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建立学习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也就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所需要遵守的各种常规。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一个活动质量不好影响到幼儿知识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如果常规没有建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质量,当然,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常规建立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养成良好学习的基础。
1、细化常规,从小事抓起。
心理学上把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称之为“首印效应”。“首印效应”告诉我们:“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将要走入小学的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要重视第一次的“首印效应”如:第一次规范书写时,握笔姿势、坐姿的要求等。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可塑性最大,最易引导,所以要把握好学龄前儿童第一次“首印效应”。研究也表明,3-6岁幼儿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欲强烈,容易接受教师对其习惯的引导,为此我在五大领域的活动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去引导孩子们。
2、细化常规,培养孩子好的倾听习惯。
《3-6幼儿活动指南》指出:3-6岁幼儿语言发展目标,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学会倾听。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老师或家长说话时,喜欢抢着说,老师还没说完,就行动起来。今年我带的大一班的孩子这种现象特别突出,为了改掉这种不好的倾听习惯,我与班内老师协商在各个活动中先立规,再进行活动。如:在进区域活动时,听音乐轻轻走近自选区域,自己做自己的活动,再听到音乐时,收拾材料,整理好区域活动安静等待。初期有个别做不到的孩子,我们又个别谈话,进一步又设计游戏:“你说我做、你说我传、你说我演等”结合加强练习,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有了改变。可见细处见效果,细化见真情。
3、细化常规,培养好的书写习惯。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1-10的数字书写是规范书写的开始,那么书写的姿势、书写的正确坐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第一次“首印效应”。引导孩子正确书写。同时对孩子的反馈作业严格要求,细化书写规则:书写要占满格,字迹要工整,时速要适宜。并要设立坐姿和书写规范的“小标兵”奖,督促幼儿向标兵看齐,激发幼儿遵守正确书写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书写学习习惯。
二、建立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的几年生活中,生活常规的建立是帮助他们成就好品格、好人生的关键。俗语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巨大影响。好的生活习惯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自信心、意志力、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取向。特别5-6岁的大班孩子,他们年龄和心智正处于极易接受外界刺激阶段,这时施以生活常规引导、制约,在不断反复练习,将会获得有意于孩子一生发展好习惯。
1、细化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习得好习惯。
如进餐时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撒饭、不剩饭,餐前餐后洗手;睡前大小便、轻声进卧室、固定地方穿脱衣服、安静入睡、午睡中能主动表示大小便;饮水自觉排队,站于安全警戒线外接水,做到不洒水、不浪费水;入厕时男孩女孩自觉分开排队自觉等候等。
2、细化生活环境,享受美好生活。
首先,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幼儿自己去体会、理解并主观意愿付诸行动,达到预期效果。其次,从物资环境入手,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培养内容,让幼儿从中受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最佳的生活态度及品质。
3、结合游戏,强化幼儿升华自己的行为。
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一日活动中,与生活结合,设计游戏“穿衣比赛”“穿鞋比赛”“叠衣比赛”“系鞋带比赛”等。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主动的去想、去做、去参与、去玩,获得基本技能取得事半功倍好效果。
4、发挥班集体力量,让生活规则得以升华。
在培养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班集体力量,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通过集体正能量约束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大班幼儿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已具备,一次入厕时,一名幼儿将小便便到了泡洗小手绢的桶内,大家发现后,就在厕所内争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谴责他,最后使得这个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错了才结束了争辩。由此可见,生活常规的建立是必要的,它是好的生活习惯的助推剂,也是形成良好班风奠基石。
三、建立家园联系机制,升华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在大班最后一年里,班内好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一个好的习惯形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同其他教育相比,亲和力、感染力更强,而且家庭教育对人习惯影响更早、更持久。如果每个家庭每天都有“学习充电的时间,”对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更有帮助,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的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主要责任”。所以家园配合统一要求,尤其大班幼儿面临走入小学,家长更应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每个大班的孩子,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得到长足发展,为幼儿一生发展获得有益的经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班幼儿,要有好习惯,先要有好常规,建立了好常规,好习惯会自然形成。所以说,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备,养成了好习惯不容易,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并持之以恒,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记得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好习惯是助推器,是助人腾飞的动力;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会记住这段话,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好规矩与好习惯花开别样红。
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常规就是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的规则,也就是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所需要遵守的各种常规。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良好习惯的养成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一个活动质量不好影响到幼儿知识能力的提高。由此可见,如果常规没有建好,教师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会因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质量,当然,幼儿也无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学习常规建立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是养成良好学习的基础。
1、细化常规,从小事抓起。
心理学上把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称之为“首印效应”。“首印效应”告诉我们:“凡事必须重视第一次,”特别是将要走入小学的孩子们学习习惯的培养,也要重视第一次的“首印效应”如:第一次规范书写时,握笔姿势、坐姿的要求等。幼儿处于生长发育期,可塑性最大,最易引导,所以要把握好学龄前儿童第一次“首印效应”。研究也表明,3-6岁幼儿是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生活习惯、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识和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求知欲强烈,容易接受教师对其习惯的引导,为此我在五大领域的活动中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去引导孩子们。
2、细化常规,培养孩子好的倾听习惯。
《3-6幼儿活动指南》指出:3-6岁幼儿语言发展目标,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学会倾听。倾听时不能打断别人的说话,要等别人把话说完,再发表自己的意见或看法。然而有时,我们会发现,孩子们是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又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老师或家长说话时,喜欢抢着说,老师还没说完,就行动起来。今年我带的大一班的孩子这种现象特别突出,为了改掉这种不好的倾听习惯,我与班内老师协商在各个活动中先立规,再进行活动。如:在进区域活动时,听音乐轻轻走近自选区域,自己做自己的活动,再听到音乐时,收拾材料,整理好区域活动安静等待。初期有个别做不到的孩子,我们又个别谈话,进一步又设计游戏:“你说我做、你说我传、你说我演等”结合加强练习,一段时间后,我们发现有了改变。可见细处见效果,细化见真情。
3、细化常规,培养好的书写习惯。
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1-10的数字书写是规范书写的开始,那么书写的姿势、书写的正确坐姿是非常重要的。我们老师一定要把握好这个第一次“首印效应”。引导孩子正确书写。同时对孩子的反馈作业严格要求,细化书写规则:书写要占满格,字迹要工整,时速要适宜。并要设立坐姿和书写规范的“小标兵”奖,督促幼儿向标兵看齐,激发幼儿遵守正确书写的要求,养成良好的书写学习习惯。
二、建立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大班幼儿在幼儿园的几年生活中,生活常规的建立是帮助他们成就好品格、好人生的关键。俗语说:“五岁成习,六十亦然,”这句话虽然有点夸张,但也说明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养成对人的一生的巨大影响。好的生活习惯关系到幼儿的身体健康、自信心、意志力、交往能力的形成和取向。特别5-6岁的大班孩子,他们年龄和心智正处于极易接受外界刺激阶段,这时施以生活常规引导、制约,在不断反复练习,将会获得有意于孩子一生发展好习惯。
1、细化生活常规,促使幼儿习得好习惯。
如进餐时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撒饭、不剩饭,餐前餐后洗手;睡前大小便、轻声进卧室、固定地方穿脱衣服、安静入睡、午睡中能主动表示大小便;饮水自觉排队,站于安全警戒线外接水,做到不洒水、不浪费水;入厕时男孩女孩自觉分开排队自觉等候等。
2、细化生活环境,享受美好生活。
首先,从精神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氛围,让幼儿自己去体会、理解并主观意愿付诸行动,达到预期效果。其次,从物资环境入手,据幼儿年龄特点,结合生活习惯培养内容,让幼儿从中受到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获得最佳的生活态度及品质。
3、结合游戏,强化幼儿升华自己的行为。
游戏是大班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在一日活动中,与生活结合,设计游戏“穿衣比赛”“穿鞋比赛”“叠衣比赛”“系鞋带比赛”等。让幼儿在轻松、有趣的游戏中,主动的去想、去做、去参与、去玩,获得基本技能取得事半功倍好效果。
4、发挥班集体力量,让生活规则得以升华。
在培养生活习惯的过程中,我还注意发挥班集体力量,逐步形成良好的班风,通过集体正能量约束个别幼儿的不良行为。大班幼儿明辨是非、好坏的能力已具备,一次入厕时,一名幼儿将小便便到了泡洗小手绢的桶内,大家发现后,就在厕所内争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的谴责他,最后使得这个孩子认识到自己行为错了才结束了争辩。由此可见,生活常规的建立是必要的,它是好的生活习惯的助推剂,也是形成良好班风奠基石。
三、建立家园联系机制,升华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在大班最后一年里,班内好的学习氛围更能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一个好的习惯形成离不开家庭教育。因为家庭教育同其他教育相比,亲和力、感染力更强,而且家庭教育对人习惯影响更早、更持久。如果每个家庭每天都有“学习充电的时间,”对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更有帮助,因此习惯更容易在家庭中“遗传”传递。著名教育家陈鹤琴指出:“良好的习惯之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负主要责任”。所以家园配合统一要求,尤其大班幼儿面临走入小学,家长更应配合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使每个大班的孩子,无论是生活习惯,还是学习习惯得到长足发展,为幼儿一生发展获得有益的经验。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班幼儿,要有好习惯,先要有好常规,建立了好常规,好习惯会自然形成。所以说,习惯是一种惯性,也是一种能量的储备,养成了好习惯不容易,我们要高度重视孩子习惯的培养,并持之以恒,才能发挥巨大的潜能。记得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曾语重心长地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亏,想改也不容易了。”“好习惯是助推器,是助人腾飞的动力;坏习惯是枷锁,是难以挣脱的羁绊,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我们会记住这段话,从身边小事做起,让好规矩与好习惯花开别样红。