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尚印记
50S
1950—1959
粮票,公交车,广播体操……
[粮票]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上面写着“遗失不补,过期无效”。
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
学界对于票据的起端,公认的时间是1955年,是以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为标志的。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证,进行计划供应。此外,一些较大的厂矿。学校等也印发了各种票证。
从此,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极为少见。除了买“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不用票,买其他东西都要票。
城镇粮食的凭折定量供应始于1955年,国务院《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时办法》规定,居民口粮依据劳动差别、年龄大小以及不同地区的粮食消费习惯,确定了9个等级的供应标准。
副食经营货品,除食油(包括麻酱)早于1 954年实行计划供应并由粮食部门管理外,1958年春节开始,对猪肉、牛羊肉、鲜蛋、红白糖、粉丝、糕点等8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汉民每人每月供应猪肉6两,牛羊肉5两;回民每人每月供应牛羊肉1斤4两;红白糖各4两,鲜蛋2个。另外“五一”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粽子,采取多供户少供数的办法,供应日期在3天至7天以内,售完为止。
50年代粮票的出现,标志着后来整整实行了40年的商品票证制度的开始,小小粮票,曾陪伴了所有中国人。
[公交车]
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迅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经营管理逐步纳入正轨。1953年3月,济南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当时有职工152人,汽车25辆,并新辟了济泺路、文化路、经七路等营运路线。
济南公交公司的老职工王敦祥回忆,解放初期,济南市内的公交车主要是接收国外一些旧车,有金刚、道吉、雪佛菜等。当时这些车的车头突起,就像长着一个长长的鼻子,所以老百姓都叫它们“长鼻子”。“长鼻子”只有一个门,车厢内有一排U形木椅,乘客上车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坐下,最多时能载20余人。当时这种“长鼻子”在济南市总共有十来辆,行驶路线从解放桥到十二马路,票价从3分到5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因汽油供应紧张,人们就在车后面挂一个小铁炉烧煤,用煤气动力代替汽油。当时人们又称它为木炭车。每天早上,驾驶员和售票员行车前都要先点炉子,有时在路上,售票员都得下车往炉子里添煤炭、扇扇子,而且时速也很慢,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木炭车每天从早上6点跑到晚上8点,半小时一班,坐车的人大多是经理、厂长之类的人,普通百姓除非有急事,否则很少坐车。
1958年,济南进了一批松花江牌国产公交车,大概有十来辆,也是跑1路公交线路。这些国产公交车变得像是一辆正儿八经的公交车了,而且也有了前后门,车厢内能载乘60余名乘客。
1960年,济南公共汽车公司与市匡山肥料厂联合研制成功了沼气汽车,也是为了解决燃油紧缺的问题。当时,马路上最常见的就是这种沼气汽车。汽车顶上驮着一个黑色的大胶皮袋子,里面充满沼气。从沼气袋上顺下来一根管子,连接到发动机上,利用沼气动力驱动公交车。沼气汽车虽然节省燃料,但速度很慢。每次,它慢吞吞地跑在路上,车顶上的沼气袋子一鼓一鼓的,人们便觉得滑稽,于是给它起了个别名——“气蛤蟆”。
虽然“气蛤蟆”比较慢,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效节省了燃油又保障了运输,因此,它和木炭车一样,成为一代人亲切的回忆。另外,公交线路也多起来,除了1路,还有2路(专跑文化路)、3路(从火车站到如今的全福立交桥一带)、4路(从大观园到工人新村)等。
后来到了1976年,济南市民发现街上出现了一种庞然大物——由两节车厢组成的一种大公交车,被称为“大通道”。当时,这种车是普通公交车的两倍长,中间由帆布连接着,一走到拐弯处就扭来扭去,所以,通道车的运营引来人们好一阵子惊奇。
而这一年“大通道”的运营,其实就是1路电车线路的正式开通。该线由济南市第五医院至荣军医院。1977年,2路电车线路也建成通车,由解放桥沿经七路至红星影院。当时的1路电车和2路电车使用的都是“大通道”。
1 992年之后,为了和汽车线路区分开来,所有电车的路线前都加了“10”,1路电车变成了101路,2路电车变成了102路。如今,电车在公共交通方面依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到现在,济南公交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已经度过了半个多世纪,而今现代化的BRT高速公交已经穿梭在城市的主要干道,为这个城市的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广播体操]
“……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大街小巷,一下子都变成了运动场……”20世纪50年代访问我国的苏联作家、诗人吉洪诺夫这样描绘让几代中国人都倍感熟悉的场景。
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这一时期全国的体育事业由团中央负责组织和管理,县级以上各级团组织建立“军事体育部”负责体育工作,这也是后来“军体”这个词的由来。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同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领导全国人民做体操。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播体操研究小组的文章《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
自从第一套广播体操问世,大约每隔五六年国家就会更新一回。只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套操都鲜明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别的不说,单每套操的开头语就性格鲜明。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第五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第一节,挤按心明穴……”
1971年9月1日,第五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当时,北京厂桥小学有一名小学生,因为做广播体操姿态标准优美,而被选为全校的领操员,还录制了当时相当稀罕的新闻纪录片。正是这次露脸,让什刹海体校的老师发现了这个颇有运动天赋的孩子,将他选入什刹海体校,专门练习武术。
这个孩子就是李连杰。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来说,第八套广播体操是最熟悉的一套,也是中国制定广播体操以来实践时间最长的一套。“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停,伸展运动……预备起……”
学生时代的我们,只知道每天早晨课后在操场集合,大家在音乐伴奏下做相同的动作,却从来未曾体会到健身的乐趣。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我们的身材更加挺拔匀称了,但没有人意识到是那些简单的动作在无形中塑造了青春的躯体。
与此同时,新中国的体育运动也在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起来,1950年11月1日到6日,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在济南隆重举行。大会的举行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也是为了推动人民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当时的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宣布了山东省全运会的开幕。为此,大众日报专门发表了《开展人民的新体育》的评论,祝贺全省首届人民体育大会的召开。
从筹备开始,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就提出了面向工、农、兵的正确方向。据了解,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济南、青岛、徐州、烟台4市,滕县、胶州、沂水、泰安、淄博、昌潍、莱阳、文登、惠民、德州、临沂等11个专区的男女运动员1503人,其中既有工人、农民,也有部队战士、学生以及机关工作人员。
此次体育大会准备进行4天半,但开幕第三天就发生了一段小插曲。1950年11月3日,因天降大雨场地泥泞,比赛暂告中止,大会决定延期。第二天,天气放晴,体育大会才在省人民体育场继续举行,共进行了摔跤表演以及篮球、排球赛和各项田径赛。不过,在放晴后,天气转寒,观众都穿着棉衣,唯运动员们仍着运动服装比赛。各项比赛和表演吸引了济南各界群众,参观人数达10万余人次。
50S
1950—1959
粮票,公交车,广播体操……
[粮票]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粮食短缺。中央政务院于1953年10月发布命令:全国实行粮食计划供应,采取凭证定量售粮办法,粮票出现了。
1953年11月1日,北京市首次发行面粉购买证,上面写着“遗失不补,过期无效”。
1955年10月,实行粮食以人定量供应后,粮食部发行“全国通用粮票”。
学界对于票据的起端,公认的时间是1955年,是以发行第一套全国粮票为标志的。之后,食用油票、布票相继面世。全国2000多个市、县都分别发放和使用了各种商品票证,进行计划供应。此外,一些较大的厂矿。学校等也印发了各种票证。
从此,票证范围之广、地域之宽、品种之全、时间之长、数量之多,在世界上极为少见。除了买“红宝书”(《毛主席语录》)不用票,买其他东西都要票。
城镇粮食的凭折定量供应始于1955年,国务院《关于市镇粮食定量供应暂时办法》规定,居民口粮依据劳动差别、年龄大小以及不同地区的粮食消费习惯,确定了9个等级的供应标准。
副食经营货品,除食油(包括麻酱)早于1 954年实行计划供应并由粮食部门管理外,1958年春节开始,对猪肉、牛羊肉、鲜蛋、红白糖、粉丝、糕点等8种副食品实行凭票定量供应。汉民每人每月供应猪肉6两,牛羊肉5两;回民每人每月供应牛羊肉1斤4两;红白糖各4两,鲜蛋2个。另外“五一”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粽子,采取多供户少供数的办法,供应日期在3天至7天以内,售完为止。
50年代粮票的出现,标志着后来整整实行了40年的商品票证制度的开始,小小粮票,曾陪伴了所有中国人。
[公交车]
济南解放后,人民政府迅速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经营管理逐步纳入正轨。1953年3月,济南市公共汽车公司成立。当时有职工152人,汽车25辆,并新辟了济泺路、文化路、经七路等营运路线。
济南公交公司的老职工王敦祥回忆,解放初期,济南市内的公交车主要是接收国外一些旧车,有金刚、道吉、雪佛菜等。当时这些车的车头突起,就像长着一个长长的鼻子,所以老百姓都叫它们“长鼻子”。“长鼻子”只有一个门,车厢内有一排U形木椅,乘客上车后一个紧挨着一个坐下,最多时能载20余人。当时这种“长鼻子”在济南市总共有十来辆,行驶路线从解放桥到十二马路,票价从3分到5分。
上世纪50年代中期,因汽油供应紧张,人们就在车后面挂一个小铁炉烧煤,用煤气动力代替汽油。当时人们又称它为木炭车。每天早上,驾驶员和售票员行车前都要先点炉子,有时在路上,售票员都得下车往炉子里添煤炭、扇扇子,而且时速也很慢,比自行车快不了多少,木炭车每天从早上6点跑到晚上8点,半小时一班,坐车的人大多是经理、厂长之类的人,普通百姓除非有急事,否则很少坐车。
1958年,济南进了一批松花江牌国产公交车,大概有十来辆,也是跑1路公交线路。这些国产公交车变得像是一辆正儿八经的公交车了,而且也有了前后门,车厢内能载乘60余名乘客。
1960年,济南公共汽车公司与市匡山肥料厂联合研制成功了沼气汽车,也是为了解决燃油紧缺的问题。当时,马路上最常见的就是这种沼气汽车。汽车顶上驮着一个黑色的大胶皮袋子,里面充满沼气。从沼气袋上顺下来一根管子,连接到发动机上,利用沼气动力驱动公交车。沼气汽车虽然节省燃料,但速度很慢。每次,它慢吞吞地跑在路上,车顶上的沼气袋子一鼓一鼓的,人们便觉得滑稽,于是给它起了个别名——“气蛤蟆”。
虽然“气蛤蟆”比较慢,但在当时的情况下有效节省了燃油又保障了运输,因此,它和木炭车一样,成为一代人亲切的回忆。另外,公交线路也多起来,除了1路,还有2路(专跑文化路)、3路(从火车站到如今的全福立交桥一带)、4路(从大观园到工人新村)等。
后来到了1976年,济南市民发现街上出现了一种庞然大物——由两节车厢组成的一种大公交车,被称为“大通道”。当时,这种车是普通公交车的两倍长,中间由帆布连接着,一走到拐弯处就扭来扭去,所以,通道车的运营引来人们好一阵子惊奇。
而这一年“大通道”的运营,其实就是1路电车线路的正式开通。该线由济南市第五医院至荣军医院。1977年,2路电车线路也建成通车,由解放桥沿经七路至红星影院。当时的1路电车和2路电车使用的都是“大通道”。
1 992年之后,为了和汽车线路区分开来,所有电车的路线前都加了“10”,1路电车变成了101路,2路电车变成了102路。如今,电车在公共交通方面依然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到现在,济南公交伴随着共和国的脚步已经度过了半个多世纪,而今现代化的BRT高速公交已经穿梭在城市的主要干道,为这个城市的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
[广播体操]
“……当北京人出来做广播体操,把最后一个梦魇赶出睡乡,城里整齐的大街小巷,一下子都变成了运动场……”20世纪50年代访问我国的苏联作家、诗人吉洪诺夫这样描绘让几代中国人都倍感熟悉的场景。
1952年6月,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与此同时,成立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这一时期全国的体育事业由团中央负责组织和管理,县级以上各级团组织建立“军事体育部”负责体育工作,这也是后来“军体”这个词的由来。
1951年11月24日,第一套广播体操公布。同日,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筹备委员会、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卫生部、中央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民主妇女联合会、中华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和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等9个单位发出“关于推行广播体操活动的联合通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各地人民广播电台举办广播体操节目,领导全国人民做体操。1951年1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广播体操研究小组的文章《大家都来做广播体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体操节目从1951年12月1日开始播放,各地人民广播电台陆续开始播放,每天喇叭一响,千百万人随着广播乐曲做操,这是中国历史上破天荒的新鲜事。
自从第一套广播体操问世,大约每隔五六年国家就会更新一回。只是因为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每套操都鲜明地烙上了那个时代的特色,别的不说,单每套操的开头语就性格鲜明。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 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第五套广播体操现在开始……”
“为革命保护视力,眼保健操现在开始,第一节,挤按心明穴……”
1971年9月1日,第五套广播体操正式颁布。当时,北京厂桥小学有一名小学生,因为做广播体操姿态标准优美,而被选为全校的领操员,还录制了当时相当稀罕的新闻纪录片。正是这次露脸,让什刹海体校的老师发现了这个颇有运动天赋的孩子,将他选入什刹海体校,专门练习武术。
这个孩子就是李连杰。
对于20世纪80年代的人来说,第八套广播体操是最熟悉的一套,也是中国制定广播体操以来实践时间最长的一套。“现在开始做,第八套广播体操,原地踏步走,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五六七停,伸展运动……预备起……”
学生时代的我们,只知道每天早晨课后在操场集合,大家在音乐伴奏下做相同的动作,却从来未曾体会到健身的乐趣。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我们的身材更加挺拔匀称了,但没有人意识到是那些简单的动作在无形中塑造了青春的躯体。
与此同时,新中国的体育运动也在50年代开始蓬勃发展起来,1950年11月1日到6日,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在济南隆重举行。大会的举行是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也是为了推动人民体育运动广泛开展。当时的山东省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宣布了山东省全运会的开幕。为此,大众日报专门发表了《开展人民的新体育》的评论,祝贺全省首届人民体育大会的召开。
从筹备开始,山东省第一届人民体育大会就提出了面向工、农、兵的正确方向。据了解,参加这次大会的有济南、青岛、徐州、烟台4市,滕县、胶州、沂水、泰安、淄博、昌潍、莱阳、文登、惠民、德州、临沂等11个专区的男女运动员1503人,其中既有工人、农民,也有部队战士、学生以及机关工作人员。
此次体育大会准备进行4天半,但开幕第三天就发生了一段小插曲。1950年11月3日,因天降大雨场地泥泞,比赛暂告中止,大会决定延期。第二天,天气放晴,体育大会才在省人民体育场继续举行,共进行了摔跤表演以及篮球、排球赛和各项田径赛。不过,在放晴后,天气转寒,观众都穿着棉衣,唯运动员们仍着运动服装比赛。各项比赛和表演吸引了济南各界群众,参观人数达1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