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接诊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护理后的心绞痛稳定质量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通过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6.0%)优于对照组(78.0%),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心肌梗死;连续性护理干预;心绞痛发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2-01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1]。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为了研究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的影响,现将我院接诊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对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诊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均经过相关病理组织的相关诊断,确诊为心肌梗死。包括58例女患者和42例男患者,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56.24±2.37)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60.18±1.4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组研究的目的,自愿参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及时更换被罩和床单,合理饮食,适当的进行锻炼。但出院后没有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2]。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出院后进行连续性护理,(1)用药护理,针对心肌梗死常用药的使用方法、使用目的等,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介绍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可随意减少和增加药物用量。(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对体重进行适当的控制,适量摄入能量和胆固醇,存进大便畅通。(3)心理指导,与患者经常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运动护理,为患者制定每日的运动量,促进患者进行规律化的运动,以轻体力有氧运动为主[3]。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评分的观察指标: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稳定质量测量量表(SAQ)来评价护理干预前、后评定患者生活质量[4],满分为60分,极差:<20分,差:21~30分,一般:31~40,较好:41~50,良好:51~60分。
1.3.2 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指标:
满护理满意度: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为100:其中满意为>80分;比较满意为50~80分;不满意为<50分,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存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 2 。
与对照组比较,X2=7.2552,*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的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很多,包括心脏破裂、室壁膨胀瘤等等。心肌梗死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5]。因此,必须提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心绞痛稳定质量。在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护理干预是必要的。
在本组试验中,以我院接诊的1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出院后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稳定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提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三梅. 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8):59-61.
[2] 余元清,罗晓辉,段玉. 健康教育对改变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09,(05):984-985.
[3] 杨伯泉,朱慧民,王灵红.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01):54-57.
[4] 董再玲. PDCA循环式居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01):29-32.
[5] 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 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07):603-606.
【关键词】心肌梗死;连续性护理干预;心绞痛发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272-01
心肌梗塞是冠状动脉闭塞、血流中断,使部分心肌因严重的持久性缺血而发生局部坏死[1]。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健康,为了研究连续性护理对心肌梗死患者出院后心绞痛发作的影响,现将我院接诊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研究对象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在我院接诊的100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患者均为初次发病,均经过相关病理组织的相关诊断,确诊为心肌梗死。包括58例女患者和42例男患者,并将其随机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有50例患者,其中观察组患者的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56.24±2.37)岁,对照组患者的年龄为(22—78)岁,平均年龄为(60.18±1.4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了解本组研究的目的,自愿参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护理,保持病房整洁,及时更换被罩和床单,合理饮食,适当的进行锻炼。但出院后没有对患者进行相应的护理[2]。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患者出院后进行连续性护理,(1)用药护理,针对心肌梗死常用药的使用方法、使用目的等,对患者进行详细的介绍,并介绍药物常见的不良反应,不可随意减少和增加药物用量。(2)饮食护理,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相应的饮食计划,对体重进行适当的控制,适量摄入能量和胆固醇,存进大便畅通。(3)心理指导,与患者经常沟通,减少患者的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4)运动护理,为患者制定每日的运动量,促进患者进行规律化的运动,以轻体力有氧运动为主[3]。
1.3 观察指标:
1.3.1 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评分的观察指标:
采用西雅图心绞痛稳定质量测量量表(SAQ)来评价护理干预前、后评定患者生活质量[4],满分为60分,极差:<20分,差:21~30分,一般:31~40,较好:41~50,良好:51~60分。
1.3.2 患者护理满意度观察指标:
满护理满意度:以问卷的形式对患者进行护理满意度调查,共10题,每题10分,满分为100:其中满意为>80分;比较满意为50~80分;不满意为<50分,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意。
1.4 统计学分析: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应用平均值±标准差(±s),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存在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评分情况的对比:
护理前,两组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 1 。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情况
观察组患者总满意度96.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情况见表 2 。
与对照组比较,X2=7.2552,*P<0.05。
3 讨论
心肌梗死主要的临床上有剧烈而较持久的胸骨后疼痛,发热、白细胞增多、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血清心肌酶活力增高及进行性心电图变化,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的并发症有很多,包括心脏破裂、室壁膨胀瘤等等。心肌梗死给患者生命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威胁[5]。因此,必须提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提高心绞痛稳定质量。在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连续性的护理干预是必要的。
在本组试验中,以我院接诊的10例心肌梗死患者为主要研究对象,其中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出院后接受连续性护理干预,包括心理健康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等,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稳定质量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连续性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绞痛发作具有重要作用,有效提高患者心绞痛稳定质量,提高心肌梗死的临床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和使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赵三梅. 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心理健康与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8):59-61.
[2] 余元清,罗晓辉,段玉. 健康教育对改变冠心病患者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观察[J].西南军医,2009,(05):984-985.
[3] 杨伯泉,朱慧民,王灵红. 认知行为干预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理健康与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1,(01):54-57.
[4] 董再玲. PDCA循环式居家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主观幸福感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1,(01):29-32.
[5] 李佳梅,成守珍,张朝晖. 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2,(07):603-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