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剖析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因素,突出教学中的方法教育过程,是物理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理论新观点的具体体现。本文就这一研究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引出的若干问题,阐述一些粗浅的看法,旨在总结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突出方法教育的一些共性问题,以求提高方法教育的自觉性和高效益。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剖析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因素,突出教学中的方法教育过程,是物理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理论新观点的具体体现。本文就这一研究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引出的若干问题,阐述一些粗浅的看法,旨在总结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突出方法教育的一些共性问题,以求提高方法教育的自觉性和高效益。
一、方法教育的意义及原则
1、方法教育的意义
方法教育泛指对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的教育。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认为按其普遍性程度可分成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各门学科的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学中的理想实验、理化方法等等。另一层次是各门学科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等方法。再一个层次就是哲学方法,它是一切科学的最普遍的方法。
2、方法教育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步形成,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充分发展,他们对方法也不太感兴趣,因此初中阶段应着重进行观察、实验方法的教育;对于科学思维方法,只能隐性渗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
2)从隐性向显性过渡的原则
对同一种科学方法,教育中可能多次用到,应注意教学要求应按层次展开,逐次递进。如控制变量法,教材中多次用到,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一般不作介绍和强调这一方法;讲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可适度介绍这一方法;讲欧姆定律时,应具体讲解怎样应用这一方法;讲液体内部压强时,可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了。类似这种教材中出现多次的方法,如此值定义法等也可按层次从隐性向显性过渡。
3)各种方法有机结合的原则
在物理教学教程中,各种科学方法交织在一起,不可能在一种科学方法的教育完成以后再进行另一种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把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如牛顿第一定律推导,就综合了多种科学方法;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滚下——控制变量法;平面越光滑,运动距离越大,如无摩擦小球一直匀速运动下去——合理外推;而平面无摩擦——理想化方法。
二、概念教学与方法教育
我们选择概念教学作为加强方法教育的突破口,是确立在以下的一些基点上的。首先,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的核心和基础。其次,概念的建立有其共性可寻。它一般需要通过实验的观察或生活实践中的体验提出问题,揭示物理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总结而得出。概念建立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方法教育因素。如,在提出问题中需要用到观察、实验等方法;揭示本质特征时,需要比较、分析、抽象等方法;在进行总结时需要概括、归纳、推理论证等数学方法。
三、概念教学过程中突出方法教育的注重点
1、在提供引入概念的感性材料时,要强化“实验条件”及比较方法。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加以比较,或在引入概念的有关同类现象中直接比较进行。而比较是在一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的,没有标准,无所谓比较。因此,在运用比较方法时,要特别强化比较的标准。
2、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要突出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初中许多物理概念是以同化的方式建立的,它是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把新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被它所同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理解新概念。因此,用同化建立新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新概念与以前学过的有关概念相区别的本质特征。所以在概念的建立阶段,要特别注意突出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的一些方法。
3、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要突出概念间的比较、类比。概念的运用,是概念具体化的过程,而概念每一次具体化,都使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入。通过对概念的变式分析、习题训练,使学生巩固概念,这是必要的。但由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隐蔽在非本质特征之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使学生混淆。为使学生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要突出类比的方法。
1)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类比。例如,压力和压强,是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一些学生往往把压强的大小看成是压力的大小。笔者曾在“压力和压强”教学时,做了如下实验:把一个凸型物体平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若将凸型物体倒放,则天平是否再平衡?37%的同学认为天平不再平衡,他们的理由是接触面积改变了,压力改了。当教师指正后,再做课本上图2的演示,将同一凸型重物放在海绵上,问海绵受到总的压力大小是否相等?几乎全部同学都说不相等,图乙受到的压力大。为此,我们又在两个程度基本相同的班级中进行比较,一个班级通过压力和压强的本质特征的类比,课后测试此题,它的错误率可减小到20%;另一个班级在教学过程中先后指出压力和压强的本质特征,但没有类比,此题测试的错误率则达到41.3%以上。因此,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类比是理解和深化概念的一个好方法。
2)通过概念的数学表达式,突出横向类比。物理概念的数学表达式的教学,包含了概念的定义方式、物理意义、数值关系及单位等等。用物理公式间的类比去分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则能促使学生记忆概念、活用概念和深入掌握概念。例如速度和功率的物理意义是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功率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它反映的是物体做功的快慢,单位的确定也显而易見。
总之,我们对概念教学中突出方法教育的实施中引出的若干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应该指出,我们对这个课题研究的时间还不长,认识还是肤浅的,有待于再作进一步的探讨。但是,实施班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自学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已有优于采用其他教法的同类班的学生的趋势,个别课例测试的成绩检验,差异十分显著。这正是我们课题组所期待的,也是我们今后深入研究的动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概念教学;方法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7
剖析教材中的科学方法因素,突出教学中的方法教育过程,是物理教学大纲提出的要求,也是现代教育理论新观点的具体体现。本文就这一研究课题在实施过程中引出的若干问题,阐述一些粗浅的看法,旨在总结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突出方法教育的一些共性问题,以求提高方法教育的自觉性和高效益。
一、方法教育的意义及原则
1、方法教育的意义
方法教育泛指对认识客观世界的方法的教育。认识世界的方法,我们认为按其普遍性程度可分成三个层次:一个层次是各门学科的一些特殊的研究方法,如物理学中的理想实验、理化方法等等。另一层次是各门学科的一般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比较、类比、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等方法。再一个层次就是哲学方法,它是一切科学的最普遍的方法。
2、方法教育实施中应遵循的原则
1)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循序渐进的原则
初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逐步形成,但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充分发展,他们对方法也不太感兴趣,因此初中阶段应着重进行观察、实验方法的教育;对于科学思维方法,只能隐性渗透,即在教师的指导下接受分析、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训练。
2)从隐性向显性过渡的原则
对同一种科学方法,教育中可能多次用到,应注意教学要求应按层次展开,逐次递进。如控制变量法,教材中多次用到,在讲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时,一般不作介绍和强调这一方法;讲决定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可适度介绍这一方法;讲欧姆定律时,应具体讲解怎样应用这一方法;讲液体内部压强时,可让学生自己运用这一方法来解决问题了。类似这种教材中出现多次的方法,如此值定义法等也可按层次从隐性向显性过渡。
3)各种方法有机结合的原则
在物理教学教程中,各种科学方法交织在一起,不可能在一种科学方法的教育完成以后再进行另一种科学方法的教育。因此,必须充分利用物理教材中的科学方法教育因素,把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进行教育。如牛顿第一定律推导,就综合了多种科学方法;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静止滚下——控制变量法;平面越光滑,运动距离越大,如无摩擦小球一直匀速运动下去——合理外推;而平面无摩擦——理想化方法。
二、概念教学与方法教育
我们选择概念教学作为加强方法教育的突破口,是确立在以下的一些基点上的。首先,物理概念是整个物理知识的核心和基础。其次,概念的建立有其共性可寻。它一般需要通过实验的观察或生活实践中的体验提出问题,揭示物理对象的本质特征,进行总结而得出。概念建立过程中有着丰富的方法教育因素。如,在提出问题中需要用到观察、实验等方法;揭示本质特征时,需要比较、分析、抽象等方法;在进行总结时需要概括、归纳、推理论证等数学方法。
三、概念教学过程中突出方法教育的注重点
1、在提供引入概念的感性材料时,要强化“实验条件”及比较方法。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加以比较,或在引入概念的有关同类现象中直接比较进行。而比较是在一定的标准(条件)下进行的,没有标准,无所谓比较。因此,在运用比较方法时,要特别强化比较的标准。
2、在建立概念的过程中,要突出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的过程。初中许多物理概念是以同化的方式建立的,它是利用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把新的概念的本质特征与其认知结构中有关概念联系起来,被它所同化,并纳入原有的知识体系,理解新概念。因此,用同化建立新概念,关键在于揭示新概念与以前学过的有关概念相区别的本质特征。所以在概念的建立阶段,要特别注意突出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的一些方法。
3、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要突出概念间的比较、类比。概念的运用,是概念具体化的过程,而概念每一次具体化,都使概念进一步丰富和深入。通过对概念的变式分析、习题训练,使学生巩固概念,这是必要的。但由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隐蔽在非本质特征之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使学生混淆。为使学生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要突出类比的方法。
1)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类比。例如,压力和压强,是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一些学生往往把压强的大小看成是压力的大小。笔者曾在“压力和压强”教学时,做了如下实验:把一个凸型物体平放在天平上,使天平平衡,若将凸型物体倒放,则天平是否再平衡?37%的同学认为天平不再平衡,他们的理由是接触面积改变了,压力改了。当教师指正后,再做课本上图2的演示,将同一凸型重物放在海绵上,问海绵受到总的压力大小是否相等?几乎全部同学都说不相等,图乙受到的压力大。为此,我们又在两个程度基本相同的班级中进行比较,一个班级通过压力和压强的本质特征的类比,课后测试此题,它的错误率可减小到20%;另一个班级在教学过程中先后指出压力和压强的本质特征,但没有类比,此题测试的错误率则达到41.3%以上。因此,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类比是理解和深化概念的一个好方法。
2)通过概念的数学表达式,突出横向类比。物理概念的数学表达式的教学,包含了概念的定义方式、物理意义、数值关系及单位等等。用物理公式间的类比去分清概念间的联系和区别,则能促使学生记忆概念、活用概念和深入掌握概念。例如速度和功率的物理意义是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功率的物理意义是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它反映的是物体做功的快慢,单位的确定也显而易見。
总之,我们对概念教学中突出方法教育的实施中引出的若干问题作了一些探讨。应该指出,我们对这个课题研究的时间还不长,认识还是肤浅的,有待于再作进一步的探讨。但是,实施班级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品质、自学能力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已有优于采用其他教法的同类班的学生的趋势,个别课例测试的成绩检验,差异十分显著。这正是我们课题组所期待的,也是我们今后深入研究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