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学生政治科解题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检验。其基本功是否扎实,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的好坏,同时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能一日而就。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三步曲",效果甚好。
【关键词】高中政治 解题能力 三步曲
现在有许多省份的高考采取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个基本方面。以高中政治学科来看,其高考题的设置——特别是主观题的设置都是以一则或几则时事材料为背景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据问用所学书本知识作答。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准确识记、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审准设问和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的设问正确组织编写答案。而从高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对政治试题的解答往往存在"审不准题意,不能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基本格式不对,回答问题不全,不能将书中原理与背景材料结合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甚至很多学生面对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来解答?"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暴露出学生解题能力差。而解题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检验。其基本功是否扎实,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的好坏,同时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能一日而就。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三步曲",效果甚好。
第一步,"扶"。所谓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学生解题提供范例,教给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领会掌握。学生的解题能力,一般不可能自发形成,特别是解题模式的转型,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示范和引导,需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就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单元都设有一篇"习作例文"一样,为学生解答问题提供示范。现在的文科综合考试将主观题统一叫做问答题。我将其常见的设问模式划分为几类,如:"运用所学的某某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体现了那些道理,如何体现?""材料对我们有那些启示?""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某种观点或现象的认识或评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意义?"等。然后对每类题型具体应该怎样做答结合实例进行示范,并对每类题型的解答总结出一些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让学生去领会掌握。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示范去进行尝试,也就避免了学生答题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开启了正确答题的大门。如回答"‘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如何正确评价这种经济现象?"这道题。根据其设问,是评析某种社会现象,这类问题的回答,一般要从该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今后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来回答。如果是评析某几种相关的社会现象,除了分析每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外,还要分析这几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本问题就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评析。答案要点如下:(1)这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配置资源的结果。(产生的原因)(2)如果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社会影响)(3)为此,首先要靠经济落后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还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倡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和合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采取措施)通过教师的这种范例,学生就有了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方法,遇到此类设问,就可以参考示例回答问题,解决了不知如何入手,从哪些方面来作答的问题。
第二步,"半扶半放"。所谓半扶半放,是指在教学中,既让学生尝试着独立运用教给他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要求教师加以适时指导,使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第一步中,教师已为学生如何答题做出了示范,在"授之与鱼"中也"授之与渔",因此,学生可以用"渔"去独立解答问题,但这些"渔"是一些带共性的东西,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本身却是千变万化,非常复杂,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照搬照套,否则,会"偏之千里"。而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做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常见题型,简单易答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同时对具有特殊性,审题难,材料理解困难,涉及的知识面宽,隐蔽性较强,要靠学生自己对教材知识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来组织答案而又困难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正所谓"放易扶难"。可采取先由教师加以提示,再由学生自己独立去组织答案。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先安排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补充,同时激发学生质疑,然后由教师做点评,回答学生质疑,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比较反省,找出不足,明确今后应注意的方面。特别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个别指导,从而激发其兴趣,增强独立答题的信心,使其解题能力逐步提高。如回答"今年来,全国接连发生了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说明重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这道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能够明确回答问题的指向性,审准回答该题大的知识范围,也能就某一方面做出回答。但这个问题的背景材料学生阅读后无法直接获得回答该问的答案,属于隐性介入,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同时从设问来看,其答案明显具有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对所学经济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准确全面写出答案,显然很多学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于是,我就按前面所说的方法进行了"扶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放"。所谓放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独立运用有关解答问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写出答案。经过前面两步的教学和学生的答题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多学生比较正确地解答政治题的能力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只有让学生独立去实践,这种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因此,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要瞻前顾后,要相信学生,要善待学生一次次的失败,多鼓励学生遇到新问题时,自己独立解决,并有自己创造性的答案。当然,这里所说的"放",并不是说教师可以绝对撒手不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而是指教师的这种帮助发生了变化,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事实上他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是"藕断丝连"而已。
以上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三步曲,彼此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相互孤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谓"扶",并不是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动接受;所谓"放",也不是教师放任不管,而是指在不同的阶段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有相对的变化而已,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若将其孤立、片面、机械地理解和应用,则会事与愿违,无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地加以运用,是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
【关键词】高中政治 解题能力 三步曲
现在有许多省份的高考采取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的考试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其中学生的解题能力是一个基本方面。以高中政治学科来看,其高考题的设置——特别是主观题的设置都是以一则或几则时事材料为背景来提出问题,要求学生据问用所学书本知识作答。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准确识记、理解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又要能审准设问和准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同时还能根据不同的设问正确组织编写答案。而从高中学生的现状来看,对政治试题的解答往往存在"审不准题意,不能在阅读的基础上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基本格式不对,回答问题不全,不能将书中原理与背景材料结合进行相应的理论分析,甚至很多学生面对问题不知从何入手来解答?"等问题。这些问题,集中暴露出学生解题能力差。而解题能力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个检验。其基本功是否扎实,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生的高考成绩的好坏,同时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能一日而就。为了帮助学生解决这个难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和探索,形成了培养学生解题能力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教学"三步曲",效果甚好。
第一步,"扶"。所谓扶,就是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示范作用,为学生解题提供范例,教给其解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让学生领会掌握。学生的解题能力,一般不可能自发形成,特别是解题模式的转型,它需要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加以示范和引导,需要发挥教师的榜样作用。就如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单元都设有一篇"习作例文"一样,为学生解答问题提供示范。现在的文科综合考试将主观题统一叫做问答题。我将其常见的设问模式划分为几类,如:"运用所学的某某原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运用所学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材料体现了那些道理,如何体现?""材料对我们有那些启示?""运用所学知识,谈谈对某种观点或现象的认识或评价?""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意义?"等。然后对每类题型具体应该怎样做答结合实例进行示范,并对每类题型的解答总结出一些方法性、规律性的知识,让学生去领会掌握。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教师的示范去进行尝试,也就避免了学生答题不知从何入手的现象,开启了正确答题的大门。如回答"‘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是人们对近年来我国人才以及其他经济资源由中西部地区向东部沿海地区流动这种经济现象的形象说法。应如何正确评价这种经济现象?"这道题。根据其设问,是评析某种社会现象,这类问题的回答,一般要从该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以及今后应采取的措施"等方面来回答。如果是评析某几种相关的社会现象,除了分析每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对社会的影响外,还要分析这几种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本问题就是对某种社会现象的评析。答案要点如下:(1)这是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市场机制调节配置资源的结果。(产生的原因)(2)如果任其长期存在,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与发展,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须尽快改变这种状况。(社会影响)(3)为此,首先要靠经济落后地区发挥自身优势,大力发展生产力;还须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提倡地区间的相互支援和合作,特别是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援。(采取措施)通过教师的这种范例,学生就有了解答这类题的一般方法,遇到此类设问,就可以参考示例回答问题,解决了不知如何入手,从哪些方面来作答的问题。
第二步,"半扶半放"。所谓半扶半放,是指在教学中,既让学生尝试着独立运用教给他的相关知识去解决问题,又要求教师加以适时指导,使其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在第一步中,教师已为学生如何答题做出了示范,在"授之与鱼"中也"授之与渔",因此,学生可以用"渔"去独立解答问题,但这些"渔"是一些带共性的东西,实际中所遇到的问题本身却是千变万化,非常复杂,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盲目照搬照套,否则,会"偏之千里"。而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做好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常见题型,简单易答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作用。同时对具有特殊性,审题难,材料理解困难,涉及的知识面宽,隐蔽性较强,要靠学生自己对教材知识全面理解的基础上来组织答案而又困难的问题,进行指导帮助。正所谓"放易扶难"。可采取先由教师加以提示,再由学生自己独立去组织答案。针对学生的回答,教师可以先安排其他学生进行评价或补充,同时激发学生质疑,然后由教师做点评,回答学生质疑,最后要求学生自己去比较反省,找出不足,明确今后应注意的方面。特别要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好个别指导,从而激发其兴趣,增强独立答题的信心,使其解题能力逐步提高。如回答"今年来,全国接连发生了多起重大安全事故,安全生产形势相当严峻,引起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请用经济常识的知识说明重视安全生产的经济意义。"这道题。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能够明确回答问题的指向性,审准回答该题大的知识范围,也能就某一方面做出回答。但这个问题的背景材料学生阅读后无法直接获得回答该问的答案,属于隐性介入,增加了理解的难度。同时从设问来看,其答案明显具有综合性,涉及的知识面广,需要学生对所学经济常识中的相关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准确全面写出答案,显然很多学生是做不到这一点的。于是,我就按前面所说的方法进行了"扶助",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第三步,"放"。所谓放是指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究,进行研究性学习,独立运用有关解答问题的方法去解决问题,写出答案。经过前面两步的教学和学生的答题实践,在教师的指导下,很多学生比较正确地解答政治题的能力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只有让学生独立去实践,这种能力才能真正形成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因此,就要求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不要瞻前顾后,要相信学生,要善待学生一次次的失败,多鼓励学生遇到新问题时,自己独立解决,并有自己创造性的答案。当然,这里所说的"放",并不是说教师可以绝对撒手不管,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并不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帮助,而是指教师的这种帮助发生了变化,更加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其自主学习,独立探究的能力。事实上他更需要教师的指导,是"藕断丝连"而已。
以上培养学生解题能力的三步曲,彼此间并不是截然分开,相互孤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谓"扶",并不是完全由教师包办代替,学生被动接受;所谓"放",也不是教师放任不管,而是指在不同的阶段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有相对的变化而已,是扶中有放,放中有扶。若将其孤立、片面、机械地理解和应用,则会事与愿违,无助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培养。综上所述,采取"扶——半扶半放——放"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是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正确地加以运用,是能够培养、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