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促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现代化的电教媒体也被引入初中语文教学课堂,给初中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活力。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体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投入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教师单调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机械完成学习任务,课堂缺乏生机活力,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视听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的朗读配以动听的音乐,学生们随着音乐和阅读进入了作者用文字营造的春意盎然的世界。随着学生的朗诵,大屏幕上出现了作者在文中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动感画面,教师让学生通过文字与图画,进一步发挥想象:在春天里还会出现哪些动人的画面?由文字阅读到图画提示,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再如,在学习《邓嫁先》一文时,由于学生对在久远年代科学家所处的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比较陌生,影响了学生对邓嫁先奉献精神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中运用视频营造情境,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引导想象,激活学生思维:茫茫大漠,黄沙漫天,艰苦的生活环境与工作条件,原子弹爆炸升腾的蘑菇云,这一切给学生心灵带来震撼,与文本情感达成共鸣。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教学中只靠教师的口述与说教,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影响了学生对重点与难点内容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使重点与难点迎刃而解。例如,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教师播放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观,学生结合自身阅读领略了三峡的山势之险峻,夏水之迅急,读出春冬之清幽,读出秋意之凄清。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味到了文本的优美意境,领略了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意境美与图画美,学生从郦道元绝妙的语言描写中获得阅读的美好体验。再如,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师用课件把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情节制作成四个漫画情景,图片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教师让学生根据四幅漫画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有效地解决了学习重点与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感觉作文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中感觉无话可说,缺乏写作的素材。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在写作题为《我心中的黄河》时,感觉无从下笔,主要原因是对黄河历史了解的不够。于是教师通过网络下载飞流直下的“壶口瀑布”、“九曲黄河”的壮观视频画面,学生看后都被黄河的宏伟气势所叹服。紧接着学生从网络上搜索“黄河历史”相关资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还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活动,促进其审美水平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是“先教后学”,学生在教师讲解后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也阻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可以为学生拓展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屠涅夫的《乞丐》时,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预习。学生在课外根据教师指定的网站点击下载微课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名师课堂”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正式学习本课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发现学生对本文的生字新词、文学常识、课文主题都有了较好的把握,然后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与探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从预习到课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环境自主学习,有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外学习时,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探究和请教。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的互动学习提供了优势平台。
李奎学,教师,现居甘肃永昌。
一、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的课堂教学采取教师单调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指令下机械完成学习任务,课堂缺乏生机活力,学生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以将多媒体引入课堂,为学生营造生动形象的视听环境,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例如,在学习朱自清先生的《春》时,教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的朗读配以动听的音乐,学生们随着音乐和阅读进入了作者用文字营造的春意盎然的世界。随着学生的朗诵,大屏幕上出现了作者在文中描绘的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等动感画面,教师让学生通过文字与图画,进一步发挥想象:在春天里还会出现哪些动人的画面?由文字阅读到图画提示,丰富了学生的想象,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者渗透于字里行间的情感。再如,在学习《邓嫁先》一文时,由于学生对在久远年代科学家所处的那种艰难困苦的环境比较陌生,影响了学生对邓嫁先奉献精神的深刻理解,而在教学中运用视频营造情境,就可以让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引导想象,激活学生思维:茫茫大漠,黄沙漫天,艰苦的生活环境与工作条件,原子弹爆炸升腾的蘑菇云,这一切给学生心灵带来震撼,与文本情感达成共鸣。
二、运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突破教学重点与难点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但是传统教学中只靠教师的口述与说教,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影响了学生对重点与难点内容的理解。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使重点与难点迎刃而解。例如,教学郦道元的《三峡》时,教师播放了三峡不同季节的壮丽景观,学生结合自身阅读领略了三峡的山势之险峻,夏水之迅急,读出春冬之清幽,读出秋意之凄清。使学生更深刻地体味到了文本的优美意境,领略了语言文字的音乐美、意境美与图画美,学生从郦道元绝妙的语言描写中获得阅读的美好体验。再如,执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教师用课件把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的情节制作成四个漫画情景,图片与音乐融合在一起,教师让学生根据四幅漫画对故事情节进行复述,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使学生感受到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变化,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有效地解决了学习重点与难点。
三、运用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学生感觉作文难是一个普遍的问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学生在写作中感觉无话可说,缺乏写作的素材。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写作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提升写作能力。例如,学生在写作题为《我心中的黄河》时,感觉无从下笔,主要原因是对黄河历史了解的不够。于是教师通过网络下载飞流直下的“壶口瀑布”、“九曲黄河”的壮观视频画面,学生看后都被黄河的宏伟气势所叹服。紧接着学生从网络上搜索“黄河历史”相关资料,不仅丰富了学生知识,还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素材。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网上阅读活动,促进其审美水平与写作能力的提高。
四、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传统教学是“先教后学”,学生在教师讲解后机械训练,缺乏自主学习的机会,也阻碍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利用信息技术环境可以为学生拓展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促进学生自主探究活动的开展。例如在学习屠涅夫的《乞丐》时,教师布置学生进行课外预习。学生在课外根据教师指定的网站点击下载微课进行学习,也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名师课堂”进行学习。在课堂上正式学习本课时,教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测,发现学生对本文的生字新词、文学常识、课文主题都有了较好的把握,然后让学生提出在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在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与探究,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从预习到课堂,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环境自主学习,有效提升了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学生在课外学习时,遇到问题可以通过网络与教师与同学进行交流探究和请教。信息技术打破了时空的限制,为学生的互动学习提供了优势平台。
李奎学,教师,现居甘肃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