性、集中性和科学性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特点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学校教育各方面环境有利于从各方面推广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以下从三方面就学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方法上作探讨。
1.转变观念,抓住学科教学环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学校课堂教学是核心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无论人文知识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开展教学,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总有一些方面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得以体现,关键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没有思考学科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什么内容具体结合的问题,有没有思考如何结合的问题。一些理工科教学的老师在教学中总认为自己教的是科学,而马克思主义是政治,与自己无关;而一些教人文社会学科的老师在教学上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思想培养,使学生考试中能回答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过后就忘记,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面和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通过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论文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宣传和推广,进而促进人民大众思想觉悟的总体提高,促进国家、民族以及全人类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大众化是要深入人心,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普及的、面向广大群众的大众文化,就学校来讲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师生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形成让师生有需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积极宣传和推广马克思主义。
在中小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怎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学生乐于接受,切忌生搬硬套,被动灌输。在具体结合上不要只想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些条条款款,要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教育、文化、科学等结合起来,我们社会性主义建设就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因此,结合我们社会生活、社会建设开展教学就是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现。中小学开展的德育课、时事政治课、养成教育课、“三生教育”等都是可以很好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创造好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法中接受并相信马克思主义。
2.学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体系
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落实情况,直接与学校在制度和队伍建设紧密相关,与学校领导在理解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教育宗旨方面的认识有关,领导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公民。要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组织、制度和队伍。
提高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师德教育和教师素质教育是学校开展马克思大众化教育的前提,没有高素养、讲政治、懂科学的教师队伍,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制度和组织,在具体实践上就会一盘散沙,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开展好党务团务工作,学校的党、团、工、青、妇及各种社团,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这些组织和团体一定要建设好,指导好,管理好;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还要注意宣传教育内容的组织和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生活化,趣味化,内容要丰富多彩,教育手段要自然多样,形式要多样,喜闻乐见,学校的广播,网络,板报等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各类学习讲坛、论坛、研讨会、宣传橱窗、宣传挂图的作用,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要与学校生活结合起来,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
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师生生活,并影响社会,学校的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上,还有课堂外和校内外,在学生的学校学习、交往、衣食住行,都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行,学校可以利用我国的国庆节、建党节、青年节等日子,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理论的教育,学校所在地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也是师生学习教育的好机会,学校要利用好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人物,物殊的事件,特殊的环境,抓住宣传教育的每一个机会,比如学校周围的革命遗址,革命人物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因此,在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学校要结合我们党的理论思想,适时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广大师生理解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中,既要讲清理论的时代性,又要讲清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既要阐述理论的科学性、合规律性,又要阐述理论的实践性、合目的性;既要展现理论描绘的美好前景,又要说明科学运用理论带来的实际利益,使师生不但感到理论可信、可用,而且感到理论可亲、可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民族化、通俗化、形象化,用师生熟悉的语言、喜爱的方式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努力使抽象的理论变成言之有物的实话、言之有据的真话、言之有理的新话,让广大师生喜歡听、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总之,学校作为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培养无产阶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该从学校方方面面抓起,注重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学校要着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理论教育和实践的覆盖面、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加快素质教育水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娜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方法的探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2] 王永贵,张晓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思考”,《 人民论坛 》(2011年第33期).
[3] 杨欣艳.“实践教学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论文联盟).
[4] 高乃云.“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及其策略重构”,(中国社会科学网).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大众化 教育方法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它的内容涵盖了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运动中,无数革命先烈对其进行了继承和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内涵,并与时代和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学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面,不仅要师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度理论,而且要让广大师生形成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路线和服从共产党的领导。
我们的中小学是培训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最重要阵地,肩负提高国民基本素养、培养良好社会公民的重任。学校在教育中的系统性、集中性和科学性都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优势;学生的思想特点和学习特点有利于马克思主义深入学生内心世界;学校教育各方面环境有利于从各方面推广和宣传马克思主义。以下从三方面就学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方法上作探讨。
1.转变观念,抓住学科教学环节,在学科教学中渗透马克思主义的思想
学校课堂教学是核心的工作,在课堂教学中,无论人文知识学科还是自然科学学科,都可以结合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容开展教学,马克思主义的博大精深总有一些方面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得以体现,关键是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没有思考学科知识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什么内容具体结合的问题,有没有思考如何结合的问题。一些理工科教学的老师在教学中总认为自己教的是科学,而马克思主义是政治,与自己无关;而一些教人文社会学科的老师在教学上只注重知识传授,不注重思想培养,使学生考试中能回答马克思主义的知识,过后就忘记,没有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面和价值观。这样的教育方式不利于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通过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与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向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马克论文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宣传和推广,进而促进人民大众思想觉悟的总体提高,促进国家、民族以及全人类社会的全面健康发展。大众化是要深入人心,无产阶级的、革命的、普及的、面向广大群众的大众文化,就学校来讲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通俗化、具体化、生活化,使之更好地为师生所理解、所接受、所运用,形成让师生有需要接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并积极宣传和推广马克思主义。
在中小学校的各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在教学中探索怎么结合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要思考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学生乐于接受,切忌生搬硬套,被动灌输。在具体结合上不要只想到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这些条条款款,要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政治、教育、文化、科学等结合起来,我们社会性主义建设就是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具体体现,因此,结合我们社会生活、社会建设开展教学就是推广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体现。中小学开展的德育课、时事政治课、养成教育课、“三生教育”等都是可以很好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课,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创造好条件,让学生在课堂教学法中接受并相信马克思主义。
2.学校要加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形成良好的宣传教育体系
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落实情况,直接与学校在制度和队伍建设紧密相关,与学校领导在理解和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教育宗旨方面的认识有关,领导首先要明确社会主义的教育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公民。要建立健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组织、制度和队伍。
提高教师队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加强师德教育和教师素质教育是学校开展马克思大众化教育的前提,没有高素养、讲政治、懂科学的教师队伍,要做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就是一句空话,没有完善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制度和组织,在具体实践上就会一盘散沙,因此,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团组织,开展好党务团务工作,学校的党、团、工、青、妇及各种社团,都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起到重要作用,因此,这些组织和团体一定要建设好,指导好,管理好;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中,还要注意宣传教育内容的组织和建设,要把马克思主义通俗化,生活化,趣味化,内容要丰富多彩,教育手段要自然多样,形式要多样,喜闻乐见,学校的广播,网络,板报等要充分的利用起来,充分发挥各类学习讲坛、论坛、研讨会、宣传橱窗、宣传挂图的作用,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要与学校生活结合起来,与社会活动结合起来,与国家建设结合起来
学校开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就是要让马克思主义理论走进师生生活,并影响社会,学校的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上,还有课堂外和校内外,在学生的学校学习、交往、衣食住行,都要注意培养良好的品行,学校可以利用我国的国庆节、建党节、青年节等日子,开展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理论的教育,学校所在地开展的各种社会活动也是师生学习教育的好机会,学校要利用好特殊的日子,特殊的人物,物殊的事件,特殊的环境,抓住宣传教育的每一个机会,比如学校周围的革命遗址,革命人物等。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因此,在党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今天,学校要结合我们党的理论思想,适时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让广大师生理解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理论宣传和理论教育中,既要讲清理论的时代性,又要讲清理论发展的历史脉络;既要阐述理论的科学性、合规律性,又要阐述理论的实践性、合目的性;既要展现理论描绘的美好前景,又要说明科学运用理论带来的实际利益,使师生不但感到理论可信、可用,而且感到理论可亲、可近。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关键是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坚持民族化、通俗化、形象化,用师生熟悉的语言、喜爱的方式阐释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努力使抽象的理论变成言之有物的实话、言之有据的真话、言之有理的新话,让广大师生喜歡听、听得懂、记得牢、用得上。
总之,学校作为宣传实践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阵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要培养无产阶级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应该从学校方方面面抓起,注重教育的方法和策略。学校要着力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途径,不断提升理论教育和实践的覆盖面、传播力和影响力,为加快素质教育水平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 冯娜莉.“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方式方法的探究”,《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5期.
[2] 王永贵,张晓丽.“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思考”,《 人民论坛 》(2011年第33期).
[3] 杨欣艳.“实践教学中,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论文联盟).
[4] 高乃云.“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现实境遇及其策略重构”,(中国社会科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