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颈椎小关节紊乱 推拿治疗
颈椎紊乱又名“颈椎滑脱”、“骨错缝”,此病是由于睡眠净势不良、时间较久加上外伤、受寒、劳损等因素,导致颈椎韧带滑膜松弛、平衡失调,引起颈椎错位、痉挛、低抬头、左右活动受限等症。
采用牵引加按摩旋转顶推手法治疗颈椎紊乱。取得很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从1990~2000年以来。收治颈椎紊乱门诊病人共1000例,其中男586例,女41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1个颈椎紊乱的为612例,2个以上颈椎紊乱的为388例;经3次治愈的为689例,经7次内治愈的为291例,经8次以上治疗好转的为20例。发病7天内就诊的为718例,发病3个月内就诊的为235例,发病3个月以上就诊的47例。全部病例均做X光片检查,发现紊乱颈椎出现双重影,有部分病例颈椎间隙不等宽,颈椎生理弯曲度改变等。其中第3-5颈椎紊乱有735例,占73.5%;第6—7颈椎有265例,占26.5%。前者明显多于后者。
2诊断与鉴别诊断
首先用大拇指触摸颈椎,从上到下,触摸颈椎两侧是否平整或一条直线,如有高低不平,说明此颈椎有紊乱偏歪,再用拇指触摸颈椎后线,棘突是否有高低不平不成直线,如果怀疑有颈椎紊乱,需拍X光片确诊,同时可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脊椎肥大、落枕等其它颈椎病相鉴别。
3治疗方法
3.1 牵引 患者仰卧位。用牵引带套在下颌与后枕部,然后挂在床差别架滑轮上,下面挂上3-6公斤的秤砣。时间35-45分钟即可。
3.2放松手法用轻、推、揉、拿、捏手法在偏歪颈椎部位操作,使其解除痉挛、消除疼痛(既无菌性炎症引起),好为下一个手法做准备。
3.3旋转顶推手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大拇指对准偏歪颈椎。从患侧向健侧顶推,在发力同时,医者另一手扶患者前额头部,做旋转配合,复位瞬间可感觉“咔嚓”声,同时按在棘突旁的拇指下有颈椎松动的移位感,表示复位成功。
3.4仰头摇正法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双手放于患者下颌与后枕部,使患者头颈深深后抬起,先向患侧。后向健侧轻轻摆动,左右即中立位,反复lO次即可。
3.5徒手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双手放于下颌与后枕部,做直上直下拔伸3-5次,同时配合头颈屈伸运动。此法可加宽颈椎间隙、松动关节。
3.6取穴点风池、风府穴按陶道、大椎穴、拿肩井、合谷、外关穴,全部手法完成25-30分钟即可结束。
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偏歪整复,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好转:偏歪基本整复,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无效:偏歪无改变。症状疼痛同治疗前无变化。
5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34岁,工人,于1996年3月12日来诊。自述晚上睡眠姿势不良,早晨起床后发现颈部疼痛。低仰头等活动困难。检查:大拇指触诊发现第4颈椎紊乱,向右侧偏歪,压痛明显、低仰头以及头颈左右转动困难。经x光片确诊。第4颈椎紊乱向右偏移,诊断为第4颈椎紊乱。治疗:先牵引,再用前所述的手法复位,同时配合穴位治疗,仅1次,使偏歪基本整复、疼痛大减,功能活动改善,再巩固治疗2次,偏歪整复,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而痊愈,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6临床观察
颈椎小关节紊乱发病男性多于女性,1个颈椎错位多于2个以上颈椎错位,多个椎体错位后,由于稳定性差,因此比单个颈椎紊乱恢复更慢,治疗时间更长。如果有无菌性炎症,滑膜嵌顿,因椎间隙被肿胀挤占。这就给手法复位带来不便,所以治疗期限就会延长。笔者仅为颈椎有无菌性炎症以及滑膜嵌顿的病例,不应急于手法复位,以免加剧肿胀,给复位带来困难,必须先牵引,放松肌肉,消除炎症后,才能实行手法复位。临床证实用徒手拔伸法、仰头摇正法对于有肿胀滑膜嵌顿病例复位效果良好。也就不用旋转顶椎法。笔者认为有颈信小关节紊乱肿胀或滑膜嵌顿、疼痛板硬症状病人。不可采用强行旋转头颈,以免加重炎症不利紊乱颈椎小关节复位。
本组治疗1000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980例,占98%;好转20例,占20%。从临床资料看:1个颈椎紊乱治疗及时一般3次治愈,2个颈椎错位稳定性差,平衡失调,恢复较慢。第3-5颈椎紊乱有735例,第6-7颈椎有265例,绝大多数是第3-5颈椎错位,因其活动度大,损伤机会多,易导致颈椎错位。笔者最后认为20例好转病例。因同时并有椎间盘突出,这是造成短期不能治愈的重要原因。总之以本组介绍的治疗手法、穴位,可使错位整复,促使扭曲的神经血管回纳,水肿炎症消退,滑膜嵌顿回归。疼痛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7注意与预防
颈椎小关节紊乱囊者,治愈后要注意纠正睡眠的不良姿势;尽量避免外伤风寒,扭转不顺等造成的劳损,平衡失调,颈椎错位;今后每天做颈部锻炼。如低抬头,左右转动、左右侧曲头颈,活动可预防复发。
此文献参考推拿治疗学,并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一点思考见解。
颈椎紊乱又名“颈椎滑脱”、“骨错缝”,此病是由于睡眠净势不良、时间较久加上外伤、受寒、劳损等因素,导致颈椎韧带滑膜松弛、平衡失调,引起颈椎错位、痉挛、低抬头、左右活动受限等症。
采用牵引加按摩旋转顶推手法治疗颈椎紊乱。取得很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院从1990~2000年以来。收治颈椎紊乱门诊病人共1000例,其中男586例,女414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8岁;1个颈椎紊乱的为612例,2个以上颈椎紊乱的为388例;经3次治愈的为689例,经7次内治愈的为291例,经8次以上治疗好转的为20例。发病7天内就诊的为718例,发病3个月内就诊的为235例,发病3个月以上就诊的47例。全部病例均做X光片检查,发现紊乱颈椎出现双重影,有部分病例颈椎间隙不等宽,颈椎生理弯曲度改变等。其中第3-5颈椎紊乱有735例,占73.5%;第6—7颈椎有265例,占26.5%。前者明显多于后者。
2诊断与鉴别诊断
首先用大拇指触摸颈椎,从上到下,触摸颈椎两侧是否平整或一条直线,如有高低不平,说明此颈椎有紊乱偏歪,再用拇指触摸颈椎后线,棘突是否有高低不平不成直线,如果怀疑有颈椎紊乱,需拍X光片确诊,同时可与颈椎骨质增生、椎间盘突出、脊椎肥大、落枕等其它颈椎病相鉴别。
3治疗方法
3.1 牵引 患者仰卧位。用牵引带套在下颌与后枕部,然后挂在床差别架滑轮上,下面挂上3-6公斤的秤砣。时间35-45分钟即可。
3.2放松手法用轻、推、揉、拿、捏手法在偏歪颈椎部位操作,使其解除痉挛、消除疼痛(既无菌性炎症引起),好为下一个手法做准备。
3.3旋转顶推手法患者坐位,医者立于其后,用大拇指对准偏歪颈椎。从患侧向健侧顶推,在发力同时,医者另一手扶患者前额头部,做旋转配合,复位瞬间可感觉“咔嚓”声,同时按在棘突旁的拇指下有颈椎松动的移位感,表示复位成功。
3.4仰头摇正法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双手放于患者下颌与后枕部,使患者头颈深深后抬起,先向患侧。后向健侧轻轻摆动,左右即中立位,反复lO次即可。
3.5徒手拔伸法患者坐位,医者立其后,双手放于下颌与后枕部,做直上直下拔伸3-5次,同时配合头颈屈伸运动。此法可加宽颈椎间隙、松动关节。
3.6取穴点风池、风府穴按陶道、大椎穴、拿肩井、合谷、外关穴,全部手法完成25-30分钟即可结束。
4疗效评定标准
治愈:偏歪整复,功能恢复正常,疼痛消失;好转:偏歪基本整复,症状改善,疼痛减轻;无效:偏歪无改变。症状疼痛同治疗前无变化。
5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34岁,工人,于1996年3月12日来诊。自述晚上睡眠姿势不良,早晨起床后发现颈部疼痛。低仰头等活动困难。检查:大拇指触诊发现第4颈椎紊乱,向右侧偏歪,压痛明显、低仰头以及头颈左右转动困难。经x光片确诊。第4颈椎紊乱向右偏移,诊断为第4颈椎紊乱。治疗:先牵引,再用前所述的手法复位,同时配合穴位治疗,仅1次,使偏歪基本整复、疼痛大减,功能活动改善,再巩固治疗2次,偏歪整复,疼痛消失,功能恢复正常而痊愈,3个月后随访,未见复发。
6临床观察
颈椎小关节紊乱发病男性多于女性,1个颈椎错位多于2个以上颈椎错位,多个椎体错位后,由于稳定性差,因此比单个颈椎紊乱恢复更慢,治疗时间更长。如果有无菌性炎症,滑膜嵌顿,因椎间隙被肿胀挤占。这就给手法复位带来不便,所以治疗期限就会延长。笔者仅为颈椎有无菌性炎症以及滑膜嵌顿的病例,不应急于手法复位,以免加剧肿胀,给复位带来困难,必须先牵引,放松肌肉,消除炎症后,才能实行手法复位。临床证实用徒手拔伸法、仰头摇正法对于有肿胀滑膜嵌顿病例复位效果良好。也就不用旋转顶椎法。笔者认为有颈信小关节紊乱肿胀或滑膜嵌顿、疼痛板硬症状病人。不可采用强行旋转头颈,以免加重炎症不利紊乱颈椎小关节复位。
本组治疗1000例全部有效,其中治愈980例,占98%;好转20例,占20%。从临床资料看:1个颈椎紊乱治疗及时一般3次治愈,2个颈椎错位稳定性差,平衡失调,恢复较慢。第3-5颈椎紊乱有735例,第6-7颈椎有265例,绝大多数是第3-5颈椎错位,因其活动度大,损伤机会多,易导致颈椎错位。笔者最后认为20例好转病例。因同时并有椎间盘突出,这是造成短期不能治愈的重要原因。总之以本组介绍的治疗手法、穴位,可使错位整复,促使扭曲的神经血管回纳,水肿炎症消退,滑膜嵌顿回归。疼痛消失,功能完全恢复正常。
7注意与预防
颈椎小关节紊乱囊者,治愈后要注意纠正睡眠的不良姿势;尽量避免外伤风寒,扭转不顺等造成的劳损,平衡失调,颈椎错位;今后每天做颈部锻炼。如低抬头,左右转动、左右侧曲头颈,活动可预防复发。
此文献参考推拿治疗学,并结合笔者多年临床实践经验提出一点思考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