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D住“跳槽时代综合征”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love7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症状一:生气
  你的老板是个愚材,所以你最终向他说了句“白白”,然后就像电影里的情节一样,摔门而出。渲泄,让你失去了理智。
  处方:
  请切记,你这样的走,留下的印象永远是负面的。你不能保证什么时间需要对这段生涯做一个良好的评价,在发脾气之前,多想想。
  症状二:忧愁
  你知道你应该感到高兴,因为你辞职是为了一个更好的机会。但是你发现,自己还在十分怀念前公司的工作氛围。
  处方:
  你只需记得自己辞职的理由。在离开之前,你已经考虑成熟了,你会熬过的。
  症状三:狂喜
  你的新工作将给你带来250万美元的期权。当你递交了辞呈后,就被怂恿着开一个盛大的庆祝舞会。你被狂喜浸泡着,轻飘飘地浮在半空中。
  处方:
  将你的过度兴奋加封盖子,以免满溢出来而“乐极生悲”。记住,世界上没有完美无缺的事情,也没有白掉的“馅饼”:甚至一个“梦幻”工作也会带着问题来。症状四:内疚当你移交了你自认为做得不够杰出的工作时,你想承担更多的工作,但已经是曲终人散的时候了,你被内疚感折磨着。
  处方:
  在你离开的最后期限,你不能完成所有的工作,你肯定会有犯罪感。完成力所能及的工作,把剩余的移交,然后走人。
  症状五:患得患失
  你已经上交了辞呈,但你总在患得患失。你总是试图拿起电话,想问问是否能收回辞呈。
  处方:
  这种变换工作前的“神经过敏症”太自然不过了。提醒自己为什么会选择一份新的工作,当你想清楚之后,你就回到了原来的你。
  症状六:妒忌
  当你找到一份新工作的消息散播出去后,你办公室里最亲密的朋友开始给你“冷肩膀”。
  处方:
  你的亲密同事可能会感到你抛弃了他们。约他们一起午餐,让他们了解你们的友谊将延续到工作之外。
  症状七:无聊
  在沮丧和茫然若失中,你度日如年地度过你的最后两星期。
  处方:
  你想要给人留下这样的印象吗?“哦,就是那个让整个办公室士气低落的人哪!”你已决定离开,何不在最后的日子里乐观而更加努力地工作?
其他文献
还记得《秘密》(The Secret)影片里,《心灵鸡汤》的作者Jack Canfield在纸钞上写了10万美元贴在天花板上,每天早上醒来第一眼看着它,想象自己的目标已经完成之后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心想事成的例子吗?很多人会开始想:“那我也拿张纸钞写个数字,我就不相信会成真!”这是此影片最容易让人误解“心想事成”的一个部分。  以Jack Canfield为例:当他写下他要的10万美元,隔了4个星期
期刊
最近微博上流行一个话题,把人分成普通、文艺与2B,然后在诸多情景下分析三类人的反应。  普通青年应该仍旧是当今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没有什么特点,如果把人群按照特点分成一个金字塔状的话,他们应该就是甘愿为他人做嫁衣的最底层;文艺青年在最近几年如雨后春笋般冒头而出,本来“文艺”应该是个天上有地下没的词儿,现在也属于林妹妹落凡间了,稍微无病呻吟或者特立独行一些,就可以把自己往“文艺”上靠;2B青年其实是
期刊
你每周工作多少小时?每小时赚多少钱?  这个问题一般人用脚趾就能算出来,每天8小时,一周就是40小时,再算上偶尔加加班,一周45小时是个挺正常的数字。  “但账可不能这么算”,俊杰这段时间正在为自己的重要发现着迷,他是一家外企的市场部职员,月收入8000元,企业名气不错,在计算自己时薪前,他觉得自己挺幸福,但“我每天上下班大概要2小时,车挤得什么都干不了,这得算上班吧。  然后下班后特累,要发呆1
期刊
你是不是有这样的经验?工作进行到一半,同事突然叫你帮他寄一份急件,或是叫你帮忙回答客户一通电话,你怎么办?更糟的是,同事央求你参加一个临时的会议,逼得你不得不将手头上的事情搁下来。  这些事情说起来都是琐事,每件事不过十几分钟,但是可惜而又可怕的是,这些事情经年累月地加起来,它肯定搞砸你的工作。  我们在做每一件任务时,都有暖身期,也许需要几个小时,甚至一两天才能进入状况。而这些可怕的中断,会迫使
期刊
我刚到一个单位没多久,就听一个同事言之凿凿地说,“我明年一定要成功转做策划!” 我心想,他明年26岁?回到电脑旁一翻查人事档案,果真是。然后过了两天,又听一个29岁的程序员说,“明年我就30岁了,哪有30多岁还做程序员的?一定要上个一个台阶,比如变成‘架构师’或者‘项目经理’,如果不行,就要另外寻找职业出路了。”  为何26岁、29岁的职场人会如此焦灼? 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来分析,我们会发现,
期刊
不知从何时起把顶头上司叫老大成了一种风潮,这种黑社会式的称呼既亲切,又有一种帮派感,展示了服从又建构了一种公司体制之外的个人情感。  “跟老大”,省去了个人奋斗之苦,团队作战,成功率更有保障。不过,跟老大的风险也必须看到。去年电影圈就有两家公司演了一出老大阻击战。先是A公司的副总跳到B公司做副总,后来剧情一转,A公司的总经理也跳到B公司做总裁。后面的剧情只有编剧才能想到:那位跳槽到B公司的副总又回
期刊
话说某集团信息中心新上任一位黄色性格类型的领导,为尽快做出成绩,要求把一个重要的软件开发周期从原定的9个月缩短到3个月,为此,总工程师多次向领导力陈巨大风险,非但见效不大,反而领导对于总工的犹豫不决和异议感到不满,于是领导将该项目转交他人负责,而总工不再参与。  如总工所料,三个月后软件开发陷入谷底,半年后,终于拿出一份可交差的软件,但投入测试,发现功能和要求相差太远,这时软件公司已处于亏损无法再
期刊
20多年前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家里人关心的是:有班车吗?食堂好吗?有出国机会吗?  现在年轻人的父母恐怕要问:收入好吗?工作稳定吗?老板好吗?  不是说班车、食堂和出国都不重要了,而是更需要关心的事情太多了,这里我们就说食堂。  我现在工作的企业总部有个食堂,每天中午数千人用餐,对于好美食的同事,在食堂吃饭是一种煎熬,煎熬自己,不是菜。他们要找出各种理由补偿连续一周在食堂吃饭的郁闷,比如周五去外面
期刊
有多少人在这则笑话中读出了苦涩的味道?是否觉得你在这个过程中是“受剥削”的对象,希望公司能够对你好一点?多年来,我们听到的都是公司“家文化”的理念,让员工把企业当成自己的家,由此带来的后果便是,员工凡事便找“妈”,认为公司有责任有义务对自己照顾。  法国职场曾经出过一件事,之前法国的劳动法规定任何一家公司招聘的应届毕业生两年之内可以随意解雇。但在2007年时,法国把这一法条进行了修改,规定无正当理
期刊
如果说快速消费品行业打造了最优秀的品牌营销人士,那么咨询公司打造的是商业世界里的“智库”。对于有志于在商界一展身手的年轻人来说,国际咨询公司无疑是非常诱人的选择,真正的“金领”。这意味着你需要具有较好的全球视野,对产业发展趋势和行业竞争态势有判断、有洞见。  你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商界精英”和“成功人士”,他们对你的期待不是小点子,而是战略性的分析和建议。你可能面对从业十多年的客户,让你给出一个类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