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激动的英国小报
英国脱欧公投成功,已经过去快半年了。但英国脱欧的进程,还停留在相当初级的阶段。虽然英国民众在公投中决定脱欧,但剧情忽然就反转了,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正式启动脱欧程序须经议会批准。这就意味着,2016年6月的那场公投,有可能仅仅是搞了个大新闻而已。
导致这场“意外”的,是一个叫吉娜·米勒的普通女性。她10岁时移民英国,现在是伦敦一家私人企业的投资管理员。和很多留欧派人士一样,她担心英国脱欧会让金融投资业遭到重创。于是在米勒的带领下,留欧派发起了对英国政府的诉讼,认为政府不通过议会批准就开始脱欧违反了宪法。
但这就引发脱欧派人士的众怒了,因为议会是留欧派占多数,多半不会批准。所以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对人民意愿的“背叛”。很快米勒就遭到外界涉嫌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侮辱,甚至还收到了死亡威胁。
带头“起哄”的是那些英国小报。《每日邮报》把英国高院三位大法官的肖像登了出来,称他们是“人民的公敌”。而《太阳报》更直接些,在头版左下角登出米勒的头像,称之为“放高利贷的、蔑视英国人民意愿的外国精英”,大标题则是:“欧盟,你以为你是谁?”
自然,这些報纸头版宣泄情绪的做法,在英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在推特上就遭到了《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前英格兰球星莱因克尔等英国名人的批评。但这场争议所暴露的,正是英国内部越来越严重的分歧——草根与精英阶层的对立。
简单来说,以社会名流、金融精英为代表的精英阶层,主张留欧,获取欧洲一体化带来的福利;而以蓝领工人为主的草根阶层,则力主脱欧,因为欧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
那么,英国小报们来带头起这个哄,也就很好理解了。以《太阳报》为例,大家对它的印象可能就是第三版的半裸女郎,它主打八卦娱乐,主要受众是没上过大学、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蓝领男性。《每日邮报》也不是什么正统媒体,主要读者是中老年女性以及劳工阶层。
与之相反,像《金融时报》《泰晤士报》这些大报,受众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是留欧派的坚固阵地。但限于主流大报的身份,他们又没办法站出来和英国小报们“肉搏”,所以总是小报搞出了大新闻。
比如英国脱欧公投前两天,《每日邮报》就直接在头版亮出立场:“如果你相信英国,请投退欧!”其语言也极富煽动性:“要谎言、贪婪的精英,还是要跳出将死、支离破碎的欧洲,拥抱辉煌的未来?”而《太阳报》的口号是:“相信英国!离开欧盟!”
为了宣传脱欧,《太阳报》出动了好几次头版,甚至还顶着新闻监督机构的处罚,硬交罚款也要强行给女王冠上“支持脱欧”的帽子。
但《太阳报》的一贯立场,还不仅仅是支持脱欧,它其实是反欧盟。最精彩的事迹还要数2003年那次多达20个版面的“欧盟制宪特刊”。那时的欧盟,正值春秋鼎盛,正野心勃勃地试图通过制定宪法,成为一个超国家组织。而正当布鲁塞尔欧盟峰会的各国代表激烈讨论长达465章节的欧盟宪法草案文本时,《太阳报》就来了个特别报道,给欧盟宪法草案浇了一盆凉水:“这(部宪法)是欧盟的弥天大谎……它威胁着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欧盟宪法将永久地改变英国人的判断力和防御力,改变英国人受统治和征税的方式。”
这个特刊的亮点在于,他们把宪法草案中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翻译成了平实易懂的语言。比如宪法草案写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欧盟可以为自己提供必要的方式。”而《太阳报》直接说:“为了让官员们买车、吃饭、就业,欧盟可以加征税费。”——事实上,这还真是符合英国民众的普遍观感,比如在英剧《是,大臣》中,欧盟官员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薪资福利优厚又不用怎么干活的那种。
拖欧盟的后腿
当然,特刊中也少不了《太阳报》特有的极具煽动性的大标题:“1588年,我们赶走了西班牙人;1805年,我们赶走了法国人;1940年,我们赶走了德国人;2003年,布莱尔让英国向欧洲投降了。”
这里说的,就是英国(更准确来说应该是英格兰)光荣的历史和传统了。一道窄窄的英吉利海峡分开了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从此英国就成为了那个与众不同的岛国。某种意义上,英国史就是一个与欧洲大陆分离的历史。先是有百年战争,英格兰丧失了所有的法国领地,但这也让民族主义兴起,使其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
而之后的法国大革命,又让英国人眼中的欧洲大陆,变成了一个在专制和革命之间摇摆不定的黑暗大陆。相反,英国则是如此地热爱自由、珍视传统,是正义的化身。比如,1588年,英勇的英国人民就在伊丽莎白女王的领导下,击败了无故来犯的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是灯塔,更是欧洲人民的大救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815年,英国威灵顿公爵率领联军彻底打败了拿破仑皇帝的滑铁卢战役。当然,在英国人看来,之后的一战、二战,也都是他们拯救了欧洲。
但后来,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搞了个经济共同体,却不带英国玩,这就很尴尬了。到了1961年,英国主动申请加入,却被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还一连拒绝了两次。戴高乐认为,英国对欧洲大陆搞了400多年的均势政策,弄得西欧纷争不断,现在又来“捣乱”了。所以直到戴高乐下台,英国才成为了欧共体成员国。
事实证明,戴高乐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一直很傲娇的英国,在欧盟也是一直扮演拖后腿的角色:不肯用欧元,也不加入申根协定,还动不动就要威胁脱离组织。1975年他们就搞了第一次脱欧公投,只是没成功。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又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她甚至在都柏林峰会上公开表示:“把我的钱还给我!”后来她又有了这句名言:“上帝将英国从欧洲大陆分离出来是有目的的。” 但要说这是英国故意给欧盟捣乱,也是夸张了。问题只在于,英国赞成政府间合作,而不希望欧盟成为一个超国家组织,让英国在外交、防务、税收及法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上失去主动权。
但欧洲的一体化,还真是往“超级大国”这个方向去的。大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而从关税同盟到货币联盟再到财政联盟,实现经济一体化,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政府。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于政治家而言,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好平台;对于企业家而言,是能挣大钱的好市场。但普通民众就只关心民生问题了。经济好的时候都没话说,但经济增长一旦放缓,失业率一高,问题就来了。而且多年来,欧盟始终把扩大放在首位,结果又带来了新的民族矛盾和移民问题。所以普通民众就不买账了。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2004年欧盟各国首脑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以推动一体化向深层次发展,但这一条约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
英国人从来就没喜欢过歐盟。本来,加入欧盟之前,他们就有种种担忧:小商品业者害怕价格更低廉的产品冲击,工人害怕“波兰水管工”来抢走自己的就业机会。但他们还是希望依靠欧洲经济一体化重振本国经济,分享欧洲一体化的红利。但如今,英国的经济被欧盟的低增长率所拖累,还要缴纳高额的欧盟会费,现在又要面对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这样的“无妄之灾”。那么,一直视自己为“局外人”、一直很傲娇的英国人,作出脱欧的选择也是情理之中了。
但对于欧盟而言,就算英国真的离开了,也远远不是灭顶之灾。更大的危机在于,就连法国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如今也要“叛变革命”了。
“一体化”的软肋
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法国一直是欧洲统一的坚决拥护者。戴高乐执政期间所实现的法德和解,让法国和德国成为发动机,开启了整个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而此后法国在经济上的极速增长,也让法国民众相信欧洲一体化对于国家来说是有好处的。但如今法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不少法国人对未来忧心忡忡。于是,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站了出来,参选总统。她的主张是举行脱欧公投,重启法国法郎。如果勒庞上台,欧盟可能就直接崩溃了。
放在以前,极右翼政党上台执政,这在法国人看来是不能想象的事情。但在经历过恐怖袭击、高失业率、高犯罪率、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的残酷现实之后,失望的法国民众发现,无论是左翼的奥朗德,还是右翼的萨科齐,政治主张都大同小异,没什么好选的。而极右翼的勒庞,倒是帮他们说出了心里话:法国经济不行,根源在移民和欧盟,所以要反移民,反欧盟。
这就跟美国发生的状况很相似了,勒庞就是法国版的特朗普。事实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勒庞也迫不及待地在推特上为其送上祝福。素来反美国霸权的她更是召开记者招待会表示,特朗普的胜利对法国是好消息,是与既定政治制度对抗的自由人民的胜利,特朗普的胜利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某个世界的末日。
勒庞所指的那个世界,就是现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她认为,这个由权贵操纵的世界,把人民的兴趣和梦想都忽略了。现在,人民正在从权贵手中收回权力。英国退欧、奥地利右翼崛起和特朗普胜选,都是证明。
不过,勒庞能不能成功上位,真的很难说。虽然她是明年法国总统大选的大热门,但据最新民调显示,勒庞将在总统大选败给保守派候选人菲朗,且菲朗将获得66%的选票。但民调可不可信,又是一个问题,毕竟之前在英国和美国,民调都错了。
更难以预料的,就是未来会不会再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一旦发生,就是对勒庞直接助攻。但如今一体化的欧洲,却很难抵御恐怖袭击。
作为一个从经济合作出发逐步发展起来的合作组织,欧盟所追求的就是打破民族国家的边界,通过资源自由流通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机会。现在,欧洲内部的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越来越方便快捷,欧元区各国账户电子转账已经完全免费,欧盟境内的手机漫游费用也将逐步取消。这些措施加强了欧洲各国相关的竞争力,比如因申根签证的便利,巴黎每年接待的中国游客数量是不在申根区的伦敦的五倍。
然而,这却使安全监管变得更难了。现在欧盟的边防和安全事务由各国自行管理,但水平有高低,再加上制度差异、语言差异,协作效率不高,导致欧洲各国之间的边界管理相当松懈,很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比如《查理周刊》恐袭案,袭击犹太杂货店的恐怖分子就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购买枪支,并用汽车将其偷运回巴黎。再加上如今的难民危机,恐怖分子完全可以借用难民的身份在欧洲畅行无阻,简直是防不胜防。
现在这个高度一体化的欧洲,却很有可能因为“过度”一体化而葬送自己,这真是一个可悲可叹的因果关系。
英国脱欧公投成功,已经过去快半年了。但英国脱欧的进程,还停留在相当初级的阶段。虽然英国民众在公投中决定脱欧,但剧情忽然就反转了,英国高等法院裁定,政府正式启动脱欧程序须经议会批准。这就意味着,2016年6月的那场公投,有可能仅仅是搞了个大新闻而已。
导致这场“意外”的,是一个叫吉娜·米勒的普通女性。她10岁时移民英国,现在是伦敦一家私人企业的投资管理员。和很多留欧派人士一样,她担心英国脱欧会让金融投资业遭到重创。于是在米勒的带领下,留欧派发起了对英国政府的诉讼,认为政府不通过议会批准就开始脱欧违反了宪法。
但这就引发脱欧派人士的众怒了,因为议会是留欧派占多数,多半不会批准。所以他们认为这么做是对人民意愿的“背叛”。很快米勒就遭到外界涉嫌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的侮辱,甚至还收到了死亡威胁。
带头“起哄”的是那些英国小报。《每日邮报》把英国高院三位大法官的肖像登了出来,称他们是“人民的公敌”。而《太阳报》更直接些,在头版左下角登出米勒的头像,称之为“放高利贷的、蔑视英国人民意愿的外国精英”,大标题则是:“欧盟,你以为你是谁?”
自然,这些報纸头版宣泄情绪的做法,在英国引起了极大的争议,在推特上就遭到了《哈利波特》作者JK·罗琳、前英格兰球星莱因克尔等英国名人的批评。但这场争议所暴露的,正是英国内部越来越严重的分歧——草根与精英阶层的对立。
简单来说,以社会名流、金融精英为代表的精英阶层,主张留欧,获取欧洲一体化带来的福利;而以蓝领工人为主的草根阶层,则力主脱欧,因为欧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显而易见的好处。
那么,英国小报们来带头起这个哄,也就很好理解了。以《太阳报》为例,大家对它的印象可能就是第三版的半裸女郎,它主打八卦娱乐,主要受众是没上过大学、文化程度比较低的蓝领男性。《每日邮报》也不是什么正统媒体,主要读者是中老年女性以及劳工阶层。
与之相反,像《金融时报》《泰晤士报》这些大报,受众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精英人士,是留欧派的坚固阵地。但限于主流大报的身份,他们又没办法站出来和英国小报们“肉搏”,所以总是小报搞出了大新闻。
比如英国脱欧公投前两天,《每日邮报》就直接在头版亮出立场:“如果你相信英国,请投退欧!”其语言也极富煽动性:“要谎言、贪婪的精英,还是要跳出将死、支离破碎的欧洲,拥抱辉煌的未来?”而《太阳报》的口号是:“相信英国!离开欧盟!”
为了宣传脱欧,《太阳报》出动了好几次头版,甚至还顶着新闻监督机构的处罚,硬交罚款也要强行给女王冠上“支持脱欧”的帽子。
但《太阳报》的一贯立场,还不仅仅是支持脱欧,它其实是反欧盟。最精彩的事迹还要数2003年那次多达20个版面的“欧盟制宪特刊”。那时的欧盟,正值春秋鼎盛,正野心勃勃地试图通过制定宪法,成为一个超国家组织。而正当布鲁塞尔欧盟峰会的各国代表激烈讨论长达465章节的欧盟宪法草案文本时,《太阳报》就来了个特别报道,给欧盟宪法草案浇了一盆凉水:“这(部宪法)是欧盟的弥天大谎……它威胁着英国人的生活方式……欧盟宪法将永久地改变英国人的判断力和防御力,改变英国人受统治和征税的方式。”
这个特刊的亮点在于,他们把宪法草案中那些拗口的专业术语,翻译成了平实易懂的语言。比如宪法草案写道:“为了达到某种目标,欧盟可以为自己提供必要的方式。”而《太阳报》直接说:“为了让官员们买车、吃饭、就业,欧盟可以加征税费。”——事实上,这还真是符合英国民众的普遍观感,比如在英剧《是,大臣》中,欧盟官员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薪资福利优厚又不用怎么干活的那种。
拖欧盟的后腿
当然,特刊中也少不了《太阳报》特有的极具煽动性的大标题:“1588年,我们赶走了西班牙人;1805年,我们赶走了法国人;1940年,我们赶走了德国人;2003年,布莱尔让英国向欧洲投降了。”
这里说的,就是英国(更准确来说应该是英格兰)光荣的历史和传统了。一道窄窄的英吉利海峡分开了英伦三岛和欧洲大陆,从此英国就成为了那个与众不同的岛国。某种意义上,英国史就是一个与欧洲大陆分离的历史。先是有百年战争,英格兰丧失了所有的法国领地,但这也让民族主义兴起,使其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之后英格兰对欧洲大陆推行“大陆均势”政策,转往海外发展。
而之后的法国大革命,又让英国人眼中的欧洲大陆,变成了一个在专制和革命之间摇摆不定的黑暗大陆。相反,英国则是如此地热爱自由、珍视传统,是正义的化身。比如,1588年,英勇的英国人民就在伊丽莎白女王的领导下,击败了无故来犯的西班牙无敌舰队。
英国是灯塔,更是欧洲人民的大救星。最典型的例子就是1815年,英国威灵顿公爵率领联军彻底打败了拿破仑皇帝的滑铁卢战役。当然,在英国人看来,之后的一战、二战,也都是他们拯救了欧洲。
但后来,法国、西德、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及卢森堡搞了个经济共同体,却不带英国玩,这就很尴尬了。到了1961年,英国主动申请加入,却被法国总统戴高乐拒绝,还一连拒绝了两次。戴高乐认为,英国对欧洲大陆搞了400多年的均势政策,弄得西欧纷争不断,现在又来“捣乱”了。所以直到戴高乐下台,英国才成为了欧共体成员国。
事实证明,戴高乐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一直很傲娇的英国,在欧盟也是一直扮演拖后腿的角色:不肯用欧元,也不加入申根协定,还动不动就要威胁脱离组织。1975年他们就搞了第一次脱欧公投,只是没成功。1979年撒切尔夫人上台,又要求欧共体减少英国需给付的预算份额,她甚至在都柏林峰会上公开表示:“把我的钱还给我!”后来她又有了这句名言:“上帝将英国从欧洲大陆分离出来是有目的的。” 但要说这是英国故意给欧盟捣乱,也是夸张了。问题只在于,英国赞成政府间合作,而不希望欧盟成为一个超国家组织,让英国在外交、防务、税收及法律等一系列重大政策问题上失去主动权。
但欧洲的一体化,还真是往“超级大国”这个方向去的。大市场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而从关税同盟到货币联盟再到财政联盟,实现经济一体化,就需要一个统一的政府。一个统一的欧洲,对于政治家而言,是实现政治抱负的好平台;对于企业家而言,是能挣大钱的好市场。但普通民众就只关心民生问题了。经济好的时候都没话说,但经济增长一旦放缓,失业率一高,问题就来了。而且多年来,欧盟始终把扩大放在首位,结果又带来了新的民族矛盾和移民问题。所以普通民众就不买账了。最具说服力的例子是,2004年欧盟各国首脑在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以推动一体化向深层次发展,但这一条约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否决。
英国人从来就没喜欢过歐盟。本来,加入欧盟之前,他们就有种种担忧:小商品业者害怕价格更低廉的产品冲击,工人害怕“波兰水管工”来抢走自己的就业机会。但他们还是希望依靠欧洲经济一体化重振本国经济,分享欧洲一体化的红利。但如今,英国的经济被欧盟的低增长率所拖累,还要缴纳高额的欧盟会费,现在又要面对欧债危机和难民危机这样的“无妄之灾”。那么,一直视自己为“局外人”、一直很傲娇的英国人,作出脱欧的选择也是情理之中了。
但对于欧盟而言,就算英国真的离开了,也远远不是灭顶之灾。更大的危机在于,就连法国这个浓眉大眼的家伙,如今也要“叛变革命”了。
“一体化”的软肋
作为欧盟的核心成员国,法国一直是欧洲统一的坚决拥护者。戴高乐执政期间所实现的法德和解,让法国和德国成为发动机,开启了整个欧洲的一体化进程。而此后法国在经济上的极速增长,也让法国民众相信欧洲一体化对于国家来说是有好处的。但如今法国经济不景气,失业率居高不下,不少法国人对未来忧心忡忡。于是,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主席玛丽娜·勒庞站了出来,参选总统。她的主张是举行脱欧公投,重启法国法郎。如果勒庞上台,欧盟可能就直接崩溃了。
放在以前,极右翼政党上台执政,这在法国人看来是不能想象的事情。但在经历过恐怖袭击、高失业率、高犯罪率、社会贫富差距加大的残酷现实之后,失望的法国民众发现,无论是左翼的奥朗德,还是右翼的萨科齐,政治主张都大同小异,没什么好选的。而极右翼的勒庞,倒是帮他们说出了心里话:法国经济不行,根源在移民和欧盟,所以要反移民,反欧盟。
这就跟美国发生的状况很相似了,勒庞就是法国版的特朗普。事实上,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勒庞也迫不及待地在推特上为其送上祝福。素来反美国霸权的她更是召开记者招待会表示,特朗普的胜利对法国是好消息,是与既定政治制度对抗的自由人民的胜利,特朗普的胜利不是世界末日,而是某个世界的末日。
勒庞所指的那个世界,就是现在这个全球化的世界。她认为,这个由权贵操纵的世界,把人民的兴趣和梦想都忽略了。现在,人民正在从权贵手中收回权力。英国退欧、奥地利右翼崛起和特朗普胜选,都是证明。
不过,勒庞能不能成功上位,真的很难说。虽然她是明年法国总统大选的大热门,但据最新民调显示,勒庞将在总统大选败给保守派候选人菲朗,且菲朗将获得66%的选票。但民调可不可信,又是一个问题,毕竟之前在英国和美国,民调都错了。
更难以预料的,就是未来会不会再发生恐怖袭击事件。一旦发生,就是对勒庞直接助攻。但如今一体化的欧洲,却很难抵御恐怖袭击。
作为一个从经济合作出发逐步发展起来的合作组织,欧盟所追求的就是打破民族国家的边界,通过资源自由流通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机会。现在,欧洲内部的人员、资金和信息流动越来越方便快捷,欧元区各国账户电子转账已经完全免费,欧盟境内的手机漫游费用也将逐步取消。这些措施加强了欧洲各国相关的竞争力,比如因申根签证的便利,巴黎每年接待的中国游客数量是不在申根区的伦敦的五倍。
然而,这却使安全监管变得更难了。现在欧盟的边防和安全事务由各国自行管理,但水平有高低,再加上制度差异、语言差异,协作效率不高,导致欧洲各国之间的边界管理相当松懈,很容易被恐怖分子利用。比如《查理周刊》恐袭案,袭击犹太杂货店的恐怖分子就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购买枪支,并用汽车将其偷运回巴黎。再加上如今的难民危机,恐怖分子完全可以借用难民的身份在欧洲畅行无阻,简直是防不胜防。
现在这个高度一体化的欧洲,却很有可能因为“过度”一体化而葬送自己,这真是一个可悲可叹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