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技术具有直观性、生动性、形象性,可以使学生产生兴趣,耳目一新,从而更好地接受和掌握原本抽象、枯燥的内容,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此,研究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整合具有其必要性。本文基于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现状,探究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整合。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整合
在没有出现多媒体之前,教学是“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时代,教师注重教学的灌输,教法比较单一,陈旧,枯燥,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是十分抽象的,传统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出现了多媒体,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烈,彻底改变了数学课堂的低效状况。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现状
现代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减轻学习难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确实都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进行整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喧宾夺主,忽视师生互动等等。因此,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不断探索,更好地整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
二、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整合
1、激发兴趣,深化认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就应该靠多媒体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解数学的枯燥无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发自内心地乐于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接受新知识点,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
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2、把握契机,创设情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契机,创设一定的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励学生、唤醒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述一个故事,播放一段录像、一段音乐,展示一幅图画等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好奇,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唤醒”和“鼓舞”学生。比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小熊要坐车去奶奶家,路上依次遇到了开着长方形轮子、三角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车,它坐了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轮子的车,发现都颠的很厉害,最后他坐了狐狸开的圆形轮子的车,发现十分舒服,速度也很快。这个时候多媒体出现了一个问题:圆形和长方形、椭圆形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圆形轮子的汽车才开得稳?这样,多媒体创设的故事情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纷纷各抒己见,而我则把握时机,导入了《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所学内容。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虽然相对比较容易,但是也存在着重点和难点内容,尤其是一些抽象性的内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难以理解,而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一点点分解给学生看,把重点内容一遍遍强调让学生加深记忆,所以我们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系统地、牢固地记忆、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一年级的简单的加减综合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鱼缸里有4条金鱼,又买来3条黄金鱼,再舀走2条,还剩多少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抽象,利用计算机,我把它制成了动画,事情发展的全过程清晰地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思维有了依据。深刻地理解了“又买来”、“舀走”的意义。列出综合算式就容易了。学生口述算式的意义与掌握运算顺序也就不困难了。
三、结语
利用多媒体与学科进行整合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正确、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责,只有我们教师切实做好多媒体的整合工作,努力探索,才能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旭媚;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尝试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2
[2] 吴华、宋西红、盛晓明.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教育学报.2004.1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30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小学数学;整合
在没有出现多媒体之前,教学是“一支粉笔,一个黑板”的时代,教师注重教学的灌输,教法比较单一,陈旧,枯燥,尤其是对于数学教学而言,是十分抽象的,传统的教学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出现了多媒体,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烈,彻底改变了数学课堂的低效状况。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现状
现代教育手段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时反馈教学信息,减轻学习难度等方面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有效提高数学课堂效率翻开了新的一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确实都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与小学数学进行整合,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喧宾夺主,忽视师生互动等等。因此,还需要我们教师进行不断探索,更好地整合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
二、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整合
1、激发兴趣,深化认识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整合,就应该靠多媒体声像图文并茂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消解数学的枯燥无味,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注意力,使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更发自内心地乐于投入到学习中,不断克服困难,接受新知识点,深化对所学内容的认识。
例如:教学“比较”时,先呈现一片草地,绿草如茵。“小朋友,你们见过草地吗?草地上的景色是怎样的?”接着,画面上又出现母鸭和小鸭,“鸭妈妈也带着它的孩子们来了。”“大家在草地上玩得开心吗?”……这样,美的画面和学生生活经验中的自然美融合在一起。于是转入鸡妈妈和鸭妈妈的对话。鸭妈妈对鸡妈妈说:“我的小鸭比你的小鸡多。”而鸡妈妈却对鸭妈妈说:“不对,我的小鸡比你的小鸭多。”怎样知道鸭妈妈的孩子多,还是鸡妈妈的孩子多呢?这就引发了比多比少的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后,决定让小鸡和小鸭分别排队,然后一个对一个,就把多少比出来了。
这样,学生饶有兴趣地学会了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两个数量的多少,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到知识,又感受到了美的熏陶。
2、把握契机,创设情境
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时,要注意把握契机,创设一定的学生喜欢的情境,激励学生、唤醒学生,为学生营造一种愉悦的环境,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讲述一个故事,播放一段录像、一段音乐,展示一幅图画等等,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动机,引起学生的好奇,充分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唤醒”和“鼓舞”学生。比如,我在教学小学数学《圆的认识》一节时,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小熊要坐车去奶奶家,路上依次遇到了开着长方形轮子、三角形轮子、椭圆形轮子和圆形轮子的车,它坐了长方形、三角形、椭圆形轮子的车,发现都颠的很厉害,最后他坐了狐狸开的圆形轮子的车,发现十分舒服,速度也很快。这个时候多媒体出现了一个问题:圆形和长方形、椭圆形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圆形轮子的汽车才开得稳?这样,多媒体创设的故事情境大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都纷纷各抒己见,而我则把握时机,导入了《圆的认识》这一节内容,让学生更好地进入了所学内容。
3、抓住重点,突破难点
小学数学虽然相对比较容易,但是也存在着重点和难点内容,尤其是一些抽象性的内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难以理解,而由于多媒体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可以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内容一点点分解给学生看,把重点内容一遍遍强调让学生加深记忆,所以我们要恰当地运用多媒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抓住重点,突破难点,帮助学生系统地、牢固地记忆、掌握所学知识。
如:在一年级的简单的加减综合应用题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例题:“鱼缸里有4条金鱼,又买来3条黄金鱼,再舀走2条,还剩多少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抽象,利用计算机,我把它制成了动画,事情发展的全过程清晰地具体,形象地展示给学生,思维有了依据。深刻地理解了“又买来”、“舀走”的意义。列出综合算式就容易了。学生口述算式的意义与掌握运算顺序也就不困难了。
三、结语
利用多媒体与学科进行整合是教育教学的一种趋势,正确、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应该是我们每位教师的职责,只有我们教师切实做好多媒体的整合工作,努力探索,才能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提高课堂效率,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 王旭媚;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整合的尝试与思考.[J];数学教育学报;2004.2
[2] 吴华、宋西红、盛晓明.网络多媒体课件系统与数学教学的整合[J];数学教育学报.2004.1
______________
收稿日期:201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