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8必危机”,会应验吗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fsfsdfsdfsdf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危机到底有没有周期?有人说这个问题是金融研究中“王冠上的明珠”,经济学家无不“痴迷于此”。一段时间以来,这样的问题被不断提起:1988年、1998年、2008年都发生了金融危机,2018年会不会也发生金融危机?甚至有观点认为,“逢8必危机”的金融魔咒无法逃脱。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缺乏科学依据,但当前全球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则不容忽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几年时间内,世界主要经济体大都复苏缓慢,世界经济增长滞缓,这种情况直到2012年后才有所好转。观察分析2018年的世界经济,其中亮点让人欣慰,但不确定性依然存在,人们不能过于乐观。

主要经济体都增长,全球经济将保持高景气度


  首先,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有所提升,在推动全球经济强势复苏中扮演主要角色。自2012年以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复苏、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世界经济经过十年的底部徘徊,出现了较为清晰的拐点,全球处于朱格拉周期的上升阶段,世界经济渐次进入复苏的长周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18年全球经济将步入提速轨道,全球75%的经济体增速都将加快。得益于内需增长稳定的保障,2018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将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达到五年来的峰值4.9%,预计新兴经济体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进一步提高到77%。未来,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亚洲国家和以巴西为代表的拉美国家,将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引擎。
  其次,超宽松货币政策正在酝酿渐次退出,进入“减债、升息、去杠杆”轨道。为了应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美国为代表的一些国家陆续实施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然而,刺激经济的效果差强人意,除美联储达到了预期目的之外,超低的利率环境对大多数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作用显微,经济增速已连续多年低于2%;同时,超宽松货币政策令金融市场扭曲,使得全球经济金融风险凸显。从国际环境看,适度收紧货币已成为大势所趋。2017年,美联储加息三次,10月又开始启动“缩表”,释放长期优质资产,灵活影响长端利率,世界经济缓慢进入“减债、升息、去杠杆”轨道。这一过程最终将提振经济。
  第三,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调整空间有限,步入结构性企稳,有助于维持世界经济稳定复苏与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经历了“过山车”式的暴涨暴跌,尤其是后危机时代,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从2011年经历了连续五年的下跌。自2016年开始,随着中美经济前景向好,全球制造业逐渐走强及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推动等,为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提供强劲的需求,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了超级反弹,代表全球大宗商品一揽子组合表现的指数节节走高,步入上升通道。专家预计,2018年大宗商品的价格将保持温和增长,不会再出现暴涨暴跌的局面。
  第四,随着中国深度融入全球经济,给世界经济注入了持久动力,在重塑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本世紀初期开始,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重塑了世界经济格局,在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的大背景下为世界经济复苏、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2018年,规模庞大的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复苏、增长进程中将持续发挥“压舱石”和“助推器”的作用。中国对全球经济的作用可以用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重大方案)、中国榜样、中国风范和中国动力五个词来概括,将对未来全球经济的发展发挥重要引领作用,仍然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压舱石”。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将给世界经济带来希望并提供发展动力。

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犹存,须谨慎对待


  尽管全球经济形势普遍向好,主流机构对于2018年全球经济的发展前景一片看好,但必须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世界经济发展形势复杂,影响全球经济复苏的风险依然存在,2018年全球经济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不宜对长期增长前景过于乐观。
  一是2018年全球资本流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2017年美联储三次加息,随着货币政策的逐步调整,劳动力市场保持强劲增长,经济活动以温和适度的速度扩张。在全球范围内量宽货币政策逐步退出的情况下,可以预见2018年美联储将会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2018年3月22日美联储宣布加息25个基点,美股三大指数集体跳水,黄金原油暴涨。预计年度范围内这样的加息还有2?3次,“缩表”步伐亦将明显加快。美联储加息会对全球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负面溢出效应,会导致相当大的金融风险。与此同时,英国、加拿大等世界主要经济体也开始加息收紧货币政策。然而,日本、瑞典、澳大利亚等发达经济体仍旧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如此,全球央行货币政策的分歧就逐步显性化,货币政策出现分化会加剧全球经济复苏的不平衡性,同时也显示出2018年全球经济复苏仍然面临较大的不确定性。
  二是全球金融周期大幅领先于经济周期,又潜在发生金融风险的可能。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的十年时间里,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政策主要盯住“推动经济复苏”这一单维目标,在相对宽松的金融环境中经济周期和金融周期开始脱节,两者发展不均衡、不协调,并且差距有进一步加大的趋势。双周期的错配,催生了“双高”难题:一方面是信贷过快增长。根据IMF的统计,2017年G20成员国非金融部门信贷出现大幅增长,政府、居民和非金融企业等的负债占GDP的比重已超过2008年危机前的水平,导致“高杠杆”,而“高杠杆”是金融高风险的源头,与上世纪90年代日本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情况非常相似。另一方面是全球范围内资产价格过热膨胀导致“高估值”,与实体经济增长情况出现了显著的偏离现象。更为危险的是,“双高”难题通过一系列演变,极易发展成为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即“资产价格震荡—债务通缩 资本外流—系统性风险”,最终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
  此外,2018年国际形势复杂,还存在诸多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量,如逆全球化思潮的继续发展、贸易保护主义甚嚣尘上、一些主要经济体可能出现经济波动,同时货币竞争性贬值、地缘政治冲突等威胁未消,这些都给2018年的全球经济增加了不确定性因素。

预防和控制各类金融风险,中国有先天优势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3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凸显,甚至有人声称:在“逢8”年份,中国可能会成为下一个引发金融风险的源头。
  当前的中国与10年前、20年前两次金融危机时的国际地位显著不同,在经济分量上已经跃升至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如果中国出现任何金融危机,都会对全球经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但在有效劳动供给不断提高、大国优势进一步发挥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将克服重重困难实现稳中向好,在世界经济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中国有能力防控金融风险的发生。
  中国独特的国情和独特的顶层经济设计,决定了我国在预防和控制各类金融风险发生方面有先天的优势。首先,中国属于非完全交易市场,人民币如果大幅贬值,会造成国内外市场剧烈波动,导致资本流出,但这并不属于恐慌性资本外逃,中国政府完全有能力应对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其次,中国金融市场还未完全开放,金融体系有较大的抗压能力,并且A股目前还在一个比较低的位置运行,跌幅空间不大。而从我国的顶层经济设计看,西方国家的经济体系是随着市场经济发展“自下而上”形成的,中国的经济设计则是依靠中央政府全局纵览形成的,一旦出现金融风险监管层很快会采取行动,避免问题扩大化。
  基于对全球经济复苏形势和政策需求的综合分析,2018年全球经济形势整体向好,全球经济将在动态中加速复苏。即使有危机发生,也将是小区域、小范围的。
  (亓燕单位:华夏银行济南分行;田帅单位:审计署驻济南特派员办事处)
其他文献
薛力  自圣德太子时代以来,日本文化的显著特征是“保守中开放”或曰“坚守中开放”,即:引入外来文化强化自身。在处理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时,则表现为“与强者为伍”,为此可以“适应强者”乃至“以他者为中心”,其对象在明治维新之前是中国、明治维新开始后是德国与英国、二战时期是德国、二战后是美国。  圣德太子似乎扮演了“日本周公”的角色,他制定了冠位十二阶与宪法十七条、撰写《三经义疏》、与苏我马子合编《天
【俄】《星火》2017年8月21日  据世界卫生组织数据,近10年来全球抑郁症患者增加了20%,预计至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疾病。因此,2013年世界卫生大会呼吁各国重视精神障碍疾病。美国和欧洲也纷纷提高了对该领域研究的资金投入。目前,美国已开发出了可综合整理包括基因、神经等在内的与病患有关的所有信息的新技术系统。  根据俄罗斯基因研究中心Genotek最新研究报告,约三分之一的俄罗
2月27日,美国商务部针对中国鋁箔产品的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最终裁定,由此涉案中方铝企最高面临187%的“双反”税率。  美国铝业协会最新公布的对外贸易数据显示,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铝进口量比2016年同期增长了25%。亚洲金属网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201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铝箔数量呈现逐年提升的趋势,从2015年的5.2万吨提升至2016年的6.4万吨,而2017年上半年已经达
6月15日,在卢森堡召开的欧元区财长会议上,欧元区同意向希腊发放85亿欧元贷款,将该国从违约边缘拉回,并提供了一些关于2018年潜在的债务减免的细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同意加入纾困行动。IMF总裁拉加德参加了本次会议,之前希腊完成了要求的在本阶段纾困必须进行的所有改革。贷款将分两阶段发放。  拉加德表示,IMF将参与纾困,为希腊提供不到20亿美元的备用资金,贷款期限将到2018年中期,届
2016年12月19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中南海紫光阁会见来华进行正式访问的挪威外交大臣布兰德。  李克强表示,挪威是较早同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国家。中挪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切实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是增强政治互信、促进双边关系顺利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两国外长进行了坦诚深入会谈,就双边关系正常化达成共识。中方赞赏挪威新一届政府坚持一个中国政策、致力于改善和发展对华关系的诚意
中国民航局5月16日发布消息说,目前中国民航已与43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实现空中直航,每周共有约4200个航班;国航、南航、东航等国内航空公司正在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市场的运力投放,新開辟沿线国家航线达240条。  据民航局发展计划司的介绍,截至2016年底,我国已与120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双边政府间航空运输协定。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占一半以上。近年来,随着这些航线的开辟,“一带一路”国
9月24日,德国将迎来两德统一以来的第八次联邦议会选举,将照例选出联邦议会两院议员并进而间接决定谁将成为新一任德国总理。参与选举的政党为数尚属可观,然而两德统一以来,德国一共只经历了三位总理:科尔、施罗德和默克尔。其中科尔和默克尔都来自德国目前最大政党基督教民主联盟(基民盟),基民盟及其姐妹政党基督教社会联盟(基社盟)在过去的七次选举中五次获胜,虽然没有一次能够单独过半数,但每次都能够找到共同组阁
从2016年6月英国全民公投决定脱欧至今,英国脱欧依然无解。特雷莎·梅首相的下台,反映了英国脱欧的艰难既合乎也超乎人们的想象。僵局的出现,表面上看,折射的是英国国内在欧洲问题上长期、深刻的分裂。但英国的欧洲问题由来已久,为什么今天会变成这样?对英国的未来又意味着什么?反思之下,有四大问题值得关注。英国的欧洲之困   英国这个国家在欧洲问题上的分裂,是脱欧进程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突出的表现为分裂的国
5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就英国曼彻斯特市发生爆炸事件向伊丽莎白二世致慰问电,对无辜遇难者表示深切的哀悼,对伤者和遇难者家属表示诚挚的慰問。习近平指出,在这一艰难时刻,中国人民同英国人民坚定站在一起。
自9月下旬以来,与联合国有关的新闻层出不穷。先有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炮轰多国,引发多国反击;后有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在安理会上火力十足回骂美国,有媒体称其骂得荡气回肠,听得人目瞪口呆,一度以为安理会要上演全武行;再有在联合国“怼天怼地怼全球”的美国驻联合国代表黑莉突然宣布辞职,对其辞职的真正原因,美国乃至全球媒体都在猜测……在今年的联大一般性辩论期间,安理会举行了一场以核不扩散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