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中兰铁路(宁夏段)的危岩落石现场调查情况,以花山岭隧道进口为例,利用赤平投影法对危岩落石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Rockfall软件研究不同落石轨迹预测线下危岩落石的运动轨迹、动能、弹跳高度、落点位置等运动特征,并针对花山岭隧道进口提出安全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铁路工程结构和运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岩体存在脱离母体向线路大里程方向及左侧冲沟滚落与崩塌的可能。落石在边坡上部发生滚落运动中产生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中兰铁路(宁夏段)的危岩落石现场调查情况,以花山岭隧道进口为例,利用赤平投影法对危岩落石的整体稳定性进行评估,通过Rockfall软件研究不同落石轨迹预测线下危岩落石的运动轨迹、动能、弹跳高度、落点位置等运动特征,并针对花山岭隧道进口提出安全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铁路工程结构和运营安全。研究结果表明:局部岩体存在脱离母体向线路大里程方向及左侧冲沟滚落与崩塌的可能。落石在边坡上部发生滚落运动中产生的最大弹跳高度为3.9 m,最大冲击能量约为130 kJ,大部分落石落点位于洞口附近,对隧道洞口及线路运营产生一定的干扰。研究提出一种在洞口处衔接护桥棚洞的防治方法,可以有效保护隧道洞口及铁路线路,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由多因素共同诱发的视网膜黄斑区改变,基因治疗可以显著改善AMD患者临床症状,减轻长期玻璃体内治疗相关的治疗负担,提高临床适应性。尽管已取得多项成果,但基因疗法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药物的临床试验仍处于研究阶段。通过整理近10年以来AMD的相关靶点治疗产品的药理研究与临床研究进展,并根据不同靶点或新载体进行分类,结合已取得的临床试验结果,评估基因治疗AMD的可行性与安全性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条件复杂,特别中西部存在深切“V”形峡谷艰险困难山区,地表高差往往达几百甚至上千米,而隧道工程一般在沟谷中下部穿过。与一般地段相比,该地区洞口具有坡面高陡,不良地质种类多,规模大处理十分复杂,因此洞口的坡面防护难度极大,极易引发次生灾害。结合艰险山区洞口特点,给出了几种典型的坡面防护措施,供广大工程人员借鉴。
为探究隧道出口高陡边坡危岩对交通线路运营安全的威胁,采用无人机摄影和野外精细化调查手段,获取了隧道出口高陡边坡岩体的岩层与节理产状,岩体沿着倾向坡面60°方向存在双滑面(楔形体)滑动破坏,危岩处于欠稳定到不稳定状态。通过数值模拟,边坡上部危岩体停留在隧道口上方高程1 452~1 480 m的坡面处,而下部危岩体将停积于河谷距隧道出口34 m位置;下部危岩体失稳后到达隧道出口的最大弹跳高度5.51
山区高速铁路受线路平顺性及地形的限制,部分危岩发育地段无法绕避,给工程建设及运营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文章在无人机三维倾斜摄影的基础上利用数字地质调绘技术对拟建济南至枣庄铁路杏花峪隧道进口危岩体的发育特征、规模、变形破坏模式进行了准确的判识,通过将3DEC数值模拟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获得了崩塌落石的影响范围和危险性分区图,开展了危险性分区评价,提出了防治措施。研究表明:三维倾斜摄影模型识别出的12处危
目的:比较连续4次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与阿柏西普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RMD)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01/2021-01于我院确诊为wARMD并行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患者108例108眼的临床资料,依据注射药物不同分为康柏西普组(54例54眼)与阿柏西普组(54例54眼),均接受玻璃体腔注射治疗,每月注射1次,连续注射4次。随访12mo,观察注药前后BCVA、CMT及注药后
当前,我国处于信息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互联网+、大数据、万物互联、智能化等信息化工具在不断迭代升级,给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对制造企业而言,随着数字化走进企业的生产过程,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在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的生产、采购、销售等环节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对其生产经营模式和管理水平带来了变化,其中对财务管理的及时性、有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制造企业管理层需要在企业内部大力推行财务
制造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很多制造企业开始探索企业信息化建设之路,而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中的重要内容,大力推动财务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探讨了制造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策略。
随着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制造工艺和技术的不断发展,MLCC对质量可靠性的要求也在不断地提高。随着5G、新能源汽车和通信等行业对集成电路的需求的增大,MLCC的市场规模将会进一步地提升,技术发展也会更加的多元和多样化。对目前MLCC存在的主要失效模式、失效机理和质量问题进行了梳理,对今后提高MLCC的可靠性和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山区铁路选线受地形条件制约,高陡边坡或陡崖地段的隧道洞口常面临危岩落石风险,传统人工调查方法困难,尤其是高植被覆盖地区,受现场条件限制不能完全查明危岩分布,同时常用的落石运动轨迹模拟缺少横向范围控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以某铁路隧道进口工程为研究对象,以机载LiDAR和三维倾斜摄影数据为基础,查明了危岩形成机制及分布特征,利用自主研发的Rockfall Hunter软件分析不同破坏形式的危岩三维运
基于中兰铁路(甘肃段)的危岩落石现场调查情况,以宝台山隧道为例,通过Rockfall软件研究不同落石轨迹,预测线下危岩落石的运动轨迹、动能、弹跳高度、落点位置等运动特征,并针对宝台山隧道提出安全合理的防治措施,确保铁路工程结构和运营安全。结果表明,对直立陡坡进行削坡后,同时采用锚杆框架梁防护与分级放坡建立拦石墙可以有效保护隧道洞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