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链接一:
据《南京晨报》报道,一名家境贫困的孩子与母亲一同逛街,一眼看上了一标价280元的遥控玩具。这名孩子的父母均已下岗,父亲腿有残疾全家仅靠母亲打零工的每月300元收入过活。所以母亲虽深感内疚但还是狠着心劝说,“买了玩具我们就连回家的车钱都没有了。等明年吧明年妈一定攒钱给你买。”小儿极不高兴,趁母亲不备,竟负气走失。
链接二:
据广西某杂志编辑透露,这几年编辑部为资助广西贫困山区的儿童读书,推出了手拉手”活动,南宁市响应者众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写信向资助人汇报学习成绩及表示感谢的儿童寥寥无几。据山区学校分管该项工作的老师称:有些孩子觉得受资助是一件极没面子的事他们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有些对资助人心存感激,但贫困的出身使他们习惯于深深埋下头去,变得孤僻而不擅表达。
一名资助了两名孩子的孙女士由衷地说,我对受助的孩子深感失望。虽然,我做这件事不图回报但受助的孩子也应该给我一点儿信心:贫困本身并不可怕,贫困而无信念与教养,才是真正可怕的——我想孩子的父母应该反思他们的教育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被困境压倒的孩子,才是贫困家庭的光明未来。
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在今天,贫困儿童的处境较过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一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即便经济状况堪忧,但溺爱孩子的习惯却根深蒂固。比如那位男孩的母亲,为支付不起儿子的玩具费而深感内疚并不顾能否实现盲目承诺攒钱给儿子买玩具。其二随着整个社会物质供应的极大丰富,家境贫困的孩子在心理上受到的刺激越发尖锐,如果不注意对孩子的内心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孩子很容易变得愤世嫉俗,个性要么变得孤僻要么变得富有攻击性。
要解决这类问题也不难,最好从两三岁就开始,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越可能正视现实及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父母的后期教育就越容易。
●有“难”同当
贫困不一定是什么苦难,但一定是一种困难。虽是“难”,但利用得好,也是教育子女的一个契机。家庭真正的经济状况别对孩子瞒着掖着,别坚持“再苦再累我们一肩扛,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了孩子”。为什么不让孩子清楚家里的收支账呢?应该让他们从小懂得,我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好孩子应该分担爸爸妈妈的忧患和责任。
●教孩子知恩图报
贫困家庭的父母首先自己要不卑不亢、知恩图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同时要教导孩子,对于帮助过自己家的好心人,要诚心致谢一封诚挚的信、一张小小的感谢卡一幅稚气的图画,都能给他人带去信心与快乐。父母们一定要清楚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才可学会接受现实,悦纳自己的家境也有效地克服虚荣心。
●勉励孩子以知识改变命运
父母不妨挤出些钱来购买出身贫困的名人的传记先念给孩子听,待孩子识字后让他自行阅读,逐渐养成其不以贫寒为耻、坚忍不拔的心性,勉励其好好学习,以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孩子养成“给予”的习惯,享受“给予”的快乐
再贫穷的人也不会一无所有即使物质上一贫如洗至少还可拥有爱心。贫困儿童受到资助后通常有的想法是自怨自艾——认为爸爸妈妈“没用”,自己也“没用”,别人是因为可怜我们而帮助我们。这种心态将给孩子的自信心以很大的打击。为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深入内心的自卑感父母可带孩子到福利院赠送自己手制的玩具给那里的老人和孩子,让孩子表演唱歌舞蹈,给那里的人们带去快乐。父母也可以带孩子一块儿去帮邻居做些事,义务整理小区的花坛,并告诉他。
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它也许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上的财富,只要我们有一双手有一颗回报别人的诚心,我们也是一个快乐的给予者:通过奋斗,我们就能改变贫困。
责任编辑:甘琦
据《南京晨报》报道,一名家境贫困的孩子与母亲一同逛街,一眼看上了一标价280元的遥控玩具。这名孩子的父母均已下岗,父亲腿有残疾全家仅靠母亲打零工的每月300元收入过活。所以母亲虽深感内疚但还是狠着心劝说,“买了玩具我们就连回家的车钱都没有了。等明年吧明年妈一定攒钱给你买。”小儿极不高兴,趁母亲不备,竟负气走失。
链接二:
据广西某杂志编辑透露,这几年编辑部为资助广西贫困山区的儿童读书,推出了手拉手”活动,南宁市响应者众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写信向资助人汇报学习成绩及表示感谢的儿童寥寥无几。据山区学校分管该项工作的老师称:有些孩子觉得受资助是一件极没面子的事他们希望越少人知道越好;有些对资助人心存感激,但贫困的出身使他们习惯于深深埋下头去,变得孤僻而不擅表达。
一名资助了两名孩子的孙女士由衷地说,我对受助的孩子深感失望。虽然,我做这件事不图回报但受助的孩子也应该给我一点儿信心:贫困本身并不可怕,贫困而无信念与教养,才是真正可怕的——我想孩子的父母应该反思他们的教育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不被困境压倒的孩子,才是贫困家庭的光明未来。
儿童教育专家指出,在今天,贫困儿童的处境较过去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其一作为独生子女的父母,即便经济状况堪忧,但溺爱孩子的习惯却根深蒂固。比如那位男孩的母亲,为支付不起儿子的玩具费而深感内疚并不顾能否实现盲目承诺攒钱给儿子买玩具。其二随着整个社会物质供应的极大丰富,家境贫困的孩子在心理上受到的刺激越发尖锐,如果不注意对孩子的内心进行积极有效的疏导孩子很容易变得愤世嫉俗,个性要么变得孤僻要么变得富有攻击性。
要解决这类问题也不难,最好从两三岁就开始,孩子越小可塑性越大,越可能正视现实及对未来持乐观的态度,父母的后期教育就越容易。
●有“难”同当
贫困不一定是什么苦难,但一定是一种困难。虽是“难”,但利用得好,也是教育子女的一个契机。家庭真正的经济状况别对孩子瞒着掖着,别坚持“再苦再累我们一肩扛,委屈自己也不能委屈了孩子”。为什么不让孩子清楚家里的收支账呢?应该让他们从小懂得,我也是家庭的一分子,好孩子应该分担爸爸妈妈的忧患和责任。
●教孩子知恩图报
贫困家庭的父母首先自己要不卑不亢、知恩图报给孩子树立好的榜样。同时要教导孩子,对于帮助过自己家的好心人,要诚心致谢一封诚挚的信、一张小小的感谢卡一幅稚气的图画,都能给他人带去信心与快乐。父母们一定要清楚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孩子才可学会接受现实,悦纳自己的家境也有效地克服虚荣心。
●勉励孩子以知识改变命运
父母不妨挤出些钱来购买出身贫困的名人的传记先念给孩子听,待孩子识字后让他自行阅读,逐渐养成其不以贫寒为耻、坚忍不拔的心性,勉励其好好学习,以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孩子养成“给予”的习惯,享受“给予”的快乐
再贫穷的人也不会一无所有即使物质上一贫如洗至少还可拥有爱心。贫困儿童受到资助后通常有的想法是自怨自艾——认为爸爸妈妈“没用”,自己也“没用”,别人是因为可怜我们而帮助我们。这种心态将给孩子的自信心以很大的打击。为帮助孩子克服这种深入内心的自卑感父母可带孩子到福利院赠送自己手制的玩具给那里的老人和孩子,让孩子表演唱歌舞蹈,给那里的人们带去快乐。父母也可以带孩子一块儿去帮邻居做些事,义务整理小区的花坛,并告诉他。
物质上的贫困并不可怕,它也许可以成为我们精神上的财富,只要我们有一双手有一颗回报别人的诚心,我们也是一个快乐的给予者:通过奋斗,我们就能改变贫困。
责任编辑:甘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