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二十八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2月8日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落幕,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获得4金4银2铜,位列奖牌榜第六。这是冬奥会之外规模最大、竞技水平最高的世界性冬季综合运动会。此次中国大学生体育代表团总人数222人,其中运动员119人,是我国参加境外大冬会最大规模的一次团组。
中國代表团副团长、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专职副主席薛彦青表示,中国选手出色、得体的表现,让他看到了冰雪运动在高校的发展未来可期,另一方面,东道主哈萨克斯坦的冰雪运动氛围也让他看到了差距和努力的方向。
薛彦青表示,与往届相比,本届世界大冬会中国普通大学生参与度很高,尽管从成绩看并未取得突破,但实现了我国大学生运动员组织构成的历史性转变,希望借助世界大冬会的机遇,体育院校与非体育院校加强合作,引导更多高校参与冰雪运动,共同推进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
业余派和学院派挑大梁
站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申布拉克滑雪场,20岁的李天乐激动之情溢于言表。第一次代表祖国参加世界性比赛,摸着衣服上的国旗标志,李天乐一脸骄傲地说:“这是我人生中一次难得的经历。”
就读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李天乐是个北京小伙儿,3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第一次接触到单板滑雪,“一上雪道我就像着了魔,瞬间爱上了飞翔的感觉”。从那之后的3个雪季,他每周都会准时去河北崇礼的万龙滑雪场“报到”。飞驰的雪道上,技术与经验一点点磨练出来,让李天乐越来越成熟。
无独有偶,1992年出生的谢玥也是一个北京孩子,2010年,她以652分考上了北京大学8年制医学博士生。她一直喜爱运动,上大学之后,开始尝试参加学校里的各种社团,接触到滑雪已经是上大二的事了。她说:“我比较爱运动,自行车、游泳、爬山都参与,滑雪也是其中之一。开始时抱着玩一玩、试一试的心态,没想到一滑就上瘾了,后来滑雪变成了最爱。”为了参加本届大冬会,她还自己花数千元,重新买了符合大冬会规定的滑雪板。
来到阿拉木图,谢玥切身感受到业余与专业之间的区别不只在器材上。“国内的比赛赛道没有这么长这么陡,旗门的设置也没有这么难,而且雪道的速度非常快,上面全是冰,很难蹬得住雪,刹车转弯都更难了”,最终第四十四名的成绩,也体现出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的巨大差距。
参加这届世界大冬会的中国运动员,来自全国7个省区市的17所高校,比上届的8所翻了一番还多,其中有12所是非体育类的综合性院校。高山滑雪及单板滑雪部分运动员是通过第三届全国大学生滑雪挑战赛选拔而来,他们没有任何专业基础。深深扎根校园,与更多像李天乐和谢玥一样的普通学生结缘,中国冬季运动将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很多学生运动员具有双重身份,学籍在高校,训练在专业队。中国速度滑冰队教练杨忠杰表示:“速度滑冰没有10年的基础不太可能达到高水平,这项运动在高校的开展局限于东北地区,现代竞技体育的发展趋势是专业化,目前依靠普通高校建立冰雪高水平运动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加大冬会单板滑雪平行大回转的李妍锐来自中国农业大学,她练滑雪完全出于爱好,没有经过专业训练。“在赛场上先不说技术,装备上就能看出差距,专业的平行大回转都是用竞技板,我用的还是追逐板,连阿拉木图的这种冰状雪都是第一次滑。”李妍锐坦言,她在国内参加业余比赛拿冠军是家常便饭,但在大冬会舞台上却觉得自己还像个“小学生”。
从大学赛事选拔优秀运动员参加世界大冬会,体现出我国大学生体育发展理念与人才培养的变化。从2005年中国大体协正式组团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以来,“淡化竞技成绩任务,重在学习、交流与锻炼”的参赛目标延续至今,运动员们践行着“交一个朋友,走进一所大学,参观一所博物馆”的要求,在赛场内外展示着中国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依靠大冬会的赛事杠杆,撬动冰雪运动走进大学校园,既依托于我国冬季项目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也是大学生体育与时俱进的选择。李天乐在学校里组建了一个滑雪社团,每年都能招入七八十位新人,他说:“年轻人崇尚个性,更看重冬季项目的时尚感与挑战性,现在参与大学生单板滑雪比赛的学校就有20多所。”这股日趋旺盛的冰雪需求,正有待更多高校创造条件主动“破冰”。
冰雪人才高校不能缺位
很长一段时间,中国派团参加世界大学生运动会,都是以进入大学就读的专业运动员为主。在教育部接手组队后,逐步向全日制的大学生运动员倾斜。不过,在历届大冬会有能力摘金夺银的,基本来自短道速滑、自由式滑雪、花样滑冰等老牌强项,依然要靠传统路径培养体育人才。
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是中国在冬奥会雪上项目的突破口。由于技巧性强、危险性高,这一项目只在黑龙江省的哈尔滨市、佳木斯市以及吉林省开展。哈尔滨体育学院校长朱志强表示,该校除了与一些业余体校、传统中小学校合作实行定向培养外,还从体操、蹦床和武术项目招收了大批可塑性强的选手进行专项培养。
在本届大冬会的越野滑雪比赛中,中国队选手成绩最好的在十几名左右,大多数都在三四十名开外,这基本是实力的体现。作为冬季基础大项,越野滑雪在国内尤其是大学校园的参与度很低,与欧美体育强国追捧“雪上马拉松”的氛围形成鲜明反差。
在瑞典、挪威等国家的大街小巷,扛着滑雪板的青少年随处可见,冰雪运动已然融入大众生活。其实,我国黑龙江、新疆、内蒙古等地区,冬季雪期并不比国外逊色,但训练水平的滞后、后勤保障的不力、参赛机会的局限,使得我国越野滑雪水平始终在低位徘徊,甚至出现人才断档。本届大冬会,俄罗斯队专职给雪板打蜡的人员就有十几人,而中国队则是教练兼职,仅此一个细节就可见差距。 这种并不意外的落败也出现在大冬会的冰球赛场上。中国男子冰球队首战以0比22惨败给哈萨克斯坦队后,又接连以悬殊比分负于捷克队和瑞典队。这支冰球队的队员基本来自哈尔滨体育学院,刚刚达到参赛人数不能低于17人的门槛,在球员选择上没有多大余地。朱志强表示,尽管民间建立了不少冰球俱乐部,但水平还处于业余爱好层面,短期内很难输出高水平人才。
与国内仅有一支冰球学生军对比,加拿大队的选材范围是近10万名大学冰球运动员。据该队主教练弗拉纳根介绍,加拿大的大学冰球队多达几千支,出战大冬会的资格要基于大学联赛的赛季表现和大学教练推荐等多重考量。正是校园冰球厚实的人才金字塔底座,成就了加拿大冰球的长盛不衰。
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不具备冰雪教育传统。让冰雪运动的种子扎根校园,应当发挥其体育、教育、社交等多种功能,成为冬季的一种生活方式,这样才能深入人心。世界大冬会期间,大体协邀请了全国10多所大学的校长前往阿拉木图观摩学习,就是希望他们通过亲身体验和感受冰雪运动的魅力,带动冰雪运动在校园开展。
欧美国家有开展冰雪运动的传统,竞技水平领先,要追赶,就要更多“走出去”。本届世界大冬会期间,中国大体协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波兰、法国等一些冰雪运动发达国家的高校广泛交流与接触,初步达成交流、培训合作意向。选派师资出国培训,利用国外软硬件优势为中国学生队伍提供训练条件,有助于把握世界冰雪运动的发展趋势。高校间的跨国教学比赛可以将优势项目互补,缩短运动員的培养周期。
从本届大冬会不难看出,描绘中国大学生体育前景的目光已跳出赛场,看向更远的未来,应鼓励更多青少年走进大自然、结缘冬季运动,把中国的“冰雪路”走得更宽广。在“3亿人上冰雪”的蓝图中,高校不能缺位。
阿拉木图的冰雪情缘
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架起了各国冰雪运动的沟通桥梁,中国选手展现了风采,在赛场内外收获良多。随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筹办进入关键期,我国冰雪运动的对外交往日渐频繁。在世界冰雪运动版图中,中国如何找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冰雪强国的他山之石又有哪些借鉴价值?
当初,阿拉木图与北京争办2022年冬奥会时,最大的筹码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完善的冰雪设施。记者采访世界大冬会,行走在这座并不发达的中亚城市,令人感触最深的却是当地人发自内心对冰雪运动的热爱。
阿拉木图的冰雪资源丰厚名不虚传,本届大冬会期间当地就下了几场大雪,几个高山雪场的积雪厚度没膝,有的沟壑积雪甚至可以没人,一名俄罗斯裁判不慎跌落沟壑,引起雪崩,不幸遇难。为了使比赛正常进行,组委会经常派遣大批场地工作人员清除多余的积雪。
大冬会比赛期间,到各个赛场观赛的人络绎不绝,花样滑冰和冰球馆观众爆满。这两个最受当地百姓喜爱项目的决赛,组委会为了给本国观众留出更多的座位,还采取了一些特别措施,凡没有选手参赛的国家,运动员和代表团成员都不得入内观赛。
阿拉木图当地人口最多的有两个民族,一个是祖传游牧的哈萨克族,一个是生活在高寒地带的俄罗斯族。这两个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象征中,都有雪橇、滑雪板的存在。就像当年中国家家户户有自行车,在这里每家都会为孩子们准备雪橇。不只如此,连阿拉木图市的市徽都设计成雪山上的雪豹。
参与冰雪运动是哈萨克斯坦家庭的传统。爸爸、爷爷往往是孩子的滑雪启蒙教练,学校里几乎所有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滑雪板、雪杖和全套防护装备,冬天的周末跟着家人去滑雪,同学之间也经常自发比赛,很多孩子10岁左右就自学了单板和双板。除了滑雪,冰球在当地青少年中也很受欢迎,经常参与冰球的男孩子超过30%,送到专业体育学校的孩子也不在少数。在阿拉木图留学并任教的陈思宇说,这里的高校都有春秋两季组织学生去麦杰奥高山滑冰场滑冰、冬季去申布拉克滑雪场滑雪的惯例,这两项技能几乎人人必备,留学生也会参与其中。
对当地家庭来说,春秋滑冰、冬季滑雪也是一种传统。特别是秋末冬初,周末麦杰奥滑冰场的场面就像下饺子一样,从刚会走路的小朋友,到白发苍苍的老爷爷老奶奶,都在尽情享受冰上时光,对冰雪运动的热爱已经融入每个人的血液之中。
阿拉木图人历来喜欢冰雪运动,场馆设施本就很齐全。为了申办冬奥会以及举办大冬会,又新建了几处场馆,此次世界大冬会举办花样滑冰、冰壶比赛的冰宫体育中心就是其一。
除了几个知名雪场,阿拉木图市区拥有各种类型的滑冰场馆,几个大型商场内都设有室内冰场,举办面向成人和儿童的各类滑冰培训班,包括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和冰球3类。每年冬天,在市区内的公园、学校等地,还会开设临时的冰雪运动场地。
当地最受欢迎的运动是滑冰,不仅因为场地多,价格也非常亲民。商场内冰场的收费每小时折合人民币10元左右,麦杰奥等室外冰场一般是20到30元,且不限时,学生和退休人员可享受优惠。本届大冬会滑冰主场馆冰宫的门票价格也仅在20至30元。在当地阿布莱汉大学留学的沈晓铮说,面对如此低价,怎能无动于衷?他来阿拉木图仅半年时间,就学会了滑冰和滑雪。
推广冰雪运动,当地政府起到了重要作用。每年冬季,政府都会根据天气情况,开设临时冰雪运动场地。对山区的冰雪运动场地,政府也做到及时维护和保养,今年还对申布拉克滑雪场的公路、缆车进行了大规模维修。
作为一个1700多万人口的中亚国家,哈萨克斯坦在本届世界大冬会位列奖牌榜第二,不仅在竞技层面展现了实力,在办赛方面也有值得借鉴之处。世界大冬会的一些雪上项目,组委会聘用了专业国外公司,这种开放、共享的外包不失为一种思路。
我国目前冰雪人才的缺口非常大,每年要花费天价购买欧美冰雪运动器材设备,国内冰雪市场尚未完全开发。在筹办冬奥会的契机下,冰雪产业应该趁势而为,尽快摆脱进口依赖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