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一线技术工人的需求水涨船高,而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这一重大责任无疑是落在了职业学校教育的肩膀上,而作为重要基础的语文教育,现今却处于十分尴尬的境地。本文通过阐述中职语文传统教学的缺陷和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而深入探索中职语文教学改革的出路和方法,得出了中职语文教学若是依旧保持忽略能力和实践的过时思想,将无法跟上中职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刚需以及国家现代化发展的脚步的结论,于是提出了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改革思路。
关键词:中职语文 能力本位 教学方法
教育毫无疑问是推动人类改善自身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而以应用和实践为目标和核心思想的中职教育直接承担着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优秀劳动者给社会的重任,在过去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应用的趋势下,中职语文教育往往忽视了要为社会培养出怎样的劳动者这一核心之问,导致在现代中职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地位处于被边缘化以及职能不清晰甚至被许多人认为可有可无的堪忧现状。由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高于历史上任何时候,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早已无法跟上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因此,现阶段比任何时候更迫切要求我们推陈出新,在能力本位这一旗帜下强调语文教学与实践应用的交互配合,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能力改革语文职教体系,以根据每个中职生不同的优缺点和情况制定的行为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合格职业水平能力的劳动者。
1.中职语文教育现状
中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也具有专业性特征,语文科目也是如此。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质素的学生群体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但受到思维上的局限。[1]当前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迎合当前的国家企业要求和职教形势。现如今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妨碍其履行教育职责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1.1语文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地位不断被边缘化
一般而言,学习动力决定了一个学生能走多远,学习意愿强的中职生无疑是会在专业课上下功夫,然而对于包括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习动力,毕竟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需求的,这类人文素养教育在他们心中无法和处于核心主线地位的职业教育相比。
1.2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没有准确定位
如今中国的中职语文教育缺乏应有的应用性和科学性,没有形成最适合中职语文教育的自己的道路,而是延用以往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甚至是模仿本科语文课堂的教学。这样的中职语文教育根本不符合中职培养的人才目标,严重偏离了实用性和应用性,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希望来学校获得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所需的资本和能力的,他们渴望的是可以满足以后就业需求点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有限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目标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在教学资源投入和团队建设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语文教育的脱离实践和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学校教学资源中陷入占比越来越少的窘境。
1.3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不合理
中职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阅读学习上,而非听说读写的整体培养完善,学生面对这种教条化的,以大量理论堆积起来的缺乏拓展实践的教学难以产生积极性,更别说提高职业能力了。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大多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文能力分裂开来,使其互相独立,教材更是把文学部分、语言交流、阅读能力、写作教学和口语演讲等部分分开成章,这种看似可理可逻辑的安排,实际上无形割裂了不可分割的语文能力整体,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时,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只有将听说读写融会贯通,整体性地学习,才可以到达相辅相成的最佳教学效果。
2.能力本位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如何直面中职教育的大众化、实践性,构建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思路,必须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即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现如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是提出“能力本位论”的思路进行教学,这种由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培养人文素质的同时,开发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拥有明确目标并与实践相结合的强针对性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独特特点,根据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反复地调整、整改教学大纲和方案,这种实时性和可塑性使得中职教学在教育大改革的浪潮下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可以很好地适应突发变化难以预测的市场需求。因此,根据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以不可阻挡之势出现在教育领域上。能力本位思想原本流行于西方,当确信这种思想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在培养高素质专门劳动人才确实可行后,被我国教育学者引入并不断付诸实践,很快得到了许多实践成果和教学收获。能力本位的教学思路看重学生所具有的职场综合水平。
语文是现代劳动者必备的底蕴和资本,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的课类划分中。语文课堂被分为所有专业每个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是因为想要培养出具备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打好语文基础是必须的,这有助于形成学生高职业水准和未来发展更广阔的空间。虽然目前国内许多中职都在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不过大部分都仅仅局限在关于专业课改的思考和行动上,语文教育改革并未被有效实行,语文课堂与十年前并未出现较大差异,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并未落实,这种现况实在令人堪忧,可以说,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关键时刻。
根据中职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职语文教育要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具有职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将在原有的语文基础之上,深入提高和扩展学生具备的写作、口语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和古文古诗,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养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如今国家对劳动者的进一步要求和市场需求分析调查,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当仁不让地需要为现代社会贡献有效劳动者,在素质教育中提倡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思想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中职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引入以能力本位為核心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方式,顺应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中国家教育改革不可阻挡的必然,以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发挥,树立起岗位应有的职业素养。 3.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3.1改进的方向 按岗位需求改革
在新课改形式下,高职语文必须克难攻坚,了解需求,以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的市场需要为标准,融入具备职业特点、能力、道德、素质等等的教学方式,以此构建出能力本位的实践型创新教育体系,拓展培养能力的模块化基础教学。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首先了解专业对应的社会上的职位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然后解读分析,再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个体的专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结构的独特存在,通过对社会上企业所关注的中职语文能够带给劳动者的目标能力和素养,将知识储备和技能能力划分为中职语文教育基于能力本位的两大分类。这两大类别代表着既互不相同又融会贯通的两类教学要求,知识储备的关注点在于个体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技能能力则更多地注重于具体动手实践能力。
对于前者,中职语文教育应该实施人文素养教学,培养学生作为人的自觉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其改良知识框架,更要对职业教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训练、逻辑训练,以改善可能会由于以往教育偏差所带来的副作用并给予改正,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外延即是语文,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与此同时,语文也是一门工具,在中职语文教学应成为实践性为主的课程,语文是人际交流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之灵魂。语言、文字以及人和社会的沟通能力将决定一个学生能走多远。中职语文教育最无可回避也最不需要回避的就是实用性教育是其根本,也是其树立起以能力本位为主的教学观的参考依据。对于后者,在中职学校,任何知识都是为了培养出具备一定社会能力而准备的,单纯地纸上谈兵不是中职教育要求的,其教学核心是找准能力定位,再依据能力本位分配师资和改良教学安排。中职语文教育面向的是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技术型实用人才,因此其教学必须优先了解市场,知己知彼以百战不败,以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再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地段经济特点等,将职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和完整健康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力和人格融汇统一[2],不仅全方位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充分体现出中职的教育特色。由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融入有关于具体职业的更多特点、道德要求、发展需求,为中职学生走上职业技术岗位铺上一条康庄大道。
3.2改进的落实 具体课程改革
首先,语文基础模块。中职语文教育要重视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表达能力,只有将语文基础打扎实了才有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上,应以学生所需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互动以及讲述议论的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觉学习的优良习惯,使学生能够无误地使用口语文字来描述对艺术人文的感悟。第二,阅读与鉴赏模块。中职语文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教学活动的方式,或是聘请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将优秀作品为学生细细分析打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让他们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对人性与自然的思考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地得到艺术的陶冶净化,升华起其内心思想,树立其健全人格。最后,写作训练模块。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对于这个模块的训练,应该将练习贯穿到学生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去[3]。
注 释
[1]蔡静.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44-45.
[2]雍照章.开发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标准的基本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0):24-29.
[3]孔菊蓮.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思考[J].亚太教育,2016(24):177.
关键词:中职语文 能力本位 教学方法
教育毫无疑问是推动人类改善自身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而以应用和实践为目标和核心思想的中职教育直接承担着培养出高质量高水准的优秀劳动者给社会的重任,在过去过分注重知识而忽视应用的趋势下,中职语文教育往往忽视了要为社会培养出怎样的劳动者这一核心之问,导致在现代中职教育的大背景下,语文教育地位处于被边缘化以及职能不清晰甚至被许多人认为可有可无的堪忧现状。由于现代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高于历史上任何时候,传统的中职语文教育模式早已无法跟上当前时代的新形势。因此,现阶段比任何时候更迫切要求我们推陈出新,在能力本位这一旗帜下强调语文教学与实践应用的交互配合,围绕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技能与能力改革语文职教体系,以根据每个中职生不同的优缺点和情况制定的行为化教学模式,将学生培养成拥有合格职业水平能力的劳动者。
1.中职语文教育现状
中职院校注重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课程内容也具有专业性特征,语文科目也是如此。由于学生个体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因此教师针对不同质素的学生群体应该制定针对性的教学计划,但受到思维上的局限。[1]当前社会的进步与教育的不断改革,使得传统中职语文教学方式已经无法迎合当前的国家企业要求和职教形势。现如今中职语文传统教学模式妨碍其履行教育职责的弊端主要有以下三点。
1.1语文教育在中职教育中地位不断被边缘化
一般而言,学习动力决定了一个学生能走多远,学习意愿强的中职生无疑是会在专业课上下功夫,然而对于包括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课大部分学生都缺乏学习动力,毕竟职业教育是面向市场需求的,这类人文素养教育在他们心中无法和处于核心主线地位的职业教育相比。
1.2现阶段职业教育中语文教学没有准确定位
如今中国的中职语文教育缺乏应有的应用性和科学性,没有形成最适合中职语文教育的自己的道路,而是延用以往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甚至是模仿本科语文课堂的教学。这样的中职语文教育根本不符合中职培养的人才目标,严重偏离了实用性和应用性,大部分中职学生是希望来学校获得未来工作和个人发展所需的资本和能力的,他们渴望的是可以满足以后就业需求点的知识,这就造成了有限的教学收获和教学目标之间形成了强烈反差。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在教学资源投入和团队建设中往往起关键性作用,语文教育的脱离实践和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学校教学资源中陷入占比越来越少的窘境。
1.3教学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方案不合理
中职语文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花费在阅读学习上,而非听说读写的整体培养完善,学生面对这种教条化的,以大量理论堆积起来的缺乏拓展实践的教学难以产生积极性,更别说提高职业能力了。目前的中职语文教学课堂大多将听说读写四项基本语文能力分裂开来,使其互相独立,教材更是把文学部分、语言交流、阅读能力、写作教学和口语演讲等部分分开成章,这种看似可理可逻辑的安排,实际上无形割裂了不可分割的语文能力整体,不但浪费了宝贵的课时,更是难以达到预期效果。事实上,只有将听说读写融会贯通,整体性地学习,才可以到达相辅相成的最佳教学效果。
2.能力本位与中职语文教学的关系
如何直面中职教育的大众化、实践性,构建具有中职教育特色的教学思路,必须在现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改革,即取其精华,取其糟粕。现如今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课题,是提出“能力本位论”的思路进行教学,这种由西方发达国家引入的教育理念在注重培养人文素质的同时,开发对人力资源的培养。拥有明确目标并与实践相结合的强针对性一直是职业教育领域的独特特点,根据职业发展的动态变化,反复地调整、整改教学大纲和方案,这种实时性和可塑性使得中职教学在教育大改革的浪潮下依旧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可以很好地适应突发变化难以预测的市场需求。因此,根据职业工作岗位的需求,以能够胜任工作岗位的技能培养为核心的能力本位教育思想,在二十世纪以不可阻挡之势出现在教育领域上。能力本位思想原本流行于西方,当确信这种思想能够很好地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发展需求,并且在培养高素质专门劳动人才确实可行后,被我国教育学者引入并不断付诸实践,很快得到了许多实践成果和教学收获。能力本位的教学思路看重学生所具有的职场综合水平。
语文是现代劳动者必备的底蕴和资本,也是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的课类划分中。语文课堂被分为所有专业每个学生必修的文化基础课,是因为想要培养出具备思辨能力和人文素养的人才,打好语文基础是必须的,这有助于形成学生高职业水准和未来发展更广阔的空间。虽然目前国内许多中职都在进行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不过大部分都仅仅局限在关于专业课改的思考和行动上,语文教育改革并未被有效实行,语文课堂与十年前并未出现较大差异,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并未落实,这种现况实在令人堪忧,可以说,中职语文教育改革已经到了不得不改的关键时刻。
根据中职的语文教学大纲,中职语文教育要为社会培养素质全面、具有职场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的综合型人才,将在原有的语文基础之上,深入提高和扩展学生具备的写作、口语和阅读能力,使学生能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和古文古诗,通过一系列教学活动,养出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结合如今国家对劳动者的进一步要求和市场需求分析调查,中职语文教育教学当仁不让地需要为现代社会贡献有效劳动者,在素质教育中提倡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思想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中职语文教学迫切需要引入以能力本位為核心的一系列实践教学方式,顺应世界经济文化一体化进程中国家教育改革不可阻挡的必然,以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更好发挥,树立起岗位应有的职业素养。 3.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
3.1改进的方向 按岗位需求改革
在新课改形式下,高职语文必须克难攻坚,了解需求,以用人企业对劳动者的市场需要为标准,融入具备职业特点、能力、道德、素质等等的教学方式,以此构建出能力本位的实践型创新教育体系,拓展培养能力的模块化基础教学。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教学方法需要首先了解专业对应的社会上的职位所要求学生具备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然后解读分析,再制定出合理的教学大纲。个体的专业能力是个体职业能力结构的独特存在,通过对社会上企业所关注的中职语文能够带给劳动者的目标能力和素养,将知识储备和技能能力划分为中职语文教育基于能力本位的两大分类。这两大类别代表着既互不相同又融会贯通的两类教学要求,知识储备的关注点在于个体的人文素养和职业道德,而技能能力则更多地注重于具体动手实践能力。
对于前者,中职语文教育应该实施人文素养教学,培养学生作为人的自觉性。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艺术鉴赏能力,帮助其改良知识框架,更要对职业教育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道德训练、逻辑训练,以改善可能会由于以往教育偏差所带来的副作用并给予改正,以培养其健全的人格和人生观价值观。人生的外延即是语文,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学生的内心。与此同时,语文也是一门工具,在中职语文教学应成为实践性为主的课程,语文是人际交流的基础,是人类文化之灵魂。语言、文字以及人和社会的沟通能力将决定一个学生能走多远。中职语文教育最无可回避也最不需要回避的就是实用性教育是其根本,也是其树立起以能力本位为主的教学观的参考依据。对于后者,在中职学校,任何知识都是为了培养出具备一定社会能力而准备的,单纯地纸上谈兵不是中职教育要求的,其教学核心是找准能力定位,再依据能力本位分配师资和改良教学安排。中职语文教育面向的是以就业为最终目标的技术型实用人才,因此其教学必须优先了解市场,知己知彼以百战不败,以社会对劳动者的需求为出发点,再结合行业特点和发展趋势、地段经济特点等,将职业技能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实践操作技能和完整健康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力和人格融汇统一[2],不仅全方位改善学生的综合能力,更充分体现出中职的教育特色。由此,中职语文教学应融入有关于具体职业的更多特点、道德要求、发展需求,为中职学生走上职业技术岗位铺上一条康庄大道。
3.2改进的落实 具体课程改革
首先,语文基础模块。中职语文教育要重视基本的听说读写以及表达能力,只有将语文基础打扎实了才有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发挥的空间。在课堂上,应以学生所需技能培养为核心,通过互动以及讲述议论的实践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觉学习的优良习惯,使学生能够无误地使用口语文字来描述对艺术人文的感悟。第二,阅读与鉴赏模块。中职语文的阅读与鉴赏模块可以采取教学活动的方式,或是聘请专业教师开展讲座,将优秀作品为学生细细分析打磨,培养学生广泛阅读文学名著的习惯,让他们关注自己的人生和对人性与自然的思考感悟,从而潜移默化地得到艺术的陶冶净化,升华起其内心思想,树立其健全人格。最后,写作训练模块。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水平高低最直接的表现之一。对于这个模块的训练,应该将练习贯穿到学生生活的每一处细节中去[3]。
注 释
[1]蔡静.基于能力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28):44-45.
[2]雍照章.开发中职专业技能课程标准的基本问题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0):24-29.
[3]孔菊蓮.以能力为本位的中职语文教学策略思考[J].亚太教育,2016(24):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