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童语言发展先于文字的发展,所以发展和规范学生的语言就显得尤其重要。纵观学生语言表达状况不难发现:语言表达好的同学,思维与文字的表达往往优越于语言表达差的同学。如何强化学生的口语交际训练呢?下面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遣词造句引至生活
教师的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母语基础。相对而言,小学语文应是自发状态下所学母语的延伸和规范。如:婴儿牙牙学语发音:mɑ,可他(她)根本不知何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了“妈妈”一词。低年级学生会用“妈妈”说一句话。到高年级,学生对“妈妈”一词的理解就更丰富了,已能判断是非褒贬。这是儿童对“妈妈”一词认识的大致趋势。此现象告诉我们:学生学词离不开生活经验。只有在生活中接触过的词语,学生对它才有更深意义的理解。如:“坚强不屈”一词,五年级的学生对此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理解,但课堂上学生往往局限于文中的用法,局限于人物精神,因此造出的句子不外乎“×××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等简单的几个句子。我在训练时,让学生从“坚强不屈的声音”想到精神(人物)→动物→植物。这样的导引,立即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造出的句子就丰富多彩、意味深长。如:“好长时间没给仙人掌浇水了,它却坚强不屈地活了下来。”这不仅仅是词语造句的训练,更是生活知识的展示。可见,遣词造句必须引至生活,只有把日常生活当做口语交际的“练兵场”,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二、文明口语运用自然得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要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课堂中教师的文明礼貌话语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学生久而久之也会用上。如我班课前起立师生互相问候完后,我都会微笑地说声“请坐”,而不是生硬地说“坐下”。平时提问也离不开“请”“请问”“请说”“请你回答”等。这样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用语习惯的养成。一次,一位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竟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在我回答问题之前,请允许我指出小江板书的‘敷’有错,左下方是‘方’而不是‘万’。”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教师文明言行的重要性。另外,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养成学生运用文明话语的习惯也十分重要。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运用文明礼貌的开头语,就容易消除心理障碍,打开口语交际的话匣子。而文明礼貌用语运用自然得体,更能激活口语交际思路,拓宽思维。
三、围绕主题发表独立见解
“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基础的要求,但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总是有限的。只有把课内训练所得迁移到课外生活中,才能有效提高“口述一件事”的能力。如课本中有一题“当导游”的口述训练,要求介绍自己的校园。笔者运用提纲指导学生口述:(1)学校的地理位置;(2)校园的布置;(3)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数、教师数、校舍等;(4)校园突出的特点。同时要求礼貌用语要贯穿全过程。由于主题明确,提示、要求十分清楚,学生说起来就不感到困难。笔者还充分利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把这次说话练习牵引到课外,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或某一公园等。学生有了广阔的训练空间,又有了一定的方法,练说的积极性比较高。这样,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围绕主题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参与校园活动,锻炼口语交际
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扩大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大队委竞选活动、“六一”活动、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比如,上学期我任教的班级与(2)班开展拔河比赛,比赛结束后,我就组织学生围绕活动进行交流,学生发言很踊跃,也讲得很好。拉拉队员夏虹激动不已地说:“最重要的一局即将开始时,我的心已经跳到了嗓子眼儿了,因为这毕竟是最重要的一局啊。几分钟后,同学们上场了,我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运动员刘敏则心有余悸地说:“最后一场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都使出浑身的气力,把绳子向后拉,眼看绳子上的红线艰难地向我们这边一点一点地移动。突然,我们的前锋陈陆脚下一滑,绳子上的红带子便朝他们那边一晃,幸亏陈陆及时站稳了脚,和大家一起拼命向后使力,才让绳子停止了移动……”这样的话题来自学生的直接生活,学生感触深刻,说起来自然兴趣盎然,条理清晰。又如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写稿、投稿、审稿、定稿、播稿、评稿,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学生口语交际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五、记录人物对话,勤写生活日记
人总是生活在语言交际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特点,说话的风格。不同职业、年龄的人说话方式也常常有不同。生活中的口语是最鲜明、最具活力、最简洁,如兴奋时学生会说“耶”,说“好”用“OK”代替,把漂亮、潇洒说成“酷极了”等,哪里学来的?生活中的积累。再如,我班学生没有人敢说自己最好,原因是他们很熟悉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提问时,学生经常举手要求发言,但机会有限,没机会的同学心里总会蹦出一句《幸运52》的常见语“人人都会有机会的!”这就是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因为,我经常鼓励学生注意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尤其是一些时髦语、活泼语、精辟语等,让学生通过写生活日记等途径及时记录,积累起来,并引导他们经常进行交流,这样熟能生巧,学生的语言就会变得更丰富。
总之,口语能力是人人必须掌握的交际工具,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树立培养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找出培养和提高的多种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练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双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
一、遣词造句引至生活
教师的教学必须考虑到儿童的母语基础。相对而言,小学语文应是自发状态下所学母语的延伸和规范。如:婴儿牙牙学语发音:mɑ,可他(她)根本不知何意,随着年龄的增长,懂得了“妈妈”一词。低年级学生会用“妈妈”说一句话。到高年级,学生对“妈妈”一词的理解就更丰富了,已能判断是非褒贬。这是儿童对“妈妈”一词认识的大致趋势。此现象告诉我们:学生学词离不开生活经验。只有在生活中接触过的词语,学生对它才有更深意义的理解。如:“坚强不屈”一词,五年级的学生对此词已有了相当丰富的理解,但课堂上学生往往局限于文中的用法,局限于人物精神,因此造出的句子不外乎“×××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等简单的几个句子。我在训练时,让学生从“坚强不屈的声音”想到精神(人物)→动物→植物。这样的导引,立即勾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他们造出的句子就丰富多彩、意味深长。如:“好长时间没给仙人掌浇水了,它却坚强不屈地活了下来。”这不仅仅是词语造句的训练,更是生活知识的展示。可见,遣词造句必须引至生活,只有把日常生活当做口语交际的“练兵场”,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口语交际能力。
二、文明口语运用自然得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与内容”中要求:“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课堂中教师的文明礼貌话语往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常用“请”“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学生久而久之也会用上。如我班课前起立师生互相问候完后,我都会微笑地说声“请坐”,而不是生硬地说“坐下”。平时提问也离不开“请”“请问”“请说”“请你回答”等。这样有效促进了学生文明用语习惯的养成。一次,一位学习成绩并不太好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竟说了这样一句话:“老师,在我回答问题之前,请允许我指出小江板书的‘敷’有错,左下方是‘方’而不是‘万’。”这不得不让人感到教师文明言行的重要性。另外,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养成学生运用文明话语的习惯也十分重要。语文教师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获得家长的支持与配合。学生在与人交往中学会运用文明礼貌的开头语,就容易消除心理障碍,打开口语交际的话匣子。而文明礼貌用语运用自然得体,更能激活口语交际思路,拓宽思维。
三、围绕主题发表独立见解
“能清楚明白地口述一件事”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基础的要求,但学生在课堂上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总是有限的。只有把课内训练所得迁移到课外生活中,才能有效提高“口述一件事”的能力。如课本中有一题“当导游”的口述训练,要求介绍自己的校园。笔者运用提纲指导学生口述:(1)学校的地理位置;(2)校园的布置;(3)学校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数、教师数、校舍等;(4)校园突出的特点。同时要求礼貌用语要贯穿全过程。由于主题明确,提示、要求十分清楚,学生说起来就不感到困难。笔者还充分利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把这次说话练习牵引到课外,让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自己的家或某一公园等。学生有了广阔的训练空间,又有了一定的方法,练说的积极性比较高。这样,课内外结合,使学生围绕主题发表独立见解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参与校园活动,锻炼口语交际
利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扩大学生口语交际的空间,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如大队委竞选活动、“六一”活动、篮球赛、拔河比赛等。在活动之后,学生往往还沉浸在快乐之中,余兴未尽,在这种时候,每位学生都有“一吐为快”的欲望。教师可趁机组织学生把活动过程中自己最感兴趣、最有意义或最能给自己带来快乐的情节说给大家听。比如,上学期我任教的班级与(2)班开展拔河比赛,比赛结束后,我就组织学生围绕活动进行交流,学生发言很踊跃,也讲得很好。拉拉队员夏虹激动不已地说:“最重要的一局即将开始时,我的心已经跳到了嗓子眼儿了,因为这毕竟是最重要的一局啊。几分钟后,同学们上场了,我不禁为他们捏一把汗……”运动员刘敏则心有余悸地说:“最后一场比赛开始了,同学们都使出浑身的气力,把绳子向后拉,眼看绳子上的红线艰难地向我们这边一点一点地移动。突然,我们的前锋陈陆脚下一滑,绳子上的红带子便朝他们那边一晃,幸亏陈陆及时站稳了脚,和大家一起拼命向后使力,才让绳子停止了移动……”这样的话题来自学生的直接生活,学生感触深刻,说起来自然兴趣盎然,条理清晰。又如我校的红领巾广播站,写稿、投稿、审稿、定稿、播稿、评稿,全由学生自己组织进行,学生口语交际在此过程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锻炼。
五、记录人物对话,勤写生活日记
人总是生活在语言交际的氛围中,每个人都有自己说话的特点,说话的风格。不同职业、年龄的人说话方式也常常有不同。生活中的口语是最鲜明、最具活力、最简洁,如兴奋时学生会说“耶”,说“好”用“OK”代替,把漂亮、潇洒说成“酷极了”等,哪里学来的?生活中的积累。再如,我班学生没有人敢说自己最好,原因是他们很熟悉一句广告词——“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课堂提问时,学生经常举手要求发言,但机会有限,没机会的同学心里总会蹦出一句《幸运52》的常见语“人人都会有机会的!”这就是来自于平时的积累。因为,我经常鼓励学生注意了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语言现象,尤其是一些时髦语、活泼语、精辟语等,让学生通过写生活日记等途径及时记录,积累起来,并引导他们经常进行交流,这样熟能生巧,学生的语言就会变得更丰富。
总之,口语能力是人人必须掌握的交际工具,生活就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只要教师在思想上树立培养提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观念,找出培养和提高的多种切入点,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创造性地练说,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一定会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福建省顺昌县双溪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辛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