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和第四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新增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提出了扩大学生阅读面及改变阅读方式的要求。所谓非连续性文本,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有很强的实践性特点。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并未涉及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的单元或知识点,现成的非连续性文本的可用素材少之又少。该如何来解决非连续性文本“无米下锅”的尴尬局面呢?
一、巧用语文课程资源
(一)巧用课文内容
表格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将复杂的课文内容转化成表格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也可在板书时适当引入表格,这其实就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一种开发。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时,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将新型玻璃的种类、特点、作用进行归纳。随后,组织学生制作新型玻璃的名片(含名称、使用说明),召开新型玻璃推介会。如此,培养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效提取重要信息进行对照分析,再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信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一步步获得深层认识。
(二)巧用课文插图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而课文中的许多插图只要稍加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是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插图推测课文里的重要信息,再带着自己的推测阅读课文。学生也可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给课文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插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课文插图能打破语文与各学科及生活的界限,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如,让学生认真观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后的插图(还可适当加入其他图片)并出示如下问题:
1.看到这幅图,你自然会想到的课文是什么?会想到的铁路是什么?会想到的歌曲是什么?
2.这条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3.你能用两个不同的成语或俗语来形容这些人的心情吗?
(三)巧用教材目录
教材的目录是训练学生对图画的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的好材料。如,让学生观察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总结出本册教材在编写上的至少两个特点吗?”
根据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从每个单元的结构、课文组成、单元主题内容等方面来考虑。这些语文课程俯拾即是的资源,不但与课文内容有着有机联系,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充分激发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
二、引用其他课程资源
其他课程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将其中一些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整合、提取关键信息,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中,有各种话题供学生选择:小学生近视情况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调查、错别字成因调查分析……学生感觉调查得到的信息繁多,难以整理、提炼。于是,笔者引入数学中的《统计》的内容,让学生根据需要,画不同的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和喜欢,他们一个个专注投入,学习的劲头可足了。
三、活用日常生活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不但在教材中能发掘,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数据、表格、地图、示意图、使用说明书、广告、时刻表……因此,除了发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资源,并适时加以指导运用。
笔者曾在杭州“千课万人”上有幸亲眼目睹张祖庆老师在这方面做的一个成功的探索,他执教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给新生儿的一封信》。围绕“保護地球,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张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了《我们的地球》一书的最后一节“人类对待地球的方式正确吗”下面的大型插图、《南方周末》上《美国环境首席科学家对中国空气质量监测报告》中的一幅统计图、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诵读了阿萨克·阿西莫夫《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观看了法国电影《家园》……
笔者在发掘生活中非连续文本资源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药品说明书,然后利用一节课交流以下问题:这药治什么病?用法用量是怎样的?药品保质期是多久?……学生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中的“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随后,笔者让学生模拟药品的角色,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信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产生语文教学价值。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教学资源开发意识,紧紧抓住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就一定能不断挖掘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资源,促进课堂向更科学的方向迈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责任编辑:万永勇
一、巧用语文课程资源
(一)巧用课文内容
表格是非连续性文本的一种极其重要的形式。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文体特点,将复杂的课文内容转化成表格的形式来进行教学,也可在板书时适当引入表格,这其实就是非连续性文本资源的一种开发。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新型玻璃》时,可以设计一个表格,引导学生在阅读后将新型玻璃的种类、特点、作用进行归纳。随后,组织学生制作新型玻璃的名片(含名称、使用说明),召开新型玻璃推介会。如此,培养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有效提取重要信息进行对照分析,再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信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一步步获得深层认识。
(二)巧用课文插图
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显著特点,而课文中的许多插图只要稍加转变就是一个很好的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一是在阅读教学中巧用插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插图推测课文里的重要信息,再带着自己的推测阅读课文。学生也可依据书本文字的描述,给课文配上自己喜爱的插图,或对已有的插图进行“再加工”。二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插图。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巧用课文插图能打破语文与各学科及生活的界限,锻炼学生的思维和综合能力。如,让学生认真观察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课文后的插图(还可适当加入其他图片)并出示如下问题:
1.看到这幅图,你自然会想到的课文是什么?会想到的铁路是什么?会想到的歌曲是什么?
2.这条铁路是一条怎样的铁路?
3.你能用两个不同的成语或俗语来形容这些人的心情吗?
(三)巧用教材目录
教材的目录是训练学生对图画的观察、分析与概括能力的好材料。如,让学生观察四年级上册教材目录图片,然后引导学生思考:“你能总结出本册教材在编写上的至少两个特点吗?”
根据老师的引导,学生可以从每个单元的结构、课文组成、单元主题内容等方面来考虑。这些语文课程俯拾即是的资源,不但与课文内容有着有机联系,而且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充分激发他们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的兴趣。
二、引用其他课程资源
其他课程的文本大都是以图、文字、表格等相结合的形式呈现,在教学中,教师也可以适当将其中一些引入课堂,以培养学生整合、提取关键信息,以及分析、比较、概括的能力。
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综合学习《利用信息,写简单的研究报告》中,有各种话题供学生选择:小学生近视情况调查、家乡河流污染情况调查、错别字成因调查分析……学生感觉调查得到的信息繁多,难以整理、提炼。于是,笔者引入数学中的《统计》的内容,让学生根据需要,画不同的统计图,再根据统计图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同学们感到非常新奇和喜欢,他们一个个专注投入,学习的劲头可足了。
三、活用日常生活资源
非连续性文本不但在教材中能发掘,在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数据、表格、地图、示意图、使用说明书、广告、时刻表……因此,除了发掘教材中的非连续性文本,我们还可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资源,并适时加以指导运用。
笔者曾在杭州“千课万人”上有幸亲眼目睹张祖庆老师在这方面做的一个成功的探索,他执教的是非连续性文本群文阅读——《给新生儿的一封信》。围绕“保護地球,保护环境”这一主题,张老师引导学生阅读了《我们的地球》一书的最后一节“人类对待地球的方式正确吗”下面的大型插图、《南方周末》上《美国环境首席科学家对中国空气质量监测报告》中的一幅统计图、世界人口增长统计图,诵读了阿萨克·阿西莫夫《给地球新生儿的一封信》,观看了法国电影《家园》……
笔者在发掘生活中非连续文本资源方面也做过一些尝试,比如课前让学生搜集一些药品说明书,然后利用一节课交流以下问题:这药治什么病?用法用量是怎样的?药品保质期是多久?……学生要想弄清这些问题就必须认真阅读说明书中的“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事项”等内容。随后,笔者让学生模拟药品的角色,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利用非连续性文本呈现的信息进行语言文字运用,产生语文教学价值。
总之,非连续性文本走进课堂,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是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只要我们牢固树立教学资源开发意识,紧紧抓住非连续性文本的特点,就一定能不断挖掘出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资源,促进课堂向更科学的方向迈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