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听觉感知作为音乐心理学研究的内容之一,在钢琴演奏者的音乐审美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音乐听觉感知的本质以及听觉感知的具体内容,包括对旋律、节奏、音色以及和声的听觉感知,认为在演奏过程中,钢琴演奏者注重音乐听觉感知的训练对于充分表现音乐的美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听觉感知 音乐审美 钢琴演奏者
音乐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来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就是通过审美过程来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并在想象中来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对象化,它是人类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应,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音响形式的优美化表达。钢琴演奏者通过演奏的过程将音乐语言的素材如旋律、节奏、音高、音色等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意向,形成了色彩斑斓的音响世界,并使人们通过听觉感知对演奏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达到一定的审美心理意境。
一、音乐审美心理学中对听觉感知的理论基础
审美心理是审美者的美感产生和体验的过程,它的核心内容是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感觉产生、知觉操作、情感升华、创造能力、性格影响以及审美效应等对音乐认知心理作出的一系列研究。音乐审美心理学把声学物理和神经生理的研究,与认知科学,与审美活动参与者的自然属性,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音乐艺术的创作技术、作品分析、演奏训练以及艺术哲学、社会文化等诸多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其中音乐审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音乐家的心理能力中,就包括对音乐听知觉的研究。
二、音乐审美的听觉感知的本质
音乐审美的心理要素包括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想象、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审美理解。其中音乐审美听觉感知的基础条件是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组合材料的辨别和组织的能力。音乐是一种音响的艺术,它首先作用于人的听觉,因此,音乐听觉对于任何一个音乐创作者、音乐表演者或音乐欣赏者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听觉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领会、想象和进行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这是按照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发展起来的音乐听觉能力,而且也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能力,同时音乐听觉可以将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和思想内容进行完整地理解和表达出来。作为一种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力,音乐听觉能够使人们将其听觉感受到的各种音乐音响转化成为其内心的情感体验,但是这需要正确的音乐感知作为前提。因此,听觉感知的本质也是从事音乐活动的人对音乐的辨识过程。
三、音乐审美中听觉感知的内容
(一)对旋律的听觉感知
旋律是人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所谓的旋律感,是将统一声部的音高的横向连续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意义的线性,并将其形态固定化而加以辨认和记忆的听觉能力。旋律感对于线上音乐来说是听觉感知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如果在记忆中存储了一条旋律,那么当再次听到的时候就能够识别它。这种听觉感知听力包括线性感、音程感和调性感。音乐欣赏者能够辨认出音乐中所组织起来的音乐完形,并不完全是依赖于对旋律的记忆,而是一种综合的结果,例如在贝多芬的《音乐颂》当中,欣赏者最初并不会立刻记住整个乐段,可能只是一个片段,如地域局那种流畅的进行,其中夹着稍带有深沉意味的感性一项,在第一次听觉感知中会成为一种“残缺”的感性表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具有简化能力的听觉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表示,并指导着欣赏者的音乐审美活动。
(二)对节奏的听觉感知
节奏代表真正的音乐语言,是音乐进程在实践中的组织形式,通常会把这层意思理解为音乐中不同时值的游记组合形式,此外,节奏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多重层次结构。节奏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是最直接和最有感染力的手段。节奏感是领悟音乐中音符时间关系的基本能力,它包括组织、体验和再现这种时间关系的直觉。在对节奏感的听觉感知过程中,审美主体的节奏直觉,就是对某种音乐组织形式的运动和其产生的某种情绪的反应。节奏其实不是“听”出来的,实际上它应当是在和某种运动“合作”的情况下才能被体验到。因此,达克罗兹认为“没有身体对节奏的感觉,就不可能感知音乐的节奏。”节奏感分为速度感、运动感、节拍感和情绪感。节奏感是一种积极的体验,审美主体如果不是主动地使自己的运动觉与节拍同步,就不能很好的感受到其中的情绪性。此外,音乐的节奏与人体的律动相呼应,例如我们听舒伯特的《小夜曲》后会得到一种柔和与宁静的心理体验,而节奏欢快的迪斯科舞曲音乐则使人亢奋和精神振奋。因此节奏的运用以及对节奏的听觉感知,对于音乐审美过程中的艺术形象的刻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对音色的听觉感知
音色也被称为音乐的“色彩”。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进行音乐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通过视觉和听觉分析也希望音乐与色彩相互融合,甚至许多作曲家还把音乐的调性关系与冷暖色调加以配合,其实,他们都是在通过对乐曲内容和情感的体验以及对乐曲风格的把握中,使声音在色彩上作出相应的变化。在对音色的听觉感知过程中不可否认的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在听到肖邦的《b小调夜曲》时,在柔美的乐音中可能会浮现出一片蔚蓝的天空,一种天鹅绒般的美丽色彩立即会由听觉系统传递给视觉系统,并产生出具体的形象。而当我们听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千零一夜》中国王的主体时,就会产生出一种凄凉和忽明忽暗的冷色调来。因此,无论在音乐欣赏还是在音乐创作中,审美主体对音色的听觉感知是构成音乐要素的重要过程。
(四)对和声的听觉感知
和声听觉是对复合音响的整体感觉,应当包括对复合音响结构中各个构成成分的感觉能力。和声效果的感受力在力度上有紧张与松弛,在色泽上有明亮与幽暗,在布局上有浓郁和恬淡等区分,因此,在横向方面来说,可以让审美主体的听觉得到宽广的、有力的或者是微弱的不同感受,而能否在和声中体验到这些效果,是区别听者和声感知的重要内容。和声感知包括力度感、色彩感以及和谐感。更高级的和声听觉感知能力一方面包括和声分析和声音程与和弦性质的能力,另一方面包括对音乐结构的功能感知,如终止四六和弦的收束感,以及由II和弦想V和弦的倾向感等。培养和声听觉感知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复调听觉的练习,如勃拉姆斯所写的《51首基本练习》的第一条就是组右手的四连音对三连音。如果不会用听觉感知同时来检验它们是否各自平均,那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多声部的听觉能力。
四、钢琴演奏者音乐审美听觉感知训练的意义
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音乐听觉感知的训练,以求培养演奏者的听知觉的复合判断能力。首先,钢琴演奏者注意区别音响成分中哪些是主旋律,哪些是伴奏等。其次,演奏者要区别在旋律中的核心和装饰,并根据分析判断清理出一个完形。第三,演奏者将旋律分解为动机、乐节、乐句和乐段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重复或变化等等。第四,演奏者通过听觉感知来领悟音响的空间复合机构和时间复合的秩序,如和聲张力、复调格律以及乐思成分等等。第五,演奏者通过听觉感知掌握节拍、判断休止、重音等在结构上的价值等。钢琴演奏者可以观察自身在倾听诸如舒曼《狂欢节·互认》、斯卡拉蒂的《E大调奏鸣曲》以及普朗克的《无穷动》等作品时,在音乐审美的听觉感知中意识到创作者的多重智慧,并逐步形成演奏者自身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美]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M].修子建译.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任志琴.论音乐直觉思维与培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4]周蓓.从当代心理学看音乐认知教育观念的发展与更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01).
关键词:听觉感知 音乐审美 钢琴演奏者
音乐是人类以情感和想象为特征来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就是通过审美过程来再现现实和表现情感理想,并在想象中来实现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相互对象化,它是人类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的形象反应,并按照一定的规则组成音响形式的优美化表达。钢琴演奏者通过演奏的过程将音乐语言的素材如旋律、节奏、音高、音色等来表达一定的情感意向,形成了色彩斑斓的音响世界,并使人们通过听觉感知对演奏内容具体化和形象化,从而达到一定的审美心理意境。
一、音乐审美心理学中对听觉感知的理论基础
审美心理是审美者的美感产生和体验的过程,它的核心内容是在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的感觉产生、知觉操作、情感升华、创造能力、性格影响以及审美效应等对音乐认知心理作出的一系列研究。音乐审美心理学把声学物理和神经生理的研究,与认知科学,与审美活动参与者的自然属性,与社会文化背景,以及音乐艺术的创作技术、作品分析、演奏训练以及艺术哲学、社会文化等诸多学科有机地融合起来。其中音乐审美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音乐家的心理能力中,就包括对音乐听知觉的研究。
二、音乐审美的听觉感知的本质
音乐审美的心理要素包括音乐审美感知、音乐审美想象、音乐审美情感和音乐审美理解。其中音乐审美听觉感知的基础条件是对音乐音响及其结构形式的组合材料的辨别和组织的能力。音乐是一种音响的艺术,它首先作用于人的听觉,因此,音乐听觉对于任何一个音乐创作者、音乐表演者或音乐欣赏者而言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音乐听觉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领会、想象和进行思考音乐印象的能力,这是按照不同的层次和阶段发展起来的音乐听觉能力,而且也是一种相对复杂的能力,同时音乐听觉可以将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和思想内容进行完整地理解和表达出来。作为一种感知、体验和理解音乐艺术的实践活动能力,音乐听觉能够使人们将其听觉感受到的各种音乐音响转化成为其内心的情感体验,但是这需要正确的音乐感知作为前提。因此,听觉感知的本质也是从事音乐活动的人对音乐的辨识过程。
三、音乐审美中听觉感知的内容
(一)对旋律的听觉感知
旋律是人们在不同的生活环境和民族心理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所谓的旋律感,是将统一声部的音高的横向连续作为一种具有一定意义的线性,并将其形态固定化而加以辨认和记忆的听觉能力。旋律感对于线上音乐来说是听觉感知必须具备的最起码的条件。如果在记忆中存储了一条旋律,那么当再次听到的时候就能够识别它。这种听觉感知听力包括线性感、音程感和调性感。音乐欣赏者能够辨认出音乐中所组织起来的音乐完形,并不完全是依赖于对旋律的记忆,而是一种综合的结果,例如在贝多芬的《音乐颂》当中,欣赏者最初并不会立刻记住整个乐段,可能只是一个片段,如地域局那种流畅的进行,其中夹着稍带有深沉意味的感性一项,在第一次听觉感知中会成为一种“残缺”的感性表象,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具有简化能力的听觉将其作为一个完整的表示,并指导着欣赏者的音乐审美活动。
(二)对节奏的听觉感知
节奏代表真正的音乐语言,是音乐进程在实践中的组织形式,通常会把这层意思理解为音乐中不同时值的游记组合形式,此外,节奏存在着一个复杂的多重层次结构。节奏在音乐表演艺术中是最直接和最有感染力的手段。节奏感是领悟音乐中音符时间关系的基本能力,它包括组织、体验和再现这种时间关系的直觉。在对节奏感的听觉感知过程中,审美主体的节奏直觉,就是对某种音乐组织形式的运动和其产生的某种情绪的反应。节奏其实不是“听”出来的,实际上它应当是在和某种运动“合作”的情况下才能被体验到。因此,达克罗兹认为“没有身体对节奏的感觉,就不可能感知音乐的节奏。”节奏感分为速度感、运动感、节拍感和情绪感。节奏感是一种积极的体验,审美主体如果不是主动地使自己的运动觉与节拍同步,就不能很好的感受到其中的情绪性。此外,音乐的节奏与人体的律动相呼应,例如我们听舒伯特的《小夜曲》后会得到一种柔和与宁静的心理体验,而节奏欢快的迪斯科舞曲音乐则使人亢奋和精神振奋。因此节奏的运用以及对节奏的听觉感知,对于音乐审美过程中的艺术形象的刻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对音色的听觉感知
音色也被称为音乐的“色彩”。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进行音乐审美过程中,审美主体通过视觉和听觉分析也希望音乐与色彩相互融合,甚至许多作曲家还把音乐的调性关系与冷暖色调加以配合,其实,他们都是在通过对乐曲内容和情感的体验以及对乐曲风格的把握中,使声音在色彩上作出相应的变化。在对音色的听觉感知过程中不可否认的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性,例如在听到肖邦的《b小调夜曲》时,在柔美的乐音中可能会浮现出一片蔚蓝的天空,一种天鹅绒般的美丽色彩立即会由听觉系统传递给视觉系统,并产生出具体的形象。而当我们听到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一千零一夜》中国王的主体时,就会产生出一种凄凉和忽明忽暗的冷色调来。因此,无论在音乐欣赏还是在音乐创作中,审美主体对音色的听觉感知是构成音乐要素的重要过程。
(四)对和声的听觉感知
和声听觉是对复合音响的整体感觉,应当包括对复合音响结构中各个构成成分的感觉能力。和声效果的感受力在力度上有紧张与松弛,在色泽上有明亮与幽暗,在布局上有浓郁和恬淡等区分,因此,在横向方面来说,可以让审美主体的听觉得到宽广的、有力的或者是微弱的不同感受,而能否在和声中体验到这些效果,是区别听者和声感知的重要内容。和声感知包括力度感、色彩感以及和谐感。更高级的和声听觉感知能力一方面包括和声分析和声音程与和弦性质的能力,另一方面包括对音乐结构的功能感知,如终止四六和弦的收束感,以及由II和弦想V和弦的倾向感等。培养和声听觉感知的最有效途径是加强复调听觉的练习,如勃拉姆斯所写的《51首基本练习》的第一条就是组右手的四连音对三连音。如果不会用听觉感知同时来检验它们是否各自平均,那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多声部的听觉能力。
四、钢琴演奏者音乐审美听觉感知训练的意义
钢琴演奏者在钢琴演奏过程中,首先要注重对音乐听觉感知的训练,以求培养演奏者的听知觉的复合判断能力。首先,钢琴演奏者注意区别音响成分中哪些是主旋律,哪些是伴奏等。其次,演奏者要区别在旋律中的核心和装饰,并根据分析判断清理出一个完形。第三,演奏者将旋律分解为动机、乐节、乐句和乐段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如重复或变化等等。第四,演奏者通过听觉感知来领悟音响的空间复合机构和时间复合的秩序,如和聲张力、复调格律以及乐思成分等等。第五,演奏者通过听觉感知掌握节拍、判断休止、重音等在结构上的价值等。钢琴演奏者可以观察自身在倾听诸如舒曼《狂欢节·互认》、斯卡拉蒂的《E大调奏鸣曲》以及普朗克的《无穷动》等作品时,在音乐审美的听觉感知中意识到创作者的多重智慧,并逐步形成演奏者自身的音乐审美感知能力。
参考文献:
[1][美]福比尼.西方音乐美学史[M].修子建译.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5.
[2]林华.音乐审美心理学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5.
[3]任志琴.论音乐直觉思维与培养[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04).
[4]周蓓.从当代心理学看音乐认知教育观念的发展与更新[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