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习惯,初步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用数学的方法去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还有学生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怎样才能使学生愿意学并学好数学呢?
一、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过去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思路必须完全跟随教师,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更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在如此高压之下,天长日久学生的创造力被完全抹杀。
例如:我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时,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几”和“第几”,我没有加以斥责,而是请十位同学站成一排,以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如请左起第四个同学起来,请右起的3个同学拍下手,请你找到站在左起第8个的好朋友……学生们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较快的掌握了序数和基数。所以,我们只要能真正的做好这一点,学生就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实践证明,宽松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的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畏惧心理,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激起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表现出内在的潜能。
二、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我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一幅图,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这样的话叙述“原来有10只鸭子,跑走2只后,求还剩多少只鸭子?”有的同学又说:“有10只鸭子,跑了多少只后,还剩2只?”还有的同学说:“跑来了2只鸭子后,一共有10只,原来有几只鸭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叙述,使学生从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这样的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教学“7”的组成时,学生已有前面学习其它数组成的经验,自己已能非常容易的用学具边摆边说出几种不同的组成,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组组成的特点,从而为学生后面学习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式子作好铺垫。
再如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自备的学具分小组组合,看看能组合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的小组组装成了写字台,有的组装成了冰箱、凳子、桌子、大正方体、大长方体……经过以上操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能准确的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1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小学阶段最早出现的概念教学,它很重要,没有它,在以后其它的数的认识教学将难以进行;而它又很容易,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见过,甚至会读会写。如何让这些“旧知识”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想每个数字像什么,如数字“3”,有的学生说像是语文中拼音字母W被竖放了,又如数字“7”,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像他家用的台灯。同时,在教学中我还给学生讲一些和数字有关的故事。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中,如何去引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教师用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水平,在引导探究教学法中特别是引导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l、问题是教学的开端,问题存在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
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总之,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
一、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
过去传统的课堂是教师的一言堂,学生的思路必须完全跟随教师,不允许有丝毫的差池,更不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否则……。在如此高压之下,天长日久学生的创造力被完全抹杀。
例如:我在教学基数和序数时,有很多学生分不清楚“几”和“第几”,我没有加以斥责,而是请十位同学站成一排,以游戏的方式来教学。如请左起第四个同学起来,请右起的3个同学拍下手,请你找到站在左起第8个的好朋友……学生们在这种宽松、愉快的气氛中,较快的掌握了序数和基数。所以,我们只要能真正的做好这一点,学生就可以大胆地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实践证明,宽松的课堂氛围,可以充分的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和畏惧心理,使他们敢想敢说敢问,激起主动学习的热情,充分表现出内在的潜能。
二、激发兴趣,诱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在教学中,应设法激趣,以诱发学生的探究动机。
1.挖掘数学知识内在的魅力吸引学生。
数学知识严密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各种特殊而巧妙的数学思维的形成,就构成了数学本身潜在的吸引力。在教学中,注意利用数学的这种内在魅力引导学生去联想发现并运用。如我在教学图画应用题时,先出示一幅图,问: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吗?大多数学生都能用这样的话叙述“原来有10只鸭子,跑走2只后,求还剩多少只鸭子?”有的同学又说:“有10只鸭子,跑了多少只后,还剩2只?”还有的同学说:“跑来了2只鸭子后,一共有10只,原来有几只鸭子?”……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叙述,使学生从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上得到了应有的锻炼。这样的教学大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运用直观教学,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意识。
儿童有好奇、好动的心理特点,他们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学过程中,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激发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欲望。如教学“7”的组成时,学生已有前面学习其它数组成的经验,自己已能非常容易的用学具边摆边说出几种不同的组成,教师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组组成的特点,从而为学生后面学习看一幅图写出两个加法式子作好铺垫。
再如教学“长、正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用自备的学具分小组组合,看看能组合出几种不同形状的物体。有的小组组装成了写字台,有的组装成了冰箱、凳子、桌子、大正方体、大长方体……经过以上操作,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印象深刻,能准确的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3、结合日常生活,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
10以内数的认识是在小学阶段最早出现的概念教学,它很重要,没有它,在以后其它的数的认识教学将难以进行;而它又很容易,许多学生在入学之前都见过,甚至会读会写。如何让这些“旧知识”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呢?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根据数字的形状,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力,想每个数字像什么,如数字“3”,有的学生说像是语文中拼音字母W被竖放了,又如数字“7”,有的学生甚至能说出像他家用的台灯。同时,在教学中我还给学生讲一些和数字有关的故事。
三、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探究氛围
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中,如何去引导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无论如何都需要教师用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的水平,在引导探究教学法中特别是引导过程中是至关重要的,它重要性主要表现在:
l、问题是教学的开端,问题存在本身就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欲,这对教学的开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启动是非常有利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伊始应首先创设问题情景,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有指向性的疑问。
2、问题是教学的主线,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冲动的前提,而且是学生吸收知识、锻炼思维能力的前提。问题应存在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应使教学活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
3、问题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结果不应是用所授知识消灭问题,而应是在初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引发新的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意义,不仅在于它能使教学延伸到课外,而且还在于它能最终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
总之,学生探究问题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