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今后河北省的新型城镇化必然要走一条生态路径。但当前仍存在生态压力加大、环境污染加剧、资源约束加重等制约因素。需要从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中国二元社会结构、政策体制、地理位置等方面去分析成因,以便对症下药。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路径;制约因素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城镇化发展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1%快速上升到2014年的54.7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也就是说未来5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在这些年的城镇化发展中,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测算,城镇化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增加能源消耗4940万吨标煤,增加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约11.6亿立方米,增加钢材消耗645万吨,水泥2190万吨,增加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1亿吨,生活COD排放量3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1万吨,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19.5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527万吨。并且这些问题日益加剧,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河北省的表现更突出一些,自2013年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在每季度的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排名中,河北基本总是保有7席,成为重灾区。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要提升城镇化发展的生态质量。对于河北省来说,又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已被明确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今后的城镇化工作必将走一条生态路径。
一、新型城镇化生态路径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影响极为不利。当前及今后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作仍收到来自生态、环境、资源三大方面的制约,必须客观清醒的认识。
(一)生态压力日益加大
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结果使得城市环境的负面效应不断增强。我国现有660多个大中城市和2万多个小城镇,消耗着80%以上的能源和资源,其中消耗水泥占全球的46%,钢铁占全球的35%,同样也排放着相同比例的废气、废物和污水。而且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活和生态空间严重不足,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城镇生物的多样性持续减少;同时城镇地下水开采过度,地面沉降加速。河北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煤炭在河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钢铁大省的河北也是能源消耗大省,河北工业在消耗了全国十二分之一的能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排放。这些都使得今后城镇化的生态压力日益加大。
(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具体表现为一是城市空气质量较差,PM2.5浓度普遍较高。按照2012年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河北省更加严重,在每月空气质量较差的前十名中,基本上都会看到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邯郸、邢台、廊坊等城市,空气污染非常严重。二是垃圾围城现象日益普遍。据统计,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达70多亿吨,并且每年以4.8%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并且出现从城市向城镇和农村蔓延的趋势。
(三)资源约束日渐加重
能源、土地、水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三大核心资源。我国在城镇化加速的过程中,资源的约束却日益加重。一是能源约束。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增量占到全球增量的四分之三。河北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工业消耗了全国十二分之一的能源。二是土地浪费严重。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0%,但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空间快速扩张,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18亿亩耕地红线难以坚守。三是水资源约束,我国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但利用率低下,无人浪费严重。据中国科学院的预测,未来城镇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将净增1.89倍,对水的需求将净增加0.88倍,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增加2.45倍。这些都增加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资源压力。
二、城镇化过程中生态问题的成因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各种制约因素的形成有其各个角度的成因,主要包括世界世界城镇化一般规律、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实际、政策体制的不完善、经济原因、河北的地理位置等方面。
(一)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城市化一般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初期阶段:城市化率在30%左右,是城市化的起步阶段;中期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市化的加速期;后期阶段:城市化率高于70%,是城市化的成熟时期。回顾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可以看到,每次城镇化都带有生态严重破坏、资源过度利用以及空气、水、土壤严重污染等问题。他们也曾用几十年的时间治理环境问题。2015年,河北省的城市化率大概在48%左右,预计到2020年,提高到64%左右。这些表明,河北省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各种城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也不可避免的存在。
(二)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方面通过农业税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方式,一方面以户籍制度为界限,人为地将“城” “乡”两个社会分割,逐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在二元结构下,城乡实行分治,使得城乡生态环境未纳入整体进行保护和治理,尤其是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收到忽视,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给今后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三)政策体制的不完善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制约因素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政策及体制改革的缓慢有重要关系。包括城乡二元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城乡生态保护等工作的协同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缓慢和不彻底使得人口城镇化进程受到极大制约;现行的土地制度不适应城镇化的需要,也不利于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生态激励机制不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匮乏;生态规划的法律基础不完善等。
(四)建设投入不足
城镇化进程遇到的生态、环境等制约也与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有重要关系。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人们更注重的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生态环境的维护、治理是需要长期大量的建设投入的。这就直接导致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加重,大大削弱了城镇化发展的后劲。
对于河北省来说,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还与其产业结构偏重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中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集中,其中,钢铁粗钢产量超全国总量的1/4;能源消费居全国第二位,单位GDP能耗比全国水平高近60%。这样的产业与能源结构,给了环境巨大的压力。河北目前的大气污染还是以煤烟型、颗粒物为主要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其中,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二位。加上污染城市都分布在太行山东麓,比如石家庄西高东低,呈‘避风港’式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也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2014040708);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河北推进城镇化的生态路径研究(HB15SH026)。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2]周宏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经济日报》,2013、5、3。
[3]王雅芹,刘顺英,李树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经济》,2005(8)。
[4]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河北定位调整为四个基地,中国网,2015、4、30。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路径;制约因素
城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我国城镇化发展30多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镇化率从1990年的26.41%快速上升到2014年的54.77%。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60%。也就是说未来5年我国仍将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但在这些年的城镇化发展中,也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据测算,城镇化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增加能源消耗4940万吨标煤,增加城镇居民生活用水量约11.6亿立方米,增加钢材消耗645万吨,水泥2190万吨,增加城镇生活污水排放量11亿吨,生活COD排放量3万吨,生活氨氮排放量1万吨,生活氮氧化物排放量19.5万吨,生活垃圾产生量527万吨。并且这些问题日益加剧,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焦点。河北省的表现更突出一些,自2013年实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以来,在每季度的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排名中,河北基本总是保有7席,成为重灾区。
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下,要提升城镇化发展的生态质量。对于河北省来说,又处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中,已被明确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今后的城镇化工作必将走一条生态路径。
一、新型城镇化生态路径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城镇化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城市环境问题。如果任其发展,影响极为不利。当前及今后的新型城镇化推进工作仍收到来自生态、环境、资源三大方面的制约,必须客观清醒的认识。
(一)生态压力日益加大
城市现代化和工业化的结果使得城市环境的负面效应不断增强。我国现有660多个大中城市和2万多个小城镇,消耗着80%以上的能源和资源,其中消耗水泥占全球的46%,钢铁占全球的35%,同样也排放着相同比例的废气、废物和污水。而且随着城市的扩张,人均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活和生态空间严重不足,人们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城镇生物的多样性持续减少;同时城镇地下水开采过度,地面沉降加速。河北省的情况也不容乐观,煤炭在河北省的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作为钢铁大省的河北也是能源消耗大省,河北工业在消耗了全国十二分之一的能源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排放。这些都使得今后城镇化的生态压力日益加大。
(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我国生态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我国污染物的排放总量大,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是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十几倍。具体表现为一是城市空气质量较差,PM2.5浓度普遍较高。按照2012年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全国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河北省更加严重,在每月空气质量较差的前十名中,基本上都会看到石家庄、唐山、保定、衡水、邯郸、邢台、廊坊等城市,空气污染非常严重。二是垃圾围城现象日益普遍。据统计,目前全国城市生活垃圾累积堆存量达70多亿吨,并且每年以4.8%的速度在持续增长,全国三分之二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的包围之中。并且出现从城市向城镇和农村蔓延的趋势。
(三)资源约束日渐加重
能源、土地、水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三大核心资源。我国在城镇化加速的过程中,资源的约束却日益加重。一是能源约束。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居世界第一,能源消费增量占到全球增量的四分之三。河北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工业消耗了全国十二分之一的能源。二是土地浪费严重。我国人均耕地不及世界人均水平的40%,但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城镇空间快速扩张,导致耕地数量不断减少,18亿亩耕地红线难以坚守。三是水资源约束,我国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4,但利用率低下,无人浪费严重。据中国科学院的预测,未来城镇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将净增1.89倍,对水的需求将净增加0.88倍,对建设用地的需求将增加2.45倍。这些都增加了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资源压力。
二、城镇化过程中生态问题的成因
当前城镇化进程中各种制约因素的形成有其各个角度的成因,主要包括世界世界城镇化一般规律、中国二元社会结构的实际、政策体制的不完善、经济原因、河北的地理位置等方面。
(一)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城市化一般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即初期阶段:城市化率在30%左右,是城市化的起步阶段;中期阶段:城市化率在30%-70%之间,是城市化的加速期;后期阶段:城市化率高于70%,是城市化的成熟时期。回顾英、法、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城镇化进程可以看到,每次城镇化都带有生态严重破坏、资源过度利用以及空气、水、土壤严重污染等问题。他们也曾用几十年的时间治理环境问题。2015年,河北省的城市化率大概在48%左右,预计到2020年,提高到64%左右。这些表明,河北省已经进入城市化加速时期,各种城镇化发展的负面效应也不可避免的存在。
(二)中国的二元社会结构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一方面通过农业税和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等方式,一方面以户籍制度为界限,人为地将“城” “乡”两个社会分割,逐渐形成城乡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在二元结构下,城乡实行分治,使得城乡生态环境未纳入整体进行保护和治理,尤其是农村的环境保护长期收到忽视,加剧了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给今后的新型城镇化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阻力。
(三)政策体制的不完善
当前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制约因素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政策及体制改革的缓慢有重要关系。包括城乡二元的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不利于城乡生态保护等工作的协同进行;户籍制度改革的缓慢和不彻底使得人口城镇化进程受到极大制约;现行的土地制度不适应城镇化的需要,也不利于保护有限的土地资源;生态激励机制不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匮乏;生态规划的法律基础不完善等。
(四)建设投入不足
城镇化进程遇到的生态、环境等制约也与在这方面的投入不足有重要关系。在城镇化推进过程中,人们更注重的是直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而生态环境的维护、治理是需要长期大量的建设投入的。这就直接导致城镇化建设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日益加重,大大削弱了城镇化发展的后劲。
对于河北省来说,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还与其产业结构偏重和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系。河北省的产业结构中钢铁、建材、石化、电力等“两高”行业集中,其中,钢铁粗钢产量超全国总量的1/4;能源消费居全国第二位,单位GDP能耗比全国水平高近60%。这样的产业与能源结构,给了环境巨大的压力。河北目前的大气污染还是以煤烟型、颗粒物为主要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巨大。其中,氮氧化物、烟(粉)尘排放量居全国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国第二位。加上污染城市都分布在太行山东麓,比如石家庄西高东低,呈‘避风港’式地形,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也加剧了环境污染治理的难度。(作者单位:华北理工大学)
基金项目: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同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研究(2014040708);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常态下河北推进城镇化的生态路径研究(HB15SH026)。
参考文献:
[1]李克强.协调推进城镇化是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选择,[J].《行政管理改革》,2012(11)。
[2]周宏春,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经济日报》,2013、5、3。
[3]王雅芹,刘顺英,李树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生态经济》,2005(8)。
[4]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河北定位调整为四个基地,中国网,2015、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