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根据自身实际经验,简要论述农村寄宿制初中在班级管理过程当中学生存在的诸如学生自理能力、心理健康等一系列问题,以及班主任工作中所要侧重的方向。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自理能力;心理健康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村适龄儿童人数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农民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伴随着辽宁地区城镇化步伐,空心村现象越来越明显,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再加上“东北现象”的出现,大量的年轻父母流出东北外出务工,在这样环境下大量的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缩小,不利于教育资源的集中配置,因此出现了寄宿制学校,我校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
我因工作需要担任寄宿班班主任,与这些“少小离家”寄宿生们开始了“亲密接触”,并对他们独特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两年来,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寄宿生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差
现代家庭孩子较少,无论家庭富裕与否,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宝贝。在家中,百般呵护,再加上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大部分学生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学校对于宿舍和食堂就餐有严格管理制度,这样一些像叠被、清理宿舍、洗澡、洗头、洗衣服这一系列事情,都要自己独立完成。除此之外还要适应学校的起居生活。生活细节小到牙刷、毛巾、鞋子、被子、餐具的摆放,都有统一的规定。许多学生由于在家都由家长打理,一时难以适应学校规范化的管理。为了帮学生度过“磨合期”,要求我们寄宿的教师要从点滴做起。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常常要间隔一段时间回家,家长常常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很多学生没有理财意识,常常月初大手大脚而到了月底囊中羞涩甚至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
2.心理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想家思恋父母”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女生当中,一部分男同学变现的更脆弱。因为寄宿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我校没半个月放一次假,从小就生活在父母身边,没有独立生活经验,大多学生的生活起居以前都由父母包办,从不要自己操心、自理。然而,寄宿生活将这一切都改变了,每天的日常生活,他们都得学会自己安排处理,部分学生面对这突如其来无人照顾的生活显得措手无策,有时会表现出一种“在家比学校好”的感觉,所以产生了“想家思恋父母”的情绪。部分同学因为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大,在长辈溺爱情况下,参与的社交活动较少,自私心理严重,存在着于其他同学相处困难,个别同学有交往恐惧现象。
3.部分学生道德品质亟需提高
盗窃现象。我校自从接收寄宿学生之后,出现过教师办公室内,办公桌内物品被盗,少量钱物丢失,以及一些同学放在宿舍、衣服里的钱物丢失,一些同学大手大脚,将父母交给的生活费过早用完,手头拮据,继而铤而走险,从我校抓到的几个现行来看,据他们自己交待,普遍具有懒惰、嘴馋等特点。“拉帮结派”一部分同学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形成具有一定的小圈子,小圈子里的学生总是在一起活动玩耍,不和其它同学一起玩耍了,如果他们中间有人与其他同学发生误会、矛盾或者猜疑,小圈子里的同学就会一哄而上去“帮忙”,如果不改变这种“拉帮结派”的现象,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寄宿制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对策
班主任必须要有爱心与耐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品质;并且对班级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男生,还是女生等都必须平等对待、不偏心。逐步建立起友善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班主任才会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学生有什么心事才会向班主任说,在行动上也会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师生之间沟通的纽带。班主任一切工作都是在爱的前提下出发。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新学期开始,对寄宿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第二方面,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集体生活角色,稳定思想。通过集中培训,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学的生活必须遵循原则,要在寄宿的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因此,开学的集中培训是养成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必须的,更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重要和关键的第一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懒惰习惯,并要求全体学生不要取笑他们。例如:我的班级有一名王姓同学,平时学生向我反映要求调换宿舍,经过调查发现这名同学平时不会洗衣服,在家里都是爷爷奶奶给洗,在学校因为长时间住宿,气味很大,同宿舍学生不愿意和他一起住宿。我知道情况后,主动帮助王姓学生学习洗衣服,并且要求同宿舍学生不能取笑他。类似情况多有发生,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学生的自理能力普遍提高。
其次要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心理辅导并积极培养团队精神。举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班级或以根据各种特定对象的心理健康疾患,适时举办有针对性的各类讲座,譬如针对亲情缺失型、自我封闭型寄宿生的心理调适讲座,针对早熟“早恋”型寄宿生的走出青春期困惑的讲座,针对懒惰懈怠型、贪图玩乐型寄宿生的战胜懦弱、扬起理想风帆的讲座,等等。团队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要通过运动会、各种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确立全体学生共同目标。加强对寄宿生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意志品质等的培养,增加教育的针对性和易接受性,使团队活动、班集体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班级建立家长联系,以手机通讯录、QQ、及微信平台及时与学生家長沟通,了解每个家庭情况,掌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升,认识到曾经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工作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农村班主任应当积极地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情感教育和生活能力教育,才能为教学工作提供好的基础。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农村寄宿制学校;自理能力;心理健康
近年来,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不断落实,农村适龄儿童人数逐年呈现下降的趋势,农民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愿望越来越强烈;另一方面,伴随着辽宁地区城镇化步伐,空心村现象越来越明显,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再加上“东北现象”的出现,大量的年轻父母流出东北外出务工,在这样环境下大量的农村中小学办学规模不断缩小,不利于教育资源的集中配置,因此出现了寄宿制学校,我校就是在这样背景下产生的。
我因工作需要担任寄宿班班主任,与这些“少小离家”寄宿生们开始了“亲密接触”,并对他们独特的生活状况有所了解。两年来,关于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工作有了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寄宿生存在的问题
1.部分学生自理能力差
现代家庭孩子较少,无论家庭富裕与否,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宝贝。在家中,百般呵护,再加上有的家长溺爱孩子,大部分学生在家里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方面,学校对于宿舍和食堂就餐有严格管理制度,这样一些像叠被、清理宿舍、洗澡、洗头、洗衣服这一系列事情,都要自己独立完成。除此之外还要适应学校的起居生活。生活细节小到牙刷、毛巾、鞋子、被子、餐具的摆放,都有统一的规定。许多学生由于在家都由家长打理,一时难以适应学校规范化的管理。为了帮学生度过“磨合期”,要求我们寄宿的教师要从点滴做起。另一方面,寄宿制学校常常要间隔一段时间回家,家长常常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很多学生没有理财意识,常常月初大手大脚而到了月底囊中羞涩甚至日常生活都成了问题。
2.心理调控能力有待提高
“想家思恋父母”这是最普遍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女生当中,一部分男同学变现的更脆弱。因为寄宿生在学校的时间较长,我校没半个月放一次假,从小就生活在父母身边,没有独立生活经验,大多学生的生活起居以前都由父母包办,从不要自己操心、自理。然而,寄宿生活将这一切都改变了,每天的日常生活,他们都得学会自己安排处理,部分学生面对这突如其来无人照顾的生活显得措手无策,有时会表现出一种“在家比学校好”的感觉,所以产生了“想家思恋父母”的情绪。部分同学因为小时候由爷爷奶奶带大,在长辈溺爱情况下,参与的社交活动较少,自私心理严重,存在着于其他同学相处困难,个别同学有交往恐惧现象。
3.部分学生道德品质亟需提高
盗窃现象。我校自从接收寄宿学生之后,出现过教师办公室内,办公桌内物品被盗,少量钱物丢失,以及一些同学放在宿舍、衣服里的钱物丢失,一些同学大手大脚,将父母交给的生活费过早用完,手头拮据,继而铤而走险,从我校抓到的几个现行来看,据他们自己交待,普遍具有懒惰、嘴馋等特点。“拉帮结派”一部分同学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影响,形成具有一定的小圈子,小圈子里的学生总是在一起活动玩耍,不和其它同学一起玩耍了,如果他们中间有人与其他同学发生误会、矛盾或者猜疑,小圈子里的同学就会一哄而上去“帮忙”,如果不改变这种“拉帮结派”的现象,将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给寄宿制教育带来负面影响。
二、农村寄宿制学校班主任对策
班主任必须要有爱心与耐心,“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必备的基本品质;并且对班级所有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有所偏爱。不管是成绩好的,还是差的;听话的,还是调皮捣蛋的;男生,还是女生等都必须平等对待、不偏心。逐步建立起友善型师生关系,只有这样,班主任才会在学生面前树立起威信,学生有什么心事才会向班主任说,在行动上也会更加支持班主任的工作。关爱学生,才能建立师生之间沟通的纽带。班主任一切工作都是在爱的前提下出发。
首先要提高学生的自理能力。新学期开始,对寄宿的学生进行集中培训。一方面让学生了解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了解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第二方面,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集体生活角色,稳定思想。通过集中培训,让学生意识到在学校学的生活必须遵循原则,要在寄宿的集体中,学会与人相处和交流。因此,开学的集中培训是养成他们独立生活能力必须的,更是形成良好生活习惯重要和关键的第一步。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特别留心自理能力差的学生,引导他们树立信心,克服懒惰习惯,并要求全体学生不要取笑他们。例如:我的班级有一名王姓同学,平时学生向我反映要求调换宿舍,经过调查发现这名同学平时不会洗衣服,在家里都是爷爷奶奶给洗,在学校因为长时间住宿,气味很大,同宿舍学生不愿意和他一起住宿。我知道情况后,主动帮助王姓学生学习洗衣服,并且要求同宿舍学生不能取笑他。类似情况多有发生,经过长时间的教育,学生的自理能力普遍提高。
其次要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差异化心理辅导并积极培养团队精神。举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班级或以根据各种特定对象的心理健康疾患,适时举办有针对性的各类讲座,譬如针对亲情缺失型、自我封闭型寄宿生的心理调适讲座,针对早熟“早恋”型寄宿生的走出青春期困惑的讲座,针对懒惰懈怠型、贪图玩乐型寄宿生的战胜懦弱、扬起理想风帆的讲座,等等。团队活动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要通过运动会、各种文体活动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确立全体学生共同目标。加强对寄宿生组织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意志品质等的培养,增加教育的针对性和易接受性,使团队活动、班集体活动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班级建立家长联系,以手机通讯录、QQ、及微信平台及时与学生家長沟通,了解每个家庭情况,掌握学生特点,有的放矢,进行针对性心理辅导,让学生在感受爱的过程中,心理素质得到提升,认识到曾经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总之,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作为班级工作领导者和组织者的班主任的工作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的成败。因此,农村班主任应当积极地根据本校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情感教育和生活能力教育,才能为教学工作提供好的基础。为学生的未来负责,尽到一名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