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要向自然科学学习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lg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序《科学前沿的哲学探索》
  
  对于自然科学前沿的问题进行哲学探索,无疑是一件极有意义的工作。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从哲学方面看,哲学从来是随着自然科学(当然同时也随着社会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唯物主义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改变着形式,过去经历了朴素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带有根本性质变化的形式改变,今后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框架内仍然会有形式的改变,会出现阶段性质的改变,不过不象以前那样带根本性质的变化罢了。
  哲学需要向自然科学学习,不断从中吸取营养。自然科学是哲学取得进步的源泉之一。哲学本来应该是两条腿走路的,就是说,依靠社会斗争实践(社会科学)和生产、科学实验实践(自然科学)两条腿。但是,在我国,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我们的马克思主义哲学长期以来主要是从社会斗争实践中(其中又以阶级斗争为主)吸取营养,概括其经验和成果,而与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甚少联系。就哲学的发展来说,呈现某种一条腿走路或跛脚的状况。当然,在我国异常复杂丰富的革命斗争实践基础上形成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为哲学发展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但是,上述情况仍然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缺陷。现在,我们的战略重点已经转移,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阶段,开始了向自然界进军的一场总体战。这是到了我国的哲学发展从多少有些一条腿走路的状况,转到两条腿走路的轨道上来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对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予足够的重视。
  哲学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说,滞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源泉的发展在前,哲学的概括在后。二十世纪初期自然科学的重大成就,如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仍然需要我们对之进行充分的哲学的消化。科学史上的丰富认识经验也是我们发展认识论的重要源泉。在这个意义上,有人对哲学的总结工作讥之以“事后诸葛亮”,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只有总结过去才能指导未来。但是,同等重要的,也许更重要的是,哲学也应该密切关心、注视当前自然科学正在研究的问题,自然科学发展的前沿,生长点。哲学应该注视自然科学的新成就、新问题、新动向。这里说的前沿,包括新近取得的自然科学成就,已解决的问题。这仍然是进行哲学总结、概括的工作。不过由于是新鲜经验的概括,自然带有探索性,但也更具现实性。这里说的前沿,又包括自然科学还没有解决的正在探索中的问题。这也需要,同时也可能进行哲学的探索和讨论。这方面的问题下面说到从自然科学方面看时再说。
  对于自然科学前沿已经解决的问题,已经实践检验证明是客观真理的理论进行哲学探索,就是要力求阐明它们对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包括规律、范畴)作出的具体贡献,同时分析在它们建立过程中的认识经验,以丰富我们的认识论。
  在对自然界的奥秘的探索中,不断揭示出新的物质形态、新的运动形态、新的时空形式、新的矛盾、新的统一性,同时也就在不断地提供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的新的证实。事情也不能不是如此。因为只有辩证法“才能为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发展过程,为自然界中的普遍联系,为从一个研究领域到另一个研究领域的过渡提供类比,并从而提供说明方法”(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第28页)。人们谈论的现代自然科学对唯物辩证法提出“挑战”,往往是要求对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理联系新的事实作出新的阐明,而不是否定这些基本原理。新的证实的阐明,就是对唯物辩证法的一种丰富和发展。从辩证逻辑的观点看来,概念、范畴、规律都是必须从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中去把握的。夸克(层子)理论和亚夸克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有其实践根据),对物质结构有无限层次的原理提供了一次新的证实,同时就丰富了唯物辩证法的物质观。统一场论的初步成就,控制论、信息论的建立,提供了世界统一性原理的新的证实,同时也就大大丰富了这一基本原理。
  数学的发展也对辩证法提供了新的证实。数学是“辩证的辅助工具和表现方式”(同上,第3页)。数学首先是辩证法规律的表现方式,然后才能成为辩证法的辅助工具。数学规律当然不等于哲学规律,它在普遍性的层次上要低一些,但是它的普遍性层次比其它自然科学的规律又要高一些。它更接近于哲学层次,所以,一些新的数学规律,作为辩证法规律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也是对辩证法规律的重要的证实和丰富。数学中出现了一些新理论,如模糊数学、突变理论、非标准分析。恩格斯说过“有了变数,辩证法进入了数学”(同上,第236页)。现在有了这些新理论,可以说,辩证法是更深入了数学,这些新的数学理论是对辩证法的量变质变规律的一种新的证实和丰富。
  现代自然科学对辩证唯物主义哲学的丰富和发展,当然也不限于新的证实,而且也意味着提供了新的哲学范畴,新的原理。列宁说:“辩证法是活生生的、多方面的(方面的数目永远增加着的)认识”(列宁:《哲学笔记》,第411页)。这里说的是客观世界的方面,因而也是说反映客观世界的哲学范畴的数目是在永远增加着的。理论自然科学为了反映多方面的自然界,也永远在增加着新概念,其中有些概念达到了最普遍的水平,便可以提升到哲学范畴中来。比如,信息论中提出的信息概念,系统论中的系统与要素的对立统一,都可以提升到哲学范畴体系中来。
  以上是从哲学方面看对于自然科学前沿问题进行哲学探索的意义。
  从自然科学方面看,对自然科学的前沿进行哲学探索的工作也是很有意义的。这个工作如果做得好,是可以帮助自然科学发展的。过去曾经发生过这种工作对自然科学的发展没有起到有利的促进作用,反而起了有害的促退作用的情况,这只是说明了这种工作曾经做得不正确,而不是说明这种工作根本不需要。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自然科学的前沿都是对自然界的更深更广的规律的理论探索,因此遇到的哲学问题更多,更需要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引。
  在对科学假说进行哲学评价时,有一个正确理解哲学世界观指导作用的问题。各种自然科学理论必然建立在某种世界观的基础上,所以,对之进行哲学评价,主要也就是进行世界观的评价。唯物辩证法是世界的最一般规律,是普遍适用的,但是也就是因为它讲的是最一般的道理,因此,对于自然科学假说来说,它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其容纳量是最大的,它可以容许极不相同的各种具体假说。在我国,往往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些学派或假说的主张者强调自己是合乎辩证法的,其它的学派或假说似乎就不那么辩证。其实,即使是相互对立的假说,情况也并不一定就是这样。比如,在地质学中,在讨论地球的运动形式时,只要不是主张地球是不变的,是没有其起源和灭亡的,没有任何矛盾的,不是认为地球发展的动力是精神作用,等等,那么,不管它是主张垂直运动为主,还是主张水平运动为主,就都是合乎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的。当然,一种科学假说合乎唯物辩证法的一般规律,只是一种起码要求。至于它是否符合客观的特殊辩证法,那就要看实践检验的最后抉择了。因此,对科学假说进行哲学评价就决不是什么判决。
  在各种自然科学假说并存竞争的过程中,科学工作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学派、假说,往往易于表现出某种不恰当的排他性。对这些假说的哲学评价就应力求全面性和灵活性,对各种假说的优劣加以具体分析,估计到各种可能性。特别是在某些假说之间,除了矛盾方面以外,往往存在不少相互补充的方面。例如,在生物进化学说中,达尔文主义和非达尔文主义之间,在地质学中,板块学说与其它传统学说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情况。
  在对科学前沿问题的哲学讨论中,当然也必须包括对唯心论、形而上学哲学观点的批评。比如,在大脑科学的研究中,我们就必须坚持意识是脑的功能的唯一正确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澳大利亚神经生物学家艾克尔斯主张的所谓“脑与意识相互作用论”,提出了“自我意识”的问题,提出了意识对脑的生理活动的反作用问题,这是很有意义的。但是,他把“自我意识”作为离开物质的独立的实体与脑发生相互作用,主张物质与意识(他所谓“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的二元论,就显然是错误的哲学观点。因为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无论是对外界客体,或者是对人的身体其它部分,或者是对大脑本身,都必须通过物质的中介。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物质的功能,不可能对其它物质,或者发生这一功能的物质本身,直接发生作用。意识的任何作用,都必然是大脑的某种机能状态,必然是大脑内部的物质相互作用的表现。
  当然,这种对错误哲学观点的批评不能是简单化的,而应该将错误的哲学观点和自然科学内容(即使是错误的假说成分)严格区别开来。对错误的哲学观点的性质应该进行具体分析。世界观方面的个别观点的错误,可能只是局部认识上的错误,不一定是唯心论,也不一定是有资产阶级的影响。应该进行充分的说理论证。
  这本论文集的主题是对当代自然科学发展前沿的问题进行哲学探索。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当代自然科学的一些最新的理论、假说,有深奥的内容。作者们试图作一些通俗的介绍,并作一些哲学讨论,相信会引起读者的兴趣。当然,这里并没有涉及自然科学前沿的所有问题。而且,大多数作者是哲学工作者,对自然科学内容的说明也可能有不够准确之处。我想,如果能引起我国更多的科学工作者来对这些前沿问题进行哲学的探索,那就更有可能真正起到哲学对科学的指导作用。
  
  (《科学前沿的哲学探索》,辽宁人民出版社将在年内出版。原序较长,本刊作了删节)
其他文献
读《埃仑诗集》    摆在我面前的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它那英中合璧的书名:英文是:“ISLANDPoetry andHistoryofChinese Immigrants on Angel Island1910-1940”;中文是四个漂亮的行书字:《埃仑诗集》。  封面封底:淡灰色的天穹和谈蓝海水相映衬,背景是天使岛(就是英文书名中的Angel Island)的依稀轮廓和一艘缓缓驶
葛亮  1978年生于南京,现居香港,作家、香港浸会大学副教授。哲学博士,毕业于香港大学中文系。著有长篇小说《朱雀》《北鸢》,小说集《七声》《戏年》《谜鸦》《浣熊》,文化随笔《绘色》等。近日出版新作小说《瓦猫》。  数年前,葛亮读曹雪芹的《废艺斋集稿》,其中一章是《南鹞北鸢考工志》,记载了风筝的扎、糊、绘、放“四艺”。这一章序言的末尾,曹雪芹写道:“以集前人之成。实欲举一反三,而启后学之思……汇集
选自《谢觉哉日记》      谢觉哉与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一起,当年被人们誉为“延安五老”。这五位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已离开了人世。每当我们提到他们的时候,心里不由得产生一种怀念和敬仰之情。  他们的著述,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献价值,而且也具有深刻的思想教育价值。《谢觉哉日记》就是这样一部好书。  《日记》记年久远,珍贵翔实。《日记》记录了谢老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四九年(中间有的日记在
2021年3月,冼妮娜在杭州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本刊记者 朱红羽/摄)  烟花三月,杭州市西湖区马塍路上绿树成荫。午间小憩后,82岁高龄的冼妮娜独自下楼,在吴侬软语间与相熟的邻里擦肩而过。她手里拎着一个鼓囊囊的布袋,又挎着单肩包,没有拄拐棍,也不乘电梯,看见《环球人物》记者就开心地打招呼,声音高高的,眼神亮亮的,讲话依然带有一丝西北口音。  冼妮娜是著名音乐家冼星海的独女,上世纪70年代末从大西北
2021年5月,孟于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百年歌声》节目录制现场。  孟于即将满100岁了。  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文艺节目中心《百年歌声》節目的录制现场,当她出现在《环球人物》记者面前时,散发着一种气场——充满斗志的、呈现出旺盛生命力的气场。她双眼中的神采并不因岁月而黯淡,似乎有种穿越时空的力量传递着战士特有的敏锐与坚定。这气场贯穿采访始终,某些瞬间甚至令记者分不清谁更年轻。  唯一让人
一位姓冯的南唐词人,关于他的名字,书上有两种写法:  一、冯延己——见《中国文学史》(人文版文科教材)、《唐宋词选释》(人文版)、《中国通史简编》(人民版)、《隋唐五代史纲》(人民版)、《中国人民大辞典》。  二、冯延巳——见《中国文学史》(人文版,文学所编)、《中国文学史》(中华版)、《词综》(上海古籍版)、《辞海》。  《新五代史》作“巳”。《新唐书》的编撰人欧阳修是崇冯氏为师的,冯延巳对他影
《科技导报》第一、二期评述    居住在美国的著名华裔科学家和华侨集资出版的中文杂志《科技导报》,已刊行两期。这个刊物内容丰富,执笔者均为有关专家。它的编辑部设在纽约州的石溪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柏克利,北京、广州和香港等地设有分社。该刊在香港印刷,向世界各地发行,目前在我国国内的发行总数为十万册。今后将在国内大量发售普及本,扩大海内外发行渠道,增设各地分社,并进一步筹集资金以支付每期数万美金的费用。从
《晚照楼论文集》内容精辟,反映了一位老学者多年的研究成果    马茂元先生为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之孙,又毕业于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一贯读书刻苦认真,根基扎实。例如唐诗五万首中,他几乎能背出二万首。《晚照楼论文集》为他的文学论文选集,虽然仅只十八篇,实则选自他的百余篇学术论文,内容相当精辟。  马茂元先生的论文,由于分析细腻深入,素为学界所重。如他写的《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论杜甫和唐代的七言律诗
2015年,时任国防大学教授的张召忠在北京家中接受采访。  今年4月23日是人民海军成立70周年的大日子。在年轻人云集的视频网站哔哩哔哩上,退役海军少将张召忠3月底就开始为海军庆生了——《张召忠说》连续录制了5期系列特别节目,年轻网友在节目里刷满了“弹幕”,感慨海军70年征程的不易与非凡。  张召忠为人民海军70周年大庆已经预热两年了。从2016年开始,他写的《进击的局座:悄悄话》以一年一部的速度
学子们离开文庙前一般会专门“求”个汉字带回家,文庙里常有身着越南传统服饰的老先生,用毛笔为人题写汉字。  几年前的一个夏日午后,我开车去河内老城区办事,到文庙路口时因交通拥堵无法通行。当我终于驶离时,忽然意识到那是去上香的学子和家长们——越南有考试前去文庙祈福希冀金榜题名的传统。河內文庙是封建时代越南的最高学府,至今还供奉着孔子和越南古代大儒朱文安等儒家圣贤。这里的匾额、楹联、碑文、题刻全用汉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