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ld_g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以来,小学数学教师对课改中的“形式改革,实质为重”的理念达成了广泛的认同,对数学课堂的教学改革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大讨论,其中的焦点问题之一就是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深度思考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是创造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数学经验,锻炼其数学思维,构建其头脑中的数学图式。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目标,创设有效的课堂问题情境,将三位一体目标与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融为一体,延展课堂教学空间,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
   一、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数学课堂是否高效取决于多个方面的因素,如师生关系问题、主体地位问题等。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应灵活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充分挖掘问题情境教学的价值,使数学课堂朝着多元化方向改革。
   (一)以“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课堂的趣味性关系着学生是否能在课堂中产生积极的情感,决定着学生的数学体验是正向还是反向,所以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中通过趣味性活动的设计、趣味性问题的提出、趣味性气氛的营造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参与到数学教学中主动学习。经过教师严谨创设的问题情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激发,学习从被动变主动,数学问题的学习从表面到深度思考,课堂教学空间得以延展。
   (二)以“问”引导学生深度思考
   小学生局限于认知的狭窄性,思维的局限性、表象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对抽象数学知识进行本质思考。所以,首先,数学教师在课堂中创设符合小学生认知发展规律的问题情境,关注学生数学思维方式的养成,促使学生深度思考、关注数学本质,在“无形”的数学课堂中发现变化的规律,能极大地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养成。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促使教师摒弃以往灌输式、“填鸭式”的知识教学、概念教学,将真实情境问题展现,有助于小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深度思考,问题解决的能力得以提升,使小学数学课堂成为问题解决的课堂。
   (三)以“境”关注学生主体参与
   把控课堂的主体不仅只在教师,更在于学生,这也是新课程标准中所提出的重要理念。问题情境的创设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和教师同步同质思考数学问题。只有小学数学教师将问题情境教学的主体性、探索性充分设计,创设“问题—情境”和“思考—主体参与”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数学课堂的主体参与度。
   二、创设有效問题情境的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据数学教学目标,创设具有明确目标导向的问题情境,将问题作为主线贯穿于知识单元的教学中,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并迅速将头脑中的旧知识和问题结合,主动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一)把握原则,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必须依据教学目标,根据小学生年龄和思维特点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所以,问题创设首先必须具有趣味性、发展性,将问题情境和小学生的兴趣结合,用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其次,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具有量力性。教师在给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小学生讲解数学问题时应直观、清晰易懂,因材施教,量力而教,将问题设计的难易程度、知识的呈现建立在小学生的认知基础上,有助于小学生产生内部认知冲突,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经验与知识结合创设问题情境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无论多么新颖、多样、丰富、灵活,如果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均无法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所以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针对小学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把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经验、困难甚至趣事融入数学问题中,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变为生活问题,从而调动学生的兴趣点,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动力。
   (三)丰富问题情境呈现方式
   小学数学教师在呈现问题情境时应不拘一格,将问题情境的呈现方式灵活化,将问题情境的呈现对象全体化。首先,小学数学教师应根据自身教学风格、学生学习状态和学情灵活处理问题情境的呈现过程。其次,问题情境的呈现应面对全体学生,将数学问题情境设计为有梯度、层次分明的问题,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分解为层层递进的小阶段,使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都能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李安鹏.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有效性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2]侯燕.回到原点,从数学课堂的本质出发[J].教育科学论坛,2016.
   [3]张奠宙,孔凡哲.小数数学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已经成为现代小学教学工作的核心思想。数学是小学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小学阶段相对较为复杂的一门课程。小学数学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吸收数学知识,同时也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动手实践;教学探究   动手实践操作是通过具体操作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转化为具体形象的过程,对于学习经验相对较少的小学生来说,动手实践操作是
摘 要:伴随时代的发展,学习汉字已成为世界的一种新风尚,识字教学在我国语文教学中显得非常关键,新课标要求小学低年级学生认识1500个高频率汉字。低年级教学针对八岁左右的儿童,他们活泼好动、年龄小,加上汉字音、形、意之间是脱节的,增加了汉字学习难度。在此,引入字理识字教学,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低段识字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低段学生;字理识字教学   识字是读书、写作的前提
摘 要:现今,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更加重视,而小学科学教学为学生未来科学知识的储备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科学教学对学生发散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对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关键词:科学探究;小学科学;教学策略   隨着世界多元化的发展,社会各界对学生的培养侧重点也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迈进,并且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综合素养也成为评价专业人才的
摘 要:小学数学教学工作的开展对学生创新能力以及思维逻辑能力等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但部分教师仍旧采用教师灌输式讲、学生被动听的教学模式,这就使得数学课堂僵化,缺乏互动,需要教师积极开展课堂互动,以激活数学课堂。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互动;活力课堂   师生作为课堂活动的主要参与主体,只有二者产生联系、相互作用,才能获取良好的教学成效。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充分认识抽象数学学科特征的
摘 要:绘本是一种图文并茂的刊物,对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人文情感都有很大的优化意义。从描写手法、氛围渲染和语言表达三个方面入手,就绘本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研究。   关键词:经典绘本;小学作文;应用价值   通常,由于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小学生——特别是中低年级的小学生普遍还不具备抽象总结和理论概括能力,对外界信息的感知和吸收主要依靠感性渠道完成,且对信息的选择意愿带有很强的直观形象偏向
摘 要:在目前的学习大环境下,如何做到混合式学习方式在整本书阅读中的运用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西游记》是四大名著之一,以这本小说为典型案例,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找出推进混合式学习在整本书阅读中运用的方法,分析其优点,能够达到更好的品味经典的目的。   关键词:混合式学习方式;整本书阅读;《西游记》   混合式阅读方式有助于增強阅读兴趣,而整本书阅读有助于帮助学生在减少对长篇文字的恐惧感的同时提升
摘 要:为了让乡土民间文化与幼儿园课堂教学更好地结合,结合幼儿特点和当代发展的实际情况探究了乡土民间文化在幼儿课堂的渗透策略,得出幼儿园教师在此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鼓励幼儿教师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去寻找适合的乡土民间文化内容在课堂上进行渗透。   关键词:乡土文化;民间艺术;幼儿;文化渗透   教育部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应该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对幼儿实施素质教
摘 要:面对“新生代”的学生,要想管理好一个班级,对现在的班主任而言困难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在这样的形势下作为“新生代”的班主任应该用新的教育科学理念武装自己,明确自己的使命,调动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我管理的积极性。   关键词:班主任;关爱;更新观念;技巧;自我提高;学校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逐渐形成了一批有着特殊个性和观念的新一代学生,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一个好听的名字——“新生代”
摘 要:目前,学生的素质教育已经成为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问题,培养出优秀的人才也是在为我国未来的建设奠定坚实的根基。在小学语文教育的过程中,适当地渗透一些劳动教育,可以方便学生创造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让学生具备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以及必要的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语文教学;渗透途径;研究   近几年来,我国对提升学生的劳动教育,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明确表示,劳动教育在学校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占据
摘 要:“鸡兔同笼”问题的教法有很多种,比如假设法就十分巧妙,但对于刚接触此类题型的小学生来说较难理解和掌握。从小学低年段入手,探索“鸡兔同笼”问题的“今生前世”,重点渗入假设法的思想,为学生高年段学习“鸡兔同笼”问题打下基础。   关键词:低年段;假设法;鸡兔同笼   假设法是小学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思想方法,可以辅助学生快速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创新性。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更加强调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