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薛仁明先生的大作《所谓“拼爹”》,读后感慨系之。纵观三国精英人物中凡有所成就者,大多与刘邦类似,并不依赖于“拼爹”的平庸路数。有的是无法拼,有的是不愿拼。无法拼的一族中,诸葛亮堪称典型,此话怎讲?且听道来。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他家是西汉名臣诸葛丰的后代,老爸名叫诸葛珪,东汉末年在泰山郡当郡丞。那时的郡政府,长官是太守,副长官就是郡丞。郡太守相当于现今地级市的市长,而郡丞相当于副市长。郡丞的官职不低,就算两袖清风只拿公家俸禄,养活一家子绝无问题。明显的证据,就是诸葛亮的同胞大哥诸葛瑾,年纪轻轻就被送到京城洛阳去游学。游学在外,而且在繁华的京城,自然要花大把银子的,这说明他家最初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如果没有意外,他老爸应当向上升迁,他也会从中级官二代,变成高级官二代。这样一来,他就有条件“拼爹”,可以早早顺利进入官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也会是另外一番模样,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流离到异乡荆州,也不会在草庐对策英雄,诗圣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的高度赞美,更不会出现和流传了。
但是,老天爷给他安排了一条根本无法“拼爹”的苦难之路。
首先是他的生母去世,接下来再婚的父亲也英年早逝。于是,史书留下“亮早孤”的阴冷档案。早年就没有爹了,休要说“拼爹”,连生存都出现问题。幸好叔父诸葛玄出手相助,带上他及其小弟诸葛均,前往南方寻求出路,辗转来到荆州的襄阳,投靠老朋友刘表。到襄阳后不久,诸葛玄又不幸去世。至此,一切可拼的家族亲属关系,老天爷都给他彻底切断了。
二十岁左右的诸葛亮成为家中顶梁柱,他首先急需要解决的,就是全家的生活来源问题。叔父在世时,刘表给的救济就很有限,完全靠过去那一点老交情在起作用。如今叔父不在了,老交情随风而逝,下一辈还能指望别人的救济吗?当然不能!就算刘长官还愿意给一点点施舍,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也应当有起码的自尊心和羞耻心,绝对不能接受嗟来之食呀!
冷静思考的结果,诸葛亮作出一个相当困难,但又至关重要的决断:全家迁到襄阳西边二十里的隆中乡下,亲自耕种田地,开始自食其力,就是史书中所说的“躬耕陇亩”。此处“躬耕”的“躬”字,乃是亲身、亲自的意思。《诗经》的《节南山》一诗云:“弗躬弗亲,庶民弗信。”执政的高官如果不能亲自做表率,老百姓就不会相信你。后世的成语“事必躬亲”,就由此而来。可见诸葛亮的“躬耕陇亩”,真正是要亲自下田耕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绝对不像有些人所说,他只是买下一块田地,雇用别人当杨白劳去耕种,而自己则坐地收租,当黄世仁那样的吸血鬼。
既然要亲自下田耕种,忍受艰辛,那是必须的。如果说,此前他的种种苦难,比如失去父母、叔父,千里奔波沦落异乡,那都属于不可抗力,躲也躲不开,不得不承受的话,那么眼下他的选择,就完全出于自觉自愿。曾经享受过优裕生活的官二代,自觉自愿地去经受艰辛;而且是在承受了种种苦难之后,重新增添的另一重艰辛,这就令人不禁要对他刮目相看了。他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器,主动承受艰辛,把承受艰辛看成提升自己的断然抉择,应当是根本的原因。后世有人说:“吃得菜根,百事可做。”用到当过农民的诸葛亮身上,就是:“种得菜根,百事可做。”由此看来,老天爷给他安排一条无法“拼爹”的苦难之路,不仅不是坏事,反倒是一件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他后来碰到的“老板”刘备,同样是早年丧父,历经磨难。两个无爹可拼的角色,却打造出一个亮丽的蜀汉王朝。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两位的人生,正是在印证这段话,也是他们对“拼爹”问题做出的特色回答。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他家是西汉名臣诸葛丰的后代,老爸名叫诸葛珪,东汉末年在泰山郡当郡丞。那时的郡政府,长官是太守,副长官就是郡丞。郡太守相当于现今地级市的市长,而郡丞相当于副市长。郡丞的官职不低,就算两袖清风只拿公家俸禄,养活一家子绝无问题。明显的证据,就是诸葛亮的同胞大哥诸葛瑾,年纪轻轻就被送到京城洛阳去游学。游学在外,而且在繁华的京城,自然要花大把银子的,这说明他家最初的日子,过得相当滋润。
如果没有意外,他老爸应当向上升迁,他也会从中级官二代,变成高级官二代。这样一来,他就有条件“拼爹”,可以早早顺利进入官场。他后来的人生道路,也会是另外一番模样,而且可以肯定的是,他不会流离到异乡荆州,也不会在草庐对策英雄,诗圣杜甫“诸葛大名垂宇宙”的高度赞美,更不会出现和流传了。
但是,老天爷给他安排了一条根本无法“拼爹”的苦难之路。
首先是他的生母去世,接下来再婚的父亲也英年早逝。于是,史书留下“亮早孤”的阴冷档案。早年就没有爹了,休要说“拼爹”,连生存都出现问题。幸好叔父诸葛玄出手相助,带上他及其小弟诸葛均,前往南方寻求出路,辗转来到荆州的襄阳,投靠老朋友刘表。到襄阳后不久,诸葛玄又不幸去世。至此,一切可拼的家族亲属关系,老天爷都给他彻底切断了。
二十岁左右的诸葛亮成为家中顶梁柱,他首先急需要解决的,就是全家的生活来源问题。叔父在世时,刘表给的救济就很有限,完全靠过去那一点老交情在起作用。如今叔父不在了,老交情随风而逝,下一辈还能指望别人的救济吗?当然不能!就算刘长官还愿意给一点点施舍,作为男子汉大丈夫,也应当有起码的自尊心和羞耻心,绝对不能接受嗟来之食呀!
冷静思考的结果,诸葛亮作出一个相当困难,但又至关重要的决断:全家迁到襄阳西边二十里的隆中乡下,亲自耕种田地,开始自食其力,就是史书中所说的“躬耕陇亩”。此处“躬耕”的“躬”字,乃是亲身、亲自的意思。《诗经》的《节南山》一诗云:“弗躬弗亲,庶民弗信。”执政的高官如果不能亲自做表率,老百姓就不会相信你。后世的成语“事必躬亲”,就由此而来。可见诸葛亮的“躬耕陇亩”,真正是要亲自下田耕种,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绝对不像有些人所说,他只是买下一块田地,雇用别人当杨白劳去耕种,而自己则坐地收租,当黄世仁那样的吸血鬼。
既然要亲自下田耕种,忍受艰辛,那是必须的。如果说,此前他的种种苦难,比如失去父母、叔父,千里奔波沦落异乡,那都属于不可抗力,躲也躲不开,不得不承受的话,那么眼下他的选择,就完全出于自觉自愿。曾经享受过优裕生活的官二代,自觉自愿地去经受艰辛;而且是在承受了种种苦难之后,重新增添的另一重艰辛,这就令人不禁要对他刮目相看了。他后来之所以能够成为大器,主动承受艰辛,把承受艰辛看成提升自己的断然抉择,应当是根本的原因。后世有人说:“吃得菜根,百事可做。”用到当过农民的诸葛亮身上,就是:“种得菜根,百事可做。”由此看来,老天爷给他安排一条无法“拼爹”的苦难之路,不仅不是坏事,反倒是一件好事。
值得注意的是,他后来碰到的“老板”刘备,同样是早年丧父,历经磨难。两个无爹可拼的角色,却打造出一个亮丽的蜀汉王朝。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两位的人生,正是在印证这段话,也是他们对“拼爹”问题做出的特色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