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职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前学校改革的重要课题之一。该文通过分析高职体育教育的现状,明确了高职体育课程的目标,提出高职体育教学应根据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要求,结合高职教育总体培养目标,实施“平台 模块”的创新教学模式,在对学生进行全面锻炼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职业体能、职业保健能力,以及职业意志力、职业竞争能力等,以此提高学生对社会职业的适应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 体育课程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a)-0230-02
1 突出高职体育课程的职业性特点,强化高校体育职业性内容教学
高职类院校的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非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教學内容。其不仅是承担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其个人体能、健康程度等职能,更是通过体育教学,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空间。
而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任职教师,应在认知高职办学特点的基础上,理解高职体育教育不应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应在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针对学生专业特点,有效培养学生顺利从业所需的职业体能,将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改革体育教学体系,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服务。
与普通体育类课程有着显著不同,高职类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其在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上,更具针对性和职业导向性。首先,其在教学目的上,不仅是要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技能的学习,来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而获得技能上的提升与身体素质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让广大学生能够获得与职业发展方向所需要的身体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的技术性岗位输送合格的人才。所谓合格,不仅仅是对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上,更是要在身体素质上能够满足现实的岗位操作。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在进行体育课程锻炼时,要体现出其专业特色。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实践当中,教师应积极把握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编制和传授。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以下三个方面情境的加强和改善,提升体育教学的职业化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化功能。
第一,对学生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进行熟悉,通过对职业教学的发展目标来确定其职业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例如,在自动化、焊工、钳工等技能型的专业设置上,工作岗位本身对于学生自身的力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当中,应选择增强学生力量体能的训练项目来展开教学。
第二,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要将职业需求与职业能力培养这一导向作为内容设置的指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做好高职体育教学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区分。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堂的训练学习,获得职业技能的提升。
第三,以职业发展理念为切入点,将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有效结合起来。事实上,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身体技能和素质的提升,更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交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获得相互合作、配合,增强团队意识和职业社交技巧的场合。把职业技巧,巧妙地融合到体育教学的现实当中,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及症结分析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职业理念引入、职业素养提升与职业需求对接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表现形式,仍与大多数普通高校一样,其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模块上乃至教学思路上,并未形成与职业性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内容设置。
从教学内容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内容的差异化教学并未形成。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内容,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内容存在广泛的雷同。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的设置,仍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耐力力量等概念化的内容为主,对于学生自身的专业属性和专业基础并未有所提及。而职业内容的缺失,造成教学目标无法与教学内容形成有效共振,其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职业能力提升。
从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组织形式来看,与专业性关联的缺乏,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的能力与现实的岗位需求脱节。例如,在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需要广泛交流、需要团队精神配合的职业素养专业里,如果教学的组织仍是单独训练、单独练习,这不利于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培养相互帮助、共同合作的职业精神。这种与职业发展要求之间的断层,事实上造成高职院校课程当中的体育教学无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与职业教育课堂体系的设置精神相违背。
3 强化体育课堂的职业氛围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创新
目前,由于与职业发展需求之间断层的存在,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创新面临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突破瓶颈,优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当前创新体育教学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推进体育教学的社会实践中,应以创新的精神为基础,建构起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策略落地。
首先,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要推进体育学本科专业拓展和分化,建立体育学本科专业多样化发展的学科群。通过对学生职业发展状况和职业发展需求的系统研究,为学生提供能够提升学生自身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的体育训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应强调学校体育教学在质量、结构、效益的内在统一和协调,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身体素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来统一部署。针对不同的学生人群,对他们的现实需求以及职业发展需求,进行研究总结,形成与其职业能力相匹配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其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要在高等学校体育大课程观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专业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目标,侧重设置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保护能力的课程,体育课程建设要与专业课程建设同步进行,为塑造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人才发挥体育的功能作用。
再次,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环节,要将职业发展的精神素养,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以及能量提升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还要把团队精神、配合意识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4 结语
在“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主导下,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应全面理解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明确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建设理念和与人才培养相匹配的建设目标,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推进高职类院校体育课堂的创新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如何强化学生专业的职业属性与体育教学内容本身的有效关联,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来强化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来促进高职类院校体育课程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振浩,童建民. 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的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2(6):43-47,54.
[2] 何康.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4):87-88,95.
[3] 王建軍.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疆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研究[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3):14-18.
关键词:职业教育 体育课程 创新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2(a)-0230-02
1 突出高职体育课程的职业性特点,强化高校体育职业性内容教学
高职类院校的体育教学,是高职院校学生非专业课程体系当中的重要教學内容。其不仅是承担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身体素质、强化其个人体能、健康程度等职能,更是通过体育教学,有针对性的强化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发展空间。
而作为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任职教师,应在认知高职办学特点的基础上,理解高职体育教育不应是本科院校的压缩版,应在增强学生身心素质的同时,针对学生专业特点,有效培养学生顺利从业所需的职业体能,将高职体育教育与学生专业培养目标有机结合起来,改革体育教学体系,为提升学生职业能力服务。
与普通体育类课程有着显著不同,高职类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其在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上,更具针对性和职业导向性。首先,其在教学目的上,不仅是要使得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和体育技能的学习,来强化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而获得技能上的提升与身体素质的突破。更为重要的是,需要通过体育课程的学习,让广大学生能够获得与职业发展方向所需要的身体技能的提高。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的技术性岗位输送合格的人才。所谓合格,不仅仅是对专业技术能力的掌握上,更是要在身体素质上能够满足现实的岗位操作。
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因此,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其在进行体育课程锻炼时,要体现出其专业特色。在进行高校体育教学的教育实践当中,教师应积极把握这一特点,来进行教学内容的编制和传授。在现实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对以下三个方面情境的加强和改善,提升体育教学的职业化素养,强化学生的职业化功能。
第一,对学生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目标进行熟悉,通过对职业教学的发展目标来确定其职业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例如,在自动化、焊工、钳工等技能型的专业设置上,工作岗位本身对于学生自身的力量有着较高的要求。因而,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过程当中,应选择增强学生力量体能的训练项目来展开教学。
第二,在体育教学的实践过程当中,要将职业需求与职业能力培养这一导向作为内容设置的指南。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应做好高职体育教学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内容的区分。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堂的训练学习,获得职业技能的提升。
第三,以职业发展理念为切入点,将高校体育教学与学生自身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发展目标有效结合起来。事实上,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获得身体技能和素质的提升,更是创建一个良好的社交情境,让学生在其中获得相互合作、配合,增强团队意识和职业社交技巧的场合。把职业技巧,巧妙地融合到体育教学的现实当中,是提升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途径。
2 当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相关问题及症结分析
毋庸讳言,当前我国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在职业理念引入、职业素养提升与职业需求对接等方面,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问题。目前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表现形式,仍与大多数普通高校一样,其在教学内容上、教学模块上乃至教学思路上,并未形成与职业性发展要求相匹配的内容设置。
从教学内容来看,高职院校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内容的差异化教学并未形成。高职院校的大部分学生在课堂的学习内容,与普通高校学生的内容存在广泛的雷同。高职院校的体育课堂,教学重点与教学目标的设置,仍是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其耐力力量等概念化的内容为主,对于学生自身的专业属性和专业基础并未有所提及。而职业内容的缺失,造成教学目标无法与教学内容形成有效共振,其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的职业能力提升。
从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组织形式来看,与专业性关联的缺乏,导致学生在体育课堂学习的能力与现实的岗位需求脱节。例如,在营销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等需要广泛交流、需要团队精神配合的职业素养专业里,如果教学的组织仍是单独训练、单独练习,这不利于广大学生在体育活动当中培养相互帮助、共同合作的职业精神。这种与职业发展要求之间的断层,事实上造成高职院校课程当中的体育教学无法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这与职业教育课堂体系的设置精神相违背。
3 强化体育课堂的职业氛围推动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创新
目前,由于与职业发展需求之间断层的存在,高职院校体育课堂的创新面临发展的瓶颈。如何有效突破瓶颈,优化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是当前创新体育教学需要首先思考的问题。因此,在推进体育教学的社会实践中,应以创新的精神为基础,建构起高职院校体育改革的策略落地。
首先,在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中,要推进体育学本科专业拓展和分化,建立体育学本科专业多样化发展的学科群。通过对学生职业发展状况和职业发展需求的系统研究,为学生提供能够提升学生自身职业能力和职业水平的体育训练。作为高校体育教学而言,应强调学校体育教学在质量、结构、效益的内在统一和协调,为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身体素质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来统一部署。针对不同的学生人群,对他们的现实需求以及职业发展需求,进行研究总结,形成与其职业能力相匹配的体育课程内容设置。
其次,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要在高等学校体育大课程观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专业设置体育课程内容。以适应高职教育发展的要求为目标,侧重设置培养学生多方面的体育能力、职业发展能力和职业保护能力的课程,体育课程建设要与专业课程建设同步进行,为塑造高素质的技能型、应用型高职人才发挥体育的功能作用。
再次,在现实的体育课堂教学环节,要将职业发展的精神素养,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当中。在对学生进行体能训练、身体素质训练以及能量提升的体育课堂教学实践中,还要把团队精神、配合意识等融入到教学过程中。
4 结语
在“以社会需求设专业,以岗位核心能力设课程”的高职课程教学改革目标的主导下,高职体育课程建设应全面理解和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明确与职业教育相适应的建设理念和与人才培养相匹配的建设目标,对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模式、评价机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在推进高职类院校体育课堂的创新教育实践过程当中,如何强化学生专业的职业属性与体育教学内容本身的有效关联,通过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来强化体育教学对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来促进高职类院校体育课程的优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振浩,童建民. 高等职业院校发展学生职业体能的体育教学实践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2012(6):43-47,54.
[2] 何康. 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高职体育课程模块教学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1(4):87-88,95.
[3] 王建軍. 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新疆高职体育课程建设研究[J]. 新疆职业教育研究,2011(3):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