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使其成长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这样的人必须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而积极参与科技强国的建设工作。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必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到校外广阔的天地里去摄取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丰富的人文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结合美文进行欣赏。诱发学生
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做好榜样,努力博览群书,从多渠道搜寻各类题材的精短篇文章,将这些作品介绍给学生并和他们共同分析、探究、欣赏。如从文中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其思想感情;探究作者创作过程,设想作者在怎样的意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当时会联想到什么;怎样构想,怎样取舍选材,想告诉读者什么及语言运用技巧等。在共同探究中,师生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此刻的感受、想法才是最真实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总是趁机抓住时机,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兴趣来了,情绪便高涨起来,写作欲望也就越发强烈。紧接着,我让学生赶快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思想最真、最纯,内容色彩斑斓。久而久之,练得多了,学生知识面宽了,认识深了,文章的思路也就宽了。习作水平、表达能力必然会不断提高,创新求异的信心就会增强。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课堂上,我常把近日有意义、有价值的见闻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创作。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联想,不限体裁、形式,谈感想,写疑问,续编故事,谈文章的重新构思等等。这样不仅帮学生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之难,减轻了学生惧怕习作的心理压力,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轻松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在习作中渗入了自己的思想。此举起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学生有了创作的可喜收获,信心倍增,其创作的意识就会增强,因而综合素养、人文境界也会随之提高。
二、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搜集、利用学习资源
我班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东乡回族家庭,其家里兄弟姐妹多,且父母多不识字,靠小生意存活,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加之一些家庭的家教意识淡薄,家中几乎没有存书,连必需的工具书都难以得到,学生虽然知识面狭窄,却几乎无处去找资料。所以,我鼓励学生去图书馆、书店看书,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在我的激励下,我班鲜开虎、马春兰等同学在双休日去看书。琳琅满目、包罗万象的书本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和人文思想,我每次布置的搜集作业,他们几个都能很好地完成。在课堂交流中,他们兴奋、有创意的发言感染了其他学生,又有好多学生相约去看书。在知识的海洋里,学生们尝到了自学的甜头,兴趣愈来愈浓。有些学生还千方百计把零用钱攒下来,买了喜爱的书,家长受到孩子的影响,也愿省下钱来让孩子们买书了。灵活的学法,快乐的交流,使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丰富了,语言精练、优美了,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三、结合宗教进行人文渗透,引发文思之泉
新课程要求学生成为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人,必须教育学生跳出自我的圈子,关心人类的生存问题,使他们具有面对挑战困难的自信心、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能力。我班绝大多数学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在浓厚宗教色彩中成长的孩子们,其内心深处的文化思想与汉族文化之间被人为地摆放了一道屏障,给沟通和习作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我多方寻找资料,阅读了一些有关穆斯林的著作,对伊斯兰教的思想精髓及风俗人情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我设法与家长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弄清活动的目的、意义等,回头再交流探讨伊斯兰教的人文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学生发现汉族老师是那么尊重自己的信仰,还了解他们的教义时,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被拉近了。于是,我启发学生就自己参加的宗教活动来写作,没想到引发了学生们的文思之泉,如《伟大的伊斯兰教》、《神圣的殿堂——清真寺》、《第一次封斋》、《第一次做礼拜》等。作品围绕着民族团结、环保、替他人着想、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感等内容展开写作,为迎接人类生态威胁而积极应战的人文思想也凸显了出来。
在结合宗教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上,我注意求同存异,尊重信仰自由,不强求他们与教师的思想保持一致,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即可。因而,为人类的发展而奋斗的共同思想,使师生及伙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班内的交流、交往也达到了高潮,出现了生动活泼、其乐融融的动人场面。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帮助引导学生在自然与社会的大课堂中去认识、搜索、领悟生活,进而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认识用文字再现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起到了学生进行自我人文思想教育的作用。乐而思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人的目的就不难达到。
一、结合美文进行欣赏。诱发学生
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做好榜样,努力博览群书,从多渠道搜寻各类题材的精短篇文章,将这些作品介绍给学生并和他们共同分析、探究、欣赏。如从文中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其思想感情;探究作者创作过程,设想作者在怎样的意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当时会联想到什么;怎样构想,怎样取舍选材,想告诉读者什么及语言运用技巧等。在共同探究中,师生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此刻的感受、想法才是最真实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总是趁机抓住时机,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兴趣来了,情绪便高涨起来,写作欲望也就越发强烈。紧接着,我让学生赶快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思想最真、最纯,内容色彩斑斓。久而久之,练得多了,学生知识面宽了,认识深了,文章的思路也就宽了。习作水平、表达能力必然会不断提高,创新求异的信心就会增强。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课堂上,我常把近日有意义、有价值的见闻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创作。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联想,不限体裁、形式,谈感想,写疑问,续编故事,谈文章的重新构思等等。这样不仅帮学生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之难,减轻了学生惧怕习作的心理压力,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轻松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在习作中渗入了自己的思想。此举起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学生有了创作的可喜收获,信心倍增,其创作的意识就会增强,因而综合素养、人文境界也会随之提高。
二、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搜集、利用学习资源
我班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东乡回族家庭,其家里兄弟姐妹多,且父母多不识字,靠小生意存活,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加之一些家庭的家教意识淡薄,家中几乎没有存书,连必需的工具书都难以得到,学生虽然知识面狭窄,却几乎无处去找资料。所以,我鼓励学生去图书馆、书店看书,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在我的激励下,我班鲜开虎、马春兰等同学在双休日去看书。琳琅满目、包罗万象的书本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和人文思想,我每次布置的搜集作业,他们几个都能很好地完成。在课堂交流中,他们兴奋、有创意的发言感染了其他学生,又有好多学生相约去看书。在知识的海洋里,学生们尝到了自学的甜头,兴趣愈来愈浓。有些学生还千方百计把零用钱攒下来,买了喜爱的书,家长受到孩子的影响,也愿省下钱来让孩子们买书了。灵活的学法,快乐的交流,使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丰富了,语言精练、优美了,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三、结合宗教进行人文渗透,引发文思之泉
新课程要求学生成为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人,必须教育学生跳出自我的圈子,关心人类的生存问题,使他们具有面对挑战困难的自信心、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能力。我班绝大多数学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在浓厚宗教色彩中成长的孩子们,其内心深处的文化思想与汉族文化之间被人为地摆放了一道屏障,给沟通和习作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我多方寻找资料,阅读了一些有关穆斯林的著作,对伊斯兰教的思想精髓及风俗人情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我设法与家长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弄清活动的目的、意义等,回头再交流探讨伊斯兰教的人文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学生发现汉族老师是那么尊重自己的信仰,还了解他们的教义时,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被拉近了。于是,我启发学生就自己参加的宗教活动来写作,没想到引发了学生们的文思之泉,如《伟大的伊斯兰教》、《神圣的殿堂——清真寺》、《第一次封斋》、《第一次做礼拜》等。作品围绕着民族团结、环保、替他人着想、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感等内容展开写作,为迎接人类生态威胁而积极应战的人文思想也凸显了出来。
在结合宗教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上,我注意求同存异,尊重信仰自由,不强求他们与教师的思想保持一致,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即可。因而,为人类的发展而奋斗的共同思想,使师生及伙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班内的交流、交往也达到了高潮,出现了生动活泼、其乐融融的动人场面。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帮助引导学生在自然与社会的大课堂中去认识、搜索、领悟生活,进而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认识用文字再现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起到了学生进行自我人文思想教育的作用。乐而思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人的目的就不难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