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来源 :现代交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y39334206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生在面临毕业、择业、就业时会产生各方面的问题,尤其是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由于高等教育大众化以及各高校的逐步扩大招生,我国大学生人数开始逐年增加,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以及就业方向的不确定性,使得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逐年突出。解决好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问题具有深远而重大的意义:首先有助于发挥大学生人才资源的社会作用与社会价值,提高对大学生人力资源的整合效率,缓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其次有利于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自我价值并调整自己的人生观、就业观,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能够理性就业。
  关键词:家庭结构 大学生就业观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58-05
  一、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分析
  (一)研究背景
  大学生为新时代下的创新型知识分子,更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人才储备,也是促进国家繁荣富强的后备军,因此为了完善大学生这一人力资源的整合配置效率,为了能够更好地发挥、发展大学生这一人才资源的社会价值,缓解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社会问题,促进时代、经济的发展,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当今社会情况下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要如何改变这一就业现状呢?从根本上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就尤为重要了。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并不是说大学生找不到工作,而是指大学生所选择的就业单位较差,择业时间较长,择业范围以及就业方向并不能有效地发挥大学生所学习的专长,所谓术业有专攻。大多数大学生在面临择业时受家庭赡养与地域关系等的影响,往往是以离家近、薪酬高等一系列的标准去选择就业目标,或者是为了能快速地缓解家庭负担而盲目选择一些与自身专业严重不符的工作,导致所学非所用。另一方面,近些年所兴起的考公务员风、进事业单位风也使大学生的发展脱节,这些就业观致使大学生人力资源不能得到有效的整合配置,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得不到有效的体现。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观因素很多,本文只侧重于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从家庭期望、家庭赡养、就业地域、择业方向、自我价值的实现多个维度出发,对以家庭结构为特征的大学生人力资源整合配置、大学生社会资本来源、大学生就业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性进行研究,深入解析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
  (二)研究目的
  在已有的文献为前提下,本次研究笔者将从家庭结构的各方面入手展开调查,了解大学生的家庭期望、家庭人员组成、家庭赡养等方面对大学生择业方向及就业地域是否有影响。通过深入访谈与问卷调查一系列方法得出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影响的细节:与前人的结论是否一致?哪些方面存在不同?哪些方面需要补充完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从家庭结构方面改善大学生的就业观,树立正确的就业理念,更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够给高校大学生开展就业指导和心理咨询工作提供良好的资料借鉴,从而使大学生的社会价值得以体现,为这支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后备军提供帮助,使大学生成功就业。
  (三)相关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我国,对大学生就业方面的研究有着相当长久的一段时间,研究文献较为丰富,本次研究将以“大学生就业观”“家庭结构”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进行搜索,时间跨度在1980年—2018年之间,通过对所搜索到的相关文献进行筛选,从中查阅文献共40篇。通过对所查阅文献的分析总结得出,我国目前为止有关于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影响问题的相关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几类:
  一是,关于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家庭赡养对其就业地域的影响研究。根据已有的研究文献来看,研究者们较大多数都认可家庭赡养在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对即将毕业面临就业的大学生来说,能在城市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不管是从自身发展还是对其以后的家庭都有很重要的意义。大学生的择业理念更多考虑今后的发展问题与生活水平。从相关文献中得出,由于家庭结构的影响,很多独生子女往往宁愿选择离自己家比较近的地域工作,放弃能在大、中城市工作的机会。而非独生子女由于其赡养职责能够由其兄弟姐妹分担,往往所能选择的就业地域较为广泛,其家庭牵制往往小于独生子女,因此有着更多、更好的选择,其所能发挥的社会价值,达到的生活水平也远远高于独生子女。
  二是,关于大学生择业、就业过程中,家庭期望对大学生实现自身价值的影响研究。通过查阅文献得出,研究者们大多认同家庭期望对大学生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時的影响。对很多家庭来说,培养一个大学生需要承担沉重的经济压力,而家庭的这种大量投入无非就是希望子女毕业后能找到一个满意的工作,有好的生活,为其脸上争光。受其影响,大学生在择业时为了不辜负父母的期望,为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往往一般的工作看不上,看得上的工作要求又太高,致使如今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逐年严峻,加上如今的考公务员、考事业单位风潮的影响,每年的大学生待业人员更是成倍增加。这种情况也更多地体现在独生子女身上,而非独生子女也在逐年提高自己对职业的期望值。
  三是,关于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归因研究。从教育方面看,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完善,致使大学生在择业时表现得不自信,很多工作不敢去尝试,对自身能力认识不足。甚至一些高校根本不开展就业指导,只是为了让学生毕业,采取一种放养式的态度,没有尽到所应尽到的义务,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去教学。从社会方面看,很多高校没有根据人才市场需求合理科学地开设专业课程,构建大学生人力资源配置,导致很多高校所开展的专业课程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所需要的人才不相符。而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社会保障机制也不够健全,很多社会舆论对大学生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在以前大学生是知识的代名词,是社会发展所必不可少的人力资源保障,现如今大学生就业难状况却日益严重。从经济方面看,由于用人单位考虑其成本及所能带来的收益,尽可能地用较低的成本取得更大收益,在大学生人力资源市场日趋满溢的背景下,用人单位也更加注重通过简历筛选更优秀的大学生人力资源,从而忽视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实干性。从就业心理方面,大多数学者认为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太高,心理发展不健全也是导致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问题出现的重要原因。大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攀比、自卑、孤傲的心态,相互攀比所从事职业的高低、薪酬、发展前景。在择业、面试、就业的过程中表现出极度不自信的心理与行为。在择业过程中眼界过高,对很多用人单位的邀请不屑一顾,眼高于顶,希望留在较为发达的地区,而对于一些贫穷的地区、基层工作嗤之以鼻。这些普遍存在的心理与其不切实际的期望也是导致大学生择业难、就业难的重要原因。   1.国内研究
  通过查阅文献得知,我国于20世纪90年代末期高等教育兴起,高校开始扩招才开始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中,对2010年大学生就业情况做了一定程度的统计分析和研究工作,结果发现其中男性的就业率普遍高于女性,其中在广州、上海、北京等一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人数比例开始有所减少,而在贵州等二线城市就业的大学生人数有所增加。其中任职于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的大学生人数较为可观。
  在马鹏的2007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中,他从高校教育因素、自身价值取向、经济缓解及心理因素三个角度针对天津市的三个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观展开了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随着当代大学生自主就业意识增强,竞争意识提高,也出现就业期望值过高、就业理念不完善、心理不成熟等消极方面问题。
  在凌文轩的论文中,通过研制的“霍兰德式中国职业兴趣量表”将所选取的价值观条目分为三个组成因素,分别是发展因素、保健因素以及声望因素。
  在杨宝珠的论文中认为,大学生就业观中存在的积极方面是:竞争意识与就业风险意识的提高,职业流动意识的增强和对自身肯定意识的加深。消极方面有:缺乏职业生涯规划,基层服务意识淡薄,承受打击能力差,职业期望值过高,诚信意识缺乏,择业过程中缺乏自信。
  在阳维丽的论文中指出,家庭经济条件制约了女大学生就业去向,来自贫困家庭的女大学生就业危机感较强,找工作积极,对职位定位较低,对在基层工作的接受程度较高,而来自中等或富裕家庭的女大学生对就业则没那么急切,一般选择在一、二线城市就业。在双亲家庭中,女大学生就业心态较为积极,但是在就业选择上容易患得患失,而在单亲家庭中,女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主要体现在就业信心不足上。
  2.国外研究
  在国外有关于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博格,他从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这一角度对大学生就业观展开调查并指出“选择理想的职业是由个人的特性与工作匹配度导致的,在选择职业时,应该先认清自我的一系列特征,再明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并学会抓住机遇”。
  (四)核心概念界定
  1.家庭结构
  家庭结构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成员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状态,乃至由于这种彼此之间的状态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模式。家庭结构主要包括家庭人口、家庭模式两个方面。其中家庭结构有主干家庭、夫妻家庭、联合家庭、核心家庭以及单身家庭、单亲家庭、同居家庭、同性恋家庭、隔代家庭等多种类型。结构有家庭人口的组成和家庭规模两种重要特征因素。
  2.大学生就业观
  根据以往的研究,各学者对“就业观”的概念界定基本上保持一致,认为“就业观”就是人们对于所从事或即将准备从事的各种不同职业的相关评述、意向以及对择业、就业所持有的一种态度。就业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对各种不同职业的取舍和选择,同时更决定着人们对所从事职业的一种劳动态度,就业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个体所具有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择业、就业过程中的一种综合反映,是人们在择业、就业时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看法和态度。
  结合所查阅文献得出,就业观实质上是人们在日常积累过程中所形成的对择业方向与就业选择的判断与观点,是人们在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影响下对接下来的职业和发展的一个基本认识与态度。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就业认知:指人们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对所选职业、社会压力以及自身能力较就业时所面临的相关问题的看法。即大学生对当下所面临的就业环境以及影响就业的因素的看法,是对自身能力与所从事的职业的匹配度认知,对自己所学知识、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认知以及对当下社会就业环境、就业地域的认知。
  就业意向:指大学生在面临择业、就业时所产生的意愿和情感。主要包括择业方向、就业单位、就业地域、个人主观价值的体现以及对职业发展、薪酬等方面的看法。
  就业心理:指就業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系列心理状态,主要包括对自身能力的信心,对就业观的感知等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状态。
  (五)意义与创新点
  1.研究的意义
  从笔者现收集的文献来看,已有关于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相关研究,但主体大多都以社会就业环境与社会支持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为主,很少有关于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研究,特别是对即将从大学跨入社会的我们而言,从多方面认识自身就业观对于解决就业问题有很重要的意义。因此,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是对相关理论的细化和补充,是对文本设计理念的充实,以此更好地丰富和发展解决大学生就业观问题的方法与研究。本研究以贵州省贵阳学院14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该范围内大学生的就业观来源与家庭结构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提出关于大学生的就业观问题与影响大学生就业观的相关问题,并将其用于提高大学生就业的实践中。笔者相信通过这次实验研究,能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提供一定的实践依据,能为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为社会培养优秀接班人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
  2.研究的创新点
  根据已有的文献,有关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文献多从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和现状出发,多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与归因,很少从家庭结构入手对大学生就业观进行研究,本研究以家庭结构为主要线索,探索了大学生就业观的影响因素、原因及一定程度的改善方法,在以往的有关大学生就业观与家庭结构的研究中大多都是单方面的研究。本文也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在就业、择业时对家庭方面的思考,而这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关注的。文章根据心理学的三因素模型编制了具有较高信度与效度的《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影响问卷》,并运用多种统计学处理方法整理得到较高效度的结果,在对大学生就业观的研究中提供了帮助。
  二、研究假设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假设
  (1)家庭结构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存在影响。
  (2)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大学生毕业去向、工作地、就业途径的选择。
  (3)家庭赡养、家庭期望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职业选择。
  (二)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贵阳学院1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问卷107份,有效问卷86份。本次调查在性别、家乡、专业、年级上的组别选择人数相当。男生43人,女生44人;在学生生源地上,农村25人,城镇33人,城市27人;专业上,文史26人,理学36人,工学17人,艺术7人。这也说明本次问卷的覆盖面不够全。年级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分别为17人、13人、26人30人。
  (三)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影响调查问卷,该问卷有4个维度,分别命名为家庭期望、家庭赡养、家庭人员结构、就业地域,四个因素解释了总变异的60%,验证分析数据也有较好的合理性,内部一致性系数在0.613~0.845之间,问卷有较好的信度。根据因素分析,问卷的相关系数与维度在0.32~0.81之间,维度的相关系数在0.10~0.58之间,可见维度之间相关较为适中。
  (四)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
  本文采取自编问卷,对本校大学生进行随机调查,并将最后的有效问卷整理输入SPSS20.0中进行数据处理及结果分析。
  2.文献法
  本文通过CNKI、万方数据库查阅相关文献。
  三、结果分析
  (一)信效度检测
  1.因子分析
  为使本次问卷能够有效测验出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观的特点和家庭结构对就业观影响因素,将数据录入SPSS20.0进行采样充足性检验(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值较大,表明变量间的共同因素较多,因素分析就会更合适,根据Kaiser的观点,KMO的值小于0.5时不适宜做因素分析,在0.7以上时较适宜做因素分析,在0.9以上时最适宜做因素分析。本研究的KMO值0.855,其中家庭结构项目的KMO值为0.818,大学生就业观项目的KMO值为0.791。说明本文的数据可以做因素分析。
  2.效度分析
  测量的效度是指测量得到的记分是否反映了欲测的特征及其程度,较高的效度是为研究服务的测量工具所必备的。较高的效度可以反映出欲测特征及其程度的准确性和正确性。为保证本研究问卷的有效性,对本问卷采用内容效度、结构效度进行考察。
  (1)内容效度。内容效度是指测量在多大程度上包含了欲测的内容范围,也叫逻辑效度。内容效度的确定有两个先决条件即内容范围明确、题目的取样适当。本问卷是在查阅大量的前人研究相关资料后编制,虽无明确的蓝本可参照,但其是在整合大量的相关资料基础上形成。同时本问卷的编制也请教自己的导师和相关方面的人员。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尽量保证问卷的效度。
  (2)结构效度。结构效度主要是针对某种理论构想或特质的体现程度,估计结构效度的方法主要是因素分析,各个因素与问卷总分具有非常高的相关,则会体现问卷项目的同质性很好。
  个人评价、职业理想、就业地域的P<0.05,故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男大学生在四个维度上的得分更高。在面临择业就业选择时,男生在面临就业时会更倾向考虑自身的条件因素是否满足将从事职业的要求,所从事的职业有没有达到自己对职业要求的预期目标,就业的所在地会不会影响以后的家庭生活。女生在面临就业时更多的会在乎就业时的成败,对没有绝对把握的职业更多的会选择放弃。
  贵阳学院大学生在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就业地域上存在着极其显著的差异,在职业理想与就业地域上,大四学生得分最高,大二学生得分最低,说明大四学生在面临就业时在职业理想与就业地域方面的考虑普遍高于其他年级学生,在个人评价与就业成败两维度方面由于其年级的不同各有不同。
  贵阳学院大学生就业观的各维度在学科类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个人评价与职业期望两维度上,文科类学生得分较低,在就业成败与就业地域两维度上,理科类学生得分较低。
  贵阳学院大学生的就业观在城乡类型上存在着显著差异,生活在城镇的大学生较生活在乡村的大学生而言对自我的评价更高,在就业成败的表现上得分较低,生活在农村的大学生在就业期望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生活在城镇的学生,在就业地域上的得分也更高。
  以自我评价为因变量,以家庭结构的各维度为自变量进行逐步回归。回归结果发现,以上各项均进入回归,未被排除。且在自变量中家庭期望在自我评价总分上P=0.014,这表明家庭结构中的家庭期望对自我评价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而自变量中的家庭赡养在自我评价总分上P=0.002(P<0.01),这说明家庭结构对自我评价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以职业理想为因变量,以家庭结构的各维度为自變量进行逐步回归。回归结果发现,以上各项均进入回归,未被排除。且在自变量中家庭赡养在职业理想总分上P=0.016,这表明家庭结构中的家庭赡养对职业理想有一定的负向预测作用,而自变量中的家庭经济条件在职业理想总分上P=0.001(P<0.01),这说明家庭结构对职业理想有一定的正向预测作用。
  四、分析和讨论
  (一)父母过高的就业期望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
  在就业问题上,家长的支持对孩子的就业选择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家长对孩子有不符合实际的要求,会增加学生在就业中的压力。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很多学生表示有很大的就业压力,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达到父母的期望,不想让父母对自己失望,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当自己的实际情况达不到父母的要求就会产生焦虑的心理和较大的心理压力。
  (二)家庭经济状况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标准   家庭经济状况也对大学生的就业选择标准产生影响。在学生的意识里,想要通过就业实现经济独立,为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在回收的100份有效问卷中,有80%的学生认为就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实现经济独立增强自立能力。有54%的学生是为了减轻家庭负担,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往往会影响学生们的就业选择。在影响学生就业的因素中,福利待遇的比重是51%,在多种影响因素中占第二,学生为了能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在面临择业时,往往会先考虑福利待遇而不会考虑自身的发展与所能实现的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可见家庭经济因素对大学生就业选择产生影响。
  (三)家长传统的就业观影响大学生的工作性质
  通过研究与分析得出,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为90 后,家长多为60后或者70后,在调查的对象中显示有70%的来自于农村,一般来说农村的家长受到信息闭塞、受教育程度低的影响,其就业观一般很传统。另外,农村的家庭生活一般较艰苦,父母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吃苦,因此对于孩子的期望往往较高,在孩子身上倾注了过多的精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一个铁饭碗,在政府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工作。
  (四)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地域的影响
  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是90后,调查中有27%是独生子女,不是独生子女的家庭也只有两个孩子,少数家庭有三个孩子。父母不再具有高强度的劳动能力,养老成为一个很大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在找工作的时候也会考虑选择离乡近的城市,方便照顾家人,尤其是对单亲家庭和独生子女家庭来说,照顾年级大的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也是在择业就业时需要考虑的问题。除此之外,有的家长对于职业有着等级划分,还有一些家长存在着相互攀比心理,可见父母的期望对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倾向有着很大的影响。
  (五)自身能力不足,对自我评价、自我认知、自我定位不合理
  大学生的自身能力是自己应聘时的保障,如果能力很强在应聘时就会处于优势。但是不少学生的问题就是对自身能力的高估或认识的不足,不能合理定位自己的职业位置,一味地去追求高薪或者高福利待遇的工作。一般来说,高薪职业与其所要求的高能力是相匹配的,有多少能力与付出就会获得多少回报,当自己的能力无法胜任高薪工作时,即使应聘成功,在工作过程中也会无法适应,还会有很大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健康。有很多同学想要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岗位,但是对于公务员的要求却一无所知,不知道公务员的职责,只是看好公务员的待遇与福利。所以自我评价与自我定位非常重要,不合理的自我认知与自我定位会造成就业时的盲目跟风,降低就业时的成功率。
  五、结语
  大学生的就业观和择业取向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问题,尤其是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在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在思想上转变观念,如果大学生的思想还停留在以前的传统观念上,不论是对经济的发展还是对大学生的就业率都具有不良影响。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通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
  (1)家庭结构对大学生就业观有着重要影响。
  (2)家庭经济条件影响大学生毕业去向、工作地、就业途径的选择。
  (3)家庭结构对大学生的就业信心(下转第57页)(上接第61页)与就业心理等个人评价有着重要影响。
  (4)家庭赡养、家庭期望影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以及职业选择。
  (5)大学生的家庭人员构成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时对就业地域、职业选择、职业价值的选择 。
  参考文献:
  [1]李胜强,李虹,金蕾莅.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2011,32(2):23-25.
  [2]陈宇红,江光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来源与特点[J].华中师范大学,2009,18(7):13-15.
  [3]江爱霞,徐俊华.大学生就业压力及对策研究综述[J].苏州大学,2010,12(6):7-9.
  [4]冯雯.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分析及对策[J].浙江工业大学,2010,22(9):16-19.
  [5]孙兆风.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分析与对策[J].山东理工大学,2016,8(7):22-24.
  [6]陳宇红,江光荣.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的编制[J].华中师范大学,2009,8(11):15-21.
  [7]闻明晶,藤树元,刘蕾.大学生就业压力研究综述[J].北京大学,2017,14(6):10-14.
  [8]刘春雷,马晓亮.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现状与展望[J].吉林师范大学,2008(2):12-15.
  [9]陈莹,马慧.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来源及对策研究[J].大庆师范大学,2015,35(6):26-28.
  [10]周东斌,罗嘉文,林伟英.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家庭关怀状况调查[J].广东工业大学,2005,5(3):15-21.
  责任编辑:孙瑶
其他文献
摘要:正常经济生活中,对在先姓名权的保护与对姓名商标权的行使时常出现冲突。这种冲突在名人姓名商标的使用中更为突出。本文通过梳理姓名与姓名权、商标与姓名商标权的概念、渊源、主体内容,明确了在先姓名权与姓名商标权产生冲突的原因与主要表现方式,并以最高法院对“Jordan(乔丹)商标案”的判决为例,对在先姓名权与姓名商标权的解决之道进行了思考,尝试为其冲突提供更完美的处理思路。  关键词:在先姓名权 姓
摘要:党的十九大成功召开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更进一步的要求。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完善,其中独立学院的发展势头近些年发展迅猛,但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总体呈现出综合素质一般、学习能力一般等特点,所以独立学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将阐述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以及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独立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现状 方针对策  中图分类号
[摘要]《学记》有言:“亲其师,信其道。”由此可见,古人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悟出了师道教育的基本前提。千百年过去了,这句话对于新时期班主任的教育方式和策略仍然有现实意义。想要依靠师道教育影响学生,就要先让学生“爱”上你。如何能让学生爱上、喜欢上你,仿佛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因为在初中学生心里,学生和班主任是层次分明,甚至有时可能是两个对立的群体。因此本文从三个方面浅析新时期初中班主任人格素养和专业素质,探
摘要:作为朦胧诗派的奠基者之一,北岛用其极富怀疑精神和象征意味的诗句,为20世纪80年代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以后,诗人的诗歌风格发生转变,早期诗歌中强烈的理性批判笔调逐渐转向晦涩冷峻,为文本解读带来难度,而贯穿北岛创作始终的,是深刻的思想性,这也是一代人思想觉悟的声音。  关键词:北岛 当代诗歌 意象 漂泊  中图分类号:G6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摘要:大一师范生处于专业认同形成的关键期,新背景下其专业认同的现状引起研究者关注。采用专业认同问卷对广西某高校291名大一师范生的专业认同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大一师范生专业认同总体处于中等水平。(2)自主选择专业的大一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高于非自主选择的。(3)大一师范生专业认同水平男生高于女生。最后根据所得结果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专业认同 大一师范生 调查研究  中图分类号:G7
摘要:随着台湾地区新领导人的上台,引发台湾高校招收大陆学生规定的变化,作为两岸青年交流互动的重要途径之一的大陆学生赴台学习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选取杭州师范大学赴台学生为调查样本,以文献调查、问卷调查形式为主,运用推拉理论等分析陆生选择赴台学习的原因、学习状况以及相关影响因素,并提出一定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赴台学习 调查分析 推拉理论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摘要:党性教育是干部教育的必要环节,将红色文化融入党性教育是当前大势所趋。新时代背景下,胶东(烟台)党性教育基地深挖胶东红色文化的内涵,在与党性教育融合方面作出了有益实践。  关键词:红色文化 党性教育  中图分类号:D2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0-0080-02  党性教育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新时代深入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必要环节。新时代背景下做好党
[摘要]电影源于生活的同时也“高”于生活,在电影多产量化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佳作少之又少。电影高于生活之处,在笔者看来它是对现在的生活夸张化了,它的情节为大众服务,它的模式成了一种按部就班,虽然它依旧以现实为基础,但却少了那份“纯真”。《野鹅敢死队》以大见小,从大立场出发,《包氏父子》以小见大,从一个国家的一类人群出发。两者在思想上、欣赏审美上、艺术表达上均为佳作。像这类电影,应该被提倡。在电影浩
摘要:进入新时代,受到互联网、智能化、清洁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挑战,提高就业竞争力是目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调研分析,工科毕业生的薄弱环节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欠缺上,同时缺乏较为明确的职业规划,没有发挥个人特长。学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应用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关键词:工科大学生 就业 能力提升 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摘要:马克·吐温与查尔斯·沃纳合著的《镀金时代》使得一部小说的名字成为美国历史上一个时代或一段历史时期的名称,甚至到今天“镀金时代” 已经穿越了国界和时代,成为一个代名词。对美国来讲,镀金时代指的是美国在内战后的飞速发展时期,人们醉心于一夜成名和暴富。镀金时代的美国梦和人性都遭到扭曲,这是时代和人性的悲剧。  关键词:《镀金时代》 代名词 美国梦 人性 扭曲  中图分类号:I712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