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当前我国的中学体育课堂仍然比较依赖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呈现出方法与时代要求相脱节的问题,对中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特别是因为趣味性的不足,导致学生不再对体育发生兴趣。在此背景之下,教师需要积极探讨“运动项目游戏化”这一课题,明确其基本特点、设计方法与实施策略等,使课堂处在更加愉悦的氛围之中,以此增加学生的兴趣与参与积极性,切实提升体育教学水平。
关键词: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教学方法
一、 引言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可避免地要使学生与各种类型的运动项目产生交集,从而保证体育教学更具趣味性,对于教师来讲,则需要让运动项目的游戏化色彩更加突出,即利用营造适当情境的做法,使运动项目能够融入于教学过程之中,彰显于游戏化规则之内,同时拥有竞技性、娱乐性特点,由此吸引学生兴味盎然地向预设教学目标努力,避免重复体育训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 明确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基本特点
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策略若想取得成功应当具有下述几项特点。
(一) 协调性
所谓协调性,即是指“运动项目游戏化”内容需要与中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协调,在游戏难度选择、游戏规则确定方面,一定要被绝大多数中学生所认可并接受,如果过于低幼化,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过于繁琐化则又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进入主动动脑思考的状态。
(二) 体育性
体育性即是指无论“运动项目游戏化”如何发展,终归要将体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出来,使游戏自始至终为体育服务,而并非以游戏全面取代体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一定要有体育运动的核心与价值,由此确保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顺利获取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三) 趣味性
按照著名教育专家杜威的说法:游戏教学法,应当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某种本领,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其中包含了快乐与学习两层含义,其中学习为目标,而快乐为吸引学生对于此目标的动力。按照体育心理学的观点:中学生处在相对枯燥和繁重的学业任务困扰之下,其生活状态本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天性,若是体育课依然采取同样的做法,只关注学习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锻炼任务,却忽视了原本的快乐因素,则体育课会逐渐成为学生所厌烦的学科。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同样应当注意到趣味性原则的应用,按照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基本特点,探索出更加可行的应对方案。
三、 设计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也就使参与性的重要程度变得更高,与此同时学习心理学理论也强调了教师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关注与促进,再者,中学生身体与心理发展,同样使其本身便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参与热情,这些都给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策略的设计提供了支持。在此前提条件之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当避免受到过多成人式思维的干预,主动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便让方案设计更具可行性。比如在接触到田径技术中的球类教学有关内容时,学生经常会出现最初有兴趣,而因为教学内容的变化和教学难度的增加,学习兴趣随之下降。此时,教师应当大胆放手,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则局面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篮球技术的取得应当和篮球活动的参与同步,即在比赛中学习,而不是先学习理论再接触活动,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想法,置理论知识于实践操作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竞技心理与学习欲望。除此以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如优化比赛规则,安排奖惩项目,让竞技中失败的一方集体唱歌等,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也就是说,在进行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设计时,考虑学生感受,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参与兴趣,是极为有必要的教学引导方式。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教师的前期活动设计方案,正是撬起课堂的利器,如果能够在其中彰显主题、明确目标,学生便会自然而然随着教师的节奏前进,从而使整个体育运动项目极具吸引力,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技能习得契机时机。
四、 实施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方法
在探讨实施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方法时,应当始终坚持一种游戏化的思维观念,以此让教学氛围一直处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之下,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其过程需要包括前期准备活动、中期项目实施以及后期项目评价多个环节。而“運动项目游戏化”需要让各个环节都要有游戏化的身影。
出于使学生真正解放心灵、活动肢体的考虑,教师需要尽快安排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运动项目,利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内容,使运动前期准备环节形成参与的兴奋点,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来。例如在进行排球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安排接发球比赛活动,或者自由人、拦网等专项比赛活动,从而使各项活动分别对应相应的排球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寓教于赛效果,给排球综合性技术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传球、跑步、下蹲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活动技巧,并保证活动的趣味性,如在下蹲活动中,可以融入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跑步活动中,教师一边喊口号,一边组织学生进行快跑、慢跑、前后跑、左右跑等,并认真观察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缓急、力度大小等,还可以辅助配合排名与趣味性惩罚,要求输的一方唱歌或者即兴表演等。最终让趣味性真正融入体育课堂,保证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均能为学生所认可。
再者,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如若考虑到“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实施效果,还应当考虑到分组教学的优势,指导小组对抗。依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存在性别、习惯、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差异又可以产生一定的兴奋点,因此将不同特质的学生结合到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会让兴奋点带动趣味点,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
另外,在进行中学体育教学时,还应该让整个过程的游戏化有规则可循,例如前面所提及的排球配合训练,便需要有科学的评价规则与之相配合,从而更合理地选择出最佳球员、最佳小组等,以保证后面的奖惩措施为学生所认可。而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游戏的观念一直存在,因此教师应当避免过分受限于规则,而事无巨细地管理所有细节,而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参与和决策的机会,包括制定游戏规则、裁定游戏结果等,这样才能够让体育教学被学生所接受。 五、 完善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评价
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收尾环节,然而很多教师往往习惯于枯燥与缺少生机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方面也是千篇一律,这是需要及时改变的。为了与“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内容相适应,建议用幽默化的评价方式结束课程内容,使评价内容更具时代感与感染力,保证学生在幽默诙谐的语言中感受到自我成长。总的说来,此种评价模式一定要与中学体育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相协调,同时也要和游戏化的教学需要相统一,让体育教学从始至终有完整的表现。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娱乐性质,使据此而产生的评价呈现形式也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意识,这便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与教学语言应用能力等。举例来说,当在进行篮球三人配合技能训练以后,评价方式应当这样进行:由小组专门分出部分成员进行现场解说和评价,当对抗完成后再给出相应的分数与等级,最终由教师做出评判,三者结合,仿照专业竞赛的评价解说方式,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其中一些激励性与幽默化语言的应用,则更能突显出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就是说,使评价变得幽默化,是一项促进“运动项目游戏化”在课堂上完整健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教师的认真对待。
六、 总结
中学时期的体育教学,一定要走“运动项目游戏化”之路,这一点已经为大量教学实践所证明。它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参与兴趣的问题是极大的改革力量,能够让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既有章可依,又能灵活求变,促进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提升,切实保障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则应当采取课堂各个环节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让这一理念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继良.关于当前高职院校體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相关分析[J].田径,2017(02):40-41.
[2]游兴光.浅谈高中体育教育“运动项目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46-48.
[3]陈飞.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调控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7):18.
[4]梁键新.初中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问题研究[J].知识文库,2018(07).
[5]郑安禄.体育教学中学生适性发展策略初探[J].体育风尚,2018(7):61-62.
作者简介:
陈顺棠,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第二中学。
关键词: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教学方法
一、 引言
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可避免地要使学生与各种类型的运动项目产生交集,从而保证体育教学更具趣味性,对于教师来讲,则需要让运动项目的游戏化色彩更加突出,即利用营造适当情境的做法,使运动项目能够融入于教学过程之中,彰显于游戏化规则之内,同时拥有竞技性、娱乐性特点,由此吸引学生兴味盎然地向预设教学目标努力,避免重复体育训练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二、 明确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基本特点
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策略若想取得成功应当具有下述几项特点。
(一) 协调性
所谓协调性,即是指“运动项目游戏化”内容需要与中学生身体和心理发展水平相协调,在游戏难度选择、游戏规则确定方面,一定要被绝大多数中学生所认可并接受,如果过于低幼化,则无法引起学生的关注,过于繁琐化则又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无法进入主动动脑思考的状态。
(二) 体育性
体育性即是指无论“运动项目游戏化”如何发展,终归要将体育的基本精神体现出来,使游戏自始至终为体育服务,而并非以游戏全面取代体育。从这个意义上说,游戏一定要有体育运动的核心与价值,由此确保学生在整个过程中顺利获取体育知识与体育技能,完成既定教学目标。
(三) 趣味性
按照著名教育专家杜威的说法:游戏教学法,应当让学生在快乐中掌握某种本领,否则便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其中包含了快乐与学习两层含义,其中学习为目标,而快乐为吸引学生对于此目标的动力。按照体育心理学的观点:中学生处在相对枯燥和繁重的学业任务困扰之下,其生活状态本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他们的天性,若是体育课依然采取同样的做法,只关注学习体育技能与身体素质锻炼任务,却忽视了原本的快乐因素,则体育课会逐渐成为学生所厌烦的学科。为了改变这一问题,教师同样应当注意到趣味性原则的应用,按照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基本特点,探索出更加可行的应对方案。
三、 设计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策略
现代教育理念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这也就使参与性的重要程度变得更高,与此同时学习心理学理论也强调了教师对于学生自主性的关注与促进,再者,中学生身体与心理发展,同样使其本身便具有了一定程度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参与热情,这些都给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策略的设计提供了支持。在此前提条件之下,中学体育教师应当避免受到过多成人式思维的干预,主动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以便让方案设计更具可行性。比如在接触到田径技术中的球类教学有关内容时,学生经常会出现最初有兴趣,而因为教学内容的变化和教学难度的增加,学习兴趣随之下降。此时,教师应当大胆放手,使学生全面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则局面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比如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篮球技术的取得应当和篮球活动的参与同步,即在比赛中学习,而不是先学习理论再接触活动,教师要顺应学生的想法,置理论知识于实践操作之中,以此激发学生的竞技心理与学习欲望。除此以外,还可以采取多种方法让整个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如优化比赛规则,安排奖惩项目,让竞技中失败的一方集体唱歌等,实践证明这样的做法比较受学生的欢迎。也就是说,在进行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设计时,考虑学生感受,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增加参与兴趣,是极为有必要的教学引导方式。科学家阿基米德曾经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地球”,教师的前期活动设计方案,正是撬起课堂的利器,如果能够在其中彰显主题、明确目标,学生便会自然而然随着教师的节奏前进,从而使整个体育运动项目极具吸引力,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技能习得契机时机。
四、 实施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方法
在探讨实施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方法时,应当始终坚持一种游戏化的思维观念,以此让教学氛围一直处在轻松愉悦的状态之下,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参与主动性。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其过程需要包括前期准备活动、中期项目实施以及后期项目评价多个环节。而“運动项目游戏化”需要让各个环节都要有游戏化的身影。
出于使学生真正解放心灵、活动肢体的考虑,教师需要尽快安排与学生身心发展相适应的运动项目,利用具有较强针对性的游戏活动内容,使运动前期准备环节形成参与的兴奋点,全身心地投入活动之中来。例如在进行排球教学时,教师为学生安排接发球比赛活动,或者自由人、拦网等专项比赛活动,从而使各项活动分别对应相应的排球技术,可以起到良好的寓教于赛效果,给排球综合性技术训练奠定坚实基础。
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传球、跑步、下蹲等活动增加学生的活动技巧,并保证活动的趣味性,如在下蹲活动中,可以融入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跑步活动中,教师一边喊口号,一边组织学生进行快跑、慢跑、前后跑、左右跑等,并认真观察学生在运动过程中的动作缓急、力度大小等,还可以辅助配合排名与趣味性惩罚,要求输的一方唱歌或者即兴表演等。最终让趣味性真正融入体育课堂,保证所有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均能为学生所认可。
再者,在实施教学活动时,如若考虑到“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实施效果,还应当考虑到分组教学的优势,指导小组对抗。依教育心理学的观点:学生存在性别、习惯、基础等方面的差异,差异又可以产生一定的兴奋点,因此将不同特质的学生结合到一起,发挥各自的优势,将会让兴奋点带动趣味点,更好地完成训练任务。
另外,在进行中学体育教学时,还应该让整个过程的游戏化有规则可循,例如前面所提及的排球配合训练,便需要有科学的评价规则与之相配合,从而更合理地选择出最佳球员、最佳小组等,以保证后面的奖惩措施为学生所认可。而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游戏的观念一直存在,因此教师应当避免过分受限于规则,而事无巨细地管理所有细节,而是要让学生有更多自主参与和决策的机会,包括制定游戏规则、裁定游戏结果等,这样才能够让体育教学被学生所接受。 五、 完善中学体育“运动项目游戏化”评价
教学过程之中,教学评价是必不可少的收尾环节,然而很多教师往往习惯于枯燥与缺少生机的评价方法,在评价内容方面也是千篇一律,这是需要及时改变的。为了与“运动项目游戏化”的内容相适应,建议用幽默化的评价方式结束课程内容,使评价内容更具时代感与感染力,保证学生在幽默诙谐的语言中感受到自我成长。总的说来,此种评价模式一定要与中学体育学科的基本教学内容相协调,同时也要和游戏化的教学需要相统一,让体育教学从始至终有完整的表现。因为课堂教学活动本身的娱乐性质,使据此而产生的评价呈现形式也要有与之相对应的意识,这便非常考验教师的教育智慧与教学语言应用能力等。举例来说,当在进行篮球三人配合技能训练以后,评价方式应当这样进行:由小组专门分出部分成员进行现场解说和评价,当对抗完成后再给出相应的分数与等级,最终由教师做出评判,三者结合,仿照专业竞赛的评价解说方式,让现场气氛更加热烈,其中一些激励性与幽默化语言的应用,则更能突显出学生的心理需要,从而受到学生的普遍欢迎。也就是说,使评价变得幽默化,是一项促进“运动项目游戏化”在课堂上完整健全的重要环节,需要得到教师的认真对待。
六、 总结
中学时期的体育教学,一定要走“运动项目游戏化”之路,这一点已经为大量教学实践所证明。它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下学生缺少参与兴趣的问题是极大的改革力量,能够让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与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既有章可依,又能灵活求变,促进学生的参与主动性提升,切实保障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质量。为此,教师则应当采取课堂各个环节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让这一理念发挥出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继良.关于当前高职院校體育教学“运动项目游戏化”相关分析[J].田径,2017(02):40-41.
[2]游兴光.浅谈高中体育教育“运动项目的游戏化”教学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7(01):46-48.
[3]陈飞.对初中体育教学中运动负荷的调控探讨[J].新课程(中学),2018(7):18.
[4]梁键新.初中体育课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问题研究[J].知识文库,2018(07).
[5]郑安禄.体育教学中学生适性发展策略初探[J].体育风尚,2018(7):61-62.
作者简介:
陈顺棠,福建省福安市,福安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