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谈到戚继光的名字,我们一定会把他与抗倭斗争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作为明代著名的军事家,他在抗倭斗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但是他对明代军事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仔细考察戚继光一生的军事实践生涯,我们可以发现,他不仅是一名战功卓著的军事指挥家,同时也是一名锐意创新的军事改革家。无论是在东南沿海的抗倭斗争中,还是在镇守蓟镇的时期,他都根据当地的具体战况,因地制宜,推行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军事改革,他的军事改革,让“戚家军”的战斗力大幅提升。本文通过论述戚继光军事改革的前因后果,来对他的军事改革有更深刻的认识。
关键词:戚继光;军事改革
一、明朝的军事制度
明朝建国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改革中央军事管理体制,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卫所制度”,在具有军事战略价值的地方设立卫所,设立专门的軍籍,把官兵编到卫所里,每120人为一个百户所,十个百户所为一个千户所,五个千户所编成一卫(5600人),卫所遍及全国各地,这是一种寓兵于农的军事组织,平时除了进行军事训练,而且要耕种,战时参加作战,战后返回原来的卫所驻地。卫所制度的确立,对维护国家稳定和边疆安宁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朝中期以后,明朝军事实力逐渐衰弱,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暴露无疑。卫所的屯田不断被侵蚀,“视旧所入,不能什一”,士兵的饷银也被军官克扣,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卫所士兵逃亡,到了嘉靖年间,卫所制度基本上被破坏殆尽,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也被严重的削弱,很多官兵忍受不了盘剥而发动兵变,极大的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实力,海防状况更加糟糕。政治腐败,武备废弛,边防和海防遭受巨大削弱,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戚继光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二、戚继光的军事改革措施
戚继光的军事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东南沿海抗倭时期,第二阶段是蓟镇守边时期,军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兵制改革,训练改革,编制改革和战法改革,他的军事改革虽然主要集中在自己的部队里,影响范围有限,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是由于戚继光的军事改革,他率领的“戚家军”才能在沿海抗倭和镇守蓟镇的军事斗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通过对戚继光军事改革措施的分析和研究,会让我们对戚家军的成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编练新军
明朝的军事武装除了卫所军队外,还包括边军、民兵等,卫所军队主要负责军事战略要地和沿海地区的防卫,边军主要负责防范北部的蒙古军队,民兵主要维护地方的维稳治安等基层工作,它们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从明朝中期以后卫所制度逐渐崩溃,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根本无法满足抗击倭寇的军事需要,于是戚继光提议编练新军。他的军事改革的历程是比较曲折的,最终在胡宗宪的支持下,这是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想法。他招募的士兵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义务山区的矿工,另一部分是义务县的地主武装——义务乡团,他制定了严格的选兵标准,不仅对这些新兵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官兵们的抗倭斗志,这次大约招募了三千多人,这就是戚家军的基干力量。随着戚继光官职的不断晋升,戚家军的规模也不断壮大,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其实明朝的募兵制度在“土木堡之变”后就开始了,但是戚继光的募兵制与之前的募兵制有很大区别。第一,戚继光通过思想教育启发百姓自愿应征入伍,其次,戚家军的选兵标准严格,素质比较高。后来戚家军的卓越功勋,充分的证明了戚继光军事改革的成功。
2、训练“节制之师”
戚继光十分重视对士兵的思想教育,他认为思想教育应该放在训练工作的首位,要让士兵们知道军人的使命是保家保民保国,在日常的训练和管理中,戚继光经常会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教育自己是官兵,“你在家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量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上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正是通过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的思想教育,为戚家军的训练和作战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从实战的需要,要求自己的士兵进行实战化的训练,切忌花套和与取胜无关的训练,“设使平日所司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临阵的一般,及到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于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阵熟便得一件之利。”为此,结合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戚继光对官兵们进行相应的训练,针对不同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对武器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系统的使用,充分发挥官兵们和武器的战斗力。在训练方法上,戚继光主张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
3、创新战术战法
倭寇的战术特点是善于突袭和短兵近搏,作战机动灵活,针对倭寇的战术特点,戚继光放弃原有的战术阵法,创造出新的鸳鸯阵法。鸳鸯阵法能充分的发挥出各种武器的技术长处和每名士兵的长处,各个部分的紧密的协调配合,很好的增强了整体的战斗效能。同时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车兵、步兵、骑兵等各兵种协同作战,建立辎重营,提高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极大的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结语
戚家军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战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戚继光适应现实战场需要的军事改革,他能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军事问题并能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改革,他的军事改革措施符合了时代的需求,注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明史》第77卷,食货志一,田制
[2]《纪效新书》第四卷,喻兵篇
[3]《纪效或问》
[4]《练兵实纪》
作者简介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1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古代史
关键词:戚继光;军事改革
一、明朝的军事制度
明朝建国后,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军事制度,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改革中央军事管理体制,设立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卫所制度”,在具有军事战略价值的地方设立卫所,设立专门的軍籍,把官兵编到卫所里,每120人为一个百户所,十个百户所为一个千户所,五个千户所编成一卫(5600人),卫所遍及全国各地,这是一种寓兵于农的军事组织,平时除了进行军事训练,而且要耕种,战时参加作战,战后返回原来的卫所驻地。卫所制度的确立,对维护国家稳定和边疆安宁发挥着重要作用。
明朝中期以后,明朝军事实力逐渐衰弱,正统十四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大明王朝的军事实力暴露无疑。卫所的屯田不断被侵蚀,“视旧所入,不能什一”,士兵的饷银也被军官克扣,在这样的情况下,大量的卫所士兵逃亡,到了嘉靖年间,卫所制度基本上被破坏殆尽,明朝军队的战斗力也被严重的削弱,很多官兵忍受不了盘剥而发动兵变,极大的削弱了明朝的边防实力,海防状况更加糟糕。政治腐败,武备废弛,边防和海防遭受巨大削弱,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戚继光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军事改革。
二、戚继光的军事改革措施
戚继光的军事改革,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东南沿海抗倭时期,第二阶段是蓟镇守边时期,军事改革的内容主要包括兵制改革,训练改革,编制改革和战法改革,他的军事改革虽然主要集中在自己的部队里,影响范围有限,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正是由于戚继光的军事改革,他率领的“戚家军”才能在沿海抗倭和镇守蓟镇的军事斗争中取得了辉煌战绩,通过对戚继光军事改革措施的分析和研究,会让我们对戚家军的成功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1、编练新军
明朝的军事武装除了卫所军队外,还包括边军、民兵等,卫所军队主要负责军事战略要地和沿海地区的防卫,边军主要负责防范北部的蒙古军队,民兵主要维护地方的维稳治安等基层工作,它们的分工是比较明确的。从明朝中期以后卫所制度逐渐崩溃,基本上丧失了战斗力,根本无法满足抗击倭寇的军事需要,于是戚继光提议编练新军。他的军事改革的历程是比较曲折的,最终在胡宗宪的支持下,这是开始实施自己的改革想法。他招募的士兵主要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义务山区的矿工,另一部分是义务县的地主武装——义务乡团,他制定了严格的选兵标准,不仅对这些新兵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同时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激发官兵们的抗倭斗志,这次大约招募了三千多人,这就是戚家军的基干力量。随着戚继光官职的不断晋升,戚家军的规模也不断壮大,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其实明朝的募兵制度在“土木堡之变”后就开始了,但是戚继光的募兵制与之前的募兵制有很大区别。第一,戚继光通过思想教育启发百姓自愿应征入伍,其次,戚家军的选兵标准严格,素质比较高。后来戚家军的卓越功勋,充分的证明了戚继光军事改革的成功。
2、训练“节制之师”
戚继光十分重视对士兵的思想教育,他认为思想教育应该放在训练工作的首位,要让士兵们知道军人的使命是保家保民保国,在日常的训练和管理中,戚继光经常会用通俗易懂的言语教育自己是官兵,“你在家哪个不是耕种的百姓,你肯思量在家种田时办纳的苦楚艰难,即当思量今日食银容易,又不用你耕种担作,养了一年,不过望你上阵杀胜,你不肯杀贼保障他,养你何用?”正是通过这样简单朴素的道理的思想教育,为戚家军的训练和作战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从实战的需要,要求自己的士兵进行实战化的训练,切忌花套和与取胜无关的训练,“设使平日所司所学的号令营艺,都是临阵的一般,及到临阵就以平日所习者用之,则于操一日必有一日之效,一阵熟便得一件之利。”为此,结合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戚继光对官兵们进行相应的训练,针对不同武器装备的技术性能,对武器进行合理的搭配和系统的使用,充分发挥官兵们和武器的战斗力。在训练方法上,戚继光主张先易后难,先简后繁,循序渐进的训练方法。
3、创新战术战法
倭寇的战术特点是善于突袭和短兵近搏,作战机动灵活,针对倭寇的战术特点,戚继光放弃原有的战术阵法,创造出新的鸳鸯阵法。鸳鸯阵法能充分的发挥出各种武器的技术长处和每名士兵的长处,各个部分的紧密的协调配合,很好的增强了整体的战斗效能。同时进行多兵种联合作战,车兵、步兵、骑兵等各兵种协同作战,建立辎重营,提高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极大的增强了军队的战斗力。
结语
戚家军之所以取得辉煌的战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戚继光适应现实战场需要的军事改革,他能从全局和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军事问题并能采取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改革,他的军事改革措施符合了时代的需求,注定会取得成功。
参考文献
[1]《明史》第77卷,食货志一,田制
[2]《纪效新书》第四卷,喻兵篇
[3]《纪效或问》
[4]《练兵实纪》
作者简介
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2016级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国古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