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是优良的有性繁殖群体品种,也是做普洱茶的优良品种。近年来,普洱茶越来越热,使得用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原料加工的普洱茶也越来越受一些普洱茶爱好者的追捧,勐海县茶农和企业在建立新茶园时,大都采用了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本文从茶果的采收、茶子的贮藏、苗圃地的建设、播种、苗圃管理等工序入手,详细地阐述了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的育苗技术,以供勐海县茶农育苗参考。
[关键词]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 有性系茶苗 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28-02
茶树有性繁殖在我国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茶树有性系繁殖具有简单易行、成本节省、适应性强等优点,而且以实生苗建设的茶园比用扦插苗建设的茶园寿命更长。因此,推广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有性系茶苗的育苗技术,对勐海县发展茶叶产业和提高茶叶产值等方面具有意义。
1、茶果的采收及茶子的贮藏
1.1 适时采收
茶籽品质的优劣,虽因品种固有特性,茶树的肥培管理情况和树势强弱等有关外,也与茶籽是否适时采收有密切关系。茶籽成熟的过程实际上是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水分逐渐减少的过程。成熟的茶果,果皮呈绿褐色或黄色,无光泽,有的果皮微裂开,种子壳硬脆呈棕褐色,有光泽。过早采摘,茶籽还没有成熟,含水量高,营养物质少,采下的种子容易干缩或霉烂而丧失生活力,能发芽的茶苗生长也不健壮。过迟采摘,则果皮开裂,种子大多落到地面,受到曝晒和潮湿的影响,种子内部贮藏的物质遭受损耗,也易引起霉烂和烂胚,丧失发芽能力,且拣拾落地茶籽,很费劳力。所以,采收茶果,应随茶果成熟早晚,及时、分区、分批采收,以保证茶果的质量。由于勐阿镇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的特点决定,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茶籽在10月初已开始成熟,一直延续到12月,都可开采。但是为了更好地节约成本和减少贮藏时间,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茶籽的采收一般在“霜降”前后10天进行。
1.2 茶籽的贮藏
①茶籽的拣取。茶果采收后,应摊开在干燥和阴凉避风的室内,避免日光曝晒与雨淋,摊放厚度5~10cm,应经常检查翻动,防止霉变。数日后茶果干裂,陆续脱壳。已脱壳的茶子要及时拣取。
②茶籽贮藏的条件。贮藏就是创造适宜的环境,控制茶籽的新陈代谢活动,使之缓慢进行,消除影响茶籽变质的一切可能因素,力争继续保持茶籽的生活力,提高发芽率。影响茶籽生活力的因素,主要是茶籽含水量、贮藏环境的温度、湿度、通气条件等。试验证明,含水量在30%左右的茶籽,贮藏在温度5~7℃,相对湿度60~65%,通风性良好的环境中的生活力更强。
③贮藏方法。贮藏茶籽的方法很多,依当地条件、贮藏数量、时间长短而不同。现在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有短期贮藏和长期贮藏。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一般采用短期贮藏的方法。可用麻袋装盛,放在干燥阴凉室内,斜靠排列,不要堆积。还可将茶籽摊放在阴凉干澡的房间内,摊放厚度约15cm左右,上用稻草掩盖,切忌摊放过厚和日晒,并经常检查翻动,以防种子温度太高烫坏种胚。
2.苗圃地的建设
2.1 苗圃地的选择
应选择地势平垣、背风向阳、土壤结构疏松、肥沃,无污染,排灌条件较好,交通方便,pH值4.5~5.5的微酸性黄壤或砂质壤土。若是种过瓜类,红薯,烟草等作物的地则不宜作苗圃。
2.2 苗圃地的整理
①整地。整地主要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全园深翻,深度在30厘米左右,不用耙平,让其在太阳下晒8~10天。第二次结合施肥进行,要求打细土坯,清除石块、草根和杂物。
②土壤消毒。为预防根结线虫及其它细菌感染,可在第二次耕作时,每亩撒3%呋喃丹颗粒5kg,然后进行深翻。也可在畦面上,用1%硫酸铜或波尔多液灌浇土壤,进行土壤消毒。
③施底肥。将饼肥、磷肥与人粪尿混合腐熟后,均匀撒施在地面,结合整地,埋入土中。用量为亩施底肥1500~2000公斤,腐熟厩肥或堆肥150~200公斤,过磷酸钙肥40~50公斤。
④开沟作畦。四周要开设排水沟,面积大的中间还要开设纵横排灌沟,沟宽40厘米,沟深20~25厘米。畦间也要开沟,即作排灌沟,又作走道,沟宽30~35厘米,沟深15~20厘米,畦宽110~120厘米,畦面要平整,便于铺面泥。畦面的方向以东西向最好,长度依地势而定。若苗圃地块大,可每隔8~10畦开一条排、灌水沟,沟底稍低于畦沟。
3.播种
3.1 茶籽的处理
茶籽的处理是为了促进茶籽发芽快而整齐,苗木健壮和提高成活力。勐阿镇群体大叶种的茶籽在播种前2~3天,将茶籽浸在加入多菌灵(含量50%)浓度为2.5~3%的清水中浸泡,每天换水一次,除去浮在水面的种子,取出下沉的种子作为播种材料。
3.2 播种时期
要使茶苗出得早、全、快、壮,掌握适宜的播种时期是一个重要环节。通常茶籽的播种期为采收当年的11月至翌年3月,应做到不违农时,掌握适宜的播种时期更为重要。实践证明,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茶籽的播种时期以当年11月至12月为好。
3.3 播种
茶籽的播种方式有穴播、条播和洒播等。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采用洒播方式,茶苗容易出土,生长整齐健壮,抗旱能力强,出苗率高。洒播的方式为均匀把处理好的茶籽洒在畦面上,400粒~450粒/m2。
3.4 铺面覆土:
沙壤质地一般覆土不超过4cm,半粘重土壤应在3~3.5cm为宜。
3.5 盖地膜:
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与湿度,促进茶子萌芽,把畦面全部浇湿后,及时在畦面上覆盖一层地膜。但必须在出苗时,及时掀去。也可覆盖一层茅草,约2~3cm厚。 4.苗圃管理
4.1 浇水:
水分管理是提高出苗率的关键。播后40~50天内必须经常检查苗圃土壤的含水量,保持面泥不现白。灌溉次数与数量要根据幼苗生长情况及气候情况而定。在茶苗幼嫩时,每次灌水量宜少,每次间隔日数也要少。茶苗长大以后,每次灌水量可增多,间隔日数也相应增多,灌溉水量以能保持土壤湿度在田向持水量70%以上为宜。灌溉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后如土壤板结,应进行松土,以防止水分蒸发及改进土壤通状况。水质要保持清洁,防止病菌感染,洒时避免重水冲刷。苗木发根后可结合补水及时施肥。
4.2 追肥
播后70~80天,种子开始萌发生根,即可开始追肥,施肥量由小到大。前期结合喷水进行,肥料浓度为0.5~1%的尿素水溶液或10%腐熟的人粪尿,以后浓度可逐渐加大,每隔15天浇施一次。到茶苗长到6~10厘米后,可于小雨天直接撒施尿素或浇施腐熟的人粪尿。晴天施肥后要及时浇水冲洗叶片。
4.3 除草
幼苗大量出土,杂草也普遍滋生,应及时除草,方法是用手拔除。拔草时要一手按住茶苗,一手拔草,防止拔松茶苗。要做到拔早、拔小、拔了,且拔草后及时浇水。
4.4 排水
在雨季雨量集中或遇大雨暴雨,造成田间积水,必须进行排水,如不及时排水的不但影响根系生长,而且还会使幼苗根系腐烂死亡,或减弱苗木生长势而使感染病害。
4.5 打顶
由于茶籽品质、水肥条件的差异性,造成茶树幼苗的出土时间不一致,也许有些幼苗已长到5cm高,一部分才刚刚出土,所以应把长得高的茶苗进行打顶,给后期出土的茶苗创造条件。当茶苗长到30cm时,也应从25cm处打顶,去除顶端优势,更有利益以后的移栽,提高成活率。
4.6 茶苗的移植前处理
为提高茶苗的抗病、抗旱能力,充分提高茶苗移栽的成活率,必须对茶苗进行移植前处理,即移栽前停止施肥,降低土壤湿度,让茶苗经受锻炼。
4.7 病虫防治
茶苗圃地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对已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防治。通常为害实生茶苗的虫害有茶蚜、卷叶蛾、小绿叶蝉、茶黄蓟马、金龟子、地老虎、大蟋蟀、白蚁等;病害有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褐根腐病、茶苗白绢病、茶芽枯病等。对勐海县危害最大的是茶苗根结线虫病和茶苗白绢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茶,是茶苗上一种威胁性病害。病苗根系受破坏,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地上部分发黄。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主要症状是茶苗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生在实生苗的根部,罹病茶苗主根或侧根上产生瘤状物,即虫瘿,小的似菜籽,大的如黄豆,表面粗糙,黄褐色,有时几个瘤状物融合在一起。病根畸形,常无须根。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大量落叶,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种植茶苗前,在盛夏期深耕土壤,将土壤中线虫耕翻至土表,使其在45℃以上烈日下曝晒,隔10天后再耕翻1次,以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茶苗白绢病茶苗白绢病是茶苗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症状为此病发生在茶苗近地面茎基部,病部初期呈紫褐色条斑,后变褐色,上生白色绢丝状膜层,并由茎部向土表扩展,后期其上形成油菜籽状菌核,菌核开始白色,后转黄褐色至褐色,最后病部皮层软腐,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直至全株枯死。防治方法:播种前用0.5%硫酸铜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
参考文献
勐海县茶叶载培技术
[关键词]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 有性系茶苗 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DF413.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0-0228-02
茶树有性繁殖在我国已有1700余年的历史,茶树有性系繁殖具有简单易行、成本节省、适应性强等优点,而且以实生苗建设的茶园比用扦插苗建设的茶园寿命更长。因此,推广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有性系茶苗的育苗技术,对勐海县发展茶叶产业和提高茶叶产值等方面具有意义。
1、茶果的采收及茶子的贮藏
1.1 适时采收
茶籽品质的优劣,虽因品种固有特性,茶树的肥培管理情况和树势强弱等有关外,也与茶籽是否适时采收有密切关系。茶籽成熟的过程实际上是营养物质的积累和水分逐渐减少的过程。成熟的茶果,果皮呈绿褐色或黄色,无光泽,有的果皮微裂开,种子壳硬脆呈棕褐色,有光泽。过早采摘,茶籽还没有成熟,含水量高,营养物质少,采下的种子容易干缩或霉烂而丧失生活力,能发芽的茶苗生长也不健壮。过迟采摘,则果皮开裂,种子大多落到地面,受到曝晒和潮湿的影响,种子内部贮藏的物质遭受损耗,也易引起霉烂和烂胚,丧失发芽能力,且拣拾落地茶籽,很费劳力。所以,采收茶果,应随茶果成熟早晚,及时、分区、分批采收,以保证茶果的质量。由于勐阿镇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的特点决定,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茶籽在10月初已开始成熟,一直延续到12月,都可开采。但是为了更好地节约成本和减少贮藏时间,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茶籽的采收一般在“霜降”前后10天进行。
1.2 茶籽的贮藏
①茶籽的拣取。茶果采收后,应摊开在干燥和阴凉避风的室内,避免日光曝晒与雨淋,摊放厚度5~10cm,应经常检查翻动,防止霉变。数日后茶果干裂,陆续脱壳。已脱壳的茶子要及时拣取。
②茶籽贮藏的条件。贮藏就是创造适宜的环境,控制茶籽的新陈代谢活动,使之缓慢进行,消除影响茶籽变质的一切可能因素,力争继续保持茶籽的生活力,提高发芽率。影响茶籽生活力的因素,主要是茶籽含水量、贮藏环境的温度、湿度、通气条件等。试验证明,含水量在30%左右的茶籽,贮藏在温度5~7℃,相对湿度60~65%,通风性良好的环境中的生活力更强。
③贮藏方法。贮藏茶籽的方法很多,依当地条件、贮藏数量、时间长短而不同。现在生产上常用的方法有短期贮藏和长期贮藏。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一般采用短期贮藏的方法。可用麻袋装盛,放在干燥阴凉室内,斜靠排列,不要堆积。还可将茶籽摊放在阴凉干澡的房间内,摊放厚度约15cm左右,上用稻草掩盖,切忌摊放过厚和日晒,并经常检查翻动,以防种子温度太高烫坏种胚。
2.苗圃地的建设
2.1 苗圃地的选择
应选择地势平垣、背风向阳、土壤结构疏松、肥沃,无污染,排灌条件较好,交通方便,pH值4.5~5.5的微酸性黄壤或砂质壤土。若是种过瓜类,红薯,烟草等作物的地则不宜作苗圃。
2.2 苗圃地的整理
①整地。整地主要是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全园深翻,深度在30厘米左右,不用耙平,让其在太阳下晒8~10天。第二次结合施肥进行,要求打细土坯,清除石块、草根和杂物。
②土壤消毒。为预防根结线虫及其它细菌感染,可在第二次耕作时,每亩撒3%呋喃丹颗粒5kg,然后进行深翻。也可在畦面上,用1%硫酸铜或波尔多液灌浇土壤,进行土壤消毒。
③施底肥。将饼肥、磷肥与人粪尿混合腐熟后,均匀撒施在地面,结合整地,埋入土中。用量为亩施底肥1500~2000公斤,腐熟厩肥或堆肥150~200公斤,过磷酸钙肥40~50公斤。
④开沟作畦。四周要开设排水沟,面积大的中间还要开设纵横排灌沟,沟宽40厘米,沟深20~25厘米。畦间也要开沟,即作排灌沟,又作走道,沟宽30~35厘米,沟深15~20厘米,畦宽110~120厘米,畦面要平整,便于铺面泥。畦面的方向以东西向最好,长度依地势而定。若苗圃地块大,可每隔8~10畦开一条排、灌水沟,沟底稍低于畦沟。
3.播种
3.1 茶籽的处理
茶籽的处理是为了促进茶籽发芽快而整齐,苗木健壮和提高成活力。勐阿镇群体大叶种的茶籽在播种前2~3天,将茶籽浸在加入多菌灵(含量50%)浓度为2.5~3%的清水中浸泡,每天换水一次,除去浮在水面的种子,取出下沉的种子作为播种材料。
3.2 播种时期
要使茶苗出得早、全、快、壮,掌握适宜的播种时期是一个重要环节。通常茶籽的播种期为采收当年的11月至翌年3月,应做到不违农时,掌握适宜的播种时期更为重要。实践证明,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茶籽的播种时期以当年11月至12月为好。
3.3 播种
茶籽的播种方式有穴播、条播和洒播等。勐阿镇大叶群体品种采用洒播方式,茶苗容易出土,生长整齐健壮,抗旱能力强,出苗率高。洒播的方式为均匀把处理好的茶籽洒在畦面上,400粒~450粒/m2。
3.4 铺面覆土:
沙壤质地一般覆土不超过4cm,半粘重土壤应在3~3.5cm为宜。
3.5 盖地膜:
为了提高土壤温度与湿度,促进茶子萌芽,把畦面全部浇湿后,及时在畦面上覆盖一层地膜。但必须在出苗时,及时掀去。也可覆盖一层茅草,约2~3cm厚。 4.苗圃管理
4.1 浇水:
水分管理是提高出苗率的关键。播后40~50天内必须经常检查苗圃土壤的含水量,保持面泥不现白。灌溉次数与数量要根据幼苗生长情况及气候情况而定。在茶苗幼嫩时,每次灌水量宜少,每次间隔日数也要少。茶苗长大以后,每次灌水量可增多,间隔日数也相应增多,灌溉水量以能保持土壤湿度在田向持水量70%以上为宜。灌溉应在早晨或傍晚进行,灌溉后如土壤板结,应进行松土,以防止水分蒸发及改进土壤通状况。水质要保持清洁,防止病菌感染,洒时避免重水冲刷。苗木发根后可结合补水及时施肥。
4.2 追肥
播后70~80天,种子开始萌发生根,即可开始追肥,施肥量由小到大。前期结合喷水进行,肥料浓度为0.5~1%的尿素水溶液或10%腐熟的人粪尿,以后浓度可逐渐加大,每隔15天浇施一次。到茶苗长到6~10厘米后,可于小雨天直接撒施尿素或浇施腐熟的人粪尿。晴天施肥后要及时浇水冲洗叶片。
4.3 除草
幼苗大量出土,杂草也普遍滋生,应及时除草,方法是用手拔除。拔草时要一手按住茶苗,一手拔草,防止拔松茶苗。要做到拔早、拔小、拔了,且拔草后及时浇水。
4.4 排水
在雨季雨量集中或遇大雨暴雨,造成田间积水,必须进行排水,如不及时排水的不但影响根系生长,而且还会使幼苗根系腐烂死亡,或减弱苗木生长势而使感染病害。
4.5 打顶
由于茶籽品质、水肥条件的差异性,造成茶树幼苗的出土时间不一致,也许有些幼苗已长到5cm高,一部分才刚刚出土,所以应把长得高的茶苗进行打顶,给后期出土的茶苗创造条件。当茶苗长到30cm时,也应从25cm处打顶,去除顶端优势,更有利益以后的移栽,提高成活率。
4.6 茶苗的移植前处理
为提高茶苗的抗病、抗旱能力,充分提高茶苗移栽的成活率,必须对茶苗进行移植前处理,即移栽前停止施肥,降低土壤湿度,让茶苗经受锻炼。
4.7 病虫防治
茶苗圃地要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对可能发生的病虫害进行预防,对已发生的病虫害要及时防治。通常为害实生茶苗的虫害有茶蚜、卷叶蛾、小绿叶蝉、茶黄蓟马、金龟子、地老虎、大蟋蟀、白蚁等;病害有茶苗根结线虫病、茶褐根腐病、茶苗白绢病、茶芽枯病等。对勐海县危害最大的是茶苗根结线虫病和茶苗白绢病
茶苗根结线虫病茶,是茶苗上一种威胁性病害。病苗根系受破坏,影响养分和水分的吸收,地上部分发黄。严重时全株枯萎死亡。主要症状是茶苗根结线虫病是由线虫引起的一种病害,发生在实生苗的根部,罹病茶苗主根或侧根上产生瘤状物,即虫瘿,小的似菜籽,大的如黄豆,表面粗糙,黄褐色,有时几个瘤状物融合在一起。病根畸形,常无须根。地上部分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片发黄,严重时,大量落叶,全株枯死。防治方法:种植茶苗前,在盛夏期深耕土壤,将土壤中线虫耕翻至土表,使其在45℃以上烈日下曝晒,隔10天后再耕翻1次,以杀灭土壤中的线虫。
茶苗白绢病茶苗白绢病是茶苗上常见的一种病害。主要症状为此病发生在茶苗近地面茎基部,病部初期呈紫褐色条斑,后变褐色,上生白色绢丝状膜层,并由茎部向土表扩展,后期其上形成油菜籽状菌核,菌核开始白色,后转黄褐色至褐色,最后病部皮层软腐,地上部分叶片变黄枯萎,直至全株枯死。防治方法:播种前用0.5%硫酸铜液,或50%多菌灵500~800倍液进行土壤消毒。
参考文献
勐海县茶叶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