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拓展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途径

来源 :江西教育C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ly18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和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新增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了扩大学生阅读面及改变阅读方式的要求。所谓非连续性文本,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未涉及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单元或知识点,现成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可用素材少之又少。该如何来解决非连续性文本“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呢?
  一、巧用语文课程资源
  (一)巧用课文内容
  表格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将复杂的课文内容转化成表格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也可在板书时适当引入表格,这其实就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一种开发。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时,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将新型玻璃的种类、特点、作用进行归纳。随后,组织学生制作新型玻璃的名片(含名称、使用说明),召开新型玻璃推介会。如此,培养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效提取重要信息进行对照分析,再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信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一步步获得深层认识。
  (二)巧用课文插图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而课文中的许多插图只要稍加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是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插图推测课文里的重要信息,再带着自己的推测阅读课文。学生也可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给课文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插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课文插图能打破语文与各学科及生活的界限,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如,让学生认真观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后的插图(还可适当加入其他图片)并出示如下问题:
  1.看到这幅图,你自然会想到的课文是什么?会想到的铁路是什么?会想到的歌曲是什么?
  2.这条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3.你能用两个不同的成语或俗语来形容这些人的心情吗?
  (三)巧用教材目录
  教材的目录是训练学生对图画的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的好材料。如,让学生观察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总结出本册教材在编写上的至少两个特点吗?”
  根据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从每个单元的结构、课文组成、单元主题内容等方面来考虑。这些语文课程俯拾即是的资源,不但与课文内容有着有机联系,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充分激发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
  二、引用其他课程资源
  其他课程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将其中一些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整合、提取关键信息,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中,有各种话题供学生选择:小学生近视情况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调查、错别字成因调查分析……学生感觉调查得到的信息繁多,难以整理、提炼。于是,笔者引入数学中的《统计》的内容,让学生根据需要,画不同的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和喜欢,他们一个个专注投入,学习的劲头可足了。
  三、活用日常生活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不但在教材中能发掘,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数据、表格、地图、示意图、使用说明书、广告、时刻表……因此,除了发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资源,并适时加以指导运用。
  笔者曾在杭州“千课万人”上有幸亲眼目睹张祖庆老师在这方面做的一个成功的探索,他执教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给新生儿的一封信》。围绕“保護地球,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张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了《我们的地球》一书的最后一节“人类对待地球的方式正确吗”下面的大型插图、《南方周末》上《美国环境首席科学家对中国空气质量监测报告》中的一幅统计图、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诵读了阿萨克·阿西莫夫《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观看了法国电影《家园》……
  笔者在发掘生活中非连续文本资源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药品说明书,然后利用一节课交流以下问题:这药治什么病?用法用量是怎样的?药品保质期是多久?……学生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中的“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随后,笔者让学生模拟药品的角色,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信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产生语文教学价值。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教学资源开发意识,紧紧抓住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就一定能不断挖掘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资源,促进课堂向更科学的方向迈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责任编辑:万永勇
其他文献
上海梅山冶金公司铁矿选厂用安徽铜陵玛钢厂生产的铬铜2~#白口铸铁磨球,在浮选车间第二系列的φ2.7×3.6m球磨机(两次磨矿)进行连续5个月的工业试验获得成功并取得了较为明
一、前言太平洋煤矿沿层掘进使用的是美国侨伊公司制造的连续采煤机和梭车,并用由3个构件组成的拱型金属支架进行支护。年掘进长度为21~22km。采用连续采煤机和梭车大约有30
评改是习作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曹雪芹十易其稿才写成《红楼夢》这一千古名作;著名特级教师管建刚提倡作文教学“多改重于多写”“文章是写出来的,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可惜在实际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的评改方法单一陈旧,带有很强的随意性、无序性,使得评改流于形式,个别教师甚至只重习作指导而忽视评改。面对这种种令人揪心的现状,我们不禁要问,到底该怎样来有效地进行习作评改呢?  一、制定评改“铁律”
期刊
汉字自身就是一个充满生命智慧的世界,一个表现复杂多元的意象空间。如果说汉字是显性的符号,那么在林林总总的汉字形体背后蕴含着体现中国智慧的“汉字思维”。  一、直觉思维——直观感知  直观是古人在造字过程中不自觉运用的认知方式,他们从具体的感性生命出发,其根本要旨不在于用理性去规范世界,而是去发掘生命深层的奥秘。因此,我们通过用古文字引路来学习汉字,让学生寻觅出其中的思想痕迹来。  (一)观相——有
期刊
现代教育技术已运用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它让文字、声音、图像融合成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学习氛围更活跃,学生学习得更愉快。  一、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手段在色彩、动画及表现手段上更加形象,立体感更强。尤其是声音、图像给人以极大的震撼,它们能较好激发学生的學习兴趣和
期刊
滚动快速作文是将多项作文训练任务一次性布置给学生,采用互错式滚动,通过竞赛式列纲、竞赛式铺写、竞赛式点评、竞赛式展示等形式,以满足学生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促进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课堂上,我们采取小组竞赛制和积分制,固定分值为10分,评分项目是认真倾听、发言积极、声音洪亮。拟题、列提纲、铺写、点评、反思,整个流程下来,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最后,评出获胜队为火箭队
期刊
李海林教授曾将听评课分为三种:学术性听评课、考核性听评课和教研性听评课。就一线教研员而言,接触最多的是教研性听评课,且其实践性、迫切性和重要性都摆在工作的首位。那么,就小学语文教研性听评课来说,其要点是什么呢?  一、观教学内容,评目标是否达到  察其根本,寻其源头,内容是目标的载体。听一节课,我们主要观察执教者在教什么,包括教学内容是否与课程目标一致,是教“课程的语文”还是“教师的语文”,是否符
期刊
上海师范大学王荣生教授在《语文教学内容重构》一书中指出:“一节好的语文课堂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教学内容的正确开掘以及让学生有效获取经验的方法。”由此可见,教师对文本进行专业解读,已经成为了铸造课堂高效性的重要标尺,文本解读能力的差异,不仅决定了教学内容重构的差异,更直接决定了语文课程本质属性走向的差异。  一、考量双重价值,让文本解读算无遗漏  著名特级教师李海林先生曾经论述过教材文本“双重性价值”
期刊
小学生由于生长环境、性格、智力发育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其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不同,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的不同又导致他们取得的学习效果不同。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  一、当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教师的自身素质和专业水平不高。当下大部分的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很高的专业素养,他们在进行教学时不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也应该随之改变。语文学科作为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工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越来越认识到,语文教学不仅仅是语文知识的教学,应该摒弃这种狭隘的学科教学观念。“大语文”是“大语文教育”的简称,“大语文”观强调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学会去使用语言,了解语文知识,更强调在语文学习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