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小学科学课教学语言的特点,并用具体案例说明了如何在教学中体现语言艺术。
关键词:语言艺术;特点;纯洁性;感染性;准确性;启发性;变异性;幽默;体态语言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这门艺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来反映的,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口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自身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体现教学功能的渠道之一,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是构成教师威望与声誉的必要条件。教学语言应当是“一江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含着丰富的能源,用物理学的术语讲,叫做既有动能又有势能,见之于外的为“动能”,含之于内的为“势能”,即要有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学语言功能的开发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教学语言的特点
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纯洁性
科学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的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感染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力求自己的话语生动、通俗,让学生易于听懂、易于接受。要善于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师要将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渗入教学之中,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调,使学生感到老师平易、亲切、可以接近。这样,学生就会通过爱老师而爱学习,就会自觉与老师配合,接受老师的指导。
(三)准确性
科学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洁。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简洁,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应该用尽量少的语言,准确地说明所要表达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四)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兴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中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即使的启发、诱导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此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关键,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则必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韵味,就仿佛知时节的春雨,在需要时,请让他“当春乃发生”吧!
(五)变异性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阐述问题时,应该尽量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我在教“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开始腐败的小鱼,大家都闻到了臭味。此后,我引导学生分析小鱼腐败变质的原因。然后,我启发大家换一种角度去思考:怎样减慢小鱼腐败变质的速度?有的说,“可以放在冰箱里。”有的说,可以晒成鱼干。”有的说,“可以做成罐头。”我因势利导,换一种表达方式向学生提问:这些方法,是破坏了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出了“降低温度、减少水分、排除空气。”我通过语言的变异性,引发学生动脑思考,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语言艺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怎样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呢?
(一)语言要幽默
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的结晶。它多以滑稽、诙谐、逗笑的语言形式,去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内涵。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去表达一个即使是极为严肃的思想主题,也会令人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之中领略其中的底蕴。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苏霍母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对兴趣培养都具有极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来点幽默,庄谐杂出,妙语解颐,学生兴趣倍增,便有了生动活泼的教學气氛。尤其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以幽默的语言来转移学生视线,使课堂教学得以正常开展,即“寓教于乐,寓庄于谐”。
记得在一节课上,正当我讲到精彩之处,几乎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听得入迷之际,有两个不守纪律的学生却在交头接耳,成为课堂上不和谐的音符。当时真把我气恼了,便声色俱厉地批评道:“你们俩人也太不像话了,真成了一对“说话专业户”,老师忙,你们也忙。”接着,我把话头一转:“你讲得精彩,我也要讲得精彩,我的精彩要像摩擦力一样阻碍你的精彩的变化”。教室笑声骤起,这一即兴幽默既起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又缓解了学生的心理紧张。
(二)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
科学教师的语言要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善于启发学生,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教师要在学习活动中适时启发学生,于司空见惯中发现问题,并使其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例如,我在教“电路出故障了”时,首先向学生展示电路,小灯泡不亮。然后我启发学生:你能分析出几种原因吗?大家对此很感兴趣,分小组进行了讨论,完成了探究任务。
参考文献:
[1]部分《科学课》杂志;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万全镇郑楼小学)
关键词:语言艺术;特点;纯洁性;感染性;准确性;启发性;变异性;幽默;体态语言
教学是一门综合艺术,而这门艺术主要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语言来反映的,所以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口才。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自身整体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体现教学功能的渠道之一,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高低的重要因素,是构成教师威望与声誉的必要条件。教学语言应当是“一江春水”,不仅可以浮船载舟,还应蕴含着丰富的能源,用物理学的术语讲,叫做既有动能又有势能,见之于外的为“动能”,含之于内的为“势能”,即要有丰富的内涵。因此,教学语言功能的开发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教学语言的特点
笔者认为,在小学科学课教学中,教师的语言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纯洁性
科学教师的语言要纯洁、文明、健康。语言纯洁,就是要讲普通话。语言文明,就是用语要文雅、优美,语调要和谐、悦耳,语气要亲切、和蔼,使学生听后能产生愉快感,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语言健康,就是在使用语言时,要切忌一切低级、粗俗的污言秽语。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的语言修养是其为人师表的重要因素,会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培养和审美修养产生极大影响。因此,要启迪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教师就要用醇美的语言去触动学生的心弦,给学生以美的享受,使其形成纯洁、文明、健康的心灵世界。
(二)感染性
语言作为一种感人的力量,它真正的美离不开言辞的热情、诚恳和富于激励性。因此,科学教师一定要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力求自己的话语生动、通俗,让学生易于听懂、易于接受。要善于结合自己的眼神、手势和嗓音等体态语言滋润学生的心田,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师要将自己良好的情绪、情感渗入教学之中,通过富有感染力的语调,使学生感到老师平易、亲切、可以接近。这样,学生就会通过爱老师而爱学习,就会自觉与老师配合,接受老师的指导。
(三)准确性
科学教师的语言要准确、简洁。所谓准确,就是要观点明确、语意清晰、发音标准、遣词得当,造句符合文法,推理符合逻辑,用语具有专业性和学术性。所谓简洁,是指语言言简意赅,论述简明扼要,提纲挚领;分析鞭辟入里,丝丝入扣;描绘画龙点睛,入木三分;见解独到深刻,令人耳目一新。这样的语言才会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才能够像春雨一样流入学生的心田,同时把美好的思想和科学知识一道带进去。教师应该用尽量少的语言,准确地说明所要表达的知识内容,让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同时,这也有利于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表达习惯。
(四)启发性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兴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教学中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即使的启发、诱导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此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关键,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则必能打开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教师的语言应具有含蓄隽永、发人深思、富有启发性的韵味,就仿佛知时节的春雨,在需要时,请让他“当春乃发生”吧!
(五)变异性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阐述问题时,应该尽量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从而使学生养成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习惯。例如,我在教“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时,首先让学生观察开始腐败的小鱼,大家都闻到了臭味。此后,我引导学生分析小鱼腐败变质的原因。然后,我启发大家换一种角度去思考:怎样减慢小鱼腐败变质的速度?有的说,“可以放在冰箱里。”有的说,可以晒成鱼干。”有的说,“可以做成罐头。”我因势利导,换一种表达方式向学生提问:这些方法,是破坏了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哪些条件?学生回答出了“降低温度、减少水分、排除空气。”我通过语言的变异性,引发学生动脑思考,锻炼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二、语言艺术在科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在科学课堂教学中,要达到学生乐学的目的,怎样运用语言艺术的技巧呢?
(一)语言要幽默
幽默,是思想、学识、智慧、灵感的结晶。它多以滑稽、诙谐、逗笑的语言形式,去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内涵。恰当地运用幽默语言去表达一个即使是极为严肃的思想主题,也会令人在轻松、愉快的感受之中领略其中的底蕴。米·斯维特洛夫说:“我一直认为,教育家最主要,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苏霍母林斯基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创造精神的饱和乐观愉快的语调,在培养牢固持久的学习愿望和取得越来越好的成绩、对兴趣培养都具有极大的意义。教师在课堂上来点幽默,庄谐杂出,妙语解颐,学生兴趣倍增,便有了生动活泼的教學气氛。尤其在课堂上遇到突发事件时,以幽默的语言来转移学生视线,使课堂教学得以正常开展,即“寓教于乐,寓庄于谐”。
记得在一节课上,正当我讲到精彩之处,几乎全班学生全神贯注听得入迷之际,有两个不守纪律的学生却在交头接耳,成为课堂上不和谐的音符。当时真把我气恼了,便声色俱厉地批评道:“你们俩人也太不像话了,真成了一对“说话专业户”,老师忙,你们也忙。”接着,我把话头一转:“你讲得精彩,我也要讲得精彩,我的精彩要像摩擦力一样阻碍你的精彩的变化”。教室笑声骤起,这一即兴幽默既起到了教育学生的目的,又缓解了学生的心理紧张。
(二)要用启发性的语言启迪学生的思维
科学教师的语言要富于启发性。教师如果善于启发学生,言语丰富,措辞优美,含蓄幽默,富有魅力,学生就会心情愉快,兴味盎然,思维敏捷。教师要在学习活动中适时启发学生,于司空见惯中发现问题,并使其怀着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推动学生能力的发展。例如,我在教“电路出故障了”时,首先向学生展示电路,小灯泡不亮。然后我启发学生:你能分析出几种原因吗?大家对此很感兴趣,分小组进行了讨论,完成了探究任务。
参考文献:
[1]部分《科学课》杂志;
[2]《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单位:浙江省平阳县万全镇郑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