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智能社区是在智能建筑基础上升化而成的,它通过智能化系统,提供对住户更加周道而及时的服务,以及对整个社区更加人性化的管理,最终为社区居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方便、快捷和开放的信息化生活空间。本文简要介绍了智能社区和物联网的概念,在梳理智能社区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发展过程中凸显的问题,并预测智能社区的发展趋势,最后对开发商发展智能社区给出了建议。
【关键词】 物联网;智能社区;发展;趋势
一、概念阐述
(一)智能社区
“智能社区”源于智能建筑,它是在智能建筑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对小区建筑群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内在关联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
智能社区主要特点在于科技含量高,即其智能化的特性,并实现小区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安全性、市场适应性和住房经济性。
(二)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智能社区的发展历程
笔者将“智能社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由于“智能社区”概念引入国内大约在90年代末期,所以说,智能社区在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只有十余年,即包括探索期和发展期,历经智能化小区、数字化小区和智慧化社区三个阶段。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智能社区如雨后春笋,由沿海向内陆、一线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逐渐推广和迅速发展。发展之迅猛,一方面得益于科技的快速进步而有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受到市场供需的强力推动而有了发展的动力。
下面笔者简要分析智能社区近十余年在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目前阶段的发展概况:
1、传统的智能化小区
为了规范住宅智能化建设,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智能化小区主要强调三方面内容,包括安全防范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已经形成相对成形的体系。
智能化标准:以小区(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CA通讯传输智能、BA智能楼宇、FA消防智能、SA安保智能、OA办公智能等。
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
2、数字化小区
数字化小区的标准是以数字化信息集成为平台,强调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综合服务、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IBMS)、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IPMS)、楼宇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SMS)、“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等。
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集成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应用等。
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社区
目前,物联下的智能化社区(建筑)概念已经提出,但还没有权威的标准解释。概括来说,物联下的智能化社区(建筑)是以“物联网”为硬件基础、“云计算”为数据服务、“移动互联”为支持,实现远期“智慧城市”为整体目标的建筑行业新概念。
通俗的理解,智慧社区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智慧家居系统、社区的物联系统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使社区管理者、用户和各种智慧系统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以达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数字化”生活体验。
物联概念下的智能化社区(建筑)与原智能化建筑标准的区别主要在于突破单体建筑和小区(社区)的应用范围。物联所要达成的目标是私有云内,家居设备、信息可双向互访、移动管理。
目前,三大网络运营商、家电业巨头(例如海尔)、科技业领导者(例如华为、联想),都纷纷推出了基于各自优势的智能社区整体应用解决方案。他们或是天生拥有强大的网络平台、或是在智能家居方面有所建树、或是有着强大的网络硬件及系统整合能力,真可谓百家争鸣、各有所长,但往往也让方案的需求方一时看花了眼。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从技术层面看,智慧社区就是打造一个统一平台,在设立城市社区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构建三张基础网络,通过分层建设,达到平台能力及应用的可成长、可扩充,创造面向未来的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系统框架。
三、智能社区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住宅小区的建设已经发展到智慧社区的阶段,供应商相对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智能社区中暴露出的一些不足,比如智能社区的设计缺乏完整性;布线不统一,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各厂家的相同产品的兼容性、互换性和开放性差等。但智慧社区毕竟处于摸索阶段,依旧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从技术层面看
1、网络基础依旧不完善:虽然,随着宽带及3G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但现有网络多以单向访问为主,而实现双向访问还比较困难,而3G技术必须一设备一卡,同时网络费用较高。
2、缺乏统一的技術协议和标准:各家供应商选择的技术协议和标准不同,故单一系统各自为政,无法实现统一的远程访问和控制。
3、弱电设备支持比较少:现有支持物联网的家电产品并不丰富。比如灯光控制,能够直接通过网络控制的灯很少;同样,冰箱、电视等家电的远程控制还不统一。 (二)从应用层面看
1、重概念炒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社区整体还停留在传统智能化层面,还是主打业主身份识别、车辆智能化进出入、保安巡更智能监控、小区环境监控等一些概念。
2、轻实际应用:系统供应商、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在做智能社区时,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经常忽视实际应用和管理维护,使得智能社区各系统的功能性及稳定性相对较差,三五年后便形同虚设。
四、智能社区的发展趋势
智慧社区的理念是通过实现设备的管理带动社区的管理,从而实现整个社区的运营。笔者认为,智慧社区远景发展趋势同样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简述如下:
(一)技术方面
1、网络泛在化: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我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社区内网络将无处不在,并将有更高的带宽,必将加强社区网络功能的发展。通过完备的社区局域网络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社区机电设备和家庭住宅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实现网络数字化远程智能监控。
2、系统集成化:社区内信息孤岛将通过平台建设走向集成,这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智慧社区将大大提高社区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能力。
3、设计生态化:近几年随着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化理念与技术正在深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中,以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目標。
(二)应用方面
1、智慧应用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区的主要构成对象就是住宅和家庭,因此社区信息化应用始终主要围绕着居民日常生活展开。在智慧社区,智慧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智慧家居将智慧应用延伸到家庭内部;智慧停车场系统统一管理社区辖区内的车辆停放;居民生活环境通过环境监测设备得到智慧管理;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与救助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等智慧化服务将不断丰富与完善,使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更加智慧、更加便捷。
另外,重点围绕家庭保障、小区安全和业主消费展开智能化需求开发,比如物业和家居系统的联动、RFID技术自动识别身份卡、SIM卡支付社区周边消费商品等。
2、对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服务有着强烈需求
因为身体和年龄原因,行动不便的人群,特别是空巢老人,在当前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家人没时间照顾的情况下,非常需要先进技术手段帮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人也希望能随时随地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健康和安全状况,希望在他们出现健康与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获得专业医疗或其他服务机构的服务。
因此,特殊人群非常需要各种简单、自动化的信息化产品,特别像养老服务与信息终端、一站式服务、医疗与紧急求助、遥控、监控等传感类产品,实实在在带给他们很大的方便。
五、对开发商的建议
据统计,智能建筑中智能系统部分的投资回收期为3年左右,远远高于建筑的其他部分;智能建筑的运行费用和能耗比常规建筑低30%~45%,而售房率和出租率则比常规建筑高出约15%。由此可见,开发商打造智能社区或许是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在经济方面如何平衡投入产出比,对其而言是值得好好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提出几个参考性的建议:
(一)炼内功:成本控制加精雕细琢
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保证资源的投入效用需要依靠有效的采购管理。这些都要求开发商优化自己的采购管理体系,控制采购成本,以增加利润。在智能社区的构建过程中,大型开发商可以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的统一集中采购硬件设备,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设备价格,同时依靠全国或地区性的统一采购配送体系,设备直接送达施工现场,以此有效降低采购环节中的流通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
根据智能社区技术应用专项调查显示,安全防范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另外建筑节能和家庭舒适性也在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选择。所以,对于项目不多的中小型开发商而言,可以先从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智能配套系统进行试水。这也是一种在有力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项目成功概率的有效途径。
(二)争外援:千方百计争取政府支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8月5日对外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智慧城市建设对政策具有较强依赖度,因此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积极主导,并制定和推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规划和顶层设计。而智能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部分,所以各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去推动智能社区的建设发展。所以对于开发商而言,积极争取列上当地政府智能社区的试点名单,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努力的方向。
六、结束语
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社区的系统功能和服务水平将逐步完善,而且价格也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的大规模推广普及而下降,最终成为老百姓喜爱的“贴心服务”。那么,物联网技术必能带动智能社区快速发展,我们将迎来社区智能化新纪元。
参考文献:
[1]邱林润,李蓉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9).
[2]蔡沁蓉.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社区生活解决方案[J].中国安防,2012(11).
[3]姜志燕.海尔U—home云社区:掀起物联网智能小区飓风[N].中华建筑报,2012-08-07.
[4]吴承毅.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1(6).
【关键词】 物联网;智能社区;发展;趋势
一、概念阐述
(一)智能社区
“智能社区”源于智能建筑,它是在智能建筑的基本含义中扩展和延伸出来的。它通过对小区建筑群四个基本要素,即结构、系统、服务、管理,以及它们之间内在关联的优化考虑,提供一个投资合理,又拥有高效、舒适、温馨、便利以及安全的居住环境。
智能社区主要特点在于科技含量高,即其智能化的特性,并实现小区管理系统的灵活性、安全性、市场适应性和住房经济性。
(二)物联网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顾名思义,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包含两层意思:一是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二是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体与物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二、智能社区的发展历程
笔者将“智能社区”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萌芽期、探索期和发展期。由于“智能社区”概念引入国内大约在90年代末期,所以说,智能社区在国内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只有十余年,即包括探索期和发展期,历经智能化小区、数字化小区和智慧化社区三个阶段。
在过去的十多年里,智能社区如雨后春笋,由沿海向内陆、一线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逐渐推广和迅速发展。发展之迅猛,一方面得益于科技的快速进步而有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受到市场供需的强力推动而有了发展的动力。
下面笔者简要分析智能社区近十余年在三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和目前阶段的发展概况:
1、传统的智能化小区
为了规范住宅智能化建设,建设部住宅产业化办公室早在1999年12月就出台了《全国住宅小区智能化系统示范工程建设要点与技术导则》。智能化小区主要强调三方面内容,包括安全防范子系统、信息管理子系统、信息网络子系统,已经形成相对成形的体系。
智能化标准:以小区(建筑物)为平台,强调智能化系统设计与建筑结构的配合和协调,如:CA通讯传输智能、BA智能楼宇、FA消防智能、SA安保智能、OA办公智能等。
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监控技术应用、自动化技术应用等。
2、数字化小区
数字化小区的标准是以数字化信息集成为平台,强调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一卡通综合服务、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如:综合信息集成系统(IBMS)、楼宇物业与设施管理系统(IPMS)、楼宇管理系统(BMS)、综合安防管理系统(SMS)、“一卡通”管理系统(ICMS)等。
在技术应用方面主要涉及信息网络技术应用、信息集成技术应用、软件技术应用等。
3、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社区
目前,物联下的智能化社区(建筑)概念已经提出,但还没有权威的标准解释。概括来说,物联下的智能化社区(建筑)是以“物联网”为硬件基础、“云计算”为数据服务、“移动互联”为支持,实现远期“智慧城市”为整体目标的建筑行业新概念。
通俗的理解,智慧社区就是以互联网为依托,运用物联网技术将家庭中的智慧家居系统、社区的物联系统和服务整合在一起,使社区管理者、用户和各种智慧系统形成各种形式的信息交互,以达到更加方便快捷的管理,给用户带来更加舒适的“数字化”生活体验。
物联概念下的智能化社区(建筑)与原智能化建筑标准的区别主要在于突破单体建筑和小区(社区)的应用范围。物联所要达成的目标是私有云内,家居设备、信息可双向互访、移动管理。
目前,三大网络运营商、家电业巨头(例如海尔)、科技业领导者(例如华为、联想),都纷纷推出了基于各自优势的智能社区整体应用解决方案。他们或是天生拥有强大的网络平台、或是在智能家居方面有所建树、或是有着强大的网络硬件及系统整合能力,真可谓百家争鸣、各有所长,但往往也让方案的需求方一时看花了眼。
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从技术层面看,智慧社区就是打造一个统一平台,在设立城市社区数据中心的基础上,构建三张基础网络,通过分层建设,达到平台能力及应用的可成长、可扩充,创造面向未来的智慧社区和智慧城市系统框架。
三、智能社区发展中的问题
目前,虽然我国住宅小区的建设已经发展到智慧社区的阶段,供应商相对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智能社区中暴露出的一些不足,比如智能社区的设计缺乏完整性;布线不统一,重复建设造成浪费;各厂家的相同产品的兼容性、互换性和开放性差等。但智慧社区毕竟处于摸索阶段,依旧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从技术层面看
1、网络基础依旧不完善:虽然,随着宽带及3G技术的普及,网络已经走入千家万户,但现有网络多以单向访问为主,而实现双向访问还比较困难,而3G技术必须一设备一卡,同时网络费用较高。
2、缺乏统一的技術协议和标准:各家供应商选择的技术协议和标准不同,故单一系统各自为政,无法实现统一的远程访问和控制。
3、弱电设备支持比较少:现有支持物联网的家电产品并不丰富。比如灯光控制,能够直接通过网络控制的灯很少;同样,冰箱、电视等家电的远程控制还不统一。 (二)从应用层面看
1、重概念炒作: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社区整体还停留在传统智能化层面,还是主打业主身份识别、车辆智能化进出入、保安巡更智能监控、小区环境监控等一些概念。
2、轻实际应用:系统供应商、开发商和物业公司在做智能社区时,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经常忽视实际应用和管理维护,使得智能社区各系统的功能性及稳定性相对较差,三五年后便形同虚设。
四、智能社区的发展趋势
智慧社区的理念是通过实现设备的管理带动社区的管理,从而实现整个社区的运营。笔者认为,智慧社区远景发展趋势同样主要体现在技术和应用两个方面,简述如下:
(一)技术方面
1、网络泛在化:随着物联网技术和我国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未来社区内网络将无处不在,并将有更高的带宽,必将加强社区网络功能的发展。通过完备的社区局域网络和物联网络可以实现社区机电设备和家庭住宅的自动化、智能化,可以实现网络数字化远程智能监控。
2、系统集成化:社区内信息孤岛将通过平台建设走向集成,这是智慧社区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智慧社区将大大提高社区系统的集成程度,信息和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共享,提高了系统的服务能力。
3、设计生态化:近几年随着新兴的环保生态学、生物工程学、生物电子学、仿生学、生物气候学、新材料学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生态化理念与技术正在深入渗透到建筑智能化领域中,以实现人类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目標。
(二)应用方面
1、智慧应用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区的主要构成对象就是住宅和家庭,因此社区信息化应用始终主要围绕着居民日常生活展开。在智慧社区,智慧应用将渗透到居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智慧家居将智慧应用延伸到家庭内部;智慧停车场系统统一管理社区辖区内的车辆停放;居民生活环境通过环境监测设备得到智慧管理;电子商务、远程医疗与救助服务、一站式政务服务等智慧化服务将不断丰富与完善,使社区居民生活方式更加智慧、更加便捷。
另外,重点围绕家庭保障、小区安全和业主消费展开智能化需求开发,比如物业和家居系统的联动、RFID技术自动识别身份卡、SIM卡支付社区周边消费商品等。
2、对特殊人群的生活保障服务有着强烈需求
因为身体和年龄原因,行动不便的人群,特别是空巢老人,在当前工作生活节奏紧张,家人没时间照顾的情况下,非常需要先进技术手段帮他们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家人也希望能随时随地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特别是健康和安全状况,希望在他们出现健康与安全问题的时候,能及时获得专业医疗或其他服务机构的服务。
因此,特殊人群非常需要各种简单、自动化的信息化产品,特别像养老服务与信息终端、一站式服务、医疗与紧急求助、遥控、监控等传感类产品,实实在在带给他们很大的方便。
五、对开发商的建议
据统计,智能建筑中智能系统部分的投资回收期为3年左右,远远高于建筑的其他部分;智能建筑的运行费用和能耗比常规建筑低30%~45%,而售房率和出租率则比常规建筑高出约15%。由此可见,开发商打造智能社区或许是件“痛并快乐着”的事情:在经济方面如何平衡投入产出比,对其而言是值得好好研究的重要课题。在此,笔者提出几个参考性的建议:
(一)炼内功:成本控制加精雕细琢
房地产是资本密集型产业,保证资源的投入效用需要依靠有效的采购管理。这些都要求开发商优化自己的采购管理体系,控制采购成本,以增加利润。在智能社区的构建过程中,大型开发商可以通过标准化、集约化的统一集中采购硬件设备,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大幅降低设备价格,同时依靠全国或地区性的统一采购配送体系,设备直接送达施工现场,以此有效降低采购环节中的流通成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等。
根据智能社区技术应用专项调查显示,安全防范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另外建筑节能和家庭舒适性也在逐渐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选择。所以,对于项目不多的中小型开发商而言,可以先从消费者关注度较高的智能配套系统进行试水。这也是一种在有力控制成本的基础上提高项目成功概率的有效途径。
(二)争外援:千方百计争取政府支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3年8月5日对外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已达193个。
智慧城市建设对政策具有较强依赖度,因此在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中,政府积极主导,并制定和推进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规划和顶层设计。而智能社区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部分,所以各地方政府都有一定的优惠扶持政策去推动智能社区的建设发展。所以对于开发商而言,积极争取列上当地政府智能社区的试点名单,确实是一个值得认真努力的方向。
六、结束语
相信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社区的系统功能和服务水平将逐步完善,而且价格也将随着技术的成熟和产品的大规模推广普及而下降,最终成为老百姓喜爱的“贴心服务”。那么,物联网技术必能带动智能社区快速发展,我们将迎来社区智能化新纪元。
参考文献:
[1]邱林润,李蓉蓉.基于物联网的智能社区的研究与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9).
[2]蔡沁蓉.物联网时代的智能社区生活解决方案[J].中国安防,2012(11).
[3]姜志燕.海尔U—home云社区:掀起物联网智能小区飓风[N].中华建筑报,2012-08-07.
[4]吴承毅.物联网技术在智能社区中的应用[J].物联网技术,2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