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9年9月14日早上6:30,我接到一位同学的电话,说她今天例假,肚子痛,想请一天假,我明白此同学痛经,便爽快地答应了她,并叮嘱她在家好好休息。
第二天课前准备时间到了,同学们都投入了新一天的学习当中,然而昨日给我打电话的同学的位子还空着,难道她的痛经还没有减轻?我马上打电话到她家中,接电话的是她的母亲,我询问了同学的状况,她母亲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说她不愿读书!我很纳闷,这位同学一直好好的,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平时从未听她说过不读书之类的话,为何突然之间不愿读书了呢?
我一边回忆前一学年来有关她的记忆,特别是她写的周记,她曾经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对家庭的不满,对母亲的不满及平日里与母亲发生过摩擦和冲突……这次事件会不会与母亲有关?还是她最近在学校里与同学发生过矛盾?或者与某位课任老师有过不愉快的事件?另一边我找来几位与她关系亲密的同学,向她们了解她的情况,同学回答说这些天她在学校不曾与任何人发生过矛盾,她表现也没有异常,看不出闹情绪的样子。问到她家的情况时,她们都说她曾经在她们面前提过对家庭的不满意,她烦母亲,很想离开家。
她是一名走读生,家住在城乡结合部,离学校比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比较辛苦。她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在杭州工作,父母比较偏爱姐姐,总拿她与姐姐比较,经常批评她不如姐姐,致使她从小就自卑。父母经常性的批评,让她产生了反感的情绪,再加上平时家中的家务事多由她来承担,更让她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不被关注,从而产生孤独感,不愿与父母多交流,与父母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时间一长,导致她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拉大。
通过一天调查和研究,我初步了解她不愿来校的部分原因。星期三早上我打电话去她家,接电话的仍是她母亲,同她母亲交换了部分意见,要求她本人接电话,电话中我开导她,与她分析利弊,但无论我怎样劝导,她就是沉默不语,最后话筒中传来了她母亲的责骂声。我一听情况不妙,就此打住话题,说道:“好吧,既然你不想读书,那你来学校一趟,把相关的手续办妥,行吗?”她马上说:“好的。”说完,她挂断了电话。片刻,电话又响起,是她母亲的电话,她母亲非常着急,要求我不能让她的女儿办理退学手续,到此,我明白了她们母女的矛盾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线。我立即请求她母亲来校一趟,进行面谈。
一小时后,这位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求办理退学的相关手续,我请她先坐一会儿,并与她攀谈起来。从她口中我得到证实,她是因厌烦家而决定辍学的,交谈中她为了证明自己现在的心情,还把写好的未上交的周记给我看。下面文字摘自她的周记:“我总觉得父母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总是要求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常常是做了一大堆家务事,想得到他们的一句肯定,他们却说,这么大的人,这些事都是你应该干的。有时候他们下班回来,或许太累了,或许心情不好,只要不顺心,就说我这儿也不是,那儿也不是,甚至责骂,我真不知道我是不是生来就是出气筒,他们心情不好,可以骂我,随意的说我。我心情不好,我可以去骂谁?找谁倾诉?真的像同伴所讲的,与其活得那么累,当初就不应该把我生下来,省得让他们那么烦、那么痛、那么累。哎,这样日子真的很难熬,我现在每天最不想回的就是这个所谓的家……”她的周记让我明白,她的心结由来已久。前一学年中,我曾几次劝导她体谅父母,理解父母的做法全是因为爱她所为。我也曾几次请她母亲来学校,每次她母亲都以太忙没时间为由拒绝我的请求。现在看来,她们母女之间存在的分歧很大,而且越闹越僵,直至发展到今天的局面。作为老师,我太大意了,我应该好好的与她的母亲沟通,想办法让她回到学校来。我与她本人的交流比较顺畅,她基本上接纳了我的请求,表示愿意回校学习。
一节课后,她母亲急匆匆地赶到了我的办公室,询问女儿退学的事宜,她希望女儿继续念书。她母亲的想法与我一致,让我信心倍增!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留下这名同学,让她安心地在校学习。我单独与她母亲交谈,同她谈做母亲的感受,把女儿的感受转达给她。她非常焦躁不安,不断强调自己不识字,非常想女儿能认真读书,把书读好,以后能过上好日子,不要像自己那样,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来,上班这么辛苦,工资又很少。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爱之深,恨之切,责之快。她不知:她的苦心孩子并不领情,对孩子的教育不可性急,欲速则不达。找到问题的结症,我设计了一套方案,用来改善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
我首先让她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她们(他们),而不能一味地管教他们,把她看成父母的附属品,任由父母安排或责骂。做父母的应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和引导,当孩子犯错时多理解和宽容,给孩子一个的成长的空间。
然后告诉她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特点是独立意识增强,渴望独立自主,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作为一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他们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来做,不愿别人把自己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在这一时期,亲热的爱抚动作,琐碎的说教会使他们反感,过多的限制、粗暴的指责会激起他们的反抗。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待孩子要民主,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内心需要,既走近孩子,又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再者,学习成绩的好差,只反映学习文化知识的差异,学业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学业的落后并不代表能力的低下,与今后的发展不成正比关系。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一线操作工人,我们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做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一个体格健康、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同学的母亲接受了我的意见,表示她会好好地与女儿交谈。于是她们母女沟通起来,开始谈得挺投机,不一会,二人便又争执起来,只听到女孩说:“我不读书,我不管,我走了。”说完,就丢下母亲走了,等我赶上去,她已上车走了,留下一脸无奈的母亲。我把母亲请回办公室,劝导她不要急,教育孩子不是一两天的事,只要我们想办法,有足够的耐性,适当地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孩子肯定会回到我们的身边。我建议:当她回到家时,家人不要责骂她,对她多一点关爱,也可以找她最信得过的人同她交谈,去引导和说服她,据我了解,她对姐姐比较信任和尊重,不妨请姐姐做做她的思想工作。另外,给她几天时间,让她冷静思考,相信她会作出正确的决定。今后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务,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母亲带着不安回家去了,我则静静地等待她的归来。
第二周周一早晨的课前准备时间到了,当我步入教室,我惊喜地发现该同学回来了,我的愿望实现了。约十天后,她的母亲给我打来了电话,电话中一再表示感谢,并说她按我的建议去做,发现女儿在她面前的表现比以前乖巧了,也比以前表现得可爱了。我鼓励她坚持下去,女儿的表现会更出色。
该同学的事件总算有了圆满的结果,但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与她类似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若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则会人为地拉开孩子与老师及家长的距离,导致孩子离我们而去。不久前邻班同学的离家出走就是一个例证。因此,学会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平等相处,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家长必修的一课。
(兰溪市职业中专)
第二天课前准备时间到了,同学们都投入了新一天的学习当中,然而昨日给我打电话的同学的位子还空着,难道她的痛经还没有减轻?我马上打电话到她家中,接电话的是她的母亲,我询问了同学的状况,她母亲的回答让我大吃一惊,说她不愿读书!我很纳闷,这位同学一直好好的,担任班级的学习委员,平时从未听她说过不读书之类的话,为何突然之间不愿读书了呢?
我一边回忆前一学年来有关她的记忆,特别是她写的周记,她曾经在好几篇文章中提到过对家庭的不满,对母亲的不满及平日里与母亲发生过摩擦和冲突……这次事件会不会与母亲有关?还是她最近在学校里与同学发生过矛盾?或者与某位课任老师有过不愉快的事件?另一边我找来几位与她关系亲密的同学,向她们了解她的情况,同学回答说这些天她在学校不曾与任何人发生过矛盾,她表现也没有异常,看不出闹情绪的样子。问到她家的情况时,她们都说她曾经在她们面前提过对家庭的不满意,她烦母亲,很想离开家。
她是一名走读生,家住在城乡结合部,离学校比较远,每天早出晚归比较辛苦。她在家排行老二,上面有一个姐姐在杭州工作,父母比较偏爱姐姐,总拿她与姐姐比较,经常批评她不如姐姐,致使她从小就自卑。父母经常性的批评,让她产生了反感的情绪,再加上平时家中的家务事多由她来承担,更让她觉得自己不被重视、不被关注,从而产生孤独感,不愿与父母多交流,与父母发生冲突在所难免。时间一长,导致她与父母之间的距离拉大。
通过一天调查和研究,我初步了解她不愿来校的部分原因。星期三早上我打电话去她家,接电话的仍是她母亲,同她母亲交换了部分意见,要求她本人接电话,电话中我开导她,与她分析利弊,但无论我怎样劝导,她就是沉默不语,最后话筒中传来了她母亲的责骂声。我一听情况不妙,就此打住话题,说道:“好吧,既然你不想读书,那你来学校一趟,把相关的手续办妥,行吗?”她马上说:“好的。”说完,她挂断了电话。片刻,电话又响起,是她母亲的电话,她母亲非常着急,要求我不能让她的女儿办理退学手续,到此,我明白了她们母女的矛盾是整个事件的导火线。我立即请求她母亲来校一趟,进行面谈。
一小时后,这位同学来到我的办公室,要求办理退学的相关手续,我请她先坐一会儿,并与她攀谈起来。从她口中我得到证实,她是因厌烦家而决定辍学的,交谈中她为了证明自己现在的心情,还把写好的未上交的周记给我看。下面文字摘自她的周记:“我总觉得父母给我的压力太大了,总是要求我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常常是做了一大堆家务事,想得到他们的一句肯定,他们却说,这么大的人,这些事都是你应该干的。有时候他们下班回来,或许太累了,或许心情不好,只要不顺心,就说我这儿也不是,那儿也不是,甚至责骂,我真不知道我是不是生来就是出气筒,他们心情不好,可以骂我,随意的说我。我心情不好,我可以去骂谁?找谁倾诉?真的像同伴所讲的,与其活得那么累,当初就不应该把我生下来,省得让他们那么烦、那么痛、那么累。哎,这样日子真的很难熬,我现在每天最不想回的就是这个所谓的家……”她的周记让我明白,她的心结由来已久。前一学年中,我曾几次劝导她体谅父母,理解父母的做法全是因为爱她所为。我也曾几次请她母亲来学校,每次她母亲都以太忙没时间为由拒绝我的请求。现在看来,她们母女之间存在的分歧很大,而且越闹越僵,直至发展到今天的局面。作为老师,我太大意了,我应该好好的与她的母亲沟通,想办法让她回到学校来。我与她本人的交流比较顺畅,她基本上接纳了我的请求,表示愿意回校学习。
一节课后,她母亲急匆匆地赶到了我的办公室,询问女儿退学的事宜,她希望女儿继续念书。她母亲的想法与我一致,让我信心倍增!我想只要我们共同努力,一定能留下这名同学,让她安心地在校学习。我单独与她母亲交谈,同她谈做母亲的感受,把女儿的感受转达给她。她非常焦躁不安,不断强调自己不识字,非常想女儿能认真读书,把书读好,以后能过上好日子,不要像自己那样,连自己的名字也写不来,上班这么辛苦,工资又很少。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爱之深,恨之切,责之快。她不知:她的苦心孩子并不领情,对孩子的教育不可性急,欲速则不达。找到问题的结症,我设计了一套方案,用来改善她们母女之间的关系。
我首先让她明白,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她有自己的思想和生活方式,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她们(他们),而不能一味地管教他们,把她看成父母的附属品,任由父母安排或责骂。做父母的应对孩子多一些关心和引导,当孩子犯错时多理解和宽容,给孩子一个的成长的空间。
然后告诉她孩子处于青春期的特点是独立意识增强,渴望独立自主,他们希望摆脱成人的束缚,作为一独立的个体与成人建立一种平等的关系。他们要求自己的事由自己来做,不愿别人把自己当成不懂事的小孩。在这一时期,亲热的爱抚动作,琐碎的说教会使他们反感,过多的限制、粗暴的指责会激起他们的反抗。我们做家长的对孩子要做到心中有数,对待孩子要民主,以平等的方式多与孩子沟通和交流,了解孩子内心需要,既走近孩子,又给孩子一个独立的空间。
再者,学习成绩的好差,只反映学习文化知识的差异,学业的落后只是暂时的,学业的落后并不代表能力的低下,与今后的发展不成正比关系。我们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一线操作工人,我们重视学生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学生做人的道德修养的提高。一个体格健康、品德高尚的人,一定是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要重视对孩子的思想品德的教育,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快乐地生活。
同学的母亲接受了我的意见,表示她会好好地与女儿交谈。于是她们母女沟通起来,开始谈得挺投机,不一会,二人便又争执起来,只听到女孩说:“我不读书,我不管,我走了。”说完,就丢下母亲走了,等我赶上去,她已上车走了,留下一脸无奈的母亲。我把母亲请回办公室,劝导她不要急,教育孩子不是一两天的事,只要我们想办法,有足够的耐性,适当地改变对待孩子的方式,孩子肯定会回到我们的身边。我建议:当她回到家时,家人不要责骂她,对她多一点关爱,也可以找她最信得过的人同她交谈,去引导和说服她,据我了解,她对姐姐比较信任和尊重,不妨请姐姐做做她的思想工作。另外,给她几天时间,让她冷静思考,相信她会作出正确的决定。今后多尊重孩子,不要过多地干涉孩子的事务,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母亲带着不安回家去了,我则静静地等待她的归来。
第二周周一早晨的课前准备时间到了,当我步入教室,我惊喜地发现该同学回来了,我的愿望实现了。约十天后,她的母亲给我打来了电话,电话中一再表示感谢,并说她按我的建议去做,发现女儿在她面前的表现比以前乖巧了,也比以前表现得可爱了。我鼓励她坚持下去,女儿的表现会更出色。
该同学的事件总算有了圆满的结果,但回想起来,仍然心有余悸。与她类似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若在操作过程中稍有不慎,则会人为地拉开孩子与老师及家长的距离,导致孩子离我们而去。不久前邻班同学的离家出走就是一个例证。因此,学会理解孩子的心理,走进孩子的内心,与孩子平等相处,是我们每一个老师和家长必修的一课。
(兰溪市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