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结合一节高中英语读写结合观摩课,论述了读写教学中如何运用支架教学模式,为学生搭建有效的脚手架,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和发展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关键词】 读写结合 支架教学 脚手架
1. 支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教学模式之一,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显示的能力水平;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帮助或同伴合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而在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而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就成为支架。根据以上理论,“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通过搭建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实现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2. 例谈支架教学模式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笔者以“selfies”这节观摩课的教学片段为例,探讨如何在读写教学中运用支架教学模式,以读促写。
2.1 阅读范文,获取词汇、句子、篇章支架
“英语写作的教学顺序一般为:词——句——篇。学习写作词汇是基础,句型应用是过渡或桥梁,篇章是目的。”所以,教师应分步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本文中的词汇、句子、篇章结构,为后续的写作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架。
[教学片段1]在快速浏览文章之后,教师让学生分析篇章结构,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Para.1—Introduction; Para.2—For selfies; Para.3—Against selfies; Para.4—Conclusion。下来教师通过表格填写的方式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有用词汇。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四段第一句以哪种形式表达更好,学生都认为“Controversial as it is”要比“As it is controversial”表达得更地道,并且使用了倒装句型,是可以借鉴学习的复杂句式。
[分析]教师通过呈现范文,设计各项阅读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进行段落分析的同时,注意其中的美词佳句和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做好语言表达上的准备,为后续写作搭建了直观、易模仿的写作脚手架。
2.2 小组讨论,给予同伴支架
有效的写作教学要帮助学生搭建写作内容脚手架,让学生有话可写。尽管在阅读范文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却写不出内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以“说”带“写”。可见,读写结合课中往往需要小组讨论环节来承上启下。
[教学片段2]教师提出了几个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aking selfies? Are you for or against it? Can you list your reasons?
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们对自拍照的态度,为下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自拍照的文章做好铺垫。
[分析]采取小组讨论和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是为了让其他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获得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起到同伴支架的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其他学生能从与好学生的互动中获益,而且好学生也有机会在与其他学生的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2.3 写作展示,提供评价支架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本节课来说,评价围绕几个方面来展开,即学生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篇章结构是否清晰;语言运用是否突出重点词汇和句型;衔接是否恰当。
[教学片段3]学生在展示完成的作文时,教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作点评。教师提供了评价标准,使学生在点评他人作文时有据可循。
[分析]教师提供评价支架,可以帮助学生评估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从而衡量读写教学的有效性。
3. 感悟与反思
3.1 合理分配阅读和写作的时间
读写结合课需要在短短的一节课上既要处理“读”,为后续的“写”做好铺垫;又要处理“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体验写作,甚至要预留时间进行学生评价或教师点评,那么时间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学案的使用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支架作用。
3.2 保证读后语言输出活动设计紧扣阅读话题
紧扣阅读话题的写作任务,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支架或铺垫,能够保证阅读本文中语言知识的运用,即体现了输入和输出的一致性,从某种程度上给了学生更多的完成写作任务的信心。教师不能盲目地拓展情景内容作为输出的素材,否则就会使阅读无法起到应有的支架作用,不利于学生写作活动的开展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3.3开展课后评价
“读写教学的评价分为课内评价和课后评价。教师搭建支架的目的就是为了拆除支架,所以评价应具备可追踪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布置相同话题的开放性写作任务,检测学生是否能在新的情景下运用语言知识,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已到达潜在发展水平。
■
康艳. 新课程理念下影响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1(03).
【关键词】 读写结合 支架教学 脚手架
1. 支架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
支架式教学(Scaffolding Instruction)是建构主义理论的核心教学模式之一,源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儿童的发展存在两种水平:第一个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即儿童独立解决问题时显示的能力水平;第二个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即儿童在成人的指导、帮助或同伴合作条件下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而在这两个发展水平之间的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而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伴的帮助就成为支架。根据以上理论,“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教学任务时,应考虑到学生当前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潜在发展水平,通过搭建适当的支架,帮助学生实现在最近发展区内的发展,保障教学的有效性”。
2. 例谈支架教学模式在读写结合教学中的运用
下面笔者以“selfies”这节观摩课的教学片段为例,探讨如何在读写教学中运用支架教学模式,以读促写。
2.1 阅读范文,获取词汇、句子、篇章支架
“英语写作的教学顺序一般为:词——句——篇。学习写作词汇是基础,句型应用是过渡或桥梁,篇章是目的。”所以,教师应分步引导学生关注阅读本文中的词汇、句子、篇章结构,为后续的写作活动提供有效的支架。
[教学片段1]在快速浏览文章之后,教师让学生分析篇章结构,学生得出以下结论:
Para.1—Introduction; Para.2—For selfies; Para.3—Against selfies; Para.4—Conclusion。下来教师通过表格填写的方式让学生找出文中的有用词汇。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第四段第一句以哪种形式表达更好,学生都认为“Controversial as it is”要比“As it is controversial”表达得更地道,并且使用了倒装句型,是可以借鉴学习的复杂句式。
[分析]教师通过呈现范文,设计各项阅读教学活动,引领学生在进行段落分析的同时,注意其中的美词佳句和值得借鉴的表达方式,做好语言表达上的准备,为后续写作搭建了直观、易模仿的写作脚手架。
2.2 小组讨论,给予同伴支架
有效的写作教学要帮助学生搭建写作内容脚手架,让学生有话可写。尽管在阅读范文后学生对文章有了清晰的认识,但是却写不出内容。这时候就需要教师通过问题的形式激活学生已有的图式,以“说”带“写”。可见,读写结合课中往往需要小组讨论环节来承上启下。
[教学片段2]教师提出了几个需要学生思考的问题:
What do you think of taking selfies? Are you for or against it? Can you list your reasons?
教师通过这样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们对自拍照的态度,为下一个环节要求学生写一篇有关自拍照的文章做好铺垫。
[分析]采取小组讨论和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是为了让其他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获得启发,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思考,起到同伴支架的作用。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其他学生能从与好学生的互动中获益,而且好学生也有机会在与其他学生的互动中提高自己的语言能力。
2.3 写作展示,提供评价支架
“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调整学习策略,促使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对于本节课来说,评价围绕几个方面来展开,即学生是否表达了自己的观点;篇章结构是否清晰;语言运用是否突出重点词汇和句型;衔接是否恰当。
[教学片段3]学生在展示完成的作文时,教师要求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作点评。教师提供了评价标准,使学生在点评他人作文时有据可循。
[分析]教师提供评价支架,可以帮助学生评估其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从而衡量读写教学的有效性。
3. 感悟与反思
3.1 合理分配阅读和写作的时间
读写结合课需要在短短的一节课上既要处理“读”,为后续的“写”做好铺垫;又要处理“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来体验写作,甚至要预留时间进行学生评价或教师点评,那么时间的把握就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学案的使用对教学起到了良好的支架作用。
3.2 保证读后语言输出活动设计紧扣阅读话题
紧扣阅读话题的写作任务,能够给学生足够的支架或铺垫,能够保证阅读本文中语言知识的运用,即体现了输入和输出的一致性,从某种程度上给了学生更多的完成写作任务的信心。教师不能盲目地拓展情景内容作为输出的素材,否则就会使阅读无法起到应有的支架作用,不利于学生写作活动的开展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3.3开展课后评价
“读写教学的评价分为课内评价和课后评价。教师搭建支架的目的就是为了拆除支架,所以评价应具备可追踪性。”教师可以通过课后布置相同话题的开放性写作任务,检测学生是否能在新的情景下运用语言知识,从而判断学生是否已到达潜在发展水平。
■
康艳. 新课程理念下影响英语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J]. 中小学外语教学, 20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