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以“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为例,阐述在常规课堂教学中实施微项目学习的必要性,以及设计微项目学习的步骤和策略,包括“确立微项目”和“规划微项目”,在微项目实施过程中要依纲据本,深入挖掘情境素材,采用任务驱动法,通过建构模型的方式,实现知识的整合、内化、升华,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关键词]微项目学习;高中化学;常规课堂
[基金项目]区级课题“PCK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编号:HZSD0820190041。省级课题“TPACK视阈下‘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化学反应原理进阶教学实践”,编号:MJYKT2019-011。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和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倡导学生和教师共同作出决策,注重学生过程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常规的项目式学习持续时间长,一般要好几个课时甚至几周的时间,且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新课教学中很难有效开展。为兼顾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升和素养的培养,在常规教学中可以将项目式学习微型化,即“将单位课时的核心知识情境化,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微项目学习占用的时间少,一般在1~2个课时里完成,研究内容精细化,可快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施微项目学习的必要性
微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整合单元或章节课程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深度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亲自动手实践,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很多只注重问题解决过程,忽略了知识积累,所以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微项目学习就显得极其必要。课后曾有学生反馈说:“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新颖,每节课都感觉意犹未尽,连接书本和生活,感觉到了学习化学的意义,现在更爱上化学课了。”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书本知识延伸到工业生产实际情况,对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实施微项目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设计微项目学习的步骤及策略
1.确立微项目
确立微项目学习主题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学生经验精心遴选社会性热点议题、化工生产问题、身边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学科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微项目可以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工业生产问题、社会性议题,也可以是学生身边需要解决的问题,所选问题要能涵盖核心知识,贴近社会和生活,真实有意义,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系统化、思维模式化、理论综合化、内化知识、深度学习的目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到要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生产实例,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反应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的讨论,促使学生形成从限度、快慢、能耗等多角度综合调控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发展学生绿色化学的观念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工业合成氨及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这一真实情境素材,从化学角度看,可以从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循环、投料比、压强、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入手对化学反应进行调控,教学过程中突出反应方向、限度、速率等核心知识点,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
2.规划微項目
在确立微项目之后,教师需要根据问题实际、知识逻辑、学生认知等方面对微项目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微项目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和能力问题。基本问题一般具有普遍性,要能概括微项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回忆知识,整合知识,升华知识。例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的基本问题包括“如何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利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分析合成氨需要的外界条件”“可以通过调节哪些条件来提高合成氨的速率”“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提高平衡转化率和速率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等。能力问题要符合完成微项目的基本思路和框架,能整合微项目涉及的基本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需要较高的层次思维。例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的能力问题包括“在工业合成氨生产中,除了具备以上理论知识,还需考虑哪些实际问题?”“在绘制工艺流程图时,都考虑了哪些问题?”等。
三、微项目实施过程
微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紧扣学科核心知识,注重知识生长和思维提升,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经历复杂推理、思辨决策、远端迁移等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
1.任务一:探究合成氨的适宜理论条件。要求学生从提高转化率和反应速率两个角度入手,结合图表,提取有用信息,选择最佳的条件,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1)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片段]
播放视频毛主席词《沁园春·雪》。
教师: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每一个朝代都没有跳出国祚不超300年、人口不超一亿的怪圈。目前新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4亿,即将全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为何新中国可以跳出这个魔咒呢?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研讨,深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贡献,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提升民族自豪感,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2)活动2:知识梳理,探究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反应特点,从化学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两个角度入手,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选择适宜的外界条件,并加以解释,培养模型认知和平衡思想。
2.任务二:优化合成氨的工业生产流程。学生在已经掌握合成氨的最佳理论条件的前提下,解决工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不断追问进行头脑风暴,经过讨论、分享,确定设计陌生工业合成问题的系统思路和视角,紧扣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升华。 [教学片段]
教师:在实际生产中,除了具备以上理论知识,还需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1:反应物要循环利用,不能随意排放。
学生2:要选择合适的投料比,避免浪费。
学生3:在条件的选择过程中还要考虑成本问题。
学生4:原料气不能直接合成。要先净化,以防催化剂中毒。
学生5:尾气不能随意排放,要考虑绿色环保的问题。
学生6:利用反应产生的能量预热合成气,节约成本。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工业大规模生产中,我们需要考虑绿色环保、经济效益、物质及能量的循环等各方面的问题。请大家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小组合作绘制工业合成氨工艺流程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期望学生发散思维,多方面考虑实际工业生产问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完成并优化工艺方案。学生要尊重事实和证据,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3.任务三:拓展延伸,设计以天然气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具体的工艺流程图,关注原料来源、净化、反应物循环、产物分离、能量循环、绿色环保等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及系统思维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教师:现在我们想开一个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厂,应该怎么利用天然气中的甲烷呢?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教师:甲烷性质稳定,一般先转化成CO和H2,再从CO和H2出发合成我们所需要的化工产品。请问如何实现CH4转化为CO和H2?还需要哪种反应物?
学生:可以选择CO2、H2O、O2、H2O2等,因为它们都含氧元素。
教师:CH4转化成CO和H2后,进一步合成CH3OH,请大家根据反应特点并结合刚才的讨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对CO 2H2=CH3OH。△H3OH的工艺流程图。
设计意图:找出工业合成中物质及能量转化的规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1.依纲据本,广泛挖掘情境素材
选择情境素材时,需根据核心知识点及教学目标遴选素材,所选素材要全面体现科学性、过程性、时代性以及挑战性,要能实现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本案例所选素材不仅可以承载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和调控反应的思维能力。在情境素材的转化过程中,主要考虑如何组织学生活动。例如探究合成氨及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时,需提供相应文献资料,这些相关的图表信息,主要让学生经过充分讨论,明确思路,选择有用信息。
2.任务驱动,引导贯穿课堂教学
本案例主要围绕途径选择、条件选择、工艺设计来展开,以设计工艺流程为载体,优化生产方案,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组织教学。学生依次完成分析解释、简单设计、问题解决、系统思维等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从化学反应方向、速率、限度的角度探究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任务二从获得目标物质出发,不断回归教材,贴近生产生活实际,面对真实复杂的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任务三要求学生设计并优化天然气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进而将所学知识系统化、逻辑化,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3.建构模型,培育认知形成过程
本案例以工业合成氨为基础,延伸到由天然气合成甲醇,以化学反应方向、速率、限度为知识落脚点,通过绘制工艺流程图综合学科模块知识,整合形成新的思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探讨工业合成背后的化学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工业合成的系统思维。
4.结合实践,实现思维升华
項目紧扣核心知识,专注于学科核心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强调应用性、逻辑性的学习,着眼于思维的升华。设计的实践项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经过整合知识、梳理思路、明确认知,进而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工业制硫酸、硝酸、氯碱工业等其他相关的工业生产中,达到知识外显的作用。
[关键词]微项目学习;高中化学;常规课堂
[基金项目]区级课题“PCK视角下高中化学教学研究”,编号:HZSD0820190041。省级课题“TPACK视阈下‘项目式学习’应用于化学反应原理进阶教学实践”,编号:MJYKT2019-011。
项目式学习,“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规划和解决项目任务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自我导向学习能力,倡导学生和教师共同作出决策,注重学生过程技能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常规的项目式学习持续时间长,一般要好几个课时甚至几周的时间,且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较高,在新课教学中很难有效开展。为兼顾学生知识的获得、技能的提升和素养的培养,在常规教学中可以将项目式学习微型化,即“将单位课时的核心知识情境化,转化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索发现的欲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微项目学习占用的时间少,一般在1~2个课时里完成,研究内容精细化,可快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实施微项目学习的必要性
微项目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通过整合单元或章节课程内容,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深度参与问题解决的全过程,亲自动手实践,在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基本知识和关键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理解、实践应用、迁移创新能力,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传统的学习方式很多只注重问题解决过程,忽略了知识积累,所以在常规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微项目学习就显得极其必要。课后曾有学生反馈说:“这种学习方式非常新颖,每节课都感觉意犹未尽,连接书本和生活,感觉到了学习化学的意义,现在更爱上化学课了。”本文在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从书本知识延伸到工业生产实际情况,对教师在常规课堂教学中设计和实施微项目学习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二、设计微项目学习的步骤及策略
1.确立微项目
确立微项目学习主题主要是“依据课程标准、考试大纲和学生经验精心遴选社会性热点议题、化工生产问题、身边要解决的问题,体现学科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微项目可以是当前的热点问题、工业生产问题、社会性议题,也可以是学生身边需要解决的问题,所选问题要能涵盖核心知识,贴近社会和生活,真实有意义,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系统化、思维模式化、理论综合化、内化知识、深度学习的目的。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明确提到要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综合调控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应“结合生产实例,组织学生开展关于反应条件的选择与优化的讨论,促使学生形成从限度、快慢、能耗等多角度综合调控化学反应的基本思路,发展学生绿色化学的观念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工业合成氨及天然气的开发和利用这一真实情境素材,从化学角度看,可以从温度、反应物浓度及循环、投料比、压强、以及催化剂等方面入手对化学反应进行调控,教学过程中突出反应方向、限度、速率等核心知识点,与新课标的要求相吻合。
2.规划微項目
在确立微项目之后,教师需要根据问题实际、知识逻辑、学生认知等方面对微项目进行整体规划,确定微项目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和能力问题。基本问题一般具有普遍性,要能概括微项目所涉及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回忆知识,整合知识,升华知识。例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的基本问题包括“如何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自发进行”“利用化学平衡移动的知识分析合成氨需要的外界条件”“可以通过调节哪些条件来提高合成氨的速率”“根据合成氨反应的特点,提高平衡转化率和速率应分别采取什么措施”等。能力问题要符合完成微项目的基本思路和框架,能整合微项目涉及的基本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需要较高的层次思维。例如化学反应条件的优化的能力问题包括“在工业合成氨生产中,除了具备以上理论知识,还需考虑哪些实际问题?”“在绘制工艺流程图时,都考虑了哪些问题?”等。
三、微项目实施过程
微项目在实施过程中,紧扣学科核心知识,注重知识生长和思维提升,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经历复杂推理、思辨决策、远端迁移等综合性、复杂性的问题解决过程,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和迁移创新能力。
1.任务一:探究合成氨的适宜理论条件。要求学生从提高转化率和反应速率两个角度入手,结合图表,提取有用信息,选择最佳的条件,并进行解释。培养学生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提升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力。
(1)活动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教学片段]
播放视频毛主席词《沁园春·雪》。
教师:中国历史上每一个大一统的王朝,都曾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然而每一个朝代都没有跳出国祚不超300年、人口不超一亿的怪圈。目前新中国人口已经达到14亿,即将全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为何新中国可以跳出这个魔咒呢?
设计意图:学生交流研讨,深刻理解化学对社会发展进步的贡献,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提升民族自豪感,体现爱国主义教育。
(2)活动2:知识梳理,探究合成氨的适宜条件。
设计意图:此环节要求学生根据反应特点,从化学反应速率和转化率两个角度入手,从图表中提取有用信息,选择适宜的外界条件,并加以解释,培养模型认知和平衡思想。
2.任务二:优化合成氨的工业生产流程。学生在已经掌握合成氨的最佳理论条件的前提下,解决工业生产中面临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的不断追问进行头脑风暴,经过讨论、分享,确定设计陌生工业合成问题的系统思路和视角,紧扣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升华。 [教学片段]
教师:在实际生产中,除了具备以上理论知识,还需考虑哪些问题?
学生1:反应物要循环利用,不能随意排放。
学生2:要选择合适的投料比,避免浪费。
学生3:在条件的选择过程中还要考虑成本问题。
学生4:原料气不能直接合成。要先净化,以防催化剂中毒。
学生5:尾气不能随意排放,要考虑绿色环保的问题。
学生6:利用反应产生的能量预热合成气,节约成本。
教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在工业大规模生产中,我们需要考虑绿色环保、经济效益、物质及能量的循环等各方面的问题。请大家根据刚才讨论的内容,小组合作绘制工业合成氨工艺流程图。
设计意图:此环节期望学生发散思维,多方面考虑实际工业生产问题,能够创造性地提出一些修改意见,完成并优化工艺方案。学生要尊重事实和证据,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批判,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3.任务三:拓展延伸,设计以天然气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设计具体的工艺流程图,关注原料来源、净化、反应物循环、产物分离、能量循环、绿色环保等问题,提升学生问题解决及系统思维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
教师:现在我们想开一个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工厂,应该怎么利用天然气中的甲烷呢?
学生交流、讨论,得出结论:物质转化和能量转化。
教师:甲烷性质稳定,一般先转化成CO和H2,再从CO和H2出发合成我们所需要的化工产品。请问如何实现CH4转化为CO和H2?还需要哪种反应物?
学生:可以选择CO2、H2O、O2、H2O2等,因为它们都含氧元素。
教师:CH4转化成CO和H2后,进一步合成CH3OH,请大家根据反应特点并结合刚才的讨论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对CO 2H2=CH3OH。△H3OH的工艺流程图。
设计意图:找出工业合成中物质及能量转化的规律,建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思维框架,将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能力。
四、教学反思
1.依纲据本,广泛挖掘情境素材
选择情境素材时,需根据核心知识点及教学目标遴选素材,所选素材要全面体现科学性、过程性、时代性以及挑战性,要能实现知识结构化、系统化。本案例所选素材不仅可以承载反应的方向、限度、速率,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和调控反应的思维能力。在情境素材的转化过程中,主要考虑如何组织学生活动。例如探究合成氨及天然气的综合利用时,需提供相应文献资料,这些相关的图表信息,主要让学生经过充分讨论,明确思路,选择有用信息。
2.任务驱动,引导贯穿课堂教学
本案例主要围绕途径选择、条件选择、工艺设计来展开,以设计工艺流程为载体,优化生产方案,通过驱动性问题引导、组织教学。学生依次完成分析解释、简单设计、问题解决、系统思维等任务。任务一要求学生从化学反应方向、速率、限度的角度探究合成氨的适宜条件。任务二从获得目标物质出发,不断回归教材,贴近生产生活实际,面对真实复杂的问题,突出解决问题的思维路径。任务三要求学生设计并优化天然气合成甲醇的工艺流程,进而将所学知识系统化、逻辑化,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3.建构模型,培育认知形成过程
本案例以工业合成氨为基础,延伸到由天然气合成甲醇,以化学反应方向、速率、限度为知识落脚点,通过绘制工艺流程图综合学科模块知识,整合形成新的思路,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探讨工业合成背后的化学思考,有利于学生形成工业合成的系统思维。
4.结合实践,实现思维升华
項目紧扣核心知识,专注于学科核心内容与社会生活的关联,强调应用性、逻辑性的学习,着眼于思维的升华。设计的实践项目符合学生认知水平,让学生经过整合知识、梳理思路、明确认知,进而将相关知识迁移到工业制硫酸、硝酸、氯碱工业等其他相关的工业生产中,达到知识外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