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的香味(下)

来源 :读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x8113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一六六九年,苏莱曼·阿雅·穆斯塔法·拉撒,奥斯曼帝国特命全权大使,受帝国苏丹穆罕默德四世的任命,来到太阳王路易十四坐镇的巴黎。他只是听从上命,全未想到,自己将导演一出在后日脍炙人口的咖啡喜剧。
  在这一时刻的前后,咖啡把政治史搅拌得全如轶事。
  一百多年前,奥斯曼曾有过一次妄举。它的目标或野望,是在确保了东地中海的制海权之后,进而夺取远在巴尔干半岛背后地处东西文明接点的,被土耳其人称为“金苹果”的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首都维也纳,把边界推至欧洲中部。为摘下这颗金苹果,一五四一年奥斯曼军队兵临匈牙利布达城下。
  奥斯曼土耳其人平定匈牙利的过程,充满了东方的睿智。布达城的将领显贵们接到邀请,参加称为“和平的交涉”的宴会。在享受过令人眼花缭乱的东方美食之后,客人们准备告辞。主人说:还有一道,姑且叫它黑色的汤吧,请贵宾多留片刻。
  端上的是漆黑浓甜的咖啡。最后,待咖啡饮罢、客人告辞时,布达城已经被奥斯曼精锐的新军(Yani-cheri)解除了武装。通向“金苹果”的最后一道篱笆被拆除了。而匈牙利语中的“黑色的汤”一语,含义也固定为:“最后发生的是坏事。”
  苏莱曼·阿雅出使法国的背景是什么?
  此时,奥斯曼帝国用“黑色的汤”制服了匈牙利(一五四一)、在与威尼斯的拉锯战中夺得了塞浦路斯(一五七三)、更获取了地中海的克里特岛。土耳其人早已毫无停滞于骑兵或陆军时代的形象。它的造船业和海军震惊欧洲:木材从黑海的森林砍伐、金属从摩尔塔瓦出产、造船技术正是由宿敌威尼斯人提供、甚至水兵也并非不惯海船的土耳其人,而多由挣钱谋生的意大利或希腊基督徒充当。
  虽然没有取胜、但却给了欧洲以永不磨灭印象的、一六八三年第二次对维也纳的著名围困,此刻已经发动。向金苹果出发的先锋,后日看来,就是土耳其的美男子苏莱曼·阿雅。十四年后大军即将合围金苹果,此刻苏莱曼·阿雅作为大使来到巴黎,为的是揣摩和影响法兰西。
  一六六九年十一月在凡尔赛宫举行的路易十四对奥斯曼大使苏莱曼·阿雅的接见仪式,据记载是这样的:
  大厅里极尽法兰西的繁华。路易十四正服冠戴,帽子上嵌一颗价值一千四百万金的大钻石。列席的贵族们,也浑身都是珠宝金银。王座置于巨大的长廊尽头,两侧满饰着丝绸绒毯、宝物珍玩。苏莱曼·阿雅视若不见,微笑步过长廊。这位大使只穿一袭白色长袍,宛如沙漠中的驼队行商。他无论举手投足,风度身份,使满堂宾客不禁叹羡。他走过大厅,在路易十四面前站住,取出国书呈上,并要求即席宣读。国王答曰容读后再作回复。大使对国王受书之际未曾起立提出抗议。路易答风俗不同不必介意。大使坦然退出大厅,凡尔赛宫的马车把他送回巴黎。
  次日起,咖啡外交开始了。
  这里的人们马上被那土耳其人迷住了。他快乐地接待客人,按照祖国的习惯,招待人们品尝咖啡。在巴黎的上流社交界,咖啡的最初一口对谁都是苦的,但若是为了体验遥远东方的异国情调世界的快乐,又实在太是值得。家具、壁毯、装饰,一切都让人联想君士坦丁堡最丰足富裕的居住。这里根本没有椅子。倚着地板上松软的靠垫,虽借助翻译,须知这是用从未体验过的放松姿势与主人交谈!裹着鲜艳的土耳其衣裳的、年轻而且貌美的仆人,向贵妇人递上饰有金穗的大马士革织造的小餐巾,穿梭般给女客手中据说是日本造的瓷杯里添上咖啡。也许人们陶醉的不过是对东方异国情调的幻想,但不管怎样,在十四年后维也纳就要被攻打的紧迫形势下,咖啡在巴黎的上流社会开始了流行。
  迷醉名誉的宰相卡拉·穆斯塔法发动的第二次围攻维也纳战役,最终以失败告终了,金苹果与东方因之永远地失之交臂。有趣的是,令欧洲谈虎色变的“新军”辎重里,居然运送着巨量咖啡,显然土耳其人没有设想失败。原先他们只认真地担心:在没有Kahve-hane的蛮荒维也纳,若无咖啡的享受可怎么办。
  是由于苏莱曼·阿雅的咖啡外交?反正路易十四一个兵也没派。西方赢得这一仗,靠了一名间谍。名叫凯沃尔克·克尔西茨基的这个人,原是黎凡特商人的翻译,会说土耳其语。他潜过战线,为德意志和波兰的联军取得了联络。
  奥斯曼大军败退时扔下了大量辎重,其中包括咖啡。趁着别人不懂咖啡的贵重,这名间谍在战后请赏时,指着口袋,要求赏给他土耳其人扔了的那些黑豆子——这就是位于维也纳市中心的、第一家咖啡馆的缘起。
  至今回顾围攻维也纳的旧事,仍能感觉其中一股壮大。军事实力等无需赘论,仅一种凝缩于咖啡中的罕见自信,给人的记忆留下了难忘的痕迹。
  
  二
  
  话分两支: 咖啡最初在欧洲,并没有受到苏莱曼·阿雅时那种青睐。相反,欧洲不存在如伊斯兰世界那样支撑咖啡商品形象的思路和观念,如比喻咖啡为“黑色的渗渗泉水”的那种内心喜爱。咖啡初入伦敦时,甚至曾被市民以“散发恶魔的臭味”为由,上告政府取缔。
  最盼望咖啡能被人接受的,并非种植咖啡的阿拉伯人,而先是黎凡特商人、后是荷兰的东印度公司。这家一六○二年创设的公司,早在一六四二年就把三万两千公斤摩卡咖啡运入印度加尔各答,一六六三年起咖啡定期输入荷兰。
  值得提醒的是:荷兰人并不喝咖啡。他们要把它运到哪儿呢?——南亚和东南亚。因为当时通过麦加和麦地那,对咖啡的认知和喜爱,已流传阿拉伯以外的穆斯林世界。其中潜在的,正是商人们追求的、两地间巨大的价格差。
  能不能把这种黑色摇钱树在别的地方也种活呢?暴利的催促,使荷兰商人对他们的南亚殖民地动了脑筋。先是在锡兰,接着一六八○年在印度尼西亚的爪哇,摩卡的咖啡树移植成功。一七一二年,最初的八百九十四磅爪哇咖啡,被装船直运阿姆斯特丹。咖啡的殖民地时代开始了。
  《咖啡转,世界史也转》的作者在以后的叙述中,显示了锐利的批判精神。他写道,荷兰商人抛弃了——把咖啡从阿拉伯商人手中尽可能便宜地买来、再把它尽可能高价地卖出的方法。一旦咖啡在他们的操纵下“生产”出来,咖啡就变了。荷兰东印度公司并没有对爪哇的上层施以暴力。毋宁说被选择的是与土著上层的勾结,即让他们用现金购买有关咖啡种植的一切权利。对爪哇的权势阶层而言,殖民主义意味着巨大的利益。既然确保了特权,他们就挥舞鞭子,驱赶庶民去给荷兰人种咖啡。
  爪哇农民或者无偿地在种植园劳动,或者把自家农田改种咖啡,按荷兰人的价钱出卖咖啡豆。东印度公司规定:一皮扣尔(约一百二十五磅)咖啡付四点五达拉,而往往农民只能拿到一半。收购却是“大斗入”,一皮扣尔居然满填一百八十磅。其间的差额,被殖民地的官员、买办与庄园主分而食之;其间的苦痛,唯咖啡农才能尽知。
  荷兰的财富在迅速聚集。最初十五年,爪哇向欧洲运出了咖啡一百五十万磅;一八五五年记录的数量,已经是一亿七千万磅!
  这是陌生而恐怖的种植园。这是苦涩的“咖啡”,而不是果腹的稻米。从来要生存必须吃稻米,但如今若想活下去就必须放弃稻田、双手捋下不能吃的苦豆。原住民的自然经济,被资本破坏了。这是使饥饿在富庶的稻米之乡蔓延的破坏。自被迫改种咖啡后,爪哇出现了饥荒。
  咖啡,已不再是天方苏菲的夜谭。最初在也门,沙孜林耶在饮用咖啡前,先有过特殊的精神欲求的设定。但欧洲人手中的咖啡不同,它和欧洲殖民主义的黑暗历史浸泡一缸,成了对自然与人心横加破坏的代表性商品。
  但咖啡被异化的路,才刚刚开始。
  
  三
  
  从一六七二年开始,就宛如与苏莱曼·阿雅大使的咖啡外交相呼应,先后两次有亚美尼亚人在巴黎,摹仿伊斯坦布尔的咖啡馆(hane)开店。但门可罗雀,维持不能。后一家店卖给了自己的店员,一个波斯人;他根据家乡把咖啡馆称作“认识的学校”的思路,把店挪至知识分子汇集之处,总算勉强经营。
  而在前一家亚美尼亚店里打工的西西里人普罗蔻波·德·格尔代洛,却一举奠定了咖啡在法国的地位。西西里是个与阿拉伯世代纠缠的地方,也是冰激凌的产地。普罗蔻波对咖啡其物深知三昧,他先后推出了冰激凌、兑红茶咖啡,并把一处公众浴场改造成豪华的社交天堂。为粉碎当时英法女界盛传的、咖啡阻碍性能力的流言,他还与前后两任妻子共生了十二个孩子,此即一六八九年开业、在巴黎大名鼎鼎、甚至成为启蒙主义时代标志的“普罗蔻铺”。
  又一个对伊斯兰着迷的孟德斯鸠,著作了一本《波斯人的信》,盛赞咖啡。他夸张地说,从普罗蔻铺出来的文人,才气增加了四倍。
  咖啡馆成百地增加,巴黎已快变成一个大咖啡馆,虽然天主教神父仍在说“咖啡镇压情热的火焰、对立誓坚贞的人是绝好的援助”。一方,顽固认定咖啡具有毒性的法国人,发明了兑奶、奶煮咖啡以“解毒” 的喝法——这便是日本所谓咖啡·奥莱(コ一ヒ一オ一レ)、西班牙的咖啡共奶(café con leche)的肇始。而过去,从阿拉伯到土耳其,咖啡是不加奶的。
  咖啡完成了形象的更换。各种的标签,诸如“反色情的理性饮品”、“清醒的利口酒”在普及,欧洲以它的方式改造文化,从口味到精神,一切都在渐渐远离其源头。
  陆军大尉德·库留渡过大西洋把咖啡苗运到马提尼克殖民地一事,是法国的英雄故事。据说,库留读了孟德斯鸠的《波斯人的信》后,萌生了在自己任地马提尼克种咖啡的念头。荷兰有“东印度”,而法国人有“西印度”。一七二三年库留从南特港起锚,把用玻璃罩子保温的咖啡灌木,运到了马提尼克。三十六年后,马提尼克和瓜达卢普两地就输出了一千一百二十万磅咖啡。一七五九年,海地、马提尼克、瓜达卢普的咖啡产量,分别是七千万、一千万、七百万公斤。
  从此发端的、法国在加勒比海诸岛殖民地的咖啡种植,很快就获得了不断膨胀的产量。又是嗅到了其中的暴利气味,早早在一七三二年马赛商人就与法国印度公司签订契约,攫取了向黎凡特地域倒卖咖啡的输入权。他们的思路很简单:把价格压低到摩卡之下,必有暴利。
  法国殖民地咖啡开始了向中东的倒流。一七三六年,九万皮阿斯特(货币名)咖啡,运进了叙利亚名城阿勒颇。若再抄录,会引出更多生疏的度量衡或货币名,总之,法属西印度产咖啡因为它的低价,席卷了法国及欧洲,直至奥斯曼领的小亚细亚、波斯、亚美尼亚。不仅在法国已是富人喝摩卡、穷人喝马提尼克(价格仅为摩卡的四分之一),就连奥斯曼首都伊斯坦布尔的咖啡之家,也把摩卡和西印度咖啡混起来喝了!
  德·库留得到大大称颂,加官至瓜达卢普总督。他开发的咖啡岛,被法国称为“幸福的马提尼克”。只不过,“幸福”是用低贱的黑色生命垒筑的。
  《塔曼果》是梅里美勾勒法国人贩奴经纬的、一部伟大的小说。当时法国奴隶贸易的中心是南特。小说中的奴隶船,就设计为从南特出发驶向马提尼克。现在这些细节好懂了:白人船长打量着魁梧的塔曼果说:“这样一条大汉,若能把他安全无事运到马提尼克岛,我至少能卖三千法郎!”
  在马提尼克还诞生了弗兰茨·法农,一个重要的思想家。他后来献身于阿尔及利亚的独立解放,思想却萌芽于少年时在故乡的生活。
  紧接马提尼克为法国种咖啡的,是海地。
  法国大革命时的一七八九年,几项重要的数字集中在海地: 这一年有超过一千五百条船入港; 这一年从海地运到法国的咖啡,达到了八千万磅;也是在这一年,海地的人口约为五十五万,其中白人四万、混血人九万、黑人四十五万二千;这一年,拥有黑奴但没有权力的混血人,开始争取政治地位。他们在拒绝给黑奴以人权及公民权的立场上,与白人毫无二致。
  Aroma,这个词已不能只译成“香味”。它包含的,已不仅是东方异国的情调之香。这个美丽的词与血腥、苦役、罪恶、奴隶等词语纠缠,也与甘蔗、白银等物品捆绑,被投入了世界史。
  残酷的奴隶役使、极端的种族歧视,招致了革命的报复,何况正是在革命的时代。一七九一年,在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下,大规模的黑人起义在海地爆发。六百个咖啡种植园、二百个甘蔗种植园、二百个棉花种植园一起被付之一炬,烈火照亮了加勒比海。黑非洲的原始宗教对抗着霸道的白人一神教,领袖是黑奴勇士杜桑·卢维杜尔,口号是“往日的自由”。
  罗伯斯庇尔率领的国民公会宣布废止黑奴,给予黑人以人权和公民权。但是法属海地不单和西属多米尼加共处一岛,而且与英属牙买加也近在咫尺。被赶出来的种植园主们请求西班牙和英国干涉,于是海地同时与英、西、法三个强国战斗,并宣布了禁止奴隶制度的海地宪法。
  刚刚夺取了皇冠的拿破仑不承认海地宪法。一个马提尼克大种植园主的女儿不是别人,正是他的皇后、常上电影的约瑟芬。拿破仑懂得什么是殖民地财富。他决定让马提尼克和瓜达卢普恢复黑奴制,并朝海地派去了五十四条军舰。杜桑·卢维杜尔被诱捕,后送到巴黎处死。
  一八○四年,伴随着十九世纪的开幕,海地宣告独立,残存的法国人“携奴”逃到古巴,又把奴隶制惨淡经营了百年。
  至今,海地革命被评价为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先驱。
  
  四
  
  十九世纪以后的咖啡故事,简述之,大概有这些要点:
  粉碎了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拿破仑,宣布封锁大陆。
  这对德国人可是“苦”难。因为接受土耳其人的习惯,那时德国人已离不开大量加糖的咖啡,如巴赫的《咖啡合唱》中女高音就引吭高歌:“咖啡,你比一千个吻还甜!”德国无论如何也要冲破拿破仑造成的无糖无咖啡的境遇,于是认真地开始了咖啡代用品和蔗糖代用品的研究。
  拿破仑和作为帝国的法国,最终失败了。马克思总结说:拿破仑封锁大陆政策造成的严重的咖啡与砂糖的匮乏,是驱使德国人起义赢得后来辉煌解放战争的基础。因此,“咖啡和砂糖在十九世纪显示了它们世界史的意义”(《德意志意识形态》)。
  后来,连我们也熟知拿破仑法国在莫斯科的惨败,但多数人没留意俄军乘胜进驻了巴黎。俄国乃是一个红茶国。一些法国人(估计一定是那些黎凡特商人的同胞)马上把咖啡馆改成经营红茶。俄国军人总是牛饮,且性情急躁,常拍着桌子粗声大呼:“Быстро!”(快点!读“贝斯特洛”)于是法都巴黎到处都出现了叫做“贝斯特洛”的红茶馆,与咖啡屋相映成趣。
  ——当然,一七四七年德国科学家发现的甜菜糖,和随后试验成功的甜菜榨糖,意义要比德国造代用咖啡更大; 但是德国从此决心向东非开拓殖民地,却逐步使欧洲列强瓜分殖民地的矛盾激化。
  德国嘱托科学家寻找合适的栽培地,最初被选中的是东非的乌桑巴拉地区。德国鲁尔区的产业主们显示能力,在咖啡园和海岸间修建了东非铁路,并导入了资本主义之精华,即工资计酬的劳资制度。但毫无效果,甚至在一九○五年招致了叫做“马基马基”(神圣的水)的黑人起义。德国人以“高科技”的机关枪,以及最原始的饥饿战来镇压,杀死和饿死的黑人达七万五千,镇压后,德属殖民地南部只剩下了一千余人。
  但固执的德式殖民主义并不放弃。又被选中的,是海明威小说描写的乞力马扎罗山的南麓;一块希腊、意大利、英国人均有染指的土地。到一九一四年,此地已有种植园一百处,咖啡树二百八十四万余株。接着德国人挺进的又一块土地,是面临着维多利亚大湖的布寇巴。后来,布寇巴咖啡在欧洲诸大咖啡进口港赢得了畅销,其原因是它盗用了“摩卡”的金字招牌。
  此时的摩卡怎么样了呢?进入了二十世纪的摩卡,早已失尽了数百年来的繁华和富饶。在资本魔手栽种的咖啡压迫下,它此时命陷垂危。昔日热闹的港口渐渐淤塞,鳞次栉比的商馆已是废墟。这座以香味和东方的浪漫闻名的古城,变做了一个只有四百人口的海边村落。
  
  五
  
  拿破仑封锁大陆的另一个作用,是催生了巴西国。确切地讲是:拿破仑命令葡萄牙,不许让英国佬使用任何一个葡控港口,而葡不听,于是拿派兵打葡,占领了里斯本。葡王不得已逃到了大西洋彼岸的西印度殖民地,临时流亡。因此须知,里约热内卢也就充当了宗主国葡萄牙的首都达十四年之久。待到拿破仑灭亡,葡王回辇欧洲,巴西的大庄园主们不愿交出代理首都期间获得的权力和利益,于是一场阴谋被策划,留守里约的儿子率领巴西向老子宣布独立,是为今日巴西。
  一七二七年,仅在法国军官德·库留把咖啡带入加勒比海之后四年,巴西开始了它的咖啡种植。真正使咖啡的话题具备世界史规模的,乃是巴西。得天独厚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使巴西咖啡的生产异常顺畅。到了二十世纪初的前十年,巴西咖啡已经占据了世界产量的四分之三,90%的巴西人口与咖啡生产有关,巴西外汇收入的90%是咖啡收入,于是葡萄牙人吹嘘说,咖啡讲的是葡萄牙语。
  一九一八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全世界都堕入了萧条的深渊。而巴西却因为美国突然兴起的、清教徒式的禁酒风,使得一直与酒精互相对抗的商品咖啡获得了热卖。但是在危机的乌云下,海市蜃楼转瞬即逝—— 一九二九年,巴西追随它的资本主义诸胞兄,迎来了史称大萧条的溃败。
  这一年大批咖啡树恰恰到了结果期。大丰收带来了大灾难,巴西政府决定采取销毁政策:政府对出口咖啡课以100%的重税,用这笔钱购买积压在库的咖啡,然后将之倾入大西洋,就像传诵的一些国家,把牛奶倒入大海一样。同时,成了过剩产品的咖啡被当成煤烧锅炉;有一帧摄于一九三二年的著名新闻照片,拍下了几个火车司机挥舞大铁锹,把堆起的咖啡豆铲入炉膛的场面。
  在二十世纪,一条沿着赤道的“咖啡环带”已经在地球上形成。南方的咖啡出产国,供给着北方的咖啡消费国。到了你我也喜欢喝咖啡的上世纪八十年代,不管你信不信,书上确实这么写着:咖啡的年输出总额居然达到了一百二十亿美元,在世界贸易中排在第二位,仅在石油之后。
  
  结语
  我亲眼目击过,几个中国人在东来顺宴请一对欧洲教授夫妇。饕餮之后,夫人想喝一杯咖啡。餐馆服务员已经摇头说没有,但热情的老板不愿让外宾扫兴,命令冲了自用的雀巢,给客人端来。
  不想,夫人抿了一口,突然怒气上冲!席间气氛骤然一变。
  我懂得:不是味道好坏,是咖啡受到的侮辱,使她不能容忍。
  那招致嗔怒的、东来顺服务员冲出的咖啡,可用四个字形容:甜腻温吞。确实农民口感,但也正是中国流行的口味。
  丈夫觉得脸上挂不住了,赶紧拦住想发作的夫人,连连打岔,打着圆场。
  我常忆起那一天,那位夫人令人回味。
  在她的冲动中,有一丝数典忘祖的滋味。或许她从来把咖啡当做国粹,而忘了咖啡的东方出身,和这么长的故事。
   二○○九年三月十日草就
  (《咖啡转,世界史也转》,臼井隆一郎著,日本中央公论社一九九三年版)
其他文献
二0二0年伊始,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而作为抗击疫情的一个小插曲,由女性医务人员卫生护垫供给不足引发的网络讨论,则让我们再次见证在人类文明已有如此发展的今天,女性基于生理性别所承受的别样委屈。  在中国,奔赴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中有超过60%是女性,在美国这个数字约为78%。在全世界普遍肯定女性医务人员对抗疫工作的贡献,并倡导发挥女性性别优势、积极服务公共卫生事务时,卫生护垫这种在大众视野中通常
回顾历史,确实总不免会有某种悲壮的味道。  反观自西方启蒙时代、工业文明确立以来的历史,英法等欧美先进国家所确立的资本主义制度辅以十七、十八世纪工业革命所塑造的新型文明,确实带给自然、人类和世界历史诸多重大的改变。然而,人们最终发现,这些改变所带来的远非笃信理性的启蒙思想家所憧憬的“解放”,在许多人眼中,启蒙所带来的是危机,甚至是绝望。启蒙(现代性)留下的是一个近乎灾难性的世界——一个充满生态危机
散文是直接使用普通语言的艺术。它又更多地属于个人,很难像报告文学和纪实文学那样大幅度地关注现实。所以很自然地它置身在这几年的文学大潮和新潮之外,显得冷清。  但这或许正是一件幸事。  “五四”散文是现代汉语之母,是现代汉语的原初语言。而在今天还能够原原本本使用普通汉语写作的,就只有那既不够资格窥探现代和后现代的文学堂奥,又没有能力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今日的散文了。  散文是交谈与倾听的艺术。散文是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政治事件。然而,在给持续了两千年之久的王朝体制(皇帝政治)画上句号这点上,它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局限于近代这一时段而显得更为深远长久。在辛亥革命已经过去百年的今天,所要求的是以百年、千年为单位,从宏观的视野上给辛亥革命在中国史上进行定位。换言之,对现在的我们而言,有必要通过辛亥革命来重新思考整个中国史中的“近代”意义。这项工作不仅与辛亥革命本身,也与将有关中国
听朋友说,华西村有一景,所以利用春节前的假期到江阴华西参观。参观也是瞻仰,三四十尊塑像,虽然制作的工艺说不上是一流的,倒是有我一直以来崇敬的人物。  所塑的群像分别矗立在相邻的几块草坪的周边,分明是一个雕塑园,然而华西人称它为“信仰大观园”。事关信仰,肃然起敬,但是接下来的场景让人惊讶、忍俊不禁。最先看到一组塑像:依草坪边缘而立,依次是袁崇焕、萧何、商鞅、林则徐、海瑞、包公、岳飞、薛仁贵、穆桂英。
想象与现实之间总是有距离的。从历史上看,西方对东方的想象经历了一个从神秘、富饶到纷乱、落后的转变过程,与之相伴的,则是西方人逐渐兴起的对于东方地理图景与历史遗迹的博物学兴趣,这在很大程度上开启了近代对于东方世界的考察与探险活动,并衍生出诸多神奇的故事。当然,在这些行动的背后,始终存在着一个认识论层面的巨大关联。对此,正如萨义德所指出的,东方实际上跟西方一样,都具有自身的历史以及思维、意象和词汇传统
慈善与工业化,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但二者在近代中国的历史上却有着不同寻常的内在关联:相当一部分工业化所需要的资金,主要是采用慈善赈济的模式加以筹集;不少工业化的主持者,则是义赈领袖们集体转化而来。对于这一向来不為人所注意的历史事实,朱浒有关近代义赈的研究(主要是《地方性流动及其超越:晚清义赈与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和《民胞物与:中国近代义赈》两书)予以了充分揭示。招股、慈善与信用  首先来看资金问题
桃花刚刚整理好衣冠,就面临了死亡。  四月的歌手,血液如此浅淡。  但桃花的骨骸比泥沙高一些,  它死过之后,就不会再死。  古老东方的隐喻。这是预料之中的事。  生命在轮回中繁衍并且死去,犹如诗歌的变形记,词语的尸骨与感性的妖魅同时绽放于文本与创造的过程之中。仿佛前世的命定,我们无法躲避它闪电一样光芒的耀目。多年以后,诗人用自己的生命重写或刷新了这些诗句,赋予了它们以血的悲怆与重生的光辉。  我
在历史学家与社会网络研究者之间存在着罗纳德·伯特(RonaldBurt)所言的“结构洞”(Structural Hole),即不同的网络架构中间、群体和群体之间存在隔阂。打破群体隔阂、填补空缺的人往往被视为以更多创新想法从固有思维中脱颖而出的“中间人”,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尼尔·弗格森(Niall Ferguson)本人恰恰就是这种处于结构洞之间的“中间人”。正如他的《广场与高塔—网络、阶层与全球权
年初以来,新冠病毒肆虐全球,在有效疫苗研制成功之前,禁足成为很多疫区国家与个人的自觉或无奈的选择。四月十八日,在世界卫生组织和全球公民公益组织的合作下,美国著名歌手LadyGaga 策划发起了名为“One World: Together At Home”(一个世界,一起在家)的大型线上特别慈善音乐会,参与度与募集资金皆创世界新纪录。  “一个世界”,确实,在新冠病毒面前,所有国家被还原为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