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贝多芬说:我情愿写10000个音符,也不愿写一个字母。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有没有人身处于音乐与魔法之间呢?像《人鬼情未了》里乌比·戈德堡饰演的灵媒奥塔那样,虽是凡人但能与幽灵沟通?如果有,这个人只能是J.K.罗琳。
如果说J.K.罗琳的笔,是她专属的魔杖,那罗琳喜爱的音乐,就是一副魔药,而配制这副魔药的配方,应该有如下成分:披头士乐队,史密斯乐队,REM乐队,玛丽安·费思福,吉米·亨德里克斯,贝多芬,莫扎特,柴科夫斯基……
对披头士乐队的喜爱,是受父母影响:罗琳的父母珍藏了所有披头士的密纹唱片,他们常常在起居室里,随着唱片里的音乐翩翩起舞。就在罗琳出生的那个星期,披头士的单曲《救命》高居英国流行乐榜首。于是,有传记作家声称:“在很多方面,‘救命’、‘车票’、‘自然表现’和‘昨天’等唱片单曲和电影插曲或许成为了J.K.罗琳不同生活时期的主题曲。如果有人想知道披头士乐队那强劲的节拍和意象派的歌词对年轻一代的影响,看看J.K.罗琳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找到答案”。
罗琳最喜欢披头士乐队的《ComeTogether》:“他穿着肥大的衣服/他慢慢地进入状态/眼珠叽里咕噜地转/他是唱诗班的明星……”歌声中这个只喜欢干自己喜欢的事的家伙,他的性格特质在哈利罗恩纳威等小伙子们的身上,若隐若现。
多年以后,罗琳终于和她心仪的偶像比肩而立: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全球售出了4亿多本书之后,媒体称“J.K.罗琳的知名度和人气堪比披头士乐队”。
“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乐队是TheSmiths,”罗琳说,作为最成功的另类摇滚乐团中的一个,史密斯乐队拥有十分出色的主唱Morrissey,还有极具创新精神的吉他手Johnny Marr,罗琳常常独自呆在房间里听Johnny Marr的经典歌曲,“我知道,她为什么喜欢史密斯乐队,”罗琳的同学向记者介绍道:“他们是那种忧郁悲伤的蓝调乐队,罗琳很害羞,喜欢独处,她愿意一个人静静坐在屋里,构思着她的故事。”
在罗琳所收集的史密斯乐队的唱片里有一首《谣言又起》:“我喜欢其中的吉他和弦,还有他们那优美的抒情诗般的歌词。”对“抒情诗般歌词”的着魔,体现在罗琳日后的创作中,只要有机会,罗琳就让她笔下的角色开口歌唱,像“分院帽”,每年开学,它将新生分进他(她)所适合的学院前都要唱一首长长的歌,歌词也很抒情,并且内容每一年都会有区别。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收到金妮的情人节贺卡,这张卡由“插着金色的翅膀,背着竖琴”的矮子们来传递“配乐的口信”:“他的眼睛绿得像刚腌过的癞蛤蟆/他像黑板一样乌黑潇洒/我希望他是我的,他真的很帅气/是征服黑魔头的勇士”……虽然听到矮子的歌声,羞涩的哈利恨不得自己变成蒸汽消失,但我却觉得一张会开口唱歌的情人卡和那歌词,都棒极了。
“我曾经对朋克着迷过,那时候喜欢撞击乐队。”;还有Bashees乐队,那时的罗琳把眼睛描画得很浓,就因为Bashees就是这样化妆的;还有REM乐队,多年以后,罗琳说她最想带到孤岛上的音乐有R.E.M.的《人人皆有心伤时》。对另类、朋克摇滚乐队的喜爱,让罗琳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后,跃跃欲试地用文字来组建乐队:“古怪姐妹”乐队,金妮房间的墙上有这支女巫乐队的巨幅海报,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圣诞舞会上,古怪姐妹一起涌上舞台,“她们的毛发都特别浓密,穿着故意撕得破破烂烂的黑色长袍”一副很朋克的打扮,搬到银幕上,这支乐队的音乐被描述成“有80年代感觉的摇滚曲风和一丝的怪异”,这与罗琳的音乐口味十分吻合。
在罗琳编写的附书《霍格沃兹一段校史》中,还提到“天籁之声”乐队,他们在万圣节这天来到霍格沃兹,为师生们“演奏出美妙的舞曲”;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的忌辰晚会上,还出现一支“演奏乐锯的乐队”,“三十把乐锯发出可怕而颤抖的声音”“仿佛是一千个指甲在一块巨大的黑板上刮来刮去”——这就是所谓的“死亡金属音乐”吗?
经历了青春的躁动与叛逆之后,成年的罗琳对古典乐产生了兴趣。她买过很多磁带,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音乐,她最喜欢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在做录音打字员时经常播放这首曲子:“听音乐时,我可以不跟别人谈话,我可以塞上耳塞,假装在打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琳坦言:每听到这首《热情》,就会想象自己身着盛装,在舞台上为陶醉的观众演奏着它。
古典乐会把罗琳带回到经历人生“第一次”的时光:怀孕期间,罗琳几乎每天都要听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她将它看成是一段叙事的乐章,诉说着那段时间里她在教学、写作和处理各种复杂角色时所发生的故事。即使现在,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还总能让她想起女儿。
是不是对古典音乐的醉心,才使得罗琳用如此的笔调来描绘凤凰的歌声时:“……音乐声越来越响了。这声音虚幻缥缈,空灵神秘,听了令人亢奋。它使得哈利头皮上的头发都竖了起来,使他的心房胀大得有原来的两倍。音乐声越来越高,最后,哈利觉得它似乎就在自己的胸腔里振动”……
伴随着《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上映,陪伴了观众十年的哈利和他的伙伴们,完美落幕于我们的记忆深处。在影片的结尾,当中年哈利出现时,缓缓响起的音乐是在第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所出现的《Harry’s Wonderful World》,那一刻,很多哈迷都哭了,“因为这首曲子真的让人有一种难说再见的感受”,这正是音乐在施魔法。
而我,情愿用10000个字,去换贝多芬的一个音符。但我知道,他根本不稀罕。
有什么办法?在伟大的艺术与它谦卑的粉丝之间,就存在着这种不平等。
但我依旧虔诚地朝拜着,并且相信:每写下10000个字,就与音乐圣殿的距离又近了一个音符……
有没有人身处于音乐与魔法之间呢?像《人鬼情未了》里乌比·戈德堡饰演的灵媒奥塔那样,虽是凡人但能与幽灵沟通?如果有,这个人只能是J.K.罗琳。
如果说J.K.罗琳的笔,是她专属的魔杖,那罗琳喜爱的音乐,就是一副魔药,而配制这副魔药的配方,应该有如下成分:披头士乐队,史密斯乐队,REM乐队,玛丽安·费思福,吉米·亨德里克斯,贝多芬,莫扎特,柴科夫斯基……
对披头士乐队的喜爱,是受父母影响:罗琳的父母珍藏了所有披头士的密纹唱片,他们常常在起居室里,随着唱片里的音乐翩翩起舞。就在罗琳出生的那个星期,披头士的单曲《救命》高居英国流行乐榜首。于是,有传记作家声称:“在很多方面,‘救命’、‘车票’、‘自然表现’和‘昨天’等唱片单曲和电影插曲或许成为了J.K.罗琳不同生活时期的主题曲。如果有人想知道披头士乐队那强劲的节拍和意象派的歌词对年轻一代的影响,看看J.K.罗琳丰富的想象力就可以找到答案”。
罗琳最喜欢披头士乐队的《ComeTogether》:“他穿着肥大的衣服/他慢慢地进入状态/眼珠叽里咕噜地转/他是唱诗班的明星……”歌声中这个只喜欢干自己喜欢的事的家伙,他的性格特质在哈利罗恩纳威等小伙子们的身上,若隐若现。
多年以后,罗琳终于和她心仪的偶像比肩而立:在哈利波特系列小说全球售出了4亿多本书之后,媒体称“J.K.罗琳的知名度和人气堪比披头士乐队”。
“世界上我最喜欢的乐队是TheSmiths,”罗琳说,作为最成功的另类摇滚乐团中的一个,史密斯乐队拥有十分出色的主唱Morrissey,还有极具创新精神的吉他手Johnny Marr,罗琳常常独自呆在房间里听Johnny Marr的经典歌曲,“我知道,她为什么喜欢史密斯乐队,”罗琳的同学向记者介绍道:“他们是那种忧郁悲伤的蓝调乐队,罗琳很害羞,喜欢独处,她愿意一个人静静坐在屋里,构思着她的故事。”
在罗琳所收集的史密斯乐队的唱片里有一首《谣言又起》:“我喜欢其中的吉他和弦,还有他们那优美的抒情诗般的歌词。”对“抒情诗般歌词”的着魔,体现在罗琳日后的创作中,只要有机会,罗琳就让她笔下的角色开口歌唱,像“分院帽”,每年开学,它将新生分进他(她)所适合的学院前都要唱一首长长的歌,歌词也很抒情,并且内容每一年都会有区别。
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哈利收到金妮的情人节贺卡,这张卡由“插着金色的翅膀,背着竖琴”的矮子们来传递“配乐的口信”:“他的眼睛绿得像刚腌过的癞蛤蟆/他像黑板一样乌黑潇洒/我希望他是我的,他真的很帅气/是征服黑魔头的勇士”……虽然听到矮子的歌声,羞涩的哈利恨不得自己变成蒸汽消失,但我却觉得一张会开口唱歌的情人卡和那歌词,都棒极了。
“我曾经对朋克着迷过,那时候喜欢撞击乐队。”;还有Bashees乐队,那时的罗琳把眼睛描画得很浓,就因为Bashees就是这样化妆的;还有REM乐队,多年以后,罗琳说她最想带到孤岛上的音乐有R.E.M.的《人人皆有心伤时》。对另类、朋克摇滚乐队的喜爱,让罗琳在开始文学创作之后,跃跃欲试地用文字来组建乐队:“古怪姐妹”乐队,金妮房间的墙上有这支女巫乐队的巨幅海报,在《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中的圣诞舞会上,古怪姐妹一起涌上舞台,“她们的毛发都特别浓密,穿着故意撕得破破烂烂的黑色长袍”一副很朋克的打扮,搬到银幕上,这支乐队的音乐被描述成“有80年代感觉的摇滚曲风和一丝的怪异”,这与罗琳的音乐口味十分吻合。
在罗琳编写的附书《霍格沃兹一段校史》中,还提到“天籁之声”乐队,他们在万圣节这天来到霍格沃兹,为师生们“演奏出美妙的舞曲”;在《哈利波特与密室》中的忌辰晚会上,还出现一支“演奏乐锯的乐队”,“三十把乐锯发出可怕而颤抖的声音”“仿佛是一千个指甲在一块巨大的黑板上刮来刮去”——这就是所谓的“死亡金属音乐”吗?
经历了青春的躁动与叛逆之后,成年的罗琳对古典乐产生了兴趣。她买过很多磁带,不断寻找适合自己的音乐,她最喜欢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热情》,在做录音打字员时经常播放这首曲子:“听音乐时,我可以不跟别人谈话,我可以塞上耳塞,假装在打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罗琳坦言:每听到这首《热情》,就会想象自己身着盛装,在舞台上为陶醉的观众演奏着它。
古典乐会把罗琳带回到经历人生“第一次”的时光:怀孕期间,罗琳几乎每天都要听柴可夫斯基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她将它看成是一段叙事的乐章,诉说着那段时间里她在教学、写作和处理各种复杂角色时所发生的故事。即使现在,柴可夫斯基的协奏曲还总能让她想起女儿。
是不是对古典音乐的醉心,才使得罗琳用如此的笔调来描绘凤凰的歌声时:“……音乐声越来越响了。这声音虚幻缥缈,空灵神秘,听了令人亢奋。它使得哈利头皮上的头发都竖了起来,使他的心房胀大得有原来的两倍。音乐声越来越高,最后,哈利觉得它似乎就在自己的胸腔里振动”……
伴随着《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下)》的上映,陪伴了观众十年的哈利和他的伙伴们,完美落幕于我们的记忆深处。在影片的结尾,当中年哈利出现时,缓缓响起的音乐是在第一部电影《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所出现的《Harry’s Wonderful World》,那一刻,很多哈迷都哭了,“因为这首曲子真的让人有一种难说再见的感受”,这正是音乐在施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