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企业间的竞争将逐渐由产品质量竞争过渡到价格竞争。为此,加强项目成本核算,减支增效,将成为大多数企业的长期经营战略。建筑行业在我国现今逐渐走向成熟,它的企业管理模式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中。其中建筑施工的项目成本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进行科学的工程项目成本预算等,才能确保工程的顺利内容。如何科学有序的进行成本的管理与控制,就此方面的内容进行有关论证。
关键词:成本管理;控制手段;管理机制;具体操作

一.建筑成本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到的是狭义的建筑成本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及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
1.1 成本核算重要形式
在建筑预算行业中,有很多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动用成本,最重要的是没有将成本的预算和成本的核算结合起来。建筑核算特点是没有阶段性成本分析,也就导致没有分项的成本分析。因此,核算成本只是重于形式,对实际工作的意义不是很大。
1.2 成本管理非正规
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一般都很混乱,在建筑施工进程中65%都是建筑工程材料设备的安装项目,是工程成本支出的核心费用。在此方面,一些工程工作人员开支损失浪费,造成前松后紧。另一种现象就是乱摊成本,工程在完成预期目标的条件下,成本开销有大量结余,有些员工就会用其他发票以假乱真,从而获得其中的材料费。
1.3 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目前的各大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主要工作是由财务部负责,制度腐朽,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建立新的成本控制方法的好处,能够及时的收集、处理并及时的传递相应数据,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随时掌握工程的变化情况,有效防止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
二.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手段
2.1 在资金管理上取消专款专用和专户储蓄制度
《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打破了固定资产、固定基金、流动资产、流动基金、专项资产、专用基金三段平衡关系。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将企业资金来源划分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大类。这种分类的优点一是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二是有利于全面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三是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理财自主权;四是符合国际惯例。
2.2 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主要是缩短了折旧年限,提高了折旧率,允许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内确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企业可以按照国家的规定选择具体折旧办法,同时取消了计提大修理基金制度。
一般来说,在建筑物重置成本估算准确的前提下,准确估算建筑物的累计折旧,是运用重置成本法对旧有建筑物资产进行估价的难点和关键。正确理解资产评估中折旧的实质,弄清楚资产评估折旧与会计折旧的区别,对于评估人员正确运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3 改革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全部成本法”为“制造成本法”;二是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三是调整部分成本、费用开支项目。
2.4 建立新的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为了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需要,需设计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指标体系。
三.从施工方面控制成本
3.1 大幅提高生产率
现在的主要的生产力量还是来自人力,那么对工人进行一定的上岗培训,是提高劳动生存率的必要条件。等价换算,在同等设施中,经过培训的工人在同等条件下生存率远远高于没有经过培训的工人,可以减少工程期,从而减少工作发放,同时还可以避免工人不熟悉工作环境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
3.2 不造成浪费现象
建材在工程建设中占比重超过65%,是工程项目中最值得考虑的部分。在工程开始前,把工程材料的种类、价格分析比较、材料运算等等相关花费的地方做详细价值比,可以大大降低运算的成本。对材料的选购要选用多人监督的制度,防止有人使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四.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操作
4.1 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4.2 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例如:进行钢筋加工作业,工人工作效率、钢材加工损耗及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若钢材由企业统一采购,钢材市场价格对象是不可控成本,不作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否则,应根据钢材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及钢材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概率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将钢材价格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对于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排列图法、ABC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4.3 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五.结束语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要在施工过程中,将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须依据成本管理的条件、内容及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方法,从竞标开始到施工完毕每一环节都要按成本控制的程序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控制、分析、考核及整理文件资料和编制成本报告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好成本,在低利润时代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东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科技资讯,2006(31),51。
[2]陈志江,浅谈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四川建材,2006(2),119
[3]舒伟,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建筑施工,2012(12)。
[4]尹利福,建筑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即时化控制和管理,196-197。
关键词:成本管理;控制手段;管理机制;具体操作

一.建筑成本
建筑工程成本是成本的一种具体形式,是建筑企业在生产经营中为获取和完成工程所支付的一切代价,即广义的建筑成本。在项目管理中,我们更多接触到的是狭义的建筑成本概念,即在项目施工现场所耗费的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使用费、现场其他直接费及项目经理为组织工程施工所发生的管理费用之和。狭义建筑成本将成本的发生范围局限在某一项目范围内,不包括建筑企业期间经营费用、利润和税金,是项目经理进行成本核算和控制的主要内容。
在我国,通常把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划分为相互联系的六个环节,即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在欧美等国,施工项目成本管理的基本步骤有:成本估算、成本预算、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数据分析及归类。可以看出,无论我国还是欧美国家都强调了成本预测与计划的重要性,即通过科学的预测(估算)来制定项目成本计划,确定成本管理目标。
1.1 成本核算重要形式
在建筑预算行业中,有很多都是根据实际情况来动用成本,最重要的是没有将成本的预算和成本的核算结合起来。建筑核算特点是没有阶段性成本分析,也就导致没有分项的成本分析。因此,核算成本只是重于形式,对实际工作的意义不是很大。
1.2 成本管理非正规
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一般都很混乱,在建筑施工进程中65%都是建筑工程材料设备的安装项目,是工程成本支出的核心费用。在此方面,一些工程工作人员开支损失浪费,造成前松后紧。另一种现象就是乱摊成本,工程在完成预期目标的条件下,成本开销有大量结余,有些员工就会用其他发票以假乱真,从而获得其中的材料费。
1.3 成本控制方法落后
目前的各大企业的成本管理还是按照以前的方法,主要工作是由财务部负责,制度腐朽,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建立新的成本控制方法的好处,能够及时的收集、处理并及时的传递相应数据,为成本控制提供依据,随时掌握工程的变化情况,有效防止资源浪费情况的发生。
二.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手段
2.1 在资金管理上取消专款专用和专户储蓄制度
《施工、房地产开发企业财务制度》打破了固定资产、固定基金、流动资产、流动基金、专项资产、专用基金三段平衡关系。按照“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平衡关系,将企业资金来源划分为所有者权益和负债两大类。这种分类的优点一是企业的产权关系明确;二是有利于全面反映资产和负债的情况;三是有利于扩大企业的理财自主权;四是符合国际惯例。
2.2 改革固定资产折旧制度
主要是缩短了折旧年限,提高了折旧率,允许企业在国家规定的折旧年限内确定企业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企业可以按照国家的规定选择具体折旧办法,同时取消了计提大修理基金制度。
一般来说,在建筑物重置成本估算准确的前提下,准确估算建筑物的累计折旧,是运用重置成本法对旧有建筑物资产进行估价的难点和关键。正确理解资产评估中折旧的实质,弄清楚资产评估折旧与会计折旧的区别,对于评估人员正确运用重置成本法进行资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2.3 改革成本管理制度
成本管理制度的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改“全部成本法”为“制造成本法”;二是建立坏账准备金制度;三是调整部分成本、费用开支项目。
2.4 建立新的企业财务指标评价体系
为了政府部门、投资者、债权人和经营者的需要,需设计能够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经营能力和获利能力的指标体系。
三.从施工方面控制成本
3.1 大幅提高生产率
现在的主要的生产力量还是来自人力,那么对工人进行一定的上岗培训,是提高劳动生存率的必要条件。等价换算,在同等设施中,经过培训的工人在同等条件下生存率远远高于没有经过培训的工人,可以减少工程期,从而减少工作发放,同时还可以避免工人不熟悉工作环境而造成的人力资源浪费。
3.2 不造成浪费现象
建材在工程建设中占比重超过65%,是工程项目中最值得考虑的部分。在工程开始前,把工程材料的种类、价格分析比较、材料运算等等相关花费的地方做详细价值比,可以大大降低运算的成本。对材料的选购要选用多人监督的制度,防止有人使用不正当手段谋取利益。
四.建筑企业成本控制的具体操作
4.1 根据成本计划确立成本核算指标
项目经理组织成本核算工作的第一步是确立成本核算指标。为了便于进行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指标的设置应尽可能与成本计划相对应。将核算结果与成本计划对照比较,使其及时反映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例如:以核算的某类机械实际台班费用支出与该分部工程计划机械费支出的比值作为该类施工机械使用费核算指标,以综合反映施工机械的利用率、完好率和实际使用状况。利用成本核算指标反映项目成本实施情况,可以避免以往成本核算中过多的核算报表,简化核算过程,提高核算的可操作性。
4.2 成本核算主要因素分析
对于任何一个工程项目,都存在众多的成本核算科目,无法也没有必要对每一科目进行核算,否则会造成信息成本较高,得不偿失。在涉及成本的因素中,包括该项目实际作业中资源消耗数量、价格及资源价格变动的概率。例如:进行钢筋加工作业,工人工作效率、钢材加工损耗及钢材价格的市场变动情况都可能成为成本核算因素。项目成本核算的对象应该是可控成本。若钢材由企业统一采购,钢材市场价格对象是不可控成本,不作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否则,应根据钢材成本占整个工程成本的比重及钢材市场价格发生变动的概率进行分析,决定是否将钢材价格列为成本核算的因素。对于主要因素的分析方法,可以采用排列图法、ABC分析法、因果分析图法等。
4.3 成本核算指标的敏感性分析
对主要成本核算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是设置成本控制界限的方法之一。通过敏感性分析,用以判断对某项成本因素予以核算和控制的强度。
五.结束语
施工企业成本管理要在施工过程中,将工程成本得到有效的管理和控制,须依据成本管理的条件、内容及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成本控制方法,从竞标开始到施工完毕每一环节都要按成本控制的程序做好施工项目的成本预测、计划、实施、控制、分析、考核及整理文件资料和编制成本报告工作,才能真正有效地控制好成本,在低利润时代为企业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不断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曹东进,施工阶段成本控制探索,科技资讯,2006(31),51。
[2]陈志江,浅谈项目开发中施工阶段的成本控制,四川建材,2006(2),119
[3]舒伟,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在施工阶段进行成本控制,建筑施工,2012(12)。
[4]尹利福,建筑施工阶段的工程成本即时化控制和管理,196-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