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学习,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意愿,自由、主动地学习,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呢?
1 细化学习任务单,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架
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生认知需求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方案,是以学习任务为核心,是教师导学的有效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支架。因此,在教学中,细化学习任务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任务单:
【个别探究】
(1)根据上述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口答)
(2)解决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a.列式计算:
b.如果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再计算,计算结果是多少呢?
列式计算:
(3)我的发现:
【协作建构】
(1)小组合作,每人举一个例子(不重复),验证乘法交换律。
(2)小组交流: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3)小组思考: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
通过让学生完成以上任务单,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再让学生从更多的的算式中感知“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最后归纳乘法交換律的内容和用字母表示定律,形成定律模型,从而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恰当播放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以短小精悍,便于播放等优点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微课的内容都是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设计的,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强化巩固;微课还可以收放自如和重复播放,直到学生弄清楚听明白为止。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时,我先让学生完成个人学习任务单,然后观看微课的一部分,再修订个人学习任务单,然后汇报。在小组合作完成协作建构单后进行展示交流,最后播放微课的后部分,加深认识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样,选择有效的时间,播放合适的微课,并用打手势的形式回答微课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设计有效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有效的手段。通过课堂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形成一定的技巧,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在《乘法分配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3.1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对的画“√”,错的画“×”)
(1)39×(25+14)=39×25+14 ( )
(2)75×(32+18)=75×32×75×18 ( )
(3)235×28+235×72=(28+72)×235 ( )
(4)65×(2×5)=65×2+65×5 (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了解;也让学生区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3.2 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1)175×36 + 175×64 = 175×( + )
(2)167×28 - 167×8 = 167×( - )
(3)39×39 + 61×39 = ×( + )
(4)101×988-988= ×( -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应用乘法分配律。
3.3 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103×12 - 3×12
(2)24×55 + 24×45
(3)984×73-884×73
(4)21×20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4 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也让学生享受做题的乐趣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4 巧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第带领下,完成自主学习过程,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体现出了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提高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以下的评价方法:(1)认真听课,每节2分,开小差的每次扣1分;(2)举手回答问题加2分,回答错的不加分,学困生回答问题并正确的加4分;小组展示一次每人加3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再加2分;(3)填写任务单,完成较好的加2分,基本完成的加1分,没完成的不加分。(4)小组讨论,要求组员轮流发言,每次加2分,不发言扣2分,优秀生教会学困生的每人加2分。
通过这样的评价,有效地落实了“七字诀”,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达到互教互学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好任务单和练习题,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得到真正的提高与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团星小学)
自主学习就是学习者自觉、主动地学习,就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和意愿,自由、主动地学习,它是一种良好的学习状态。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呢?
1 细化学习任务单,提供自主学习的支架
学习任务单是由教师根据学习目标与学生认知需求设计的,旨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方案,是以学习任务为核心,是教师导学的有效载体,是学生学习的支架。因此,在教学中,细化学习任务单,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乘法交换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的学习任务单:
【个别探究】
(1)根据上述的数学信息,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口答)
(2)解决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a.列式计算:
b.如果把两个因数交换位置再计算,计算结果是多少呢?
列式计算:
(3)我的发现:
【协作建构】
(1)小组合作,每人举一个例子(不重复),验证乘法交换律。
(2)小组交流:什么是乘法交换律?
(3)小组思考:用字母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
通过让学生完成以上任务单,先让学生初步感受“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再让学生从更多的的算式中感知“交换两个因数,积不变”,最后归纳乘法交換律的内容和用字母表示定律,形成定律模型,从而有效地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2 恰当播放微课,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形式,它以短小精悍,便于播放等优点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微课的内容都是围绕一节课的重难点设计的,针对性强,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强化巩固;微课还可以收放自如和重复播放,直到学生弄清楚听明白为止。
例如:在教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时,我先让学生完成个人学习任务单,然后观看微课的一部分,再修订个人学习任务单,然后汇报。在小组合作完成协作建构单后进行展示交流,最后播放微课的后部分,加深认识乘法分配律的具体内容。通过这样,选择有效的时间,播放合适的微课,并用打手势的形式回答微课的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设计有效练习,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检测学生学习有效的手段。通过课堂学习,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知识,形成一定的技巧,培养他们积极学习的能力,形成一定的情感体验。
例如:我在《乘法分配律》一课,我设计了以下练习:
3.1 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对的画“√”,错的画“×”)
(1)39×(25+14)=39×25+14 ( )
(2)75×(32+18)=75×32×75×18 ( )
(3)235×28+235×72=(28+72)×235 ( )
(4)65×(2×5)=65×2+65×5 (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对乘法分配律的了解;也让学生区分乘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
3.2 根据乘法分配律填空
(1)175×36 + 175×64 = 175×( + )
(2)167×28 - 167×8 = 167×( - )
(3)39×39 + 61×39 = ×( + )
(4)101×988-988= ×( - )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熟练地应用乘法分配律。
3.3 运用乘法分配律计算下面各题
(1)103×12 - 3×12
(2)24×55 + 24×45
(3)984×73-884×73
(4)21×205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让学生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3.4 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运用乘法分配律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练习,检测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灵活运用,也让学生享受做题的乐趣和享受成功的喜悦。
4 巧用评价方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在小组长第带领下,完成自主学习过程,成员间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体现出了齐心协力、团结协作的精神,也提高学习的效果。
因此,在课堂上,我设计了以下的评价方法:(1)认真听课,每节2分,开小差的每次扣1分;(2)举手回答问题加2分,回答错的不加分,学困生回答问题并正确的加4分;小组展示一次每人加3分,得到老师的特殊表扬再加2分;(3)填写任务单,完成较好的加2分,基本完成的加1分,没完成的不加分。(4)小组讨论,要求组员轮流发言,每次加2分,不发言扣2分,优秀生教会学困生的每人加2分。
通过这样的评价,有效地落实了“七字诀”,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也达到互教互学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精心设计好任务单和练习题,运用有效的评价方法,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让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得到真正的提高与发展,让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和进步,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街口街团星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