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必须合理、科学地确定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全面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教学对象的特征,师生之间的情绪,教法学法的适应性,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
【关键词】课堂讲授 教学效率 最优化 科学 艺术
课堂讲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讲授方法方面应具有深厚的功底,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对教学内容分析设计,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体现艺术性的必要条件。
1.教师要吃透教材
讲授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材,教材是讲授内容的核心和基础,吃透教材是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现行的教材中每章每节内容都有一定内在联系,充分挖掘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从而找出共性、异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只有掌握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在全面理解和处理好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指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对这些内容教师可多方强化,层层剖析,精讲多练。
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结构中都存在若干个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是整个理论体系的纲,是重点,同时往往又是难点。吃透教材并不仅仅在于对教材备章节的把握,应当是系统地、整体地、灵活地把握教材,就是与本学科理论体系有关的知识都应加以研究,并把它们有机地纳入讲授内容中,讲授内容研究得越宽,课就会讲得越灵活。
教师吃透了讲授内容,讲课时就可以不看讲稿,密切注视学生的听课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讲授方法,才能挥洒自如。
2.要对教学对象分析研究
教学过程包括从学生的起点状态到测量与评价教学结果的全过程,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透彻了解讲授对象是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和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讲授的内容一般由教学大纲决定,而熟悉了学生的情况再来安排讲授内容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增删取舍教材,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讲授方法,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课堂讲授获得成功的秘诀。透彻了解讲授对象还为教师使自己的课堂讲授发挥艺术性取得了必要的心理准备,讲授的效果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对教案熟悉,更要对学生熟悉。课前越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讲课时越轻松自然,了解学生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参与习惯、阅读范围。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向学习深度、广度进军。
3.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高低、深浅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讲授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了解学生的期望值,恰当她调动学生的期望是教师的基本功,高的期望值易使学生产生失望情绪,过低的期望则缺乏内在动力。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包括教师的人格品质、理论水平、工作态度、讲授方法、教学特点等内容。通过学生的评价掌握自己课堂的真实水平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艺术化的有效手段。
4.正确选择讲授方法
正确选择讲授方法是教师实现讲授艺术化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学生都是可变目标。课堂教学时间受到限制,教学信息的获取又呈多样性。所以应选择真正适合本课教学实际的教学法。教学方法就大的分类有发现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和概念控制教学法,是三种智慧技能的获得方法。在具体选择讲授方法时应遵循一些原则。第一个原则,教师学生双向参与。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和客体,通过提问、回答、讨论、讲解等途径,教师以主导者身份,学生以认识者主体身份直接参与课堂讲授成为师生双向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教师学生双向参与课堂讲授是人的认识活动的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认识活动在课前己经完成。教师以主导者身份指导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活动,这个任务主要通过直接参与课堂讲授来完成,学生在课堂上是以认识者的身份存在着。学生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接受了大量信息后,必须经过自己的选择、重组、创造才能逐步完成信息处理的过程,才能获得智慧技能,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渠道来完成此项工作,所以学生应有一定的机会直接参与课堂讲授,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不仅使学生逐步完成其认识活动,而且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师生双向参与原则的课堂讲授方法有多种,“问题讲解法”是其中的一种。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过程,它始于问题提出而终止于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检验答案是几个关键环节,它们共同形成具体认识发生和发展的程序。教师要善于设问,对本学科的整个理论体系,对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激发起他们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他们对课堂讲授的参与意识。对特别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教师通过精炼的讲述来解决。学生直接参与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设问、引导、评价、精讲、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二个原则,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所谓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从归纳入手,从个别的具体现象出发,归纳出一般的抽象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演绎运用概念和原理揭示具体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使课堂讲授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过程。人的思维运动有两种基本途径:归纳和演绎,归纳提供一般性结论,结论较前提扩大了认识范围,但结论有偶然性;演绎则提供个别性结论,结论较前提没有扩大知识范围,但结论有必然性。归纳和演绎又相互联系、渗透和补充。演绎只有依靠归纳才有可靠的出发点和前提,而它又为归纳提供了论证工具和方向。思维运动的一般运动程序是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课堂讲授要遵循思维运动规律,从归纳入手,综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第三个原则,共同投入情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不仅要运用理性去探求真理,而且要投入情感来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讲授,成为充满生机的学习过程,在课堂讲授中要激发情感。通过提问、解答问题、检验答案等环节,使学生的期望得到满足,从而引发学生高度愉悦的学习情绪。在课堂讲授中要细心培养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要适度地控制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节得恰到好处,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人格的完善。
另外,要考虑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可采用投影片、幻灯片,实验观察和教学软件等。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师生各自独立的活动,也有师生双向交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必须合理、科学地确定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全面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教学对象的特征,师生之间的情绪,教法学法的适应 性,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
【关键词】课堂讲授 教学效率 最优化 科学 艺术
课堂讲授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在了解教学对象、设计教学内容、选择讲授方法方面应具有深厚的功底,才能把学生带入一种深刻、崇高和优美的艺术境界,达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知、情、意的交流、交融、交汇。对教学内容分析设计,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是课堂讲授体现艺术性的必要条件。
1.教师要吃透教材
讲授内容不完全等同于教材,教材是讲授内容的核心和基础,吃透教材是讲授内容的基本要求。现行的教材中每章每节内容都有一定内在联系,充分挖掘章与章、节与节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分析、比较、综合,从而找出共性、异性和规律性的东西,只有掌握了教学过程中的每一环节,在讲授新课时,在全面理解和处理好教材的基础上,才能恰当地指出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对这些内容教师可多方强化,层层剖析,精讲多练。
每一门学科的逻辑结构中都存在若干个关键问题,这些关键问题是整个理论体系的纲,是重点,同时往往又是难点。吃透教材并不仅仅在于对教材备章节的把握,应当是系统地、整体地、灵活地把握教材,就是与本学科理论体系有关的知识都应加以研究,并把它们有机地纳入讲授内容中,讲授内容研究得越宽,课就会讲得越灵活。
教师吃透了讲授内容,讲课时就可以不看讲稿,密切注视学生的听课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讲授方法,才能挥洒自如。
2.要对教学对象分析研究
教学过程包括从学生的起点状态到测量与评价教学结果的全过程,其中的许多环节都影响着教学目标的实现。透彻了解讲授对象是科学地把握讲授内容和正确地选择讲授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内在要求。讲授的内容一般由教学大纲决定,而熟悉了学生的情况再来安排讲授内容就能做到得心应手,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增删取舍教材,讲授时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选择讲授方法,这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也是课堂讲授获得成功的秘诀。透彻了解讲授对象还为教师使自己的课堂讲授发挥艺术性取得了必要的心理准备,讲授的效果好坏不仅仅取决于对教案熟悉,更要对学生熟悉。课前越了解学生的各种情况,讲课时越轻松自然,了解学生主要是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习成绩、学习兴趣、课堂纪律、参与习惯、阅读范围。了解这些情况,有助于掌握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增强学生的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向学习深度、广度进军。
3.了解学生对本学科的了解程度高低、深浅
这样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讲授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要了解学生的期望值,恰当她调动学生的期望是教师的基本功,高的期望值易使学生产生失望情绪,过低的期望则缺乏内在动力。了解学生对教师的评价,这包括教师的人格品质、理论水平、工作态度、讲授方法、教学特点等内容。通过学生的评价掌握自己课堂的真实水平是提高教学效率,实现教学艺术化的有效手段。
4.正确选择讲授方法
正确选择讲授方法是教师实现讲授艺术化的重要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材、学生都是可变目标。课堂教学时间受到限制,教学信息的获取又呈多样性。所以应选择真正适合本课教学实际的教学法。教学方法就大的分类有发现教学法,讲解式教学法和概念控制教学法,是三种智慧技能的获得方法。在具体选择讲授方法时应遵循一些原则。第一个原则,教师学生双向参与。教师和学生互为主体和客体,通过提问、回答、讨论、讲解等途径,教师以主导者身份,学生以认识者主体身份直接参与课堂讲授成为师生双向参与的生动活泼的学习过程,教师学生双向参与课堂讲授是人的认识活动的要求。教师对本学科的认识活动在课前己经完成。教师以主导者身份指导学生对本学科的认识活动,这个任务主要通过直接参与课堂讲授来完成,学生在课堂上是以认识者的身份存在着。学生在课堂上从教师那里接受了大量信息后,必须经过自己的选择、重组、创造才能逐步完成信息处理的过程,才能获得智慧技能,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渠道来完成此项工作,所以学生应有一定的机会直接参与课堂讲授,通过学生的直接参与,不仅使学生逐步完成其认识活动,而且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体现师生双向参与原则的课堂讲授方法有多种,“问题讲解法”是其中的一种。认识的发生和发展是一个过程,它始于问题提出而终止于问题的解决。提出问题、解答问题、检验答案是几个关键环节,它们共同形成具体认识发生和发展的程序。教师要善于设问,对本学科的整个理论体系,对每一章节的具体内容。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思考,激发起他们探求问题答案的强烈愿望,提高他们对课堂讲授的参与意识。对特别重要和复杂的问题,教师通过精炼的讲述来解决。学生直接参与课堂讲授,教师通过设问、引导、评价、精讲、总结,学生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第二个原则,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所谓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从归纳入手,从个别的具体现象出发,归纳出一般的抽象概念和原理,然后通过演绎运用概念和原理揭示具体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趋势,从而使课堂讲授过程成为学生积极思维的学习过程。人的思维运动有两种基本途径:归纳和演绎,归纳提供一般性结论,结论较前提扩大了认识范围,但结论有偶然性;演绎则提供个别性结论,结论较前提没有扩大知识范围,但结论有必然性。归纳和演绎又相互联系、渗透和补充。演绎只有依靠归纳才有可靠的出发点和前提,而它又为归纳提供了论证工具和方向。思维运动的一般运动程序是由个别到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课堂讲授要遵循思维运动规律,从归纳入手,综合运用归纳法和演绎法。第三个原则,共同投入情感。教师和学生在课堂讲授中不仅要运用理性去探求真理,而且要投入情感来完善人格,从而使课堂讲授,成为充满生机的学习过程,在课堂讲授中要激发情感。通过提问、解答问题、检验答案等环节,使学生的期望得到满足,从而引发学生高度愉悦的学习情绪。在课堂讲授中要细心培养情感,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情绪,要适度地控制情感,把学生的情感调节得恰到好处,促进学生智力的发挥和人格的完善。
另外,要考虑教学手段的合理运用,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可采用投影片、幻灯片,实验观察和教学软件等。教学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既有师生各自独立的活动,也有师生双向交流。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达到教与学的最优化?必须合理、科学地确定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全面考虑教材的逻辑结构,教学对象的特征,师生之间的情绪,教法学法的适应 性,运用现代教学理论实现课堂教学的艺术性。教学是技术也是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