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冉有是班上的小巧手,虽然他的成绩不是最好的,但不管是孔老师还是同学们,都一致认为他很聪明。俗话不是说了吗?心灵手巧嘛。但依我看来呢,心灵的人不一定手巧,像颜回学习不错,可是他却连自己的一顿饭也不会煮,这也让孔老师常常叹着气说:“颜回呀,你过得这么艰苦,拿破竹筐装饭,拿勺子喝水,什么时候才学会照顾自己呀?要是和冉有比起来,那你可真是差太远了,光是用普普通通的鸡蛋,冉有就能做出31道菜来,可以让你从月初吃到月底,不会重样,遇到2月还有富余呢。”
大家拿这事一再笑话颜回是“高分低能”,有一次他不服气地说:“我也会煮好几道菜呢。”
宰予从小和颜回一起长大,最知道他的底细,说:“你除了做蛋汤和泡方便面,你还会什么?”
颜回神秘地笑了起来,得意地说:“我还会第三道菜呢,你没猜到吧?”
“第三道菜?”宰予感到很意外。
“就是用蛋汤来泡方便面嘛!两种旧方法组合一下,就是一种新方法,这都不懂?”
一句话说得满屋子人嘘声四起。
话虽这么说,但颜回对冉有的巧手还是很佩服的,我们教室里里外外,破个窗纸、掉个木板什么的,都是由冉有来修理的。而且冉有还经常拿一些特别新奇的发明到班上给大家看,像什么会让老鼠玩得忘记偷东西的滚筒啦,味道像鸟粪、名字叫鸟窝的怪味道饮料啦,还有烤得又香又脆的白薯片啦。孔老师给了他一句评语——科技改变生活!
但连孔老师也没想到的是,除了生活,就连数学学习,今天冉有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冉有的一个小小的发明,为我们的整数乘法计算带来了莫大的方便,我们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东西很快会风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占领天下所有的像我们这样的小学堂。
举个例子来说吧,例如计算46×75时,我们的做法是,将其分成四个算式:40×5、6×5、40×70、6×70,分别得到200、30、2800、420。然后再把所有的得数加起来,得3450。这么多个算式,一个个地列出来,然后再加,写起来又慢又容易乱,所以,大家都觉得多位数乘法计算烦人。一不小心就算错了,还要从头再来,像子路这样的急性子,都已经总结出一句口头禅——崩溃!
有句话说:“有需要就有发明。”冉有的发明,一下子解决了计算时书写的难题。
一听说有新发明可看,许多同学就围了上来,再听说能够帮我们计算,连平时不爱凑热闹的几个同学也都围过来了。
冉有给我们演示了起来。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算式46×75,然后从他的包裹里拿出一些裁剪好的叶片,每片都是正方形形状,上面还有一条斜线。他从中拿了四片,拼在一起,拿起毛笔飞快地写了起来。唰唰唰,一个个格子里很快地都被填上了数字,连边上也写上了。最后,他指着左边和下边的四个数字,说:“这就是得数。”然后在横式后面写上3450。
那边颜回小心翼翼地把这个算式分成了四个小算式,一个个地写,好半天才算清楚,一看得数果然是3450!
冉有得意地问:“看懂我的这个方格是怎么用的了吗?”
颜回是刚算了这个算式,他仔细看了看,说:“我明白了。其实你写的这些数字也就是我刚才写的,方格上面的是第一个因数46,右边的是第二个因数75。然后把每个数字相乘的积写在他们对应的方格里,比如说6×7=42,就把4写在右上方格的左上角,2写在这个方格的右下角……咦,我发现这个方法确实不错,这几个积很快就能写出来,既不会漏,也不会乱。”
宰予这时候插话,说:“那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斜线呢?”
颜回继续说:“我觉得这正是冉有的发明很妙的地方。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把各个数字写到相应的数位上去了。比如4×7=28,因为4其实是40,7其实是70,所以28其实是2800,这样2就是千位上的2,也就是2000!所以你顺着斜线看,这个2自然就到了右起的第四位,也就是千位,真妙呀!”
同学们仔细看了看,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候,孔老师从宿舍出来准备上课,看到大伙儿围在一起,他走过来看了一会儿。见到大家都在点头,他笑眯眯地说:“点头还不够,你们要真的会用这种乘法方格才行,我出一道题考考你们。”
说着,孔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375×46=?
大伙儿各个摩拳擦掌,准备拿出冉有的叶片方格一试身手,转眼之间,冉有从包里拿出来的一摞叶片就被分了个精光。后面动作稍慢一些的同学没分到,纷纷嚷着说:“冉有,你怎么不多做一些出来?”“老师,我们没东西用了,这下可怎么做作业呀?”
我看了暗暗觉得好笑,这些同学今天见了冉有的新发明,连折条树枝在沙盘上直接算的做法都忘了,见我蹲下来在地面上画着,他们才恍然大悟,在各自练习的沙盘上画出了这样的方格,算了起来。
很快,大家就算出了最后的得数,是16422。
同学们这次亲身尝到了甜头,都说:“真不错!冉有,你下回可要多带些方格叶片来。”
冉有苦恼地说:“哪来那么多叶片呀,再说画这些方格就已经花了我大半夜的时间了,要是画到足够你们用,那我还要不要吃饭睡觉了?还要不要玩了?”
孔老师替冉有出了个主意:“你可以把这样的方格刻成印章,然后盖在叶片上,这样想要几个就盖几格,不是就可以很方便地制造出一大批来吗?”
“对呀,那样我还可以把它们拿到市面上卖给那些学乘法的人呢。我觉得一定会大卖的。我要多生产一些出来,生产得越多,成本就越低,能赚更多的钱!”冉有受到启发,眼前一亮。看来,冉有还挺有生意头脑的嘛。
“我们可以把叶片裁剪成一样的大小,然后在上面整齐地印上这些方格。”
“把颜色换成淡色,让学生们在计算的时候,用黑笔在上面写,这样容易区分。”
“干脆订成一个本子,就叫‘作业簿’好了。”
大伙儿七嘴八舌地替冉有出主意。
不知道怎么搞的,我似乎看到了一幅这样的情景:全国所有的小学堂门口都出现了一个专卖店,店里面有个长得很像冉有的小伙计正在大力推销着各种学习用品,而卖得最畅销的,就是这种“数学计算本”。
我的幻想被冉有的声音打断了,原来他要请孔老师给他的发明取个名字,他准备申请专利。孔老师想了想,说:“这些方格,看起来就像咱们鲁国都城里天子广场上铺的方砖,非常漂亮,我觉得就叫‘铺地锦’吧!”
“好名字!”
大家拿这事一再笑话颜回是“高分低能”,有一次他不服气地说:“我也会煮好几道菜呢。”
宰予从小和颜回一起长大,最知道他的底细,说:“你除了做蛋汤和泡方便面,你还会什么?”
颜回神秘地笑了起来,得意地说:“我还会第三道菜呢,你没猜到吧?”
“第三道菜?”宰予感到很意外。
“就是用蛋汤来泡方便面嘛!两种旧方法组合一下,就是一种新方法,这都不懂?”
一句话说得满屋子人嘘声四起。
话虽这么说,但颜回对冉有的巧手还是很佩服的,我们教室里里外外,破个窗纸、掉个木板什么的,都是由冉有来修理的。而且冉有还经常拿一些特别新奇的发明到班上给大家看,像什么会让老鼠玩得忘记偷东西的滚筒啦,味道像鸟粪、名字叫鸟窝的怪味道饮料啦,还有烤得又香又脆的白薯片啦。孔老师给了他一句评语——科技改变生活!
但连孔老师也没想到的是,除了生活,就连数学学习,今天冉有也让我们受益匪浅。
冉有的一个小小的发明,为我们的整数乘法计算带来了莫大的方便,我们大家一致认为,这个东西很快会风靡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占领天下所有的像我们这样的小学堂。
举个例子来说吧,例如计算46×75时,我们的做法是,将其分成四个算式:40×5、6×5、40×70、6×70,分别得到200、30、2800、420。然后再把所有的得数加起来,得3450。这么多个算式,一个个地列出来,然后再加,写起来又慢又容易乱,所以,大家都觉得多位数乘法计算烦人。一不小心就算错了,还要从头再来,像子路这样的急性子,都已经总结出一句口头禅——崩溃!
有句话说:“有需要就有发明。”冉有的发明,一下子解决了计算时书写的难题。
一听说有新发明可看,许多同学就围了上来,再听说能够帮我们计算,连平时不爱凑热闹的几个同学也都围过来了。
冉有给我们演示了起来。他先在黑板上写了个算式46×75,然后从他的包裹里拿出一些裁剪好的叶片,每片都是正方形形状,上面还有一条斜线。他从中拿了四片,拼在一起,拿起毛笔飞快地写了起来。唰唰唰,一个个格子里很快地都被填上了数字,连边上也写上了。最后,他指着左边和下边的四个数字,说:“这就是得数。”然后在横式后面写上3450。
那边颜回小心翼翼地把这个算式分成了四个小算式,一个个地写,好半天才算清楚,一看得数果然是3450!
冉有得意地问:“看懂我的这个方格是怎么用的了吗?”
颜回是刚算了这个算式,他仔细看了看,说:“我明白了。其实你写的这些数字也就是我刚才写的,方格上面的是第一个因数46,右边的是第二个因数75。然后把每个数字相乘的积写在他们对应的方格里,比如说6×7=42,就把4写在右上方格的左上角,2写在这个方格的右下角……咦,我发现这个方法确实不错,这几个积很快就能写出来,既不会漏,也不会乱。”
宰予这时候插话,说:“那为什么要画这么多斜线呢?”
颜回继续说:“我觉得这正是冉有的发明很妙的地方。这样一来,他就可以把各个数字写到相应的数位上去了。比如4×7=28,因为4其实是40,7其实是70,所以28其实是2800,这样2就是千位上的2,也就是2000!所以你顺着斜线看,这个2自然就到了右起的第四位,也就是千位,真妙呀!”
同学们仔细看了看,纷纷点头称是。
这时候,孔老师从宿舍出来准备上课,看到大伙儿围在一起,他走过来看了一会儿。见到大家都在点头,他笑眯眯地说:“点头还不够,你们要真的会用这种乘法方格才行,我出一道题考考你们。”
说着,孔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道题:375×46=?
大伙儿各个摩拳擦掌,准备拿出冉有的叶片方格一试身手,转眼之间,冉有从包里拿出来的一摞叶片就被分了个精光。后面动作稍慢一些的同学没分到,纷纷嚷着说:“冉有,你怎么不多做一些出来?”“老师,我们没东西用了,这下可怎么做作业呀?”
我看了暗暗觉得好笑,这些同学今天见了冉有的新发明,连折条树枝在沙盘上直接算的做法都忘了,见我蹲下来在地面上画着,他们才恍然大悟,在各自练习的沙盘上画出了这样的方格,算了起来。
很快,大家就算出了最后的得数,是16422。
同学们这次亲身尝到了甜头,都说:“真不错!冉有,你下回可要多带些方格叶片来。”
冉有苦恼地说:“哪来那么多叶片呀,再说画这些方格就已经花了我大半夜的时间了,要是画到足够你们用,那我还要不要吃饭睡觉了?还要不要玩了?”
孔老师替冉有出了个主意:“你可以把这样的方格刻成印章,然后盖在叶片上,这样想要几个就盖几格,不是就可以很方便地制造出一大批来吗?”
“对呀,那样我还可以把它们拿到市面上卖给那些学乘法的人呢。我觉得一定会大卖的。我要多生产一些出来,生产得越多,成本就越低,能赚更多的钱!”冉有受到启发,眼前一亮。看来,冉有还挺有生意头脑的嘛。
“我们可以把叶片裁剪成一样的大小,然后在上面整齐地印上这些方格。”
“把颜色换成淡色,让学生们在计算的时候,用黑笔在上面写,这样容易区分。”
“干脆订成一个本子,就叫‘作业簿’好了。”
大伙儿七嘴八舌地替冉有出主意。
不知道怎么搞的,我似乎看到了一幅这样的情景:全国所有的小学堂门口都出现了一个专卖店,店里面有个长得很像冉有的小伙计正在大力推销着各种学习用品,而卖得最畅销的,就是这种“数学计算本”。
我的幻想被冉有的声音打断了,原来他要请孔老师给他的发明取个名字,他准备申请专利。孔老师想了想,说:“这些方格,看起来就像咱们鲁国都城里天子广场上铺的方砖,非常漂亮,我觉得就叫‘铺地锦’吧!”
“好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