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美的教育最简单》
尹建莉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8月
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简单。尹建莉以学者的严谨、朴素人学理念与妈妈的亲和,再次为家长们还原家庭教育的真相。
初为父母,常犯“三宗罪”。卢梭在《忏悔录》中将此称为“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尹建莉深谙此道,她解释说:不少家长,包括许多老师,在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逃脱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陈述我为你付出多少,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
讲道理固然不错,但到孩子接受道理的距离可能很远。尹建莉在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开宗明义,指出了种种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观念误区。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家长不免会对此书抱以更大的期待,但遗憾的是,这可能是一部让家长“焦虑不安”的家教书。
该书延续了作者案例写作的手法,主角扩展为更多的孩子,展示了前一本书尚未涉及的另一部分儿童教育生活。其个人的教育理念也愈加明晰,从前三章的标题“保卫纯真童年”“净化育儿观念”“回归自然养育”可知,简单、自然的回归倾向随处可见。这可能和家庭教育的特质有关,作者感叹“教育的匪夷所思之处,或者说和其他事情最大的区别,就是目的和结果的背离”。很多家长的良苦用心,常常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反而变成了破坏力,书中所举的几十个令人痛心的例子即为明证,阅读此书并对照自身,常使人有冷汗惊出之感,因为大家都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个人的教育疏忽完全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此为“焦虑”之一。
另一种“焦虑”可能更为深层,也更加难以克服。这就是对家长自身素养的警示。这种“素养”无关学识,归纳起来也简单:一是放下心;二是多反省。说易行难。单这“放下心”一条就难倒家长:有多少家长能对“惹事”的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喜欢在新装修的房子墙壁上乱涂乱画,怎么办?孩子下楼梯喜欢胳膊搭到布满灰尘的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怎么办?一般的家长这时都难以做到视而不见吧。该书的第四章“赢在教育细节”给出了“治标”的方子,“治本”的则在随后“完善家长自身”一章中。但是这个方子“治”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身。
作为家长需时时反省,给予孩子以“自由”,或者具体如作者说的“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的价值观,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某知名作家曾给儿子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尹建莉对此嗤之以鼻。因为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无效的。家长把众人皆知的普通道理当作自己独有的观点来陈述,自以为高人一筹,但其中的潜台词,“既轻贱了自己孩子的智商,贬低了其他人的认识水平,也很市侩气,没有境界。”之所以颇受网友追捧,无非道出了存世艰难的心声,只是这心声迎合了大人,却和孩子无关。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想要孩子“明理”,大人们首先要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和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应等量观之。中国也有“行不言之教”的古训,其意相仿。而对于那些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育儿问题的家长来说,现在看来是无望了。
(洪滔/文)
爱孩子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爱
爱是一门艺术。正确爱我们的孩子,即是正确地对待我们的未来。
爱孩子不是问题,如何爱孩子却是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我们不曾察觉自己的爱是有问题的。一份对孩子教育的爱,在这个时代需要历经多么遥远的距离,需要克服多少莫名其妙的局限和外力,才会准确地抵达。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有着一种穿越所有泡沫和迷雾的本能。不管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得如何,这样的力量一直在暗中涌动,它来自万万千千的心灵,来自每一个心灵对于未来的期许与热爱。
一个懂得爱惜万物的人,一个对世界有着悲悯情怀的人,一个清晰地看到了教育体制问题及家庭教育问题的人,尹建莉一个人经历和解决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问题”。那种复杂的情感,与良知有关,与对社会的责任有关,她没有抱怨,而是以自己的方式选择担当。
(王月鹏/文)
尹建莉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8月
美好的教育并不复杂,有效的教育往往简单。尹建莉以学者的严谨、朴素人学理念与妈妈的亲和,再次为家长们还原家庭教育的真相。
初为父母,常犯“三宗罪”。卢梭在《忏悔录》中将此称为“讲道理、发脾气、刻意感动”。尹建莉深谙此道,她解释说:不少家长,包括许多老师,在面对孩子的一些问题时,经常逃脱不了这样的套路:先讲道理,讲道理不行就去批评,再不行就通过发脾气来征服。或者在孩子的感情上做文章,比如陈述我为你付出多少,你却这样不懂事……以此来“感化”孩子。
讲道理固然不错,但到孩子接受道理的距离可能很远。尹建莉在新书《最美的教育最简单》中开宗明义,指出了种种家庭教育的弊端和观念误区。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家长不免会对此书抱以更大的期待,但遗憾的是,这可能是一部让家长“焦虑不安”的家教书。
该书延续了作者案例写作的手法,主角扩展为更多的孩子,展示了前一本书尚未涉及的另一部分儿童教育生活。其个人的教育理念也愈加明晰,从前三章的标题“保卫纯真童年”“净化育儿观念”“回归自然养育”可知,简单、自然的回归倾向随处可见。这可能和家庭教育的特质有关,作者感叹“教育的匪夷所思之处,或者说和其他事情最大的区别,就是目的和结果的背离”。很多家长的良苦用心,常常没有转化成生产力,反而变成了破坏力,书中所举的几十个令人痛心的例子即为明证,阅读此书并对照自身,常使人有冷汗惊出之感,因为大家都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个人的教育疏忽完全可能导致不可预知的后果。此为“焦虑”之一。
另一种“焦虑”可能更为深层,也更加难以克服。这就是对家长自身素养的警示。这种“素养”无关学识,归纳起来也简单:一是放下心;二是多反省。说易行难。单这“放下心”一条就难倒家长:有多少家长能对“惹事”的孩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孩子喜欢在新装修的房子墙壁上乱涂乱画,怎么办?孩子下楼梯喜欢胳膊搭到布满灰尘的楼梯扶手上,胳膊用力脚不用力地向下溜,怎么办?一般的家长这时都难以做到视而不见吧。该书的第四章“赢在教育细节”给出了“治标”的方子,“治本”的则在随后“完善家长自身”一章中。但是这个方子“治”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自身。
作为家长需时时反省,给予孩子以“自由”,或者具体如作者说的“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避免向孩子灌输庸俗的价值观,降低孩子的视野和胸襟,束缚限制了他们的发展。某知名作家曾给儿子写道:“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尹建莉对此嗤之以鼻。因为对孩子来说,肯定是无效的。家长把众人皆知的普通道理当作自己独有的观点来陈述,自以为高人一筹,但其中的潜台词,“既轻贱了自己孩子的智商,贬低了其他人的认识水平,也很市侩气,没有境界。”之所以颇受网友追捧,无非道出了存世艰难的心声,只是这心声迎合了大人,却和孩子无关。教育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而是一个主动的和建设性的过程,想要孩子“明理”,大人们首先要让孩子有机会在实践中获得连续不断的经验。行为教育的重要性和口头教育的适度性应等量观之。中国也有“行不言之教”的古训,其意相仿。而对于那些想一劳永逸地“解决”育儿问题的家长来说,现在看来是无望了。
(洪滔/文)
爱孩子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爱
爱是一门艺术。正确爱我们的孩子,即是正确地对待我们的未来。
爱孩子不是问题,如何爱孩子却是一个问题。更大的问题是,我们不曾察觉自己的爱是有问题的。一份对孩子教育的爱,在这个时代需要历经多么遥远的距离,需要克服多少莫名其妙的局限和外力,才会准确地抵达。家长对教育问题的关注,有着一种穿越所有泡沫和迷雾的本能。不管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得如何,这样的力量一直在暗中涌动,它来自万万千千的心灵,来自每一个心灵对于未来的期许与热爱。
一个懂得爱惜万物的人,一个对世界有着悲悯情怀的人,一个清晰地看到了教育体制问题及家庭教育问题的人,尹建莉一个人经历和解决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问题”。那种复杂的情感,与良知有关,与对社会的责任有关,她没有抱怨,而是以自己的方式选择担当。
(王月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