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兴趣之火引发文思之泉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要求教师引导、帮助学生,使其成长为具有高度文化素养的人。这样的人必须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必须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进而积极参与科技强国的建设工作。因此,在小学教学中,必须教育、培养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并引导学生到校外广阔的天地里去摄取广博的科技文化知识和丰富的人文思想。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我通过以下几点引导学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结合美文进行欣赏。诱发学生
  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活动中,我首先给学生做好榜样,努力博览群书,从多渠道搜寻各类题材的精短篇文章,将这些作品介绍给学生并和他们共同分析、探究、欣赏。如从文中分析作者的写作目的,体会其思想感情;探究作者创作过程,设想作者在怎样的意境中,产生了怎样的感触,当时会联想到什么;怎样构想,怎样取舍选材,想告诉读者什么及语言运用技巧等。在共同探究中,师生与文中的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此刻的感受、想法才是最真实的。一石激起千层浪,我总是趁机抓住时机,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懂得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学生兴趣来了,情绪便高涨起来,写作欲望也就越发强烈。紧接着,我让学生赶快动笔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这样写出的文章思想最真、最纯,内容色彩斑斓。久而久之,练得多了,学生知识面宽了,认识深了,文章的思路也就宽了。习作水平、表达能力必然会不断提高,创新求异的信心就会增强。
  为了节省时间、提高效率,在课堂上,我常把近日有意义、有价值的见闻讲给学生听,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再创作。我放手让学生大胆地去想象、联想,不限体裁、形式,谈感想,写疑问,续编故事,谈文章的重新构思等等。这样不仅帮学生解决了学生“无米下锅”之难,减轻了学生惧怕习作的心理压力,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轻松地了解社会、认识社会并在习作中渗入了自己的思想。此举起到了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学生有了创作的可喜收获,信心倍增,其创作的意识就会增强,因而综合素养、人文境界也会随之提高。
  
  二、结合实际引导学生搜集、利用学习资源
  
  我班的绝大多数学生来自东乡回族家庭,其家里兄弟姐妹多,且父母多不识字,靠小生意存活,生活处于贫困状态。加之一些家庭的家教意识淡薄,家中几乎没有存书,连必需的工具书都难以得到,学生虽然知识面狭窄,却几乎无处去找资料。所以,我鼓励学生去图书馆、书店看书,查找、搜集有关资料。在我的激励下,我班鲜开虎、马春兰等同学在双休日去看书。琳琅满目、包罗万象的书本陶冶了他们的性情和人文思想,我每次布置的搜集作业,他们几个都能很好地完成。在课堂交流中,他们兴奋、有创意的发言感染了其他学生,又有好多学生相约去看书。在知识的海洋里,学生们尝到了自学的甜头,兴趣愈来愈浓。有些学生还千方百计把零用钱攒下来,买了喜爱的书,家长受到孩子的影响,也愿省下钱来让孩子们买书了。灵活的学法,快乐的交流,使学生的习作内容具体、丰富了,语言精练、优美了,学习劲头就更足了。
  
  三、结合宗教进行人文渗透,引发文思之泉
  
  新课程要求学生成为具有高度人文素养的人,必须教育学生跳出自我的圈子,关心人类的生存问题,使他们具有面对挑战困难的自信心、责任感、坚强的意志和能力。我班绝大多数学生是信仰伊斯兰教的回族,在浓厚宗教色彩中成长的孩子们,其内心深处的文化思想与汉族文化之间被人为地摆放了一道屏障,给沟通和习作教学带来了困难。为此,我多方寻找资料,阅读了一些有关穆斯林的著作,对伊斯兰教的思想精髓及风俗人情有了大致的了解。同时,我设法与家长和学生沟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宗教活动,弄清活动的目的、意义等,回头再交流探讨伊斯兰教的人文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当学生发现汉族老师是那么尊重自己的信仰,还了解他们的教义时,师生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被拉近了。于是,我启发学生就自己参加的宗教活动来写作,没想到引发了学生们的文思之泉,如《伟大的伊斯兰教》、《神圣的殿堂——清真寺》、《第一次封斋》、《第一次做礼拜》等。作品围绕着民族团结、环保、替他人着想、共同承担社会责任感等内容展开写作,为迎接人类生态威胁而积极应战的人文思想也凸显了出来。
  在结合宗教进行人文教育培养上,我注意求同存异,尊重信仰自由,不强求他们与教师的思想保持一致,只要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发展即可。因而,为人类的发展而奋斗的共同思想,使师生及伙伴紧密地团结在一起,班内的交流、交往也达到了高潮,出现了生动活泼、其乐融融的动人场面。
  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因此,帮助引导学生在自然与社会的大课堂中去认识、搜索、领悟生活,进而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认识用文字再现出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和创新意识,还起到了学生进行自我人文思想教育的作用。乐而思进,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度文化素质的人的目的就不难达到。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指出:写文章不是生活中的一种点缀、一种装饰,而是生活本身。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作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容乐观。通过问卷调查,我发现学生最大的困惑是不知道写什么,致使作文成为最疲惫、最痛苦的一件事。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使学生写出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就得先让他们有东西可写。因此
课本教材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信息源。细读文本与钻研教材间所存在的是“源”与“流”、“本”与“末”的紧密关联,本色语文教学在学生语文素养形成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有举足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因此,日常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实现三个维度的对话,一是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的对话;三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阅读教学要让学生读之有效,读之有情,读之有趣,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  一、带着表情读  我们对于学生感情朗读能力的培养,要淡化朗读技巧的讲解
一、变换方法,多元解读    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要呵护学生的不同的强项智能倾向,要让学生的强项智能补助弱势智能。比如一位老师执教《石榴》这一课的第二段:  师:“盛开的石榴花是什么颜色?”  生:“火红”、“像火一样红”。  师(指着挂图):“那么这一大片火红的石榴花,远看像什么?”  生(看着图):“像一片火海”、“像燃烧的森林”、“像火红的太阳溅落人间”(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让人惊喜
一、失衡:透视语文课堂“初读内退”现象  只要稍稍聚焦一下阅读教学,就会发现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现象:各类竞赛课、展示课,甚至名师的观摩课几乎没有人执教第一课时,往往特别青睐第二课时。让人不禁产生疑问:这些第二课时的精彩是怎样演绎出来的呢?教学研究人员、专家学者也很少从理论的高度及实践操作的层面上给一线教师明确的指导。而老师们也似乎的形成了一种教第一课时没意思,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艺术难以展示,课堂
[摘 要]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培植言语生命,顺其自然的过程。课堂教学要唤醒学生内在的生命本能中的言语生命意识和言语潜能,并使他们的言语才能得积极主动的发挥,言语生命得到尽情的绽放。因此,要还原言语生活,敏感言语感受,丰富言语体验,让学生言语生命鲜活自由地成长。  [关键词]精致语文 言语生命 培植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4-
一提作文,不论是老师还是学生,皆谈虎色变,作文难,难作文。其实作文就是通过自己的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然后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的过程,即“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那么,如何在写作教学中引导学生想写、敢写、会写,写出有着自己的个性的作文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赏识学生,增强信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信心是最强的动力。有句话说得好:“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虽然“良
随着语文教学改革的深入,“个性化”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角落。个性化阅读作为一个超越传统,彰显时代特色的新生命向我们大步走来,教师也使出了浑身解数,让学生尽尝不同的阅读方法。那么,如何让个性化阅读教学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学生的阅读学生做主——注重体验,尊重人本   新课程倡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实质是对学生认识的肯定,也是为学生提供张扬个性的平台。新课标在“阅读教学”板块首先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